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以农户需求为中心的技术采纳的关注,对解决"两型农业"技术转化与扩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辽宁省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研究了涵盖农业生产不同环节的6类"两型农业"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家庭特征、经营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的农户会基于技术特征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采用行为。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细碎化、户主外出务工、家庭劳动力转移、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参加培训、农地细碎化程度、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用影响显著;参加技术培训、受教育程度、经营规模、户主外出务工、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社会服务对免耕栽培技术采用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参加技术培训、年收入、户主外出务工、社会服务对精量播种技术采用有显著正影响;社会公职、受教育程度、经营规模、外出务工、社会服务对机收技术采用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农户"两型农业"技术培训和通过不同技术服务主体间的互联互动来拓宽两型农业技术引入路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出影响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愿的显著因素,基于对福建省农户的问卷调查,对获得的数据构建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是否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咨询服务、农户是否将农产品进行销售、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对农户是否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是显著的。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洪云  杨增旭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4962-4970
 【目的】研究农户逐步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行为的技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T检验和Bivariate Probit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样本地区农户“未采纳”、“部分采纳”和“完全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行为在技术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地块特征、技术指导对农户“部分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农户的年龄对农户“完全采纳”该技术呈显著负相关;而农业收入比重、农户的耕地面积、施肥观念、技术理解能力、技术指导、技术获得对农户“完全采纳”该技术的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农户耕地采用平均分地的分配方式、与农技人员联系不方便会导致农户“未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农户的年龄偏高、农业收入比重相对较低、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具有传统施肥观念、未能全面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缺失配方卡是农户“部分采纳”该技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稻草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大新县的应用效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小区试验。试验设置:A.农民常规施肥、B.测土配方施肥、C.测土配方施肥加秸秆还田、D.空白对照4个处理,三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对四个处理的产量结果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比单纯的测土配方施肥每666.7m2增产33kg,增长8.9%,增效46.1元;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增产31kg,增长9.1%,增效65.3元。表明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在大新县有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应当在该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5.
赵凯 《新农业》2014,(1):43-43
建平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有多年,初步形成了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并作为一种基础性技术手段,与滴灌节水农业工程、万亩设施农业建设、旱作节水、高产创建、标准良田建设、有机质提升、免耕栽培、秸秆还田等项目相结合,不断拓展作物增产增收空间。  相似文献   

6.
经济欠发达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中国已实施十余年,在培肥地力、缓解农业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更好地在农村进行推广,本研究基于江西省27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Order-Probit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农户的行为分为"未采纳"、"部分采纳"、"完全采纳"3种,从农户的角度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购买配方肥方便程度、政府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认知程度、施肥观念和培训次数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效果均呈显著正向影响(P0. 05),面源污染的认知和乡镇距离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效果均呈显著的负向影响(P0. 05),其中政府宣传等外部环境是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大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进电商平台的构建,结合特殊物流,开展配方农业。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中国小麦种植户生产性服务外包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的影响,运用7个粮食主产区826户微观数据,通过内生转换概率模型(ESP)讨论了农户将生产服务外包时对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外包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农户具有减量施肥需求会更倾向于将服务外包;2)随着服务外包程度的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的效果更好;3)此外,生产性服务外包对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的带动效果更明显。因此,应当考虑发展各地生产性服务市场,并提升小农户对生产性服务外包的认识,促进中国农业生产减量施肥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户调查为例,验证土地成本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有何影响。基于Binary Probit和Biprobit模型,研究发现:土地租金越高时,农户反而更可能采纳测土配方与秸秆还田这两类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分样本回归发现,相对规模较小的农户,土地成本会促使经营规模较大农户更积极的采纳测土配方和秸秆还田两类绿色技术类保护措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农户之所以更倾向于施测土配方肥,是因为这类保护性措施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有效提升农业经营性收入,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则是因为这类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营性收入。说明高地租并不必然导致农户消耗地利,面对地租成本压力,采纳绿色技术类耕地质量保护措施也是农户的可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广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户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同质性关系与异质性关系的技术采用效应,探讨同质性关系与异质性关系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有80.9%的农户已采用节水灌溉技术,19.1%的农户尚未采用;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有67.8%的农户选择使用低压管灌,21.1%的农户采用滴灌技术,喷灌、微灌、渗灌技术的采用率相对较少。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同质性关系与异质性关系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同质性关系相比,异质性关系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更为显著;户主年龄、家庭规模、非农就业比率、合作社参与情况、政府推广等显著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研究表明,加强与异质人群的交往有助于提高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因此,提出了培育与建立农户异质关系网络;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化肥使用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对浙江省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现状,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学历、家庭收入以及耕地面积对其是否愿意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提出增加农业技术培训、给予相关农业补贴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  相似文献   

11.
社会网络、生态认知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索社会网络和生态认知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作用关系,基于674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学习、社会信任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性别和兼业经历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结构方程分析,检验相似模型在不同群组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社会学习和社会信任既直接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意愿,又通过生态认知间接影响其还田意愿;无兼业经历农户的社会网络对农户还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女性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还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男性农户的社会学习对其还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要提高农户还田意愿,既要提高农户之间的社会网络强度,也要提高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长效性,基于河南、湖北两省共1 102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从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2个维度探究了社会支持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支持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还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知识和认同感知的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主动采纳行为;2)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正向影响农户主动采纳行为;3)农户的健康状况会显著促进农户的主动采纳行为,土地块数对农户采纳行为的主动性具有抑制作用,相比河南省,湖北省农户主动实施秸秆还田行为的比例更高。因此,要提高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需要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社会支持氛围,增强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农户支持获得感,宣传内容情理兼顾,提升农户认知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增强农户机械化作业便利性。  相似文献   

13.
农户对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各界的关注,由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高度依赖性和敏感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逐步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碳排放,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研究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对有效推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和中国低碳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湖北省水稻产地1 11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改进的UTAUT(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模型构建农户水稻低碳生产技术采纳的概念模型,采用PLS-SEM(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方差分析法)对农户采纳水稻低碳生产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干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农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的意愿;(2)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成本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对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受周围人群的影响较为显著;(4)技术门槛和实施条件等表征便利条件对农户采纳低碳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湖北省4市(州)11县(市、区)的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劳动力资源、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不足会限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而农业技术服务显著促进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2)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3)作为农业技术服务的2个不同服务方式,现阶段下,农机服务直接正向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而技术培训通过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对此,应加大农户秸秆还田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秸秆还田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土地流转并完善秸秆监管体系等,以促进农户的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微观治理机制,了解种植户的生产规模和他们的环保认知是否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的推广应用,基于洱海流域上游397个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规模经营和环保认知提升能显著促进农户采纳多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与种植规模相比,环保认知对环保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较大。此外,农户改善生活环境的意愿也有助于采用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引导农户从事农业绿色生产,结合对外部性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基于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69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将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农户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仅为59%,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认知和农业绿色发展前景认知均对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另外农户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正向影响,年龄、非农收入占比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负向影响;3)激励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约束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绿色发展前景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因此,提出加强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加大绿色生产财政补贴力度、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惩罚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是当前促进秸秆规模化集中利用的有效手段和现实选择,而农户还田意愿与行为的悖离是还田技术推广的严重阻碍。农户作为经济人,是否还田是权衡家庭禀赋后的理性选择,而生态认知也会在家庭禀赋基础上对农户还田“意愿-行为”转化过程进行调节,从而抑制或诱发悖离现象。本文基于2017—2018年在湖北省、安徽省、河北省农户调查数据,立足家庭禀赋视角,分析了农户还田意愿与行为相悖的原因,检验了生态认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秸秆还田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悖离,85.5%的农户具有还田意愿,而实际还田的农户仅占58.2%;2)农户家庭禀赋水平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还田意愿与行为的悖离;3)生态认知在农户还田意愿向行为转化中发挥调节效应,高生态认知农户比低生态认知农户更有意识和能力促成还田意愿付诸实践;4)不同类型农户的还田悖离特征存在差异,高受助农户和大规模户不易产生还田悖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户施用农药效率不高,过度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农户高效喷雾技术采纳意愿的心理归因。结果表明:1)高效农药喷雾技术得到了大部分农户的认可,有62.3%的农户表示愿意采纳该技术,其他农户持观望或否定态度;成本偏高和扩散渠道不畅是影响农户采纳该技术的主要障碍。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即农户对高效农药喷雾技术的态度越积极、主观规范越强、知觉行为控制越充分,农户对技术的采纳意愿越强;影响程度依次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3)不同群体的农户对高效农药喷雾技术采纳意愿的心理归因具有差异,老年群体、小规模种植群体和不认可技术补贴群体的技术采纳意愿较低。老年群体的采纳意愿更易受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小规模家庭种植群体的采纳意愿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者的影响;不认可技术补贴群体的采纳意愿主要受行为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在河长制全面推行背景下,制度能力对村民水环境治理决策行为的影响,采用陕西、河南两省610个村民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Double-Hurdle模型,以知识资源、关系资源、动员能力3个制度能力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村民对水环境治理有较强的参与意愿,有78%的样本村民愿意参与,其支付意愿区间为200.08~259.57元/年;2)知识资源变量中,奖惩规则和规则执行力度对村民水环境治理的参与意愿及参与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关系资源变量中,干群关系对村民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村民贡献受重视程度对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4)动员能力变量中,村委会或河长所拥有的治水专业知识显著正向影响村民水环境治理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村内组织动员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水环境参与意愿,村外资源获取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水环境治理参与程度。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培育知识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强化村内组织动员和外部资源获取能力,提升村民外在信任水平、内在责任感和归属感,使信任、认同及合作成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长效动员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