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80 mg/d组与氨氯地平5 mg/d 吡格列酮15 mg/d组.治疗前和用药后12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P2hBG)、餐后2小时胰岛素(P2hINS)及24 h动态血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结果两组用药后12周P2hBG,FINS,P2hINS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升高,HOMA-IR降低.治疗后各项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昼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态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高血压病伴胰岛素抵抗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和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80例≥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口服替米沙坦治疗8周,观察治疗第4周和第8周及治疗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24 h动态血压、餐前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2hBG)、餐前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水平.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治疗4周患者SBP、DBP即有明显下降,PP减小(P<0.05).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压和夜间平均压在治疗8周时下降显著(P<0.05).治疗4周时患者三酰甘油(TG)、P2hBG、FINS、P2hINS、HbA1c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8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 结论 替米沙坦除了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外,还可以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糖、脂代谢紊乱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及降压机理。方法:38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8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瘦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均〈0.05);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索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升高瘦素水平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杂志》2006,14(3):240-240
该文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左室肥厚患者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60~89岁,平均75.3岁),随机分为替米沙坦(口服80~160mg/d)组或培哚普利(口服4~8mg/d)组,每组60例,均治疗8月。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159/101至142/89mmHg;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和降压机理。方法3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维戈洛)4mg/d-8mg/d,共1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盐酸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盐酸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入选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12周。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患者血压、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空腹血糖、FINS和HOMA-IR水平降低,ISI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拮抗剂(ARB1)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符合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Ⅰ、Ⅱ级患者90例,治疗组56例。口服替米沙坦40~80mg,1次/d;对照组34例,口服赖诺普利5~10mg,1次/d。结果:用药半年后替米沙坦组,赖诺普利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P分别〈0.001,〈0.01)、替米沙坦组脉压(PP)亦有明显缩小(P〈0.01)。结论:替米沙坦不仅是安全可靠的降压药,而且还可以缩小脉压,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可作为老年高血压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1)比较替米沙坦40mg或80mg与氯沙坦50mg或10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2)评价替米沙坦4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24h降压效果及谷/峰比值。方法:(1)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试验。330例轻中度高血压(95mm Hg≤舒张压<110mm Hg,收缩压<180mm Hg,1mm Hg=0.133kPa)患被随机分入替米沙坦组(164例)和氯沙坦组(166例),分别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40mg或氯沙坦50mg。4周后如坐位舒张压≥90mm Hg,则改为替米沙坦80mg或氯沙坦100mg每天一次口服。(2)开放试验。同样条件的20例患服用替米沙坦40mg共6周,于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治疗8周末,替米沙坦组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氯沙坦组(12.5mm Hg vs 9.4mm Hg,P=0.037及10.9mm Hg vs 9.3mm Hg,P=0.030);(2)替米沙坦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氯沙坦(70.1% vs 58.7%,P=0.020);(3)替米沙坦级瑟氯沙坦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23.2% vs 22.9%,P=0.952);(4)替米沙坦40mg每天一次口服,其收缩压的谷/峰比值为66.5%,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76.8%;24h平均血压下降10.2/7.8mm Hg,用药末6h的平均血压下降10.0/9.2mm Hg。结论:(1)替米沙坦40mg或8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2)替米沙坦适合每天一次服用,其降压作用可维持24h。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替米沙坦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406医院就诊的ISH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缬沙坦组和替米沙坦组,各50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替米沙坦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缬沙坦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3组受检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PG)〕、胰岛素〔餐后2 h血胰岛素(2 h INS)、空腹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缬沙坦组和替米沙坦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及治疗8周后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缬沙坦和替米沙坦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缬沙坦和替米沙坦组2 h PPG、2 h INS、INS、IRI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3组2 h PPG、2 h INS、INS、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和替米沙坦组治疗前TC、TG、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3组TC、TG、HDL、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替米沙坦治疗ISH的临床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胰岛素敏感性及血脂,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门诊与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降低病人86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在给予饮食控制与适量运动基础上,每次40 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8周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PG)、空腹胰岛素(Fin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DBP、S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8周后DBP和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FPG、2 h 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缬沙坦组治疗前后FPG、2 h 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PG、2 h 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均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且两种药物在降血压方面效用相当;替米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显著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11.
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撅讨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51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天1次,治疗12周比较两组血压、空腹以及餐后血糖、空腹以及餐后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血糖、空腹以及餐后血胰岛素、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届著性(P〈0.05)。但血脂无显著改变。结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老年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BUA)420~530μmol/L,随机分成2组:替米沙坦组35例(替米沙坦40-80mg/d)、对照组31例(苯磺酸氨氯地平5~10mg/d),两组患者用药2周末测血压。治疗12周后观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BUA、hs-CRP水平。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患者血压开始下降,4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米沙坦组治疗12周后BUA、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hs—CRP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能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BUA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伴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5例门诊超重或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n=23)和氯沙坦组(n=22),分别给予替米沙坦80 mg(qd)或氯沙坦100 mg(qd),必要时加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16周。观察用药前后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和血清RBP4含量的变化。采用稳态模式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替米沙坦组分别降低20.5 mmHg和14.8mmHg,氯沙坦组分别降低18.3 mmH和14.2 mmHg,下降幅度组间比较无差异;替米沙坦组HOMA-IR和血清RBP4的含量明显下降,分别由7.24±1.82下降至6.02±2.16(P<0.05)和(46.9±15.0)mg/L下降至(39.8±14.8)mg/L(P<0.05)。结论: 替米沙坦可改善肥胖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清RBP4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钾对盐敏感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进行补钾治疗的治疗组(n=103),比较各组和组间治疗前后血压(分别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血钾、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血糖(PG2h)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血脂(主要包括TC、TG)和评价胰岛素抵抗(IR)的参数,IR分别采用膜稳定模式评估法(HOMA)和McAuley指数法评价。结果两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控制更加满意(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5)。两组血钾治疗组治疗前后变化显著(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钾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和组间治疗前后FPG、PG2h、TC和TG均无显著变化(P>0.05),FINS和2hINS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P<0.01),HOMA-IR和McAuley指数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变化显著(P<0.05)。两组均无高钾血症退出补钾治疗者,也无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退出研究患者。结论补钾治疗对盐敏感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勇  王伟玲  廖琳 《山东医药》2006,46(11):35-36
对65例肥胖高血压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160mg口服,1次/d,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及血脂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后血压、FINS、C肽及HOMA-IR明显下降。而体重、FPG及2hPG无明显改变。提示ARB能改善胰岛索敏感性,且该作用与减轻体重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退患者血糖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收集门诊30例新发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减退患者,观察应用替米沙坦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变.结果 替米沙坦组患者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替米沙坦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替米沙坦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其中干预组于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替米沙坦[5mg/(kg·d)】灌胃治疗4周。16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TIMP-1、MMP-1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FPG,FINS及HOMA—IR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血清ALT,FPG,FINS及HOMA—IR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ST与干预组相比存在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替米沙坦可显著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均P〈0.01)。干预组HOMA-IR较模型组明显降低【(3.59±0.29)VS(6.23±0.19),P〈0.01]。干预组肝组织α—SMA的表达明显减少,肝组织MMP.13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TI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均P〈0.01)。结论替米沙坦对NASH大鼠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将297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血压组56例,非杓型组58例,超杓型组46例,反杓型组37例,进行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U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 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检测,分析其与血压节律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反杓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UAlb、hs-CRP与杓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HOMA-IR、ISI非常显著相关(r分别为2.306、1.594,P<0.01),与UAlb、hs-CRP显著相关(r分别为1.005、0.676,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HOMA-IR、ISI、U Alb、hs-CRP密切相关,改善IR及炎症反应、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糖肝煎治疗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糖肝煎(TGJ)对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czocin,STZ)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糖肝煎(糖肝煎组)、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片、GlaxoSmithKline公司,文迪雅组)和生理盐水(模型组),与正常大鼠(正常组)对照。测空腹血糖(FBG)、负荷后血糖(P2hBG)、空腹胰岛素(FINS)、负荷后胰岛素(P2h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脂联素;以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切片分别以苏木素-伊红(HE)及苏丹三醇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糖肝煎组与模型组相比,FBG、P2hBG、FINS、P2hiNS、TNF-α、IL-6、脂联素、HONM-IR等指标有显著改变(P〈0.05或P〈0.01),与文迪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肝煎组肝组织结构有显著改善。结论:糖肝煎对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模型大鼠,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IR),改善肝组织病理。其机制可能与改善TNF-α、IL-6、脂联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和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以上,口服替米沙坦治疗8周,观察治疗第4周和第8周与治疗前相比的血压、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治疗4周后血压及24h动态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上升(P〈0.05)。结论替米沙坦除了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外,还可以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代谢紊乱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