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思想,通过对“良知”的背景、内涵及“致良知”的途径进行梳理,认为王阳明的“良知”是道德意识的主体,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研究王阳明的“良知”思想对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思想演化的两个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通过材料考证与疏理 ,对王阳明思想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点———“龙场悟道”与“致良知”———作出考察。首先 ,澄清了多为研究者所征引的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关于王阳明思想的“前三变”与“后三变”说法的来源。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多为研究者所忽略的“致良知”教的提出在王阳明思想演变与最终形成上的关键意义进行考察、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其思想中蕴含着大量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着"人"展开,以"良知"为教育原则,把"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作为教育方法,确立以培养"圣人"般的理想人格为教育目标。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阐述王阳明丰富的思想教育观,并对其思想进行深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探索,包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其社会和谐思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在毛泽东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国人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并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先秦儒、道两家政治哲学中都有社会和谐这一重要的思想元素,他们基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立场规划各自的社会和谐蓝图。儒家致力于有为的等级和谐的诉求,道家则主张"无为"而达致社会的和谐有序。虽然儒道两家社会治理方略不同,但却殊途同归,都是将社会建设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理性,期冀通过社会和谐这一路径,实现国家政治安宁和君王江山永固这一价值理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理论意义与历史贡献三个方面对其研究状况进行统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的不足,以期能将此研究引入更深的领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和谐不只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关系的范畴,即外在的和谐,更体现出“质”或“力”的属性,是确证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内在的和谐。在社会领域中,社会和谐也表现出和谐的这种属性。依据这一属性在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新的社会和谐历史观,即从“自然的和谐”到“制定的和谐”最后到“自在的和谐”社会。通过对“自在的和谐”社会的展望与分析使我们能看到一个与共产主义美好愿望相比较更加可望可及的人本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良知思想的新向度诠释是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价值观念资源之一,道德、价值与信仰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王阳明良知图式的三重向度,三者各有侧重地分别呈现于学术、政治和生活话语语境中而又相互关联,构成了当代文化以阳明学为视阈的内在认知结构.道德向度的良知作为一种道德理性是理想之善和现实之善的统一,也是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其中内含着价值确认;良知的价值属性以道德属性为基础,表现为道德向度的善恶向价值向度的好坏与是(对)非(错)的转化;良知的信仰向度基于对人之德性与价值的肯定,追求超越层面的自我实现,并在幸福感上找到道德满足与价值关怀、个体追求与社会认同的交汇点.当代文化语境中良知意蕴的新阐释,是对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体现,有助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董兵团  叶萍 《理论前沿》2007,492(3):37-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要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党群和谐。为此,除了要树立良好的党风外,还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党委关系和群众意愿的和谐;管理社会事务与服务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宗教界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大有可为.宗教和谐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宗教有净化心灵、消除纷争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把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大政方针具体化,从不同层面做好对宗教界的引导工作,启发他们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晚期,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维系其合法性基础的理学思想呈现出衰败之势。从朝堂到民间,呼唤变革的声音日益高涨。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其早期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2.
当今,"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词。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可以自由交往的社会,而良性的社会交往,也必然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良好个性,促进人自身的和谐;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有利于个体融入环境,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沟通信息,缓解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孔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在以孝、诚为先的德育思想;以“执两用中”、“持中致和”追求中正的中庸理念;以“求富疾贫”、“取之有义”的义利观三个方面。重温与借鉴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合作、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利益的冲突,就需要用社会公正原则来指导各种不同的利益分配,以求达到恰当合理的分配。公正的民主制度建设就是要通过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的制度设计来整合民意,从而公平、有效地协调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社会和谐度以及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变量关系,人们可从两个视角获得对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和谐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层面,各种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机理;而在非政府组织的一般层面,不同种类的非政府组织又存在统一的机理即效用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法的社会和谐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理念涵括经济法理想和信念两个方面,社会和谐作为经济法的基本理念,有其特定涵义。经济法社会和谐理念产生的背景依赖以及和经济法价值、宗旨、原则的契合,说明了社会和谐是经济法理念的应然性,经济法及其社会和谐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实现条件——社会运行机制问题。社会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两个方面。动力机制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不断进步。当然,伴随在它左右的正是社会整合机制提供的稳定与和谐的发展条件。要充分发挥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利益协调、制度整合和文化促进“三大机制”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农村性别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需要关注农村妇女发展问题。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要强化公共政策的调节和性别制度的创新;提升农村妇女群体的主体意识和发展能力;要发挥妇联组织引领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保护农民社会保障权既是落实宪法赋予的公民平等权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更是促进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民社会保障权保护存在严重阙失,原因主要是二元体制的恶果。以和谐和发展为视角对农民社会保障权进行审视,完善立法、组织保障,强化法律救济,加强政府责任意识和农民维权意识当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