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 《石油化工》2005,34(Z1):661-662
利用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功能对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生产进行监控,并且在聚乙烯和聚丙烯专用料开发领域中对新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食品保鲜袋用聚乙烯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对食品保鲜袋中聚乙烯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变温红外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聚乙烯分子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分子中含有乙烯侧基和端乙烯基,在20~12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红外光谱在内燃机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革 《润滑油》2001,16(5):48-51
主要介绍红外光谱在内燃机油氧化,添加剂降解,金属表面沉积物生成及在用油衰变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红外光谱技术在润滑油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简要介绍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和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胡静  李健  杨春华  伞国文 《润滑油》2011,26(1):44-48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近年来,红外光谱在润滑油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文章简要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在润滑油添加剂质量考察、润滑油中添加剂含量的测定、润滑油理化指标的快速测定、解决润滑油质量问题以及在用润滑油的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驰 《润滑油》2014,(4):27-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油液监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追踪润滑油中化学官能团变化,使得对润滑油的整体质量评估更加完善和准确,从而为是否换油或采取其他措施提供参考。傅里叶红外光谱能够提供积炭、水分、乙二醇、氧化程度、硝化程度、添加剂含量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正是新油逐渐劣化的重要指标;从检测效率来看,目前红外光谱最快的检测速度达到120个样品/小时,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工矿企业数目众多的设备油液监测需求;定量红外光谱技术已经开发出多种与油样状态相关的多种方法,能够确定油样中的酸、碱及水分等含量。在油品分析中心实验室,这些方法避免了ASTM滴定方法程序的繁杂,扩展了红外光谱技术的总体适用性。论文对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状态监测进行了综述,对该技术已经取得的成绩、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并以加强红外在润滑油分析方面的应用为目的,讨论了最新的定量红外光谱技术、红外光谱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红外光谱在润滑油降解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石油磺酸铵原料的组成对合成高质量的石油磺酸钙具有很大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应用红外光谱进行石油磺酸钙研制和生产过程中中性磺酸铵原料的筛选、产品胶体结构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检测是一种原料筛选和过程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红外光谱技术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定量及定性分析方法,详细总结了中红外光谱仪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美军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在油品分析中的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军对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的对比情况,并对两种红外光谱的本质区别作了详细阐述,总结了中红外和近红外的技术性能比较,同时对两种红外光谱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现场录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新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提出了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取代当今现场录井中的常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设计理念。介绍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和技术特点;重点提出了运用支持向量机的理论解决气体分析的定性与定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学是一门通过物质的干涉图来获得红外光谱图并加以研究的科学,被广泛的用于各种物质结构定性及组成测定。但常用的透过光谱法对某些样品如表面涂层、水溶液等却难以进行直接测定,而傅里叶红外衰减全反射(FTIR—ATR)技术的应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Robert利用ATR法报道了如何区分表面涂层纸及浸渍纸。Matthew Poslus-ny等对邮票的涂层背面胶用ATR及漫反射(DRIFT)技术进行了定性比较分析。另外,苏旭等利用ATR法对水溶液状态与干燥状  相似文献   

13.
利用PEFTIR 1725X仪器及PE公司的“Quant”软件测定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与复合剂,分析了15W/30 SG/CD,15W/40SE,15W/40CD油品,测定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光谱录井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在长庆油田大开发中的创新应用,证明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在解决长庆油田"三低"储集层油气显示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阐明该技术在油气田"提速、提效、提质、提产"中的显著作用,并对该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展望。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在长庆油田创新应用十多年,显示出该项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发现油气显示的一种适用的新型录井技术,是对常规气测录井的重要补充,具有近井口安装,快速检测C_1-C_5、C_(5+)以及非烃CO、CO_2等14种气体等优势,在长庆油田录井作业中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油气层发现识别准确率和符合率、控制录井采集质量、提高油气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石油化工过程催化剂表面酸性、表面羟基、表面吸附行为的测定,以及用于加氢和甲烷化等典型催化反应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该技术可以很好地剖析气固相催化反应机理。随着反应池固件以及联用技术的发展,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于固液等反应体系机理研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氧化前后的合成齿轮油,确立了试验油氧化吸收峰位在波数1 724~1 684 cm-1范围;通过分析不同硫剂含量的基础油,确立了波数在1 130~1 080 cm-1和920~870 cm-1处为硫化烯烃C—S键的特征吸收峰位置;通过分析不同含量的磷系添加剂,确立了波数在1 100~925 cm-1和700~640 cm-1处为P—O—C键和P=S键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某机车齿轮油(GL-5 75w-90)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衰变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油的氧化在100 000 km前递增较快,100 000 km后变化趋势平稳;极压抗磨剂不断降解,其中磷剂的降解更快,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是P=S基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SBS改性沥青定量分析中的影响因素及试验误差,结合工程实际对六种基质沥青、四种SBS改性剂,利用BRUKER TENSORⅡ红外光谱分析仪对不同原材、不同制样和涂膜工艺制备的标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863 cm-1))/S((1 376cm-1))、S((1 376cm-1))/S((1 459 cm-1))和S((700 cm-1))/(S(910 cm-1))+S((966 cm-1))可对基质沥青油源品质和SBS分子结构类型进行初步判定;溶剂法与生产实际差别较大,不适用于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建议采用剪切法进行标准样品制备;结合工程实际(4.3%~4.5%)掺量要求,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试验误差允许在-0.23%~0.23%以内;不同品牌、相同嵌段比的SBS...  相似文献   

18.
沈虹滨  刘婕 《润滑油》2002,17(2):63-64
1 前言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化学、医药、生化、石油化工等研究工作的重要分析手段。红外光谱在航空油料及其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分析鉴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检索红外谱图集 ,可以快速、准确地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从而鉴别化合物的结构。国外已有的Sadtler红外光谱图集无论是光盘还是图书的价格都极为昂贵 ,引进困难。而且Sadtler红外光谱图集内容庞杂 ,对于没有计算机检索工具的航空油料领域的研究者来说 ,在成千上万张红外谱图中 ,查对寻找一张需要的谱图 ,实在是一件繁琐的工作。而国内只有一些…  相似文献   

19.
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聚乙烯中微量抗氧剂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快速测定聚乙烯(PE)中微量抗氧剂含量的方法,确定了微量抗氧剂与固体粉料的混合方式为溶剂混合;经分析抗氧剂A、抗氧剂B、硬脂酸钙和PE粉料的FTIR谱图,确定了在PE中抗氧剂A、抗氧剂B的特征峰分别为1 739.51,855.29cm-1处的吸收峰,同时根据两种抗氧剂的标准曲线可知,抗氧剂的含量与其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5以上,抗氧剂A的相对误差小于5%,抗氧剂B的相对误差小于6%。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以快速定量分析聚烯烃中微量抗氧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郎需进  李丽霞  李进 《润滑油》2011,26(3):42-44,48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对调合润滑油常用的传统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类无灰分散剂进行分析,确定了单挂、双挂和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的红外光谱特征;并对国内和国外几种新型杂元素化(硼化、磷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产品进行了红外特征对比分析,指出了国内外产品质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