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7年~2001年经鼓室置管治疗的45例(78耳)儿童SOM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随访1-2年,85%耳(35例,66耳)听力明显改善,鼓室导抗图恢复成A型。结论 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适当延长留管时间,防止过早脱管对提高儿童SOM的治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鼓室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鼓室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42例 (81耳 ) ,并随访 1~ 2年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 (81耳 ) ,男 2 4例 ,女 18例。年龄 6~ 13岁 ,平均 8.5岁 ,病程 1个月~ 2年 ,平均 8个月 ,42例均表现为听力下降和不同程度鼻塞、流涕 ,其中 19例打鼾 ,9例曾有耳痛史。查鼓膜呈淡蓝色、橙红色或混浊失去光泽 ,部分病例见新生血管 ,均不见液平线 ,鼓膜活动差或消失。鼻腔检查42例有鼻粘膜不同程度充血及下鼻甲肿大 ,其中 2 7例中鼻道以及下鼻道有粘脓涕 ,扁桃体Ⅲ度肥大者 9例。鼻咽检查欠合作 ,疑腺样体肥大者行鼻…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好发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随着放疗技术及综合治疗方法的改进,其远期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1〕。在获得良好生存效益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正日益得到重视。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NPC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是NPC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为此,我们尝试采用放疗前施行鼓室置管的方法,以减少放疗后SOM的发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鼓室置管术及相关处理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鼓室置管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58耳)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SOM均用鼓室置管器行鼓室置管术,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沐舒坦及类固醇3-5d,用α-糜蛋白酶冲洗鼓室,吸净鼓室分泌物,行咽鼓管吹张。5例合并鼻窦炎病人予对症治疗,1例鼻息肉病人行息肉摘除术。结果:50例病人随访0.5-1年,90%病人(45例49耳),听力明显改善,纯单听阈、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SOM的病人病程在2个月以上,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后,用置管器行鼓室置管加相关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往我们采用消炎、滴鼻、咽鼓管通气、去除鼻咽部原发病及鼓膜穿刺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远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治疗 39例 (63耳 )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39例 (63耳 ) ,男 1 9例 ,女 2 0例 ;年龄 5.5~ 67岁 ,平均 1 7.8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为 0 .5个月~ 2年 ,平均 1 8.3个月。纯音测听 0 .5、1 .0、2 .0 k Hz平均丧失在 30~ 45d B,听力平均损失 36.0 2 d 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 ,骨导 >气导 ,声导抗呈 B型鼓室图 ,无镫骨肌声反射。 9例…  相似文献   

6.
自2000年9月~2001年5月,笔者自制通气管和置管针,在鼻内镜下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38耳).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病人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1~65岁,病程15 d~11月.其中5例为双耳 发病,28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住院病人,其余29例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人纯音测听提示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听力下降35~45 dB,平均听阈提高38.2 dB.声导抗检查均为B 型图,镫骨肌声反射消失.11例曾行鼓室穿刺抽液治疗.鼓膜切开后,29耳鼓室吸出淡黄色 浆液,9耳冲吸出粘稠胶状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后鼓室药物灌注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11年实验组32例(43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鼓室置管后定期鼓室药物灌注、咽鼓管冲洗治疗;同期对照组33例(40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单纯行鼓室置管术。结果实验组的治疗安全、快速、有效(拔管时间1~2个月),与对照组(拔管时间1~3.5个月)的治疗方法比较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鼓室置管后药物灌注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了解腭裂修复术及鼓室置管术手术前后的听力学变化.方法对203(406耳)例腭裂患者进行年龄分组,采用声导抗,纯音测听或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判断中耳功能.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作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行鼓室置管术,术前术后作听力学检测.结果203例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68.5%,6岁前可高达80%.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随访1~3年,听力明显改善,平均听力比术前提高17dB(P<0.01).结论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明显有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腭裂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应早期行鼓室置管术,方能改善听力,有助于正常语言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置管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58耳)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分别在鼓室置管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检查和耳镜检查,以评估鼓室置管手术前后中耳功能的变化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鼓室置管术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耳镜和声导抗检查,均较术前听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检查结果比较,听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鼓室置管术前比较,DPOAE引出率及部分频率幅值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鼓室置管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中耳感染、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鼓膜穿孔和鼓膜内陷。结论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检测纯音测听、声导抗、DPOAE和耳镜检查,了解鼓室置管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价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干预效果。方法将经226 Hz及1000 Hz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颞骨CT检查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观察4~6个月未自愈的43例婴幼儿,分为手术干预组(22例)及继续观察组(21例)。手术干预组在全麻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继续观察组只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听觉语言康复。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复查听力,并统计12个月内合并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结果43例婴幼儿226 Hz及1000 Hz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颞骨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手术干预组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听阈明显低于继续观察组,12个月内并发急性中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继续观察组。结论手术干预有助于减轻持续性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损害并降低急性中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的探索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造孔术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比较造单孔和双孔的疗效差异。方法分析研究药物保守治疗2月且经过反复鼓膜穿刺均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成年患者行鼓膜打孔治疗,单孔组(25例)、双孔组(21例)。统计分析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感染率、鼓膜造孔留存时间、鼓室积液清除时间及疼痛量表。结果两组鼓膜造孔均愈合,但双孔组的鼓膜造孔留存时间明显长于单孔组,P<0.001。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均大于90%,但双孔组的治愈率要高于单孔组,P<0.05。两组复发率、感染率、疼痛量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造孔是一种疗效肯定且易于推广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在条件允许前提下,造双孔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1.42%、89.66%,两组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4±4.6d、10±5.3d,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内的浆液性和黏液性的治愈率分别为76.74%和53.84%、97.87%和54.55%,把两组病人的浆液性组、黏液性组的治愈率分别进行比较,浆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粘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浆液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乳突气化程度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突气化情况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4例(194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乳突气化状况摄乳突Schuler片,用Diamant法测量并计算X线上显示的乳突的几何学面积。结果194耳中气化良好型(面积≥6cm2)51耳(26.3%),10耳(19.6%)预后不良;气化不良型(面积<6cm2)143耳(73.7%),预后不良72耳(50.3%)。结论认为乳突气化不良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免疫调节剂卡介苗素(EBCG)对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60例(66耳)SOM患者随机分为EBCG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西替利嗪10mg和贝莱30mg口服及鼓膜穿刺抽液,其中EBCG组同时给予EBCG注射液0.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EBCG组痊愈1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3.3%,未出现毒副作用;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CG治疗SOM安全有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置管术后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5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4周,对照组给予呋麻滴鼻液滴鼻1周,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复发率及中耳感染率。结果术后两组患儿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感染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置管术后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复发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对半规管功能的影响及SOM 儿童的前庭功能。方法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4例(中耳炎组),中位年龄8岁5个月,病程3~18个月,正常儿童12例(对照组),中位年龄8岁4个月,两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自发性眼震、冷热气试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中耳炎组患儿均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其中,轻度听力损失11例,中度听力损失13例,正常对照组纯音听阈及声导抗均正常;两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自发性眼震结果均正常,冷热气试验结果示中耳炎组半规管轻瘫8例(33.33%,8/24),正常对照组0例,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耳炎组中,半规管功能正常与否患者在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与不伴眩晕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半规管功能受影响,且与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或不伴眩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耳内镜下鼓膜打孔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发症,优势及复发率。资料与方法分析研究156例病史超过3个月,由腺样体肥大和慢性鼻-鼻窦炎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所有病例针对病因先行鼻内镜下等离子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研究组(78例)患者同期行等离子鼓膜打孔术,对照组(78例)行鼓膜置管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时的检查结果作对比,研究组78例患者鼓膜打孔处约1-3月愈合,两组治愈好转率经比较,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以中耳感染、流脓为主要参考指标,对照组的并发症在不同时段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经卡方检验,术后1周P值为0.043,其余均P<0.001,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鼓膜打孔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 256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儿童进行纤维鼻咽镜或鼻内镜及声导抗检查,对声导抗结果异常的患儿行纯音测听或ABR检查,统计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腺样体肥大程度及不同病程患儿SOM的发生率。结果 6 25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SOM者2 702例(43.19%,2 702/6 256),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654例(10.45%,654/6 256);3~5岁年龄段SOM的发生率最高,为69.76%(1 119/1 604),随年龄增长,SOM发生率逐渐下降;Ⅲ°腺样体肥大患儿中SOM发生率为61.73%(1 639/2 655),显著高于Ⅰ度(21.11%,163/772)、Ⅱ度(31.81%,900/2 829)腺样体肥大患儿(P<0.05);不同病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SO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SOM发生率为43.19%,低龄和腺样体肥大程度是腺样体肥大患儿并发SOM的影响因素,而病程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