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水分动态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了解其动态变化特征对沙区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监测系统,于2009-2013年对宁夏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降水对土壤水分状况及动态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土壤水分总体处于过度消耗状态,在非生长季,土壤水分没有明显的回升现象。(2)生长季初期(4-5月)为土壤水分弱消耗阶段;生长旺盛期(6-8月)为土壤水分快速消耗阶段,水分变化波动较剧烈,空间异质性最强;生长季末期(9-10月)的土壤水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呈“S”形变化趋势,浅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他深度,2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较低且年际间变化不大(1.53%~2.10%)。湿润年份土壤水分剧烈变化的土层深度为0~100 cm,而干旱年份为0~20 cm。(4)相对于干旱年份,湿润年份的土壤含水量不但较高,而且水分变化波动较为剧烈。当土壤水分较低时,其变异性会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试验区灌木盖度在5年间呈下降趋势,一年生草本受降水量影响年际变化较大。受降水时空分布影响的土壤水分是沙坡头人工植被演替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干旱区城市湿地公园不同植物生长区土壤的储碳能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在香蒲(Typha orientalis)、荷花(Nelumbo nucifera)、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长区,分别设置采样地,于2018年5月8日,采集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样的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分析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土壤其它理化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香蒲、荷花、石菖蒲和芦苇生长区0~60 cm深度各土层的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20.85 g/kg、16.35 g/kg、7.23 g/kg和4.48 g/kg,土壤易氧化碳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6.17 g/kg、4.53 g/kg、2.57 g/kg和1.16 g/kg;与其它植物生长区对应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相比,香蒲生长区0~10 cm、10~20 cm和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显著偏高,荷花生长区40~6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显著偏高;与其它植物生长区对应深度的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相比,香蒲生长区0~10 cm、10~20 cm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显著偏高,荷花生长区20~40 cm和40~60 cm深度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显著偏高;荷花生长区各深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生长区;各植物生长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含量与土壤砂粒含量、粉粒含量、全氮含量和pH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内蒙古草原及其变化已经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通过研究调查内蒙古草原区的几个典型植被类型,共49个样地的土壤硬度与土壤水分。土壤硬度测量深度为0~20 cm,土壤水分测量深度为0~40 cm(10 cm取一个土样),并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典型草原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硬度随其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就全部样地来说,土壤水分随其土壤深度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土壤硬度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不强。通过49个样地的四层硬度进行PCA分析,显示出四层硬度对测量点第一主成分的作用差不多,这样,可以求取四层硬度的平均值作为该测量点的硬度,利用Arcinfo软件形成硬度分布图,看出本研究区的土壤硬度大致可以分成3区域:北部硬度较大,中部其次,南部沙地硬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于2018年4月,在辽河口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油田区芦苇盐沼、退化芦苇盐沼、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滩涂和稻田中,设置采样点,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铁和锰元素含量,研究辽河口湿地土壤中铁和锰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口天然芦苇盐沼、油田区芦苇盐沼、退化芦苇盐沼、盐地碱蓬盐沼、滩涂和稻田的24个采样点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和锰元素质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31.82 g/kg和624.5 mg/kg;油田区芦苇盐沼、天然芦苇盐沼和稻田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较大,退化芦苇盐沼、盐地碱蓬盐沼和滩涂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较小;辽河口湿地0~1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主要受全磷含量的影响;10~2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主要受总有机碳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20~30 cm深度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主要受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30~40 cm深度土壤中的锰元素含量主要受全磷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演替阶段油蒿群落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蒿群落是毛乌素沙地最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在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水分是影响油蒿群落演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深入分析不同油蒿演替阶段土壤水分特征,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连续监测整个生长季内先锋物种阶段(流动沙地)、稀疏阶段(半固定沙地)和建成阶段(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3种样地土壤水分均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流动沙地各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土壤含水量受降水影响较大, 降水量是影响土壤水分补给深度的重要因素,小于10 mm的降水主要被表层土壤吸收,10~20 mm的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超过30 cm、不及60 cm, 30~40 mm的降水补给深度大于60 cm、不及100 cm;30 cm及其上层土壤水分波动剧烈,60 cm处土壤水分主要受大于30 mm降水事件影响,波动较小,100 cm和160 cm处土壤水分几乎不受降水的影响,土壤含水量较稳定;降水补给深度及植被根系需水的层次差异是导致3种样地土壤水分时间和空间上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土壤温度主要受大气温度影响,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闽江河口区盐—淡水梯度下芦苇沼泽土壤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盐—淡水梯度下河口潮汐沼泽土壤有机碳特征,对闽江河口盐—淡水梯度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芦苇沼泽由淡水向半咸水沼泽演替,沼泽土壤粘粒和粉粒组成都在增加,土壤pH、容重和砂粒组成则在减小;尤溪洲湿地、蝙蝠洲湿地和鳝鱼滩湿地上分布的芦苇沼泽0~60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1.56~14.72g/kg、14.01~19.72g/kg和20.93~22.89g/kg,其平均值分别为12.47g/kg、16.62g/kg和21.97g/kg;3个采样点的0~60cm深度各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范围分别为1408.71~1670.31t/km2、1328.44~1659.80t/km2和1319.93~1677.96t/km2,其平均值分别为1534.13t/km2、1548.12t/km2和1569.22t/km2;3块湿地芦苇沼泽0~60cm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9204.79t/km2、9288.71t/km2和9415.35t/km2。在盐—淡水梯度下,芦苇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都表现为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盐—淡水梯度下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到多个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胶州湾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潮滩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于2011年11月,对该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pH、盐度和含水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芦苇潮滩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总体上在波动减小,其水平分布存在差异;0~60 cm深度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比分别为5.73~15.07 g/kg、0.46~0.84 g/kg和0.03~0.39 g/kg,其平均值分别为8.93 g/kg、0.61 g/kg和0.15 g/kg;土壤碳与氮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90.05),土壤碳与磷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0.0020.01),而土壤氮与磷元素含量不相关(p0.05);0~60 cm深度土壤的C/N、C/P和N/P分别为11.50~29.05、80.19~506.22和4.44~38.24,其平均值分别为17.10、182.60和11.60。土壤C/N相对稳定,而C/P和N/P变化较大;淹水频率影响土壤C/N、C/P和N/P剖面变异性,淹水频率越小,变异性也越小;芦苇潮滩土壤C/N表现为芦苇群落最高,芦苇杂草混合群落最低;而土壤C/P和N/P则同时表现为芦苇杂草混合群落最高,杂草群落最低;土壤盐度是芦苇潮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群落区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典型植物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3月20日、4月20日、6月20日、7月21日、9月20日、10月23日、12月20日和2015年1月20日,分别采集0~10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芦苇群落区的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都减小,其中2014年6月20日含水量最高;0~1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在9月20日最大,分别为(24.52±0.52)g/kg和(3.04±0.06)g/kg,全磷含量在10月23日最大,为(0.56±0.02)g/kg,其都在2015年1月20日最低。在0~30 cm深度,土壤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在2014年10月23日和9月20日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6.08 mg/g和24.95 mg/g,在2015年1月20日最低;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在2014年4月20日和3月20日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64 mg/g和4.10 mL/g,在2014年12月20日最低;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都在2014年10月23日最高,平均值分别为7.96 mg/g、7.24 mL/g、0.37 mg/g和0.48 mg/g。不同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月份略有差异,与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表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但都在冬季较低。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群落区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与土壤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正相关(n=72,p0.05)。  相似文献   

9.
以流动沙地作对照,在毛乌素沙地选择半固定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和油蒿+本氏针茅(Stipa capillata)群落设置样地,以10min间隔获取5、15、30、50、70cm深度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生长季不同植被覆盖下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样地均为秋季储水量最大,油蒿+本氏针茅群落0~80cm层土壤储水能力最强,平均增加了30mm。(2)受土壤蒸发影响的同时,得不到春季小降水事件的补给,流动沙地20~60cm层春季土壤含水量只有4%,生长季波动明显,呈双峰型,0~20cm层和60~80cm层土壤含水量较稳定;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0~60cm层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6%左右,60~80cm层春季最低、夏季和秋季得到较好的补给,呈双峰型;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0~10cm平均土壤含水量大于10~20cm层,0~10cm层土壤水分受生物结皮影响呈双峰型,而10~60cm土壤水分较稳定,呈单峰型,60~80cm层土壤含水量在春季最低,呈双峰型;油蒿+本氏针茅群落土壤持水性有明显增加,夏季和秋季土壤含水量可长期处于12%~14%,呈明显的双峰型,而60~80cm土层得不到充分的降水补给,长期处于4%左右,呈单峰型。(3)不同植被覆盖的沙地土壤水分对30mm左右降水的响应深度不同,流动沙地可到70cm,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到50cm,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到30cm,油蒿+本氏针茅群落到40cm;极端降水能够影响所有样地0~70cm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土丘陵区带状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地根系、土壤水分特征及深层土壤干化研究薄弱问题,以宁夏南部山区20 a雨养带状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为研究对象,选取相似的旱作农田为对照,对0~1000 cm深度土壤水分、柠条锦鸡儿根系垂直分布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 a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0~1000 cm深度土壤干化,柠条锦鸡儿林地带内和带间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农田;0~1000 cm土层带内土壤水分含量较带间降低1.46%。(2)在300~1000 cm土层范围内,20 a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出现了不同的亏缺程度与干燥化程度,带间、带内水分有效性分别为0.21和0.02,供水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49和0.33。(3)柠条锦鸡儿林地根系主要集中在0~80 cm土层,0~80cm土层带间、带内根干重分别占总根重的46.33%和45.56%,根表面积密度分别占总根表面积密度的66.58%和63.51%,根长密度分别占总根长密度的59.54%和58.45%。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半干旱黄土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根系、水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人工林地水分亏缺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水分管理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及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林地的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下,有自然坡面集雨的林地植物水分亏缺状况好于不灌溉的林地,侧柏林地喷灌、自然坡面集雨和不灌三种处理方式下的植物水分亏缺度虽然稍有差异,但都处于水分极度亏缺的状况。补充灌溉除满足林地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外,对土壤水分也有一定的补偿,补偿度在70%左右。其他不灌溉地块补偿度都为负值,说明这些地块整个雨季没有对水分进行补偿,还将土壤以前贮藏的部分土壤水分利用。植物水分亏缺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与植物根系的分布相一致。既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加大,植物水分亏缺度依次降低。在垂直方向上,表层植物水分的亏缺度最低,随着深度的增加,亏缺度逐渐增大,100~120 cm深达到最大,以后又缓慢降低。植物水分补偿度是降雨与植物水分亏缺程度的反映,植物水分亏缺度越高,补偿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梭梭群落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泽锋  胡顺军  李浩 《干旱区地理》2018,41(6):1303-1309
根据2016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梭梭生育期定点观测的土壤水分、气象要素等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梭梭生育期蒸散量,分析了蒸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梭梭生长季,降雨量为206.7 mm,降雨分布不均,梭梭萌发期,降雨量最多;梭梭生长旺盛期,月降雨量逐月减少;梭梭枯落期,降雨量最少。(2)在梭梭生长季,梭梭群落0~40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梭梭萌发期是土壤贮水量盈余期,生长旺盛期和枯落期为土壤贮水量亏损期;梭梭群落发挥土壤水库效应,依靠生长季前土壤蓄水来弥补梭梭群落生长季需水缺额。(3)在梭梭生长季,蒸散量变化特征为多峰曲线,峰值主要出现在降雨集中期,最低值出现在土壤贮水量亏损期。(4)在梭梭生长季,梭梭群落累积蒸散量增幅始终高于累积降雨量增幅,累积蒸散量大于累积降雨量。  相似文献   

13.
Liu  Muxing  Wang  Qiuyue  Guo  Li  Yi  Jun  Lin  Henry  Zhu  Qing  Fan  Bihang  Zhang  Haili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6):949-968
Rainfall provides essential water resource for vegetation growth and acts as driving force for hydrologic process, bedrock weathering and nutrient cycle in the steep hilly catchment. But the effects of rainfall features, vegetation types, topography, and also their interactions on soil water movement and soil moisture dynamics are inadequately quantified. During the coupled wet and dry periods of the year 2018 to 2019, time-series soil moisture was monitored with 5-min interval resolution in a hilly catch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ina. Three hillslopes covered with evergreen forest(EG), secondary deciduous forest mixed with shrubs(SDFS) and deforested pasture(DP) were selected, and two monitoring sites with five detected depths were established at upslope and downslope position, respectively. Several parameters expressing soil moisture response to rainfall event were evaluated, including wetting depth, cumulative rainfall amount and lag time before initial response, maximum increase of soil water storage, and transform ratio of rainwater to soil wat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infall amount is the dominant rainfall variable controlling soil moisture response to rainfall event. No soil moisture response occurred when rainfall amounts was 8 mm, and all the deepest monitoring sensors detected soil moisture increase when total rainfall amounts was 30 mm. In the wet period, the cumulative rainfall amount to trigger surface soil moisture response in EG-up si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other five site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umulative rainfall amount to trigger soil moisture response was observed among all study sites in dry period. Vegetation canopy interception reduced the transform ratio of rainwater to soil water, with a higher reduction in vegetation growth period than in other period. Also, interception of vegetation canopy resulted in a largeraccumulated rainfall amount and a longer lag time for initiating soil moisture response to rainfall. Generally, average cumulative rainfall amount for initiating soil moisture response during dry period of all sites(3.5–5.6 mm) were less than during wet period(5.7–19.7 mm). Forests captured more infiltration water compared with deforested pasture, showing the larger increments of both soil water storage for the whole soil profile and volumetric soil water content at 10 cm depth on two forest slopes. Topography dominated soil subsurface flow, proven by the evidences that less rainfall amount and less time was needed to trigger soil moisture response and also larger accumulated soil water storage increment in downslope site than in corresponding upslope site during heavy rainfall events.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北土壤水分分布与土壤干层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研究了该区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干层恢复等问题。结果表明:青海湖北沙柳河镇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在年降水量略多于400 mm的条件下, 多数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得到了恢复, 干层消失, 少数土壤还有干层存在。在2009 年降水增多, 到2011 年土壤水分恢复深度达到了1.3 m, 2011 年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2009 年。在年降水量为410 mm左右的条件下, 土壤干层恢复到1.3 m深度需要的时间为2 年左右。该区土壤水分运移缓慢, 干层恢复比黄土高原缓慢, 恢复的深度较小, 这主要是该区土壤冻结期较长等决定的。土壤干层中水分的恢复表明, 该区2009年以来草原土壤水分输出量略小于输入量。  相似文献   

15.
王宗侠  刘苏峡  邱建秀  莫兴国 《地理研究》2022,41(11):2979-2999
土壤剖面水分信息比表层土壤水分信息难以获取,但对全面认识整个土层的水分含量至关重要。融合多源数据是估算区域土壤剖面水分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利用中国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建立了不同季节的表层-深层土壤水分关系模型。据此采用ESA CCI SM遥感表层土壤水分产品估算获得了中国1980—2019年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和0~100 cm 共10个深度层次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ESA CCI SM产品与实测数据整体上匹配较好但普遍高估,本文提出采用饱和含水量和凋萎系数信息对其进行值域控制,有效降低了该产品的高估误差。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精度在秋季最高,夏季和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模型对干带土壤水分的估算最准确,暖温带和冷温带次之,青藏带准确性最低。计算了中国10个深度层次的土壤贮水量,其多年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64±0.11、3.50±0.21、5.29±0.30、7.13±0.38、10.04±0.46、12.25±0.54、14.47±0.62、16.75±0.69、19.05±0.76和21.36±0.83 cm。各深度的土壤水分呈明显的分层,即波动层(0~40 cm)、跃变层(40~60 cm)和稳定层(60~100 cm)。中国1m土层贮水量呈自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的分布格局,寒旱区该值较低且空间变异明显,暖湿区该值较高且空间分布更均一。热带、干带和青藏带的1 m土层贮水量在夏季最高,暖温带和冷温带该值在夏季最低。近40年来中国1m土层贮水量在空间上“湿区愈湿,干区愈干”,在时间上“湿季愈湿,干季愈干”。热带土壤在2004—2009年显著变湿,干带土壤显著变湿和变干的转折年份分别为1985—1986年和2013—2014年。中国1m土层贮水量序列最常见的周期是5年和11年。  相似文献   

16.
咸阳市三原县新庄不同植被土层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景波  牛俊杰  杜娟  黄芳 《地理科学》2008,28(2):247-252
通过测定咸阳市三原县新庄2005和2006年降雨正常年份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得知,从地表向下土层含水量呈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2005年草地和玉米地土层含水量由上向下呈逐渐增高趋势,比同年12龄杨树林地和13龄中国梧桐林地平均含水量高约7%。2003年降水量达880 mm丰水年后,人工林土壤干层中水分完全恢复,人工林出现持续近4年茂盛生长期,预计2007年该区将会再次出现发育弱的土壤干层。  相似文献   

17.
董建辉 《干旱区地理》2005,28(5):654-658
在黑河流域干旱土纲中采集5个典型土壤剖面以研究该地区干旱土壤的演化。同时,为了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干旱化和土壤盐化的变化趋势,测定了高台县西北盐池地区主要盐土类型各剖面中的盐分含量和流域内主要土类中水分含量的分布。结果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壤的退化主要表现为干旱化、盐渍化和土壤肥力的退化。在流域内干旱化随流域上中下游降水量和干燥度的变化而变化,土壤随距河流的距离及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变化。流域内土壤从潜育土向雏形十、干旱雏形土和干旱土的方向变化。盐渍化与土壤水分含量和地下水位有关,并与水分的蒸发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距水源越远,盐分含量一般越高。土壤肥力的退化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阳离子代换量降低等理化性质的退化,这一退化过程是其它过程的综合反映。质地的退化虽受风沙化的影响,但与土壤的形成母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绿洲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利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平原上的阿克苏水平衡站近几年的有关试验和监测资料,对绿洲农田和裸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和对比农田和裸地的蒸发量,最后分析了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及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黑龙江省土壤水储量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赵秀兰  延晓冬 《地理科学》2006,26(5):569-573
从3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出发,探讨了近20年黑龙江省土壤水储量变化趋势及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全区生长季0~50 cm土壤水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山地比平原、气候湿润区和正常区比半干旱区更易变干的特征;在0~50 cm深度范围内,从地表面开始,随深度增加,土壤水储量的减少幅度逐渐增加;季节特征明显,即春秋季减少幅度大于夏季。在土壤水储量变化趋势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生态和气候特点,探讨了土壤水储量变化对农业和生态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水分管理与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先以机械沙障固沙、再进行生物固沙,是常见的治沙模式。近年来传统材料沙障与新型材料沙障的固沙效果差异一直引人关注。用中子水分仪分别测定流沙、高密度聚乙烯(HDPE)蜂巢式沙障和半隐蔽草方格沙障内的土壤含水量,通过对比流沙和两种机械沙障铺设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对降雨的响应关系以及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下的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评价其固沙效果。结果表明:(1)两种机械沙障对土壤水分都有较好的蓄积效果,且HDPE蜂巢式沙障蓄水量高于草方格沙障(P < 0.001);(2)在较长的干旱时间里,草方格沙障的土壤蓄水量变化比新型HDPE蜂巢式沙障滞后;(3) HDPE蜂巢式沙障和草方格沙障都有较好的保水效果,但HDPE蜂巢式沙障因高度持久的优势,保水效果更高;(4) HDPE蜂巢式沙障60~1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草方格沙障土壤含水量且固沙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从铺设中期开始HDPE蜂巢式沙障60~1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7%的情况连续出现,有时部分土层会出现土壤含水量在8%以上的情况;(5) HDPE蜂巢式沙障对植物个体生长的间接作用比草方格沙障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