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梦瑶,清代名医,字扳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医碥》为其代表作。《医碥》共7卷,刊于1751年。对于该书的评价辛昌五《医碥》序开言即道:“王金坛先生《证治准绳》脍炙人口,予友何西池称为近代医书之冠。虑其奥博难读,因作《医碥》以羽翼之。”将此书与《证治准绳》相提并论。何梦瑶在自序中则说:“或曰: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岘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成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予笑而不敢言。”在其凡例中更明言:“今日桂附之毒,等于刀钜。梦瑶目睹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初非偏执,读者幸勿以辞害意”,似有默认其针砭时医之意。  相似文献   

2.
张师流秀是著名巴蜀郎中,如今又有新著出版,名曰<中医反思与研究>,真是可喜可贺! 2005年末,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品读了张师的一本内部著作<中医,魂兮归来>,那是张师公开出版物<山野笔记--中医之路>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屈彬  方向明 《江苏中医药》2018,50(11):74-75
何梦瑶在《医碥》咳嗽篇中对咳嗽作了详细的辨证论治,通过分析总结前人对咳嗽的病因认识从而提出以火热为基础的病因认识;从多角度将咳嗽分类,分别以症状、病因命名划分咳嗽,分型论治;注重整体,因时制宜,依据咳嗽在一天中不同的发病时间提出不同的病因病机,给出相应的治法方药;敢于质疑前人观点,根据补阴与泻火的辨证关系,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4.
气的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为我国历史上众多医家所重视。清代名医何梦瑶于其著作《医碥》中尤重人身之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医者所论之阴阳实为气的运动变化,进而从气的角度对人体生命规律、疾病发生及治疗规律进行阐发。他指出人体生命的根本在于气,疾病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人身之气出现了异常,治疗方面以调解人体气机为手段,其中对脾胃气机的调理是关键环节。本文从人体生命源于气、百病之生因于气、治则治法本于气等三个方面对何氏《医碥》气论予以探讨,对中医气论研究及临床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倡治外必本于内、引温病理论于疡科中、创中医外科三陷变局学说、提五脏蕴毒原因及证候、论疡科绝症证治、不循疡科书旧例及长于外治尤为刀法7个方面总结探讨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中的学术思想,希望对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的同仁有所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洪文旭  洪泠 《河北中医》2001,23(6):479-480
王其飞教授是著名的中医学家 ,从医 5 0余载 ,学验俱丰 ,著述甚众 ,硕果累累 ,在中医药学术界享有盛誉。新著《王其飞医集》由香港医药出版社出版 ,全书 70余万字 ,内容丰富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医学专著。我们反复拜读 ,获益良多 ,现予以评介。1 完整的理论体系王教授出身中医世家 ,幼承家技 ,髫龄习医 ,弱冠应诊 ,后又在北京中医学院深造 ,“勤于学而敏于思 ,不但深究经典的奥秘 ,且能汲取诸家之精髓” ,久而登堂入室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认为 :祖国医学经过长期的实践 ,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导思想是具有朴素的…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痰黄稠者为热,稀白者为寒,研读《医碥》,清代医家何梦瑶认为实非如此。他对痰寒热辨证总结为以下三条:(1)大抵稀白而吐疏者,必属寒。(2)因于脾气虚寒不能摄涎,频吐遍地者,必属寒。(3)吐数而因伤风郁热者,及内伤龙雷火动者,必属热。其痰之寒热的辨证思路对当今临床痰之辨治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古时,针灸专著和教材没有分化,专著即直接作为教材使用。晋代皇甫谧汇集古代针灸文献编成《针灸甲乙经》时,已觉得其内容较多,不完全适合教学,提出了以后有时间将另编一本内容“精要”的“教经”,“教经”指的是教科书。表明专著求其详备,教材则取其精要,这种区分是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四、“本神”篇的哲学意义中医学的发展,自古以来一直是与哲学密切联系着的。“本神”篇质朴地阐明了《内经》中的若干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因此从哲学角度也证明了《内经》的科学实质。关于生命的起源,本篇简而赅之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德”,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据《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湿温占九种温病之一格。该书湿温下的条文占将近上中下三焦篇全部条文的三分之一,说明湿温在诸种温病中,最受其重视,“瑭所以三致意者,乃在湿温一证。”此说亦佐证。此著被人推为经典,颂扬之声极高,故世医治湿温,多以该书条文为准则。为了破除伪学、变革医风,促进中医学术的健康发展和提高临床疗效,我认为从研究《温病条辨·下焦篇》(以下简称《下焦篇》)第五十五条入手,实为重新评估鞠通治湿温方法之关键。为何从研究《下焦篇》五十五条入手湿温,鞠通分三焦论证,他说:“其在上焦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寒论·序》和《千金方·大医精诚》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思想渊源,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为培养现代医生的医德修养服务。方法:详细对比《伤寒论·序》及《大医精诚》的原文,深层次挖掘其中内涵,找出两者医德思想的相同点。结果:张仲景《伤寒论·序》在四个方面影响了孙思邈的医德观。结论:《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思想内涵很大程度上是受张仲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胪列了中医古籍孤本《神效集》有关外治的敷贴、搽、扑、吹、塞鼻、洗浴、漱口、扎八种方法,并作了归纳分析,引例举证,对临床应用和科学实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温长路 《河南中医》2014,(12):2499-2499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王立忠教授是孔夫子大道的崇拜者和践行者,他的善交善学,在医界是出了名的。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说:"王教授与我相谈甚多,令我感动的是,有时他冒雨或不管酷暑严寒为了一篇文章或一个病案,几次三番地与我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文字古奥,义理精深,要学好它,宜善择注释本。文章从诸多《伤寒论》注解本中,推介了6种版本,对其特点、所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伤寒来苏集》“六经地面”学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琴是伤寒学派中畅发仲景辨证论治精神的杰出医家,他所著《伤寒来苏集》,流传至今,体现出柯氏精究伤寒,卓然自立的学术思想与成就。《伤寒来苏集》有几大鲜明特点,已广为后世医家所阐明,如柯氏大胆提出按方类证,以方名证,方不拘经,汇集诸论,各以类从的方法,对伤寒条文方证进行重新编次;如柯氏提出“六经为百病立法”说、“阴阳总纲”说、“六经地面”说、“三明合病”说等理论,还《伤寒论》以原貌,使仲景辨证论治的精髓彰显于后世。……  相似文献   

16.
清代尤在泾所著《伤寒贯珠集》采用了以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归纳,并对方药的煎煮及炮制做了删改。文中对方有执、喻嘉言所倡导的"三纲鼎立"之说做出了修正与发展。此外,对于三阴病的论述,更是依古而又加以权变,做到了古为时用。此书将仲景辨证施治的精义作简要发挥,非常方便读者对《伤寒论》的理解和运用。为学习《伤寒论》的学子解疑释难,指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清代褚人获在他编着的《坚瓠集》中,收集了一封通篇用药名书写的两地家信  相似文献   

18.
《伤寒贯珠集》乃清代伤寒学家尤伯编撰。尤恰,字在控,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他根据自己研究伤寒之心得,将《伤寒论》原文重整编次,注释汇集前人之论,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后人评价其“论述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平正通达”。以简明中医辞典·尤伯》)尤氏作为伤寒学派中着重于研究《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的代表人物,其在整理注释《伤寒论》的过程中,自成体系,颇具特色。l以法类证,如珠相贯尤在任研究《伤寒论》,着眼于临床实用,归纳请经治法,以法类证,证从方出。如太阳篇之正治法、权夺法、如旅法、村评法、本清法:阳明售7了…  相似文献   

19.
《外科集验方》是由明代兴献王朱祐杬下令,良医周文采编著的一部外科方书,刊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初刻本现今不存。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顾可学进献原刻,上疏重刊,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刊刻推广,是为礼部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现存版本应同出一源,源于嘉靖二十四年礼部重新翻刻本。从版式、字体划分,主要有奚暇斋本和旧山楼本两个分支。经考证,奚暇斋本不是弘治十一年的初刻本,刊刻时间在嘉靖年间礼部本之后。旧山楼本封面所书“嘉靖二十三年刊”有误,应是参照礼部本重刊,刊刻时间在礼部本之后,具体刊刻时间不详。国家图书馆藏明残本与旧山楼本版式相同,字体相似,属同一分支,但非同一版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温病条辨·燥气论》结合《吴鞠通医案·中燥门》中几则医案,对燥气的属性和燥病的治疗作了探讨。同时,对吴氏病案中一些不足之处,作了分析,井提出了“活燥首先当辨其为凉燥或温燥,再就是视其正化与对化而分别予以温润散寒或辛凉濡润的方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