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邰旭辉  徐振明  孙兴和  桑月红 《肿瘤》2004,24(4):366-368
目的探讨临床症状在喉癌预后估计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11个可能对喉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生活方式和临床病理因素及15项临床症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992~1997年215例喉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除吸烟和颈廓清、T分期、N分期、病理分化等临床病理因素外,临床症状也是影响喉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其中呼吸困难、体重下降、颈部包块为危险因素,声嘶为保护因素.结论临床症状可作为判断喉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上可以结合其他预后因素力求使喉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3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30岁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及统计学分析的方法,研究198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间169例30岁及以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0岁女性乳腺癌总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4%、55.9%和53.4%,平均生存时间为(110.39±9.2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患者是否结婚、是否处于妊娠哺乳期以及肿瘤的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结论患者是否结婚、是否处于妊娠哺乳期及肿瘤的病理分期是影响30岁及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1380例手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旨在结合临床资料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1380例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85%、49.78%和38.96%,中位生存时间38.77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类型(中心型和周围型)、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是否化疗和化疗的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化疗情况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及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6年7月至2006年7月间行胃癌根治术的435例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联合切除、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组、联合切除、T分期、N分期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术后化疗在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不同。   结论   不同年龄组老年胃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将老年胃癌患者分为不同年龄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Ⅰb-Ⅱa期)经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的早期(Ⅰb-Ⅱa期)宫颈腺癌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及其治疗方法与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有关(P<0.0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宫颈腺癌患者生存有影响的因素是淋巴结有无转移和患者术后化疗次数。结论: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术后的化疗次数是影响早期宫颈腺癌术后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后正规、及时足量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PTL患者33例,评价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3例患者中,27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占81.8%;3例为T细胞型,占9.1%;1例为伯基特(Burkitt)型,占3.0%;未能分型者有2例,占6.1%。临床分期为Ⅰ期和Ⅱ期的患者共有28例,占84.8%;Ⅲ期和Ⅳ期的患者有5例,占15.2%。术后5年生存率为39.1%,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9.3%。预后单因素分析表明,Ann Arbor分期≥Ⅲ期、乳酸脱氢酶≥240 U/L、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以及初次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的患者预后较差。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后达C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PTL术后的预后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NCT)后未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5年收治的75例经24个周期NCT后未达PCR的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NCT的疗效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评价、组织学反应、病理残存程度和病理分期。结果 16例病理微小残存和63例病理残存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0%和50.4%(P=0.077),其中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0%、72.2%和47.4%(P=0.039)。临床评价和组织学反应与患者的预后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CT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14),NCT足量化疗有改善预后的趋势(P=0.093),而临床分期、HER-2状态与患者的预后无关。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在NCT未达pCR的患者中,术后病理分期是与患者预后最为相关的NCT疗效评价方法,并且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术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6例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2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病理因素,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906例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8%、75.4%和7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病变长度、淋巴结转移数、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与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为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为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5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7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和60.7%,中位生存时间为1825 d。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肿瘤的大体分型、侵袭程度、转移情况、分化等级、病理分期以及癌性肠梗阻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肠壁的侵袭深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P<0.0005),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在预测结直肠癌术后生存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多因素回归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94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和60.8%,中位生存时间为1841d。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肿瘤的大体分型、侵袭程度、转移情况、分化等级、病理分期以及癌性肠梗阻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则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肠壁的侵袭深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结论 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P<0.0005),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2013年4月至2019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随访数据,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计算CONUT评分.以3分为CONUT评分的临界值,将...  相似文献   

12.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Ki-67指数预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Ki-67是细胞增殖的相关抗原,Ki-67指数是区分乳腺癌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高Ki-67指数往往预示着不良的预后.然而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Ki-67预后价值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TNBC中Ki-67指数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01-06-2010-12-30收治的310例经病理确诊为TNBC并有完整资料和随访数据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Ki-67指数等指标对患者生存预后影响.利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Ki-67诊断价值及截断值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3~81个月),310例乳腺癌患者中复发68例(21.9%),死亡49例(15.8%),其中48例死于乳腺癌(15.5%).Ki-67指数与患者月经状态(χ2=8.484,P=0.014)、肿瘤大小(χ2=17.580,P=0.007)、腋窝淋巴结状态(χ2=30.071,P<0.001)以及组织学分级(χ2=17.626,P=0.001)均相关.低(Ki-67≤20%)、中(20%50%)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96.5%、87.3%和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6.5%、90.2%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评价TNBC患者DFS及O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和0.689,Ki-67评价预后最佳截断值为57.5%.单因素分析中,Ki-67指数(χ2=31.779,P<0.001)、肿瘤大小(χ2=140.260,P<0.001)、腋窝淋巴结状态(χ2=120.467,P<0.001)和组织学分级(χ2=8.765,P=0.012)是影响TNBC患者DFS的相关因素,Ki-67指数(χ2=18.218,P<0.001)、肿瘤大小(χ2=299.718,P<0.001)、腋窝淋巴结状态(χ2=68.794,P<0.001)和组织学分级(χ2=7.572,P=0.023)是影响TNBC患者OS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中,Ki-67指数(HR=2.074,95%CI:1.279~3.364,P=0.003)、肿瘤大小(RR=1.879,95%CI:1.152~3.062,P=0.011)和腋窝淋巴结状态(RR=2.345,95%CI:1.825~3.015,P<0.001)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因素,Ki-67指数(RR=1.752,95%CI:1.020~3.008,P=0.042)、肿瘤大小(RR=20.011,95%CI:1.132~3.574,P=0.017)和腋窝淋巴结状态(RR=2.021,95%CI:1.517~2.693,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Ki-67指数与TNBC患者预后相关,高Ki-67指数患者预后不良,Ki-67指数有望成为判断TNBC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0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确定淋巴结转移率最佳截断值,依此截断值分为高淋巴结转移率组和低淋巴结转移率组。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淋巴结转移率组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情况。结果淋巴结转移率最佳截断值为0.2。高淋巴结转移率(>0.2)组180例,低淋巴结转移率(≤0.2)组170例。高淋巴结转移率组腺癌、最高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均高于低淋巴结转移率组[72.2%(130/180)比52.9%(90/170),52.8%(95/180)比29.4%(50/170),均P<0.05]。高淋巴结转移率组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单站转移和最高组N2淋巴结单站转移患者比例均低于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1.1%(92/180)比71.8%(122/170),25.0%(45/180)比44.1%(75/170),38.9%(70/180)比75.3%(128/175),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腺癌、多站N2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01,95%CI 1.444~3.355;HR=2.971,95%CI 1.950~4.529;HR=3.543,95%CI 1.874~6.699;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69,95%CI 1.941~6.938,P<0.05)。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OS率(64.00%)高于高淋巴结转移率组(36.58%)(χ2=11.422,P=0.001),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PFS率(45.00%)高于高淋巴结转移率组(18.32%)(χ2=13.624,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能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2%。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139例(41.7%),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增加(χ2=90.41、54.03,P=0.000、0.000)。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侵犯组5年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58.8%与77.5%(χ2=11.95,P=0.000),77.8%与85.0%(χ2=2.56,P=0.110)及88.3%与91.8%(χ2=1.51,P=0.220)。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5年OS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OS、DMFS、LRFS的预后因素(χ2=0.43、0.08、0.00,P=0.512、0.783、0.971)。结论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比未受侵者的OS低,但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肺腺癌患者不同样本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异同,以更精准地反映患者体内EGFR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Ⅲ~Ⅳ期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患者175例,175例均有血浆样本,其中119例同时有活检组织样本,12例同时有胸水沉渣细胞样本。采用突变扩增系统(ARMS)-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收集到的活检组织样本、胸水沉渣细胞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类型样本间结果的差异,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联合检测的EGFR基因突变总阳性率较单纯血液样本阳性率提高了8.6%,较单纯组织样本提高了3.1%。EGFR突变在不同的性别(χ2=3.451,P=0.045)、肿瘤直径(χ2=8.911,P=0.002)、T分期(χ2=17.567,P=0.000)、淋巴结转移(χ2=18.511,P=0.000)、转移站数(χ2=3.341,P=0.047)和远处转移(χ2=10.874,P=0.001)组间的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4,CKAP4)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37例ccR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AP4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CKAP4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CKAP4表达水平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ccRCC患者术后OS和PFS的因素。结果 ccRCC组织中CKAP4蛋白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4.0%vs 23.6%,χ2=46.050,P<0.001)。Fuhrman分级高、肿瘤浸润深、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高的ccRCC患者癌组织中CKAP4蛋白高表达(均P<0.05)。CKAP4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在调节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PD-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状态与效应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关系尚不清楚,探讨H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叶酸结合蛋白1(FOLR1)、间皮素(MSL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9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后切除的癌组织制成标本,同时选择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比较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PURPL(p53 upregulated regulator of p53 levels)在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开放医学数据库lncRNASNP2、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检索PURPL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包括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20例、EOC组织6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不同卵巢组织中的PURPL表达情况,分析EOC组织中PURPL表达与EO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PURPL表达对EOC患者生存的影响。  结果  数据库检索显示,EOC组织中PURPL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URPL表达升高与EOC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缩短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晚期EOC组织中的PURPL表达为0.530±0.004,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0.029±0.001、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的0.135±0.001和早期EOC组织的0.488±0.006的表达(P<0.0001)。临床分期越晚(χ2=10.785,P=0.001)、有淋巴结转移(χ2=4.481,P=0.034)的EOC组织中的PURPL高表达。PURPL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EOC患者的OS和RFS,明显短于PURPL表达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P<0.05)。  结论  PURPL高表达提示EOC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EOC预后监测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