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皮鹏程 《大家健康》2013,(14):120-121
目的:总结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脑转移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手术后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脑转移肺癌的生存率与病理类型及分期的关系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6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9.33%、51.33%和32.67%,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总缓解率为71.08%(204/228)。结论: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脑转移肺癌能够收到良好的短期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复发行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8例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患者行放疗,剂量为55~70 Gy/6~8周,复发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件有淋巴结转移者15例.结果 82.1%患者症状缓解:完全缓解35.7%(10/28),部分缓解46.4%(13/28).1、3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75.%(21/28)、35.7%(10/28)和14.3%(4/28).残端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1年生存率60.0%(9/15),3、5年生存率0%.放疗剂量>60 Gy者疗效好于<60 Gy者.结论 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复发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放疗剂量与局部控制率显示存在剂量反应效应,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含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加大剂量分割全脑放疗综合治疗 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人。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按WHO统一标准评价。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 73.5 % ,其中完全缓解率为 17.6 % ,中位生存期 9.5个月 ,1年生存率 35 .3%。主要毒副反应是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轻度胃肠道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可减轻或消失 ,未见肾心肝毒性反应。结论 :含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加大剂量分割全脑放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一种有效的、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 ,可以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其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蔡明伟  杜驰  蒋吉飞  周颖  林芳 《西部医学》2012,24(12):2336-2338
目的总结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放疗后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结果 40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47.7%,2年生存率为17.9%,3年生存率为3%;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腺癌组生存时间优于鳞癌组(P<0.05),孤立脑转移组生存时间优于多个脑转移组(P<0.001)。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亚组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及孤立性脑转移者可从放射治疗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同期推量放射和全脑照射+三维适形放射序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同期推量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7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全脑照射+三维适形放射序贯治疗患者76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72.4%(55/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7%(3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31.6%、11.8%,均高于对照组的34.2%、19.7%、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肿瘤体积、原发病灶和转移情况、放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同期推量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肿瘤体积、原发病灶和转移情况、放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方法:对9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疗效显示:放化疗结合组有效率为55.77%(29/52)。放化疗结合+靶向治疗组有效率为69.23%(27/39)。放化疗结合+靶向治疗组的疗效较放化疗结合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191,>0.05)。放化疗结合组1年生存率5.77%(3/52),中位生存期7.9个月。放化疗结合+靶向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12.82%(5/39),中位生存期11.8个月。放化疗结合+靶向治疗组1年生存率优于放化疗结合组(P=0.000,<0.01)。全组91例均未出现不能耐受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放化疗结合+靶向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56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国产旋转式体部伽玛刀治疗,治疗剂量3.5~5.0Gy/次,1次/d,5次/周或隔日治疗,治疗次数为8~12次,总剂量为40~50Gy.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的病灶缓解率为78.6%(44/56),中位生存率16.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42/56)、42.9%(24/56)、32.1%(18/56).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而且放射副反应轻,能为所有患者接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放疗(WBRT)联合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 并探讨RTOG脑转移回归分割分析(RPA)分类的价值.方法 收集8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根据RTOG标准进行分类,对不同生存状况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先予WBRT,Dt=30~40 Gy,1.8~3 Gy/次,5次/周,再对局部病灶3D-CRT加量Dt=10~20 Gy,2 Gy/次,5次/周.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的脑转移患者评价其临床表现的改善效果.症状改善定义为: 放疗结束后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减轻50%或以上.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治疗计划,耐受性良好.其中10例(12.2%)达完全缓解(CR),32例(39.0%)达部分缓解(PR),27例(32.9%)获病灶稳定(SD),13例(15.9%)病情进展(PD),总有效率为51.2%.症状改善率达82.4%(61/74).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0个月,1、2、3年中位生存率分别为24.4%(20例)、14.6%(12例)和7.3%(6例).RPA分类Ⅰ、Ⅱ、Ⅲ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0、9.5和5.5个月.结论 WBRT联合3D-CRT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RTOG脑转移瘤RPA分类对NSCLC脑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同时伴单发脑转移瘤11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伴单发脑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1例非小细胞肺癌伴单发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评估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年生存率为63.6%(7/11),3年为27.3%(3/11),5年为9.0%(1/1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伴单发脑转移瘤外科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方法65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 PTVwb 40-50Gy/20-25F或WBRT PTVwb 40Gy/20F,同步脑转移灶(pGTVs)加量至60Gy/20F或WBRT PTVwb 40Gy/20F后pGTVs再补量20Gy/10F.所有病人均每周接受放疗5次.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结果65例均完成放疗计划,其中疗效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4例(6.15%)、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23例(35.38%)、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3例(50.77%)、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5例(7.69%),总有效率(CR+PR)41.54%,临床获益率(CR+PR+SD)92.31%.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31%(34例)、12.31%(8例).主要不良反应为脑水肿、乏力、脱发、骨髓抑制、听力下降、记忆力轻度减退,Ⅲ-Ⅳ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例(6.1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能延长其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转移灶加量与单纯全脑放疗相比,未明显提高局控率和总生存率.预后评价分级(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GPA)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长;年龄越大、一般状况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越低、肿瘤脑转移灶数量越多以及颅外转移灶越多,患者生存期越短.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4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探讨获得更好疗效的方法。方法2005年5月~2006年12月43例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根据原发灶控制情况和有无颅外转移病灶进行分组观察,对不同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顺利完成放疗,无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放疗后颅内病灶控制率为81.1%,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率为75.7%,KPS评分显著上升。全组生存时间2~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6个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9.5%、27.0%、5.4%。RPA1级和2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和9.5个月,2组患者生存期有明显差异。结论3DCRT联合WBRT可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症状,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晶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489-49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10年来我院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情况,分析不同放射剂量及放射前原发灶不同治疗情况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放射剂量在60Gy的生存期明显高于放射剂量40Gy以下的;原发灶切除后脑转移患者放疗效果优于肺原发灶没有切除的患者。结论放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和安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以全脑放疗为主,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结果:全组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总体生存期为4-88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期17个月,从发现脑转移-死亡的时间为1-3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结论:本组患者中对脑转移灶的治疗方式对生存期有影响,而脑转移灶放疗方式可能对预后存在影响。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同肺叶内转移的N0-1M0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探讨将叶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T4分期进行下调的合理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2001年1月至2007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同肺叶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的术后病理分期为N0-1M0期,评价这些患者的预后情况.统计分析用SPSS 10.0完成,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结果 共有4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纳入生存分析.总的5年生存率为29.2%,中位生存期为53.0个月.腺鳞癌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而其他病理类型的中位生存期为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全肺切除者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非全肺切除者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将伴有同肺叶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T4分期进行下调是合理的;同肺叶内转移的N0-1M0的非小细胞肺癌是有手术指征的,但全肺切除需要慎重考虑.腺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14例接受全脑放疗(WBRT).10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11例接受全脑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后行全身化疗(RT+CT).6例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定期随访直至死亡。结果:总的1年生存率为36.6%,中位生存期是8个月。WBRT组1年生存率35.7%.中位生存期10个月;SRT组1年生存率40%.中位生存期12个月:RT+CT组1年生存率54.5%.中位生存期17个月;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0%.中位生存期1.7个月。结论: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选择脑部放疗加全身化疗可能比单纯脑部放疗有更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79例非小肺癌组织中 CD44 v6和 Paxillin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 CD44 v6和 Paxillin的阳性率分别为 60 .8%和 3 4.1%。CD44 v6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与 2年生存率呈负相关 ( P均 <0 .0 5 )。 Paxillin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 P均 <0 .0 5 )。结论  CD44 v6和 Paxillin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SBM)的有效性和生存期。方法 本研究为临床资料的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 2008 年1月~2014 年6月笔者科室收治的NSCLC伴随SBM病例52例, 52例患者均行原发灶及脑内转移灶肿瘤根治性切除术, 其中, 女性14例, 男性38例;患者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53.25±14.39岁;手术中6例为全肺切除, 46 例为部分肺叶切除, 术后所有患者均联合脑部放疗(WBRT), 41例患者行联合化疗3~6个周期。随访所有患者收集其生存时间, 进行Log-rank test分析其生存率。结果 肿瘤组织病理报告示鳞癌18例, 腺癌30例, 大细胞癌2例, 其他肿瘤类型 2 例。患者平均生存期28.61±4.17个月(kaplan-meier法), 中位生存期2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1.47%、40.73%、15.26%。Log-rank test结果示腺癌患者生存期长于非腺癌患者(P=0.002), 纵隔淋巴结转移为N0和N1者生存率高于 N2者(P=0.026)。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手术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其中, 淋巴结转移为N0、N1和腺癌患者生存期更长。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肺癌转移锁骨上淋巴结11例,切除1个肺叶8例,2个肺叶2例及楔形切除肺肿瘤1例。病理诊断肺腺癌7例,鳞癌4例。手术前后结合化疗及放疗。无并发症及死亡,1年生存率45%,最长1例存活4年9个月。肺切除适应证为非小细胞肺癌,无对侧或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估计可作肺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