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FPCA)致病基因与染色体1q23,5p13.1-q11.2以及10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区的连锁关系.方法: 采用10个荧光微卫星标记对一FPC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在染色体1q23,5p13.1-q11.2以及10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区选择10个荧光微卫星标记.通过Linkage5.1软件包计算连锁概率.结果: 各位点连锁分析所得的LOD值均小于-2,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这10个位点均不连锁.结论: FPCA存在遗传异质性,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其他新的基因位点上.  相似文献   

2.
6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银屑病易感基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人寻常型银屑病与6p21.3区域内的六个微卫星标记和4q上的两个微卫星标记是否连锁,以寻找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 利用选取的微卫星位点作为标记,采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及分型技术,选取205例经确诊并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对其中14个银屑病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研究的家系中未发现4q上的微卫星标记与银屑病易感基因之间的连锁,而在染色体6p21.3区域存在着与之有连锁关系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在D6S273位点上两点分析最大LOD值为1.26)。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中国人银屑病患者中,染色体6p21.3区域可能存在银屑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一毛囊闭锁三联征(AI)家系的临床特点及易感位点连锁情况.方法:调查该家系临床资料,用1p21.1-1q25.3,6q25.1-25.2,D19S911-D19S1170和19q13.1-19q13.2易感基因位点附近的19个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该家系4代39人中13例患毛囊闭锁三联征,男8例,女5例,每代均有个体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经分析未发现上述位点与该家系存在连锁关系.结论:推断有新的易感位点与AI的发生有关,提示AI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致病基因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共用18对覆盖9p21和16q12-q13的微卫星标记对一个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系进行局部基因组扫描,并用Linkage软件进行两点参数连锁分析,最后PCR扩增CYLD1基因的17个编码外显子及其邻近剪接子并进行双向直接测序。结果 ①两点参数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下,外显率为99.9%、基因频率0.00001时在D16S3068位点处得出LOD值=3.31(θ=0.00),排除与9号染色体连锁;②突变分析在CYLD1基因第18号外显子出现连续的4个碱基缺失,即c.2355-2358delCAGA。结论 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存在着遗传异质性,本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16q12-q13,而不在9p21。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秃发或少毛症是皮肤科一组比较少见的疾病.根据临床类型不同其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各异.该组疾病的遗传方式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已有多个致病基因位点和/或致病基因被确定,如8p21、6p21、18p11、16q22、18q12、3q26、1p21、Xq13、5q32等致病基因位点和HR、CDH3、CDSN、DSG4、LIPH、ATP7A等基因.  相似文献   

6.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其遗传模式是多基因遗传模式.研究结果 将白癜风相关基因定位于多条染色体上:1p31(AIS1),7q(AIS2),8p(AIS3),17p(SLEV1),4q13-q21(AIS4).在易感基因的搜寻上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将易感基因定位于HLA、PTPN22、VIT1、CAT、TAP1、ACE、GSTs、白介素-10等基因上.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真皮乳头层大量的淀粉样蛋白沉积.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最新的遗传学研究将其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q23和染色体5p13.1-q11.2两个区域.临床上主要分为丘疹型(苔藓样)、斑疹型、结节型(肿胀型)和家族性原发性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皮损好发于两小腿胫前、臂外侧、背部、大腿、躯干和颈部.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渐变为针头样丘疹,以后发展为苔藓状或结节状或皮肤异色,可伴有剧烈瘙痒.本文就其遗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为主,也可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年来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找到3个不同致病区域,分别为6q24.2-q25.2、12q21-q23和2q35.发现2q35上的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6为该病的致病基因,进一步通过基因功能证实,免疫组化显示,ABCB6抗体在上皮细胞质中弥散性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显示,ABCB6在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有表达,斑马鱼实验证明了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6在色素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报道,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的ABCB6基因突变位点共8个,包括1个移码突变,7个错义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染色体1q是否存在中国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 用覆盖染色体1q的12个微卫星标记,对36个寻常型银屑病家系共190个个体(包括92例患者与98例正常亲属)进行基因组扫描研究,并用LINKAGE、ETDT及GENEHUNTER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①LINKAGE分析示D1S2891的LOD值为1.0750(θ=0.2),支持连锁;②GENEHUNTER示D1S249、D1S2772和D1S2891的NPL值均大于1.6,相应P<0.05;③ETDT示D1S249 170 bp等位基因和D1S413 258 bp等位基因分别优先传递给正常子代.结论: 中国汉族人1q31-32区存在银屑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几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为主的遗传性色素性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屈侧网状色素异常、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症以及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症。屈侧网状色素异常由KRT5基因(12q13.13)功能丧失性突变所致;SASH1(6q24.2-q25.2)、ABCB6基因(2q33.3-q36.1)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发病有关,而常隐类型致病基因定位于12q21-q23;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症由KITLG基因(12q21.12-q22)或19p13.1-pter区域内基因突变所致。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症的发病与KITLG基因突变有关。以上基因突变主要通过影响黑素降解、黑素细胞迁移、黑素合成或黑素母细胞增殖等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