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都开发了许多经典的兵器。其中各种坦克和装甲车辆给日后的军事爱好者们就像留下了一道“盛宴”。本次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二战期间德国开发的StugIII突击炮(以下简称“III突”)。III号突击炮是二战中德军主力装备之一,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没有炮塔,它可以节约大量的制造时间,所以德国各军工厂生产的数量非常高。言归正传,来说说模型。“III突”的外形给人感觉比较特别,在III号坦克底盘上没有炮塔,低矮的车体有着很好的避弹外形。短短的炮管和不张扬的外形却有着丰富的细节,再加上柔和的德国灰涂…  相似文献   

2.
小强 《模型世界》2007,(5):26-27
StuG Ⅲ是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一种自行突击炮,它比一般的转向炮塔式坦克结构简单,所以德国制造了大量的StuG Ⅲ。德国在1936年就提出了发展一种装有75mm或更大口径火  相似文献   

3.
<正>1936年6月15日,德军要求开发一种装有75毫米或以上口径主炮的步兵支援车辆。1940年1月,经过广泛测试和改进,三号突击炮A型正式投产,1940年晚些时候它出现在法国战场,其优异的表现得到了肯定。作为一种步兵支援武器,三号突击炮是二战中德军主力装备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没有炮塔,它可以节约大量的制造时间,所以德国各军工厂生产的数量非常高,至1945年共生产了9500  相似文献   

4.
海外新品     
《模型世界》2009,(1):60-61
英国亨伯1型侦察车;法国霍尔吉斯H38/39轻型坦克;二战德军摩托车;“黑豹”D型装甲观察车(限量版);德国Ⅲ号突击炮(液化驱动)(限量版)。  相似文献   

5.
Ⅲ号突击炮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量最多的装甲战斗车。它是以Ⅲ号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而进行制造的。德国最初打算把它做为支援步兵的机动装甲轻型火炮,但是经过不断的改良和精研,最后在1942年把它改造成了驱逐坦克。直至战争完结,它的产量达万辆以上。由于它拥有低矮的外形,便于伪装,同时具有机动灵活的性能,所以Ⅲ号突击炮在战场上有不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三号突击炮是德国在二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战争机器之一。三号突击炮 G 型是全系列中数量最庞大的,其生产始于1942年12月,止于1945年4月,总生产数超过7700辆。G 型是 F/F8型的改良型,修改重点是主炮改用威力更大的48倍口径的75mm 的火炮,而战斗室也重新经过设计,除加高之外,两侧也直接加宽。弹药的搭载从原44发增加到54发。两侧加装了侧裙钢板,另外在战斗室前方装上了烟雾弹发射器。最大的特点是炮盾,由新的铸造式一体炮盾,也称为“猪头炮盾”。  相似文献   

7.
“斐迪南”重型突击炮及其改进型“象”式坦克歼击车。它们是二战中威力最大、防护能力最强的装甲车辆之一。“斐迪南”及“象”式由波尔合公司研制,共生产90辆。  相似文献   

8.
童珊 《模型世界》2009,(11):16-17
Ⅲ号突击炮生产于1942年12月至1945年4月,总数高达7700辆。G型是F8型的改良版,它重点修改了主炮,改用了威力更大的48倍口径的75毫米火炮,而且战斗室也重新设计,加高了顶部、加宽了两侧。弹药由44发增加到54发。车体两侧加装了侧裙钢板。该型突击炮最大的特点是看上去好像一个没耳朵猪头的铸造式炮盾,军迷们将其戏称为“猪头”。  相似文献   

9.
得意之作     
我是一个模型爱好者,模龄4年。这次想借贵刊“得意之作”一角发表我拙作一份。二战德国“灰熊”突击炮晚期型。上海威龙出品。质量较好,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金属片及木材,并将履带两边侧翼通过打穿。用了近15个工作日完成。可惜照片有些模糊,望见谅。  相似文献   

10.
小画廊     
“豹”式坦克作者:刘志辉机器人扎古作者:柴梓淇英国一战坦克作者:耿旭东麦道F-15E作者:王安格德国Ⅲ号突击炮作者:姚迪小画廊~~  相似文献   

11.
由于德军Ⅲ号突击炮的巨大成功,希特勒要求军工部门以Ⅲ号突击炮为基础设计一种新式的坦克歼击车。德国军方需要这种武器全重在25吨-30吨之间。当时德军内部,只有Ⅳ号坦克的技术符合要求。曾经成功设计Ⅲ号坦克的阿尔凯特公司得到了这种新式武器的研  相似文献   

12.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是基于38(t)坦克底盘研制的,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的最后一种坦克歼击车。1943年,因为盟军的空袭,生产“Ⅲ突”的阿尔凯特工厂的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为弥补“Ⅲ突”停产所造成的德军反坦克能力的不足,德国陆军兵器局于1943年12月下令研制“战斗全重为13吨的3(8t)轻型突击炮”,这种轻型突击炮和3(8t)坦克零部件的通用性要达到80%,由捷克的BMM公司负责研制。BMM公司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第一辆样车,随着一系列车体改装工作的进行,原定的80%通用性这一指标却无法实现。1944年4月20日,有20种新型坦克歼击车…  相似文献   

13.
由于德军Ⅲ号突击炮的巨大成功,希特勒要求军工部门以Ⅲ号突击炮为基础设计一种新式的坦克歼击车。  相似文献   

14.
康路 《模型世界》2009,(6):6-11
它没有“豹”式、“虎”式坦克的赫赫威名,但却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也是二战期间始终伴随德军兵将冲锋陷阵的忠实“老兵”。它对于各位同好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它就是德国Ⅳ号坦克。  相似文献   

15.
诞生于“一战”时期成熟在“二战”法国战场说起八八炮要从“一战”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空中力量的发展,给在地面的步兵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此参战国均研制发展了专门的防空火炮,当时德军研制了一种八十八毫米口径的高射炮,装在四轮车上,移动时以特殊的货车牵引,战斗时利用千斤顶将炮车支起来,成为可以三十六度回旋的射击平台,这就是“一战”时的射轮动高炮。该炮一九一六年开始服役,由埃森的克虏伯火炮公司及莱茵金属公司的波西格厂负责生产。“二战”中使用最成功的火炮,非德军装备的八十八毫米高射炮莫属。虽然它是一…  相似文献   

16.
死神的咆哮     
杨志涛 《模型世界》2010,(10):10-13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追击炮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追击炮的结构已相当成熟,作为步兵的基本装备,它具有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势,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在二战中大放异彩,二战以来备受各国陆军部队的青睐。据统计,二战期间地面部队50%以上的伤亡都是由迫击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1914年-1945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军队都将列车炮作为重要的后备炮兵力量。一门名叫“安齐奥·安妮”的德国列车炮在盟军实施的安齐奥登陆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被美军命名。这是一门280毫米K5(E)列车炮,在德国真正的名称是“利奥波德”(Leopold)。K5(E)是二战中德国陆军装备数量最多、设计最成功的大口径列车炮。该炮由克虏伯公司于1934年  相似文献   

18.
杨凡 《模型世界》2010,(10):68-69
20毫米Flak 30是二战前德军所使用的主要轻型防空炮,它改良白海军的20毫米C/30型防空炮,1934年进入德国服役,其优点在于好保养好维修。但由于每分钟120发的射速以及微弱的火力,使得它在同一时期的防空炮中性能表现并不出色。  相似文献   

19.
士兵突击     
韩晓琪 《模型世界》2007,(12):24-27
一直想制作一组情景模型来表现苏德战场的残酷与惨烈。最开始的想法是一队进攻中的苏军小队经过一辆被击毁的德军Ⅲ号突击炮。而制作一辆被击毁的战车其难度不言而喻,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更多的资料收集,而且还需要加上一些树脂的内部结构来完善,故而放弃开始的想法而选择了一辆田宫出品的T34/76坦克模型。选择这样一辆战车是有我的打算的,地台面积小不宜放比较大型的战车,而T34坦克的大小刚刚好放在里面;其次在观看二战记录片中我发现“T34”搭载步兵冲锋陷阵亦在情理之中;最后田官这款T-34/76也算独门兵器,  相似文献   

20.
正二战时期德军的三号突击炮对广大模友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从起初的支援步兵作战到后期的反坦克重任,其型号也从A型一直发展改进至G型,可以说三号突击炮是二战德军中最为成功的战车之一。正因如此,"三秃子"也成为模型爱好者心中永恒的题材。本次笔者制作的就是田宫出品的三号突击炮B型,编号35281,市面上三突B作为一个热门型号各个厂家也都出过,相较之下选择田宫除了其自带的活动悬挂外也是为了便于改造。涂装上选用传统的德国灰底色雪地涂装,表现的是在1942年初东线的作战部队。个人认为雪地涂装的三突B应该是这个型号最具代表性的涂装了。下面笔者试图通过制作来一步步还原这辆经典的战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