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铁酸钾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但由于其在制备、储存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制备方法复杂、操作条件严苛、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高铁酸钾成品面市.针对这种情况,对国内外合成高铁酸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提高高铁酸钾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以及对高铁酸钾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也作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高铁酸钾在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了高铁酸钾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实现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铁酸钾对各种污水的COD去除效果,发现高铁酸钾对水可溶性有机物如苯酚、葡萄糖等引起的高COD污水处理效果不好,而对COD主要来源于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物的污水,如皮革综合废水、造纸综合废水、鱼塘水、人工甲苯污水等效果较好,结合理论分析,认为高铁酸钾对COD的强力去除功能主要依靠于新生成的Fe(OH)3的多相絮凝...  相似文献   

3.
高铁酸钾处理含聚合物油田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自制高铁酸钾(K2FeO4),对油田含聚丙烯酰胺污水进行降解和降粘的研究,探讨了初始pH值、高铁酸钾用量、反应温度对氧化降解以及降粘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pH值为3~4,温度为45℃左右,对低浓度油田含PAM污水,投加0.001mol/L高铁酸钾,在反应15min时,PAM的降解率达90%以上,同时污水的粘度可以降至与蒸馏水相近,出水的油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的优点,采用了次氯酸钾直接氧化制备高铁酸钾,对油田三次采油含聚丙烯酰胺污水进行了降解和降粘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pH值为3,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min,K2FeO4浓度为0.003mol/L时,高铁酸钾对油田三次采油含PAM污水有明显降解和降粘效果,聚合物驱PAM污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污标准。说明了高铁氧化技术处理油田含聚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新型多功能材料高铁酸钾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的强氧化剂,在水处理中不仅可用于杀灭藻类和细菌,氧化降解水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去除水中一些重金属离子,同时可以起到脱色、除臭、絮凝沉降的作用,且具有见效快、无残留毒性和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等突出优点.作者使用次氯酸盐氧化法(湿法)进行高铁酸钾的合成.并利用高铁酸钾的强氧化性对劣质柴油进行脱色和脱臭实验,讨论了酸度、浓度、温度等对高铁酸钾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影响,得到当ω(HNO3)=4.5%,高铁酸钾质量浓度在100 g/L时处理效果最好,而温度则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铁酸钾在污水预处理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考察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反应时间和p H等因素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荧光分析的手段,分析了高铁酸钾对水中不同类有机物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更有助于有机物的降解,投加质量浓度增加到50 mg/L后,COD的降解不再有显著的变化。荧光分析表明,高铁酸钾对水中类酪氨酸、类富里酸类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铁酸钾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  李亚峰 《辽宁化工》2010,39(2):183-186
介绍了高铁酸钾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3种合成方法的反应原理和研究现状,同时对高铁酸钾的氧化性和稳定性做了分析,并对高铁酸钾在水处理及碱性电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铁酸钾氧化去除油田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高价铁酸盐(K2FeO4)为氧化剂,对油田含聚丙烯酰胺的污水进行降解和降粘的研究,探讨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初始pH值、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氧化降解以及降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的强氧化剂。氧化PAM降解率在60min时达90%以上;降粘性能也非常显著,在15min时含PAM污水的粘度可以降至与蒸馏水相近的粘度。  相似文献   

9.
高铁酸钾的制备与测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人们给予高铁酸盐高度的重视,高铁酸盐被誉为绿色氧化剂。固体高铁酸钾是最有可能商品化的一种高铁酸盐,但由于其在制备方面存在方法复杂、操作条件苛刻、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目前还没有实现工业化。针对这种情况,对国内外合成高铁酸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提高高铁酸钾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以及对高铁酸钾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也作了详细阐述,为实现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小雄 《广州化工》2011,39(20):6-8
介绍了近年来强氧化剂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成果及现状。高铁酸钾可有效地去除水中微生物、无机以及有机污染物、水中重金属和除臭的功效,指出高铁酸钾与其他水处理药剂的独特之处。分析了高铁酸钾在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情况,为实现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绿色高效的水处理剂,为了探索经济、高效的制备高铁酸钾的工艺,以次氯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氧化反应制备高铁酸钾,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次氯酸钙用量、重结晶温度和碱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高铁酸钾进行表征。实验结果如下:当反应温度为25 ℃,次氯酸钙的用量为理论值的1.2倍,反应时间为40 min,在冰水浴中重结晶时,反应产率可达75%以上;红外光谱(FT-IR) 对产物的结构表征证明合成产物为高铁酸钾。结果表明以次氯酸钙代替次氯酸钠制备高铁酸钾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稳定性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高铁酸钾稳定性的方法,并展望了高铁酸钾稳定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高铁酸钾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NaClO、铁盐、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并对高铁酸钾的性能与其他药剂进行了处理效果的比较,说明了高铁酸钾是一种多功能的水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14.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其氧化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熔融法(干法)、次氯酸盐氧化法(湿法)和电解法制备高铁酸钾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高铁酸钾的强氧化性在水处理、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高铁酸钾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而垃圾渗滤液中氨氮浓度过高会降低生化处理中微生物的活性,需要进行前处理去除一部分氨氮.作者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用高铁酸钾去除废水中氨氮,在m(高铁酸钾):m(氨氮)=4:1,pH为9时,处理效果最佳,而处理效果受温度影响不大.高铁酸钾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16.
孙冬梅 《上海化工》2012,37(2):14-16
研究铁盐、稳定剂、温度、氧化剂用量等4个因素对高铁酸钾纯度和产率的影响,并设计L9(34)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研究。高铁酸钾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铁盐为三氯化铁,稳定剂联合使用,温度40℃,氧化剂过量40%。所获高铁酸钾的产率为64.6%,纯度为98%。  相似文献   

17.
高艳娇  张勇  王平 《净水技术》2006,25(2):38-40
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高铁酸钾作为混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试验表明:高铁酸钾对浊度去除效果好于聚合氯化铝,其剩余浊度为0.2NTU;高铁酸钾具有消毒作用,经其处理的原水细菌总数降为10 CFU/mL,大肠菌群数降为0个/L;在本试验条件下经高铁酸钾处理后的水源水,其浊度和细菌学指标均能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净水剂高铁酸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杀菌、除臭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比高锰酸盐、臭氧、氯气等更强的氧化能力.介绍了3种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的反应原理及其优缺点;介绍了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氧化性、稳定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高铁酸钾联用技术的协同作用,并对高铁酸钾在碱性电池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高铁酸钾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待为高铁酸钾的深入研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铁酸钾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解反应3小时,高铁酸钠含量50—80g/L。用其合成高铁酸钾结晶,10分钟结晶回收率95.9g/L,产品纯度88.3%,总回收率74.9%。  相似文献   

20.
高铁酸钾及其联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近年来强氧化剂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成果及现状.高铁酸钾可有效地去除水中微生物、无机以及有机污染物,污染物去除效果与高铁酸钾投加量、反应pH、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由于高铁酸钾具有氧化选择性及不稳定等缺点,有必要发展高铁酸钾联用技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高铁酸钾联用技术的协同作用,其中高铁酸钾与光催化协同作用明显,可大幅提高光催化效率,加速污染物的去除,在环境治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