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根据四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论,目前尚不能推断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是采用背侧钢板固定有利还是采用掌侧钢板固定有利.研究认为采用背侧钢板固定更有利于掌倾角的恢复,但是,总体上两种固定方法在其他影像学表现和功能活动度评价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C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2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9例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C2型桡骨远端骨折,术中采用"复位-锁定近端-再复位-锁定远端"的治疗策略.结果 59例均顺利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7例。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5.18%。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予以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予以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2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改善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外固定支架治疗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和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40例,采用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20例,采用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0例,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12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40例,采用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20例,采用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0例,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腕关节功能按conney评分方法评价,放射学评价按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评价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率60%,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组优良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价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组掌倾角(9.50±2.37)°,尺偏角(17.80±2.48)°,桡骨高度(9.50±2.83)mm,关节面台阶(2.00±1.30)mm;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组掌倾角(11.05±2.06)°,尺偏角(20.10±2.34)°,桡骨高度(11.25±2.02)mm,关节面台阶(1.10±0.72)mm。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桡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背侧移位桡骨远端"C"型骨折,桡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桡背侧双锁定加压内固定术术后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优于掌侧"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早、远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掌侧锁定钢板与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治疗Barton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例(65侧)Barton氏骨折,包括31例(35侧)单纯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26例(30侧)行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钛网组)。结果 57例获随访6~24个月。术后X线片各数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参考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评分,对照组:优7侧,良22侧,可4侧,差2侧,优良率82.8%;钛网组,优16侧,良11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7,P=0.011)。结论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Barton氏骨折对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10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评分,术前和术后12周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10.4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3个月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周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12周腕关节掌屈、背伸、旋前及旋后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需要充分松解骨折断端及准确放置钢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C3型骨折.结果 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月,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评分采用Sarmiento改良Gartland-Werley系统评分系统,优良率86.4%.结论 改良掌侧入路角度固定锁定钢板技术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有利于骨折的坚强固定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1—2014-11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5例。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在桡骨远端掌侧置入合适的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9.2±1.8)周。术后1年掌倾角(12.68±3.80)°,尺偏角(20.58±4.31)°,桡骨高度(11.71±2.02)mm。术后1年掌倾角(t=17.298,P0.05)、尺偏角(t=10.056,P0.05)、桡骨高度(t=16.084,P0.0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明显,能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吴树华  王树金  王遥伟  张华俊 《骨科》2012,3(3):120-121,132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AO 2.4 mm系统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47例老年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分别以外固定支架和AO 2.4 mm系统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桡骨长度的恢复,评估腕关节功能,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0~15.0个月,平均9.5个月.桡骨高度恢复的维持,钢板固定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估标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79.3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组优良率83.3 %.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疗效的主观满意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AO 2.4 mm系统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在维持复位效果上优于外固定支架组,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根据骨折情况,优先考虑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