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电晕处理对辐射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产品表面张力的改变规律。分析讨论了影响材料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发泡倍率、电晕处理功率、生产线速度、产品厚度、温度等。结果表明,发泡倍率提高会提高材料表明张力;提高功率、减慢速度、提高温度都有助于改善电晕处理效果;电晕处理后表面张力衰减速度与存储条件有关,达到38mN/m后常温下可保持一周,但是衰减后再次电晕会容易。  相似文献   

2.
BOPP薄膜电晕处理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丙烯双向拉伸(BOPP)薄膜的电晕处理原理,论述了处理设备、处理功率、预热温度、风门开启度以及添加剂和存放环境对电晕效果的影响。并讨论电晕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原理、工艺控制要点、处理效果判别、时效性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电晕处理进行了介绍,并对电晕处理后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内表面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试,内表面及其与聚氨酯泡沫塑料结合界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选用电晕处理效果消退慢的树脂作原料,控制好电晕处理程度,储存中注意防尘降温,使用日期距生产日期不超过3个月,可保证电晕处理在聚乙烯外护保温管预制中发挥预期作用。电晕处理后,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内表面的表面张力达到50.0 mN/m,表面变得更加粗糙,有效改善了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粘接,提高了预制直埋保温管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敏 《上海塑料》2014,(1):42-45
聚乙烯薄膜经过电晕处理后,热封温度提高,热封强度降低。这可通过降低电晕处理强度,适当延长热封时间和添加一定比例的mLLDPE树脂,以减小电晕处理对聚乙烯薄膜热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聚烯烃薄膜的电晕放电使其表面产生极性基团增加表面能,提高该薄膜的浸润性和粘合性。电晕处理时主要的化学机理是氧化作用同时还产生一定的表面交联区而提高粘接强度。一、电晕放电的本质 聚烯烃薄膜需粘合、印刷、挤出涂层、金属化、复合和热封时表面就要处理。在众多的处理办法中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是电晕放电  相似文献   

6.
经电晕辐照处理后 ,毛涤织物表面性能有较大的改变 ,对后整理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着重研究了电晕辐照处理与抗静电整理效果的关系 ,摸索了利用电晕辐照处理来提高织物抗静电整理耐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晕处理对UHMWPE纤维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晕连续处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拉伸性能测试分析不同处理工艺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电晕处理后,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处理功率为375 W,处理时间为180 s时,纤维红外光谱出现羰基、羟基伸缩振动峰,随着电晕处理时间和功率的增加,峰的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电晕处理降低了纤维的力学性能,处理功率为375 W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纤维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均下降,处理时间为180 s时断裂强度下降了20%;处理时间为180 s,功率为525 W时,断裂强度为处理前的32%;电晕处理后,纤维与SEBS树脂的粘结强力均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8.
聚酯薄膜的电晕处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聚酯薄膜电晕处理及其应用的关系,指出在一些应用范围电晕处理的必要性。简介了电晕处理的原理、工艺和要求,表明:为提高聚酯薄膜的印刷、粘合和真空镀金属(铝等)的效果,表面张力应达到52mN/m以上,且贮存2年内仍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改性方法,电晕诱导接枝进行聚合物微孔膜表面改性具有设备简单、可连续运行、不破坏膜本体结构、操作条件温和、辐照强度均匀以及产物纯净等优点。本研究中,使用电晕处理设备对自制PVDF平板膜表面进行了电晕放电处理,电压为8~12kV,处理时间为20~100s。然后将其浸入丙烯酸溶液中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单体浓度为15vt%,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小时。研究该方法可行,并且接枝效果和电晕电压、电晕时间、接枝时间和单体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型改性方法,电晕诱导接枝进行聚合物微孔膜表面改性具有设备简单、可连续运行、不破坏膜本体结构、操作条件温和、辐照强度均匀以及产物纯净等优点.本研究中,使用电晕处理设备对自制PVDF平板膜表面进行了电晕放电处理,电压为8~12kV,处理时间为20~100s.然后将其浸入丙烯酸溶液中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单体浓度为15vt%,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h.研究该方法可行,并且接枝效果和电晕电压、电晕时间、接枝时间和单体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