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簡述了管內沸騰临界热負荷的研究現狀,介紹了作者采用的試驗裝置和方法,列出除气蒸餾水向上流过垂直不銹鋼管时的沸騰临界热負荷的試驗数据,提出經驗关系式,分析主要因素的影响,并与其他作者的数据进行比較。試驗在以下参数范圍內进行: 实驗段出口压力:1.2~1.5工程大气压实驗段出口欠热度:5~35℃流速:0.25~8米/秒热負荷:1.0×10~6~8.5×10~6大卡/米~2的实驗段材料:1X18 H9T不銹鋼管管径:(內径×厚度)4×1;6×1;9×1.5毫米管長:105毫米管长/管内径=l/d内:26.2,17.5,11.7(都大于10)在上述条件下整理成經驗关系式: gKP=0.65×10~6(1+w)~(09)(1+Δt_H)~(0.23) (1) 实驗点与經驗关系式最大偏差小于±18%,其中93%点最大偏差≤±10%。  相似文献   

2.
測定了气液逆流充液塡料塔的液相縱向混合系数,玻璃塔內徑66毫米,試驗段高度555毫米,瓷質拉西环塡料平均尺寸为8.64×8.47×1.76,塡料层空隙率为0.62。在(?)形溢流管三个不同高度下,改变了水与空气的流量。以1N KC1溶液作为示踪剂,采用脉冲法注入,对出口液体样品作电導分析。实驗数据按擴散模型在数学脉冲条件下的理論解处理。为便于比較,还測定了液体在同一設备中單相流动时的縱向混合系数。实驗结果表明,在实驗范圍内,液体在同样的流动条件下,气液兩相逆流时的縱向混合系数E值要此液体單相流动时的E值約大2~3倍。  相似文献   

3.
利用风洞实验 ,研究了Re =1× 10 4~ 1× 10 5范围内滴形钉头管在不同攻角下的流阻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攻角对滴形钉头管的流阻特性影响显著 ,流阻最小值出现在攻角α为 180°时 ,最大值出现在攻角α为10 0°~ 110°时 .还给出了不同攻角下Eu与Re之间的关联式 .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用球面駐波法測吸声材料(或水下底貭)的反射係数,实驗結果証明:本方法测試仪器及装置簡单並具有較高的精确性。並对剛性面及胶合玻璃纤维棉作了測量,后者还同駐波管法結果作了比較,两者吻合得比較好。  相似文献   

5.
在全息文字存貯的研究中,我校物理系激光教研室对于利用銀盐干板的曝光特性曲线(T—E曲綫),如何以比較少的实驗次数获得較佳的記录参数,以及选择离焦記录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对于光导热塑料的全息記录性能,也进行了較深入的实驗研究,从而获得了較好的光路参数和录相条件。在每个記录区(4×4mm~2)上可存入600字左右的一頁中  相似文献   

6.
液态金属钠在环管热进口段的湍流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液态金属钠在环管热进口段部分的湍流传热做了实验研究.实验的主要特性参数如下:环形通道之直径比 d_2/d_1=1.54;热流密度 q=50W/cm~2;雷诺数Re=2×10~4~1.5×10~5;伯克利数 Pe=122~1078.分析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最后,分别给出稳定段和热进口段的努谢尔特数以及热进口段长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中存在的转捩反转现象,基于雷诺平均的N-S方程,采用γ转捩模型对高超声速圆锥体绕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圆锥边界层转捩位置随攻角、头部钝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圆锥边界层转捩反转现象的流动机理.结果表明:当圆锥头部钝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圆锥边界层转捩位置随攻角增大呈现迎风面提前、背风面推迟的反转现象;圆锥边界层转捩出现攻角反转现象时,迎风面摩阻系数明显大于背风面摩阻系数且转捩前后摩阻变化更大,此时应重点关注迎风面的热防护;在零攻角条件下,随着圆锥头部钝度从很小值逐渐增大,圆锥边界层转捩位置呈现出“N”型反转现象;圆锥头部钝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出现的边界层转捩反转现象的可能原因是随钝度增大头部激波后熵层高度显著增大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采用鉑电极预电解富集硝酸鉀溶液中微量銀离子,再在线性变化电压下阳极溶解的方法,研究了电积銀薄层阳极溶解的情况。测定前把电极預极化处理后,可得重复結果。在我們的实驗条件下,电积銀阳极溶解后,在鉑电极上沒有发现有銀殘留的现象。电积銀薄层阳极溶解过程的活化能約3.5千卡/克分子,溶解过程受攪拌影响很大,电溶解峯值电流与电压变化速度有线性关系,这是支持电溶解过程由扩散控制的论点的。电溶解峯值电流和銀离子濃度的关系,在較广的濃度范圍内(2×10~(-7)-10~5M),存在直线关系。在严格控制实驗条件的情况下(电极預处理,溶液体积,溶液攪拌和电极位置等),結果重复性在10%以下。所以这个方法也提供了测定溶液中微量銀离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有限数目的(Zn~(+2)S~(+6)+e)离子集团所組成的闪锌矿型晶体中,單个价电子的运动方程可以解出来,得到spdε四面体共价結构,形成共价ZnS晶体的格子常数理论值与实驗一致。將八个价电子的运动看成是連續分布的电子云,在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中心作多极展开,得出晶体能量的表示式。分析在形变中晶体能量的变化和内力平衡条件,得到压电常数e_(36)=-3.8×10~4,接近于实驗值-4.2×10~4。对于过去其他作者計算的理论值均与实驗相差数倍,甚至連ZnS的压电极性也难以正确給出的原因,作了簡單說明。  相似文献   

10.
1.提出用重硫酸黄蓮素在点滴磁板上試Bi 离子的方法。 1 滴(0.05ml)微酸性的試液,加1涵1%重硫酸黄蓮素50%酒精溶液,再加1滴0.3%KI溶液,如发生紅橙色沉淀即表示有Bi 离子存在。其灵敏度为10γ(1:5000)。 2.如无妨碍性离子存在,可以直接檢驗,銅組中Pb ,Cu 离子干扰性較小,故用本法在磁板上檢驗Bi 离子較用辛可宁—KI試剂为优。 3.測定各种阴阳离子对本法有无干扰,如有干扰者即測定其限界此率。在阳离子中以Hg_2~( ),錫組离子及部分稀有元素有干扰。阴离子的干扰较多,但本法用于系統分析中无妨碍。  相似文献   

11.
1.在沒食子酸稀溶液中加入Fe~(+++)观察到溶液的顏色随pH值的改变而变化;在pH=7.0以下,溶液呈現紫色。測定了在pH2-7,波長400-650mμ范圍內的光吸收曲綫,指出有一种络合物形成,其最大吸收在550mμ,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13×10~3。研究了溶液的pH值对絡合物形成的影响,指出pH在5.0-7.0絡合物达到稳定。 2.用連續变化法和克分子比法測定了溶液中络合物的組成,得到沒食子酸:铁=1:1。测得絡合物的稳定常数为3.96×10~5。电迁移实驗証明络合物在溶液中是携带正电荷。志謝:本工作是在蔡镏生教授亲切指导下进行的,特此表示衷心感謝。  相似文献   

12.
假设计算区域的上空面和二侧面为自由边界,地面和建筑物的各面为壁函数的边界,计算网格为36×30×27,构造10m×10m×10m建筑数值风洞,采用k-ε湍流模型,对该数值风洞进行了风绕流数值计算。得到了建筑表面压力分布及建筑周围速度矢量图,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数值风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k-ε模式,采用SIMPLEC方法成功地计算了二维对称突扩明渠中的湍流分离流.来流Reynolds数范围为4.6×10~5~3.68×10~8.计算过程中,对分离点的奇异性进行了处理,并在迥流区中对Cμ值进行了适当的修正,使计算结果能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由于选取了适当的松驰因子,使迭代次数控制在33次(对非均匀来流)和66次(对均匀来流)左右.另外,本文还直接从偏微分方程出发探讨了压力校正法的实质,以及有关p'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了解涡轮叶片表面边界层转捩特性及其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在叶栅风洞中分别测量了进口雷诺数为5×105、6×105和7×105时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并将压力数据加载到边界层计算程序TEXSTAN中,计算了每个进口雷诺数在来流湍流度为3%、5%和7%时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分布。结果表明,进口雷诺数增大,压力面转捩点基本不变,吸力面转捩点前移3%~7%相对弧长,换热系数沿叶片型面减小的区域缩短。来流湍流度对压力面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弱于吸力面,湍流度增大使压力面转捩点前移5%~10%,换热系数增加16%~34%,使吸力面转捩点前移17%~24%,换热系数增加19%~41%。  相似文献   

15.
用三阶MUSCL TVD格式解三维可压缩流动N-S方程组,湍流模式为Sparlart-Allmaras模型,数值模拟了来流马赫数Ma∞=0.96、攻角α=0°和Ma∞=0.91、攻角α=2°条件下的旋成体弹丸跨声速流场,获得的弹体表面压力系数分布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同时还给出了流场的马赫数等值线、弹丸底部流线分布图谱,并对计算的弹底涡流结构作了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飞机和导弹的细长体可压缩湍流分离流问题,对剪切应力输运(SST)k-ω湍流模型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了马赫数2.5和0.7、攻角14°下细长旋成体的湍流分离流场,给出了原SST k-ω模型和改进的SST k-ω湍流模型的细长体背风面极限流线、分离涡的强度和位置、物面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计算细长体可压缩分离流动的绕流特性,SST k-ω模型引入的Bradshaw数(雷诺切应力与湍动能之比)应由0.31修正为10/29,修正后的SST k-ω模型与原SST k-ω模型相比,所计算的分离涡的强度和位置、物面压强分布与实验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17.
透平叶栅大攻角流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新型 L U隐式格式和改良型高阶 MU SCLTVD格式 ,通过求解全三维可压缩 Reynolds平均的Navier- Stokes方程和 q-ω低 Re双方程湍流模型 ,对一种透平叶栅在 - 6 0°到 35°攻角范围内的流动进行了计算。对不同攻角下叶栅内的三维流动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计算表明 ,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地捕捉叶轮机械内部流动中出现的激波与边界层、激波与尾迹相互干扰等流动现象 ,而且也适用精确模拟不同工况下 ,特别是大攻角工况下带有分离流和强二次流情况下叶轮机械内部更加复杂的流动。  相似文献   

18.
研究飞机和导弹的细长体可压缩湍流分离流问题,对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了马赫数2.5和0.7、攻角14o下细长旋成体的湍流分离流场,给出了原SST K-ω模型和改进的SST K-ω湍流模型的细长体背风面极限流线、分离涡的强度和位置、物面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计算细长体可压缩分离流动的绕流特性,SST K-ω模型引入的Bradshaw数(雷诺切应力与湍动能之比)应由0.31修正为10/29,修正后的SST K-ω模型与原SST K-ω模型相比,所计算的分离涡的强度和位置、物面压强分布与实验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19.
在PH8—10,Hg~(2+)与5-Br-PADAP生成1:2的紫紅色絡合物。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能增加該絡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在565納米存在一吸收峰,其摩尔吸光系数达1.10×10~5。方法已成功用于废水及污泥中汞的測定。  相似文献   

20.
用悬汞极阳极伏安法及汞齐电位法測得Cu与Zn在汞中形成一种金属間化合物CuZn,它与汞中的Cu与Zn成非均相平衡。用該两种方法求得其溶度积分別为5.2±0.9×10~(-6)及2.4±0.4×10~(-6)(克原子/升)~2。也研究了CuZn化合物的形成与分解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