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调脂联合降压治疗对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及降压平稳性的影响.方法 220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调脂降压治疗组,调脂降压治疗组在降压基础上加用血脂康60 mg,2次/d,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后月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及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计算24 h动态脉压(24 hPP),PPI和收缩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和SIDHP>),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良好,6月后调脂降压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1),PP及PPI低于单纯降压组(P<0.05),调脂降压治疗组SI较单纯降压组升高(SISBP> P<0.01,SIDBP> P<0.05).结论 降压协同血脂康降脂治疗能降低动态血压的PP和PPI,并且能提高降压药物的SI.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联合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及调脂联合降压组,各60例.单纯降压组患者接受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调脂联合降压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qn po)调脂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两组分别进行血脂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和平均舒张压(24 h DBP),计算24h收缩、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脉压(PP)、脉压指数(PPI),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及个6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控制良好.与单纯降压组相比,调脂联合降压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PP及PPI明显降低(P<0.05),而SISBP和SIDBP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调脂联合降压治疗能更加有效降低≥2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PP及PPI,并且明显提高血压平滑指数,能有效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联合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降压的平稳性。方法 180例高血压患者(2~3级)随机分配到单纯降压组和调脂联合降压组,治疗前进行血脂及24h动态血压监测,所有高血压患者接受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2~4周,治疗后诊室血压达标后(<140/90mmHg)入组,调脂联合降压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3月后2组分别进行血脂及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计算24h收缩、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脉压(PP)、脉压指数(PPI),分别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3月后,2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调脂降压组患者:总胆固醇[(5.75±0.4)mmol/L比(3.77±0.15)mmol/L]、三酰甘油[(1.85±0.27)mmol/L比(1.23±0.10)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单纯降压组相比,PP[(47±6)mmHg比(53±8)mmHg]及PPI[(0.36±0.08)mmHg比(0.40±0.06)mmHg]明显降低(P<0.05),而SISBP[(1.52±0.16)mmol/L比(1.40±0.15)mmol/L]和SIDBP[(1.37±0.13)mmol/L比(1.28±0.11)mmol/L]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联合降压治疗能更有效降低≥2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PP及PPI,并且明显提高血压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脉压(PP)是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更有效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指标.由于PP评价血管硬化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报道脉压指数(PPI)能更好地反映血管硬化[1].本研究探讨老年人动态PPI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动态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老年 EH 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动态血压测定,PPI=24 h 脉压(PP)均值/24 h 收缩压(SBP)均值,按 PPI 值分为 A组(PPI<0.40,n=15)、B 组(PPI:0.40~0.49,n=48)、C 组(PPI≥0.50,n=40)3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水平。结果 B 组IMT[(0.15±0.07)mm]水平高于 A 组[(0.12±0.04)mm,P<0.05],C 组 IMT[(0.16±0.05)mm]水平高于 B 组(P<0.05),并显著高于 A 组(P%0.01),随着 PPI 逐渐增大,IMT 明显增加(P<0.05);老年 EH 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与 PP 及 PPI 相关(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矫正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BP、DBP 与 PP 后,PPI 仍然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主要决定因素(P=0.009)。结论老年 EH 患者 PPI 和 PP 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CHD)的286例老年EH患者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CHD组187例,非CHD组99例,以Leaman法进行冠脉狭窄程度评分;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计算其动态PPI。结果随着动态PPI逐渐增大,冠脉狭窄程度评分明显增加(P<0.01);CHD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程、降压达标、糖尿病、血脂异常、脉压(PP)及动态PPI明显高于非CH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CHD的发生与其动态PPI显著相关。动态PPI每增加0.10,CHD发生率增加38%,在对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动态PPI每增加0.10,仍显示CHD发生率增加28%。CHD的发生同样与PP和收缩压(SBP)密切相关(P<0.01),而与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无相关。结论老年EH患者动态PPI、PP和SBP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压变异性、脉压(PP)相关指标与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变化,探讨其对ISH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ISH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9 mm)将其分为硬化组52例和非硬化组48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两组动态血压情况,记录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的平均收缩压(dSBP)和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的平均收缩压(nSBP)和平均舒张压(nDBP)、24 h SBP的变异系数(CVS)以及24 h DBP的变异系数(CVD);计算得到PP相关指标,包括24 h PP、24 h脉压指数(24 h PPI)、日脉压(dPP)、日脉压指数(dPPI)、夜脉压(nPP)和夜脉压指数(dPPI)。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压变异性、PP相关指标及血清Lp-α水平与ISH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H患者合并...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较大作用,且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另外,有研究<'[1-3]>表明动脉脉压(主动脉脉压、肱动脉脉压)能够反映动脉弹性情况,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相比能够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脉压(PP)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脉压指数(PPI)能够同时反映血管的固有和动态的顺应性,并且变化幅度小于PP<'[4]>.本研究通过24 h监测行冠脉造影的老年住院患者血压取其平均值,探讨肱动脉PP、PPI与冠状动脉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探讨PP及PP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中的作用.方法 218例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PP(≤55 mmHg 或>55 mmHg)和PPI(≤0.45或>0.45)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eGFR的差异,以及与PP、PPI的相关性.结果 与PP≤55 mmHg组或PPI≤0.45组比较,在PP>55 mmHg或PPI>0.45组中eGFR值明显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PP及PPI呈显著负相关;控制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肌酐水平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eGFR仍与PP(r=-0.230,P<0.01)及PPI(r= -0.250,P<0.01)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肌酐水平、PPI及PP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827、-0.177和-0.170,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PP及PPI水平的升高,eGFR值明显降低,PP和PPI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lu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355例。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37)及非冠心病组(n=118)。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计算脉压指数(PPI,PPI=PP/SBP)。分析上述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PP及PPI水平更高,分别为(77.8±8.7)mmHg vs.(64.7±7.6)mmHg,(0.52±0.08) vs.(0.4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PPI值越高,患者冠脉病变数值越高(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PI(OR=1.39)、PP(OR=1.23)、SBP(OR=1.27)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PPI值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特征的关系。方法226例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结果随着PP及PPI增加,Gensini积分逐渐增加。与PP<45mmHg患者相比,PP≥75mmHg患者冠脉三支病变数增多2·2倍;与PPI≤0·4患者相比,PPI>0·6患者冠脉3支病变数增多2·7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PI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P<0·01)。结论PP和PPI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应用于临床指导,且PPI在一定程度上较P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以期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动态脉压(24 h PP)≤40 mm Hg(1mm Hg=0.133 kPa)、41~55 mm Hg、56~70 mm Hg、>70 mm 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24 h 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 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PP、尿微量白蛋白(mA1b)及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 mA1b、NAG 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进行24 h SBP、24 h DBP、24 h PP 与尿 mA1b、NAG 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Ⅰ组与Ⅱ组之间,尿 mA1b、NAG 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与Ⅳ组随24 h PP 的增高,尿 mA1b、NAG 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 h PP、24 h SBP 与尿 mA1b、NAG 呈正相关(r=0.79、0.78、0.78、0.76,P<0.05),24 h DBP 与mA1b、NAG 呈负相关(r=0.64、-0.65,P<0.0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对应的24 hSBP、24 h DBP 及24 h PP 值分别为150 mm Hg、91 mm Hg、58 mm Hg。结论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可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测评价指标,24 h SBP 高于150 mm Hg、24 h PP 高于58 mm Hg,24 h DBP 过度下降的患者为高血压性肾损害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与心功能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EH患者178例,按动态血压PPI分为3组:PPI≤0.40组(64例),PPI0.41~0.50组(56例),PPI≥0.51组(58例)。3组患者均化验血肌酐,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平均舒张压(24hMDBP)、24h平均脉压(24hMPP)、PP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房室瓣血流E/A比值。结果 3组患者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受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PI≥0.51组心功能及肾功能受损的比例明显高于PPI≤0.40组。结论 EH患者PPI增大与心功能及肾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动态血压PPI可作为EH患者心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术,其中男性103例,女性53例,年龄33~81(59.15±10.60)岁。所有病例均在术中测量主动脉血压,术后监测24h动态血压,并在术前、术后测量仰卧位肱动脉血压,记录其平均值。最后计算各PPI。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高血压(EH)组较非EH组冠心病(CHD)患病率明显增高(73.6%比58.5%,P=0.032);EH组患者冠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EH组(35.2%比12.3%,P=0.001);冠脉狭窄组,三种测压方式各收缩压(SBP)、脉压(PP)及PPI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SBP、PP及PPI均随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PPI均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24h动态PPI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佳。结论各PPI均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24h动态PPI的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对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与汉族高血压患者谷峰比值(T/P)和平滑指数(SI)的影响。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少数民族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汉族组,每组60例,用络活喜,每日晨起1片,服药6 w,并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计算血压水平、T/P和SI。结果治疗6 w后两组24 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白昼SBP和DBP;夜间SBP和DBP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少数民族组T/P为SBP 68%,DBP 65%,SI为SBP(1.52±0.61),DBP(1.25±0.46);汉族组T/P为SBP 69%;DBP 67%,SI为SBP(1.48±0.65),DBP(1.35±0.51);而两组间T/P和SI治疗后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络活喜治疗部分少数民族高血压和汉族高血压T/P比值与SI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老年人动态血压及其平滑指数(SI)的影响。方法:180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贝那普利降压组和调脂降压联合治疗组,调脂降压联合治疗组在贝那普利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计算24h收缩、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脉压(PP)、脉压指数(PPI),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5.79±0.5)mmol/L比(3.78±0.11)mmol/L]、甘油三酯[(1.81±0.27)mmol/L比(1.22±0.1)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单纯降压组比较,PP[(51±10)mmHg比(45±8)mmHg]及PPI[(0.38±0.05)mmHg比(0.35±0.08)mmHg]明显降低(P〈0.05),而SISBP[(1.26±0.2)mmol/L比(1.37±0.16)mmol/L]和SIDBP[(1.18±0.23)mmol/L比(1.28±0.14)mmol/L]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降压协同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能更降低动态血压的脉压及脉压指数,并且明显提高血压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17.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24h血压及脉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 2 4h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 收集 2 0 0 1年以来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12 1例 ,男 5 3例 ,女 6 8例 ,年龄≥ 6 0岁。所有患者均作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 (S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舒张压 (DBP)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有患者的脉压 (PP)均明显增大 (PP >6 5mmHg) ;不同年龄组之间 2 4h、白天、夜间的PP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P <0 .0 5 )。年龄 >70岁组的 2 4h和白天的DBP水平显著低于年龄≤ 70岁组 (P <0 .0 5 )。体重指数 (BMI)≥ 2 5患者组的 2 4h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及DBP均高于BMI<2 5组 (P <0 .0 5 )。动态血压的夜间SBP和DBP的下降率分别为 4 .6 %和 7.0 % ,昼夜节律减弱。白天和夜间的SBP负荷明显增加 ,而DBP负荷正常。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SBP均有升高 ,SBP负荷和脉压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特征的关系.方法226例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结果随着PP及PPI增加,Gensini积分逐渐增加.与PP<45 mm Hg患者相比,PP≥75 mm Hg患者冠脉三支病变数增多2.2倍;与PPI≤0.4患者相比,PPI>0.6患者冠脉3支病变数增多2.7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PI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P<0.01).结论 PP和PPI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应用于临床指导,且PPI在一定程度上较P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降压平稳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收治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及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并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24 h脉压、白昼SBP、白昼DBP、白昼脉压、夜间SBP、夜间DBP及夜间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DBP、24 h脉压、白昼DBP、夜间SBP及夜间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白昼SBP、白昼脉压及夜间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白昼SBP、白昼DBP及夜间SBP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24 h SBP、白昼DBP、白昼脉压、夜间SBP及夜间脉压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BP平滑指数和DBP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逊于氯沙坦钾片,但其能有效降低白昼脉压和夜间脉压,且降压作用更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各脉压指数(PPI)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术,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33岁~81岁(59.15岁±10.60岁).所有病例均于术后监测24 h动态血压,并计算各病例24 h PPI、白昼PPI及夜间PPI.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 冠脉狭窄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无论24 h、白昼还是夜间,其收缩压(SBP)、脉压(PP)及PPI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且SBP、PP及PPI均随冠脉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各PPI均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夜间PPI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密切.结论 动态各PPI均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夜间PPI的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