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科技》2005,12(3):28-28
一种可以使加氢处理催化剂得到有效硫化的EPRES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由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日前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主持的技术评议。评议认为,该技术具有持硫性能好、硫化度高、强度好、放热效益低等特点,同时该技术工艺路线简单可行,产品质量重复性好,能够集中解决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持硫率高和放热效应低等特点。在体积空速2.5h^-1、氢油体积比350、反应压力3.4MPa、反应温度350℃的条件下,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脱硫率为90.8%,脱氮率为78.6%,而器内预硫化催化剂的脱硫率为89.2%、脱氮率为75.1%,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加氢脱氮活性优于器内预硫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RS-1(S)和预硫化技术在长岭炼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组合床重整预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标定结果表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RS-1(S)的活性达到氧化态催化剂RS-1器内硫化的水平,工业应用取得了成功。在加氢系统使用器外预硫化催化剂开工,具有投资省、污染小、开工过程简单、开工时间短、开工成本低、安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器外预硫化型加氢催化剂MoNiP/γ-Al2O3的加氢脱硫初始活性及其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使用不同配方的硫化剂,在反应温度160℃、浸渍温度160℃、浸渍时间4h、氮气热处理温度300℃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较好,部分可以达到器内预硫化催化剂的效果,但其加氢活性稍弱;二苯并噻吩在器内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的历程类似,但是对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而言,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主要依赖于氢解历程。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储存稳定性较好,长期储存后仍可以维持较高的HDS活性。  相似文献   

5.
加氢催化剂有机硫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有机硫化物为硫化剂的器外预硫化技术是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有机多硫化物作为硫化剂的预硫化机理;探讨了有机多硫化物在器外预硫化过程中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认为浸渍液中硫化剂含量、干燥温度、硫化温度及氢压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预硫化反应机理,综述了器内和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器外预硫化技术具有开工时间短,环境污染少的优点,已成为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主要技术;未来,器外加硫完全活化技术将成为加氢催化剂预硫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冯惠文 《齐鲁石油化工》2006,34(3):333-335,341
阐述了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方法和预硫化对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介绍了国外公司在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领域的发展近况,同时对国内相关单位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广石化科技》2006,(2):57-57
采用我国自主技术建设的国内大型的3000t/a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装置,日前在抚顺石化研究院建成,并完成工业试生产。此举标志着多年来困扰业界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加快我国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原理、影响因素及技术发展态势。器内预硫化技术由于缺点较多而将被逐渐淘汰。器外预硫化是预硫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操作简单、硫化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已在加氢工业装置上得到应用,先以不同方式将单质硫硫化剂负载到催化剂载体上,然后将预硫化催化剂装填到加氢反应器中,通人氢气活化。  相似文献   

10.
加氢催化剂是加氢工艺技术发展的关键,各炼油企业从经济及环保角度出发,逐渐倾向于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应用。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预硫化反应原理、器内预硫化技术,重点评述了国内外器外预硫化技术。指出目前要积极推广已经开发成功的器外预硫化技术,同时应对现有器外预硫化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以满足不同种类加氢催化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器外预硫化型加氢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DBT)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脱硫(HDS)活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制备条件下得到的不同配方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HDS活性较好,部分可以达到器内预硫化的效果,不过其加氢活性稍弱;DBT在两种预硫化催化剂上的HDS反应的历程类似,但是对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而言,DBT的加氢脱硫主要依赖于氢解历程.  相似文献   

13.
器外预硫化加氢催化剂的工业放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使加氢处理催化剂可以有效硫化的器外预硫化技术。器外预硫化催化剂工业放大和在60L装置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种催化剂的开工时间短、开工过程无集中放热现象。在相同氢分压、空速和反应温度的工艺条件下,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为90.8%和78.6%;而器内预硫化催化剂的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为89.2%和75.1%。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活性优于器内硫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以喹啉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2O3加氢催化剂的HDN性能,并采用传统的器内预硫化的催化剂作为参比。结果表明,喹啉在器内预硫化催化剂上的HDN反应历程类似;但是相比器内预硫化催化剂,采用本文工艺条件制备的器外预硫化型催化剂的喹啉转化率更高,而HDN活性相对稍弱,尤其是加氢性能存在一定差距,这与其活性相MoS2之间的差别有关。器外预硫化催化剂中编号为Ex6-0-4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HDN活性,其喹啉转化率甚至优于器内预硫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器外真硫化技术,对45万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所使用的器内硫化态的高活性加氢精制催化剂(牌号为FHUDS-8)、改质异构降凝催化剂(牌号为FC-16 B)和临氢降凝催化剂(牌号为FDW-3),进行了器外再生预硫化;同时,为了解决装置运行末期加氢精制反应器高温下脱硫困难的问题,在其下部补充了少量的真硫化态FHUDS-5加氢催化剂。结果表明:开工过程中,与器内硫化态加氢催化剂相比,采用器外真硫化态加氢催化剂的开工时间缩短了55 h,动力消耗费用降低了9万元,并且无废水排放;在装置运行初期,通过参数调整,产品质量满足内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体硫化剂的加氢催化剂器内预硫化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使用固体硫化剂的加氢催化剂器内预硫化新工艺及其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的应用。该工艺对缩短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时间,减少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重整预加氢工业装置及所需催化剂的特点,通过自主研发的器外预硫化工艺及硫化剂配方开发出了新型预硫化型重整预加氢催化剂DZF-1。在国内某炼油厂500 kt/a重整预加氢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表明该催化剂具有简化开工程序、可省去干燥脱水过程、节省器内硫化所需的注硫设施、缩短开工时间、减少环境污染及催化剂硫化完全等优点。与氧化型催化剂硫化相比至少节省24 h开工时间,活化开工时催化剂能够逐级释放H_2S,使循环氢中H_2S含量在理想范围内,整个活化开工过程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升小于15℃。工业运转表明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当条件下,与上周期国内某同类型催化剂相比平均反应温度降低10~15℃。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不同硫化方法制备器外真硫化态加氢催化剂,采用XPS、HRTEM、C-S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器外真硫化态催化剂脱硫活性进行评价,筛选优异的真硫化方法;对硫化后的催化剂进行表面钝化,开发了加氢催化剂器外真硫化技术,并将器外真硫化态加氢催化剂进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器外真硫化技术制备的真硫化态催化剂的硫含量和金属硫化度更高,碳含量更低,脱硫活性优于器内硫化催化剂。器外真硫化态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器外真硫化技术对不同类型加氢催化剂的普适性强,采用器外真硫化态催化剂开工可为企业节省开工时间、简化开工流程、减轻环保压力、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开工费用,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2种预硫化技术,即器内预硫化技术和器外预硫化技术。文中介绍了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器外预硫化技术(即EPRES),对采用该技术硫化后的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先进、可靠、安全环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介绍Claus尾气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方法和优势,硫化态催化剂经过钝化后,催化剂外表面存在钝化膜,低温热稳定性高,储运和装填安全环保。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使用器外预硫化Claus尾气加氢催化剂有助于简化开工过程,实现装置"开工和运行过程"全部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