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性发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复杂,临床上患者的发热程度表现也不一样,有低热、中度发热,也有39℃以上的高热,其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多见.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概括而言,为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热、毒、痰、瘀相互为病,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对于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辨证治疗癌热70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癌热,是指癌症病人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所出现的发热现象。其发热特点是不伴恶寒与寒战,热型多为驰张型或不规则型。癌热的原因,目前尚不甚清楚,在实体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癌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发热表现。其发热特点是不伴恶寒与寒颤,热型多为弛张型或不规则型。有报道恶性肿瘤患者近2/3在其病程中伴有发热,而直接与肿瘤相关的发热约占恶性肿瘤发热的40%。癌热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癌瘤表面组织坏死,分解毒素的吸收:肿瘤细胞中多糖体分解,诱导正常白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肿瘤细胞浸润造成局部压迫,引流不畅而致发热: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4.
癌性发热多表现为缠绵难愈的间歇性发热,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多,常见低、中度发热,也可见高热;对抗生素不敏感;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有效,但药效短,常需长期服用,且易复发。因此,癌性发热严重降低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从2006年初开始使用新癀片治疗癌性发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癌性发热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治疗癌性发热多以气虚、阴虚、阳虚及血瘀及痰热为治。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癌性发热患者以阴虚气郁型为主,阴虚则内热,气郁化火伤阴致热,二者易互相胶结,故临床治疗当以滋阴理气为治。临床用滋阴至宝丹治疗癌性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癌性发热是指肿瘤患者在排除感染等情况下出现的肿瘤本身引起的或因治疗引起的发热,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癌性发热并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会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但这两类药物易出现水钠潴留、胃肠道反应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宜长期使用。应用中医辨证的方式治疗癌性发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中医将癌性发热归为“内伤发热”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且其中明确提出了“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内伤发热的经典方剂,仍被广泛使用。中医可将癌性发热分为虚实两方面,虚证患者可分为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和复合证型导致虚证发热,因正气亏虚,所以在治疗上要以补虚为主,兼以益气、滋阴、补阳,顾护脾胃。实证患者热势较盛,可适当应用寒凉药物清热泻火。临床上可将实证癌性发热患者分为热毒炽盛证、痰湿内蕴证、血瘀发热证等证型,在治疗上应以清热为主,兼以泻火解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癌性发热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何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要我们在临床上不断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7.
癌性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丰 《四川中医》1999,17(12):13-14
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有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约2/3者病程中伴有发热,而直接与肿瘤有关的发热(即癌性发热)约占恶性肿瘤发热的40%[1,2]。因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针对性较强、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且患者病情多发展到中、晚期,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放化疗,故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癌性发热取得一定疗效,观介绍如下。1辨证论治1.1阴应发热型症见午后或夜间期热,或手足心发热,颧红,心烦盗汗,失眠消瘦,口干咽癌,大便干结,尿少包黄,舌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致。本…  相似文献   

8.
肺癌的外因是感受六淫之邪,肺癌癌性发热的根本原因在于伏气化热。治疗中应“灵其气机,清血热”,并注意知常达变。  相似文献   

9.
王昊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癌性发热归于中医学"内伤发热"的范畴。内伤发热分为实证和虚证,其中虚症可细分为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四型。王昊教授坐诊中多遇气虚、阴虚并见的癌性发热患者,其通过灵活运用自拟癌热消方治疗气阴亏虚型癌性发热,根据患者症状对此方进行加减,以达到养阴清热,解毒扶正的功效,临床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癌热灵治疗癌性发热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长期的中医肿瘤临床工作中,自创“癌热灵”方剂治疗癌性发热患者5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9例中,男性45例,女性14例;年龄在28-78岁之间。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肺癌5例,胃癌18例,恶性淋巴瘤6例,结肠癌术后复发1例,胆总管癌术后复发1例,舌体癌术后广泛转移回例,乳腺癌术后复发1例,子宫内膜癌1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2例。全部病例发热均在37.3-38.ST之间,发热时间一般午后为多,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发热。2治疗方法癌热灵方由淡豆鼓、地骨皮各15g,焦山桅sg,柴胡129…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约有三分之二的癌症病人在病程中伴有发热。这种发热,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种。前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中医辨证属实热,较容易治疗;后者即癌热,由肿瘤病理产物及机体病理生理变化引起,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治疗较为棘手。本文仅就癌热的治疗略陈管见如下。l临床表现癌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肿瘤细胞坏死或因治疗肿瘤细胞大量破坏着,小行早期即以发热为主或作为首发症状者.如恶仍不H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等。亦f,i刨引a(}术、放射治疗等)持续发热者。癌热多为间歇性,Tjl歇期长短不一,热程或迁或短.长者可达…  相似文献   

12.
蓝天汤治疗癌性发热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天汤治疗癌性发热50例莱芜市中医医院(271100)武新华陈树泉王兆香关键词蓝天汤癌性发热疗效观察癌性发热(以下简称癌热)是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对于肌体危害极大。目前治疗癌热仍以APC、消炎痛、激素为主要药物,但因对患者胃肠道刺激...  相似文献   

13.
癌性发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复杂,临床上患者的发热程度表现也不一样,有低热、中度发热,也有39℃以上的高热,其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总结临床治疗癌性发热的经验.癌性发热以“毒”、“瘀”为中心,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辨证施治,认为癌性发热可分为热毒炽盛、阴虚、气虚、血虚及痰瘀互结等证型,治疗往往将清热、透散、补虚、消积溶于一体,全面调节.  相似文献   

15.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的病理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后续治疗,目前并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该文从伏邪的角度分析,认为癌性发热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毒、痰、瘀、虚,病机为邪实而正虚,以脏腑功能失衡、气血阴阳紊乱为本,以湿、痰、瘀、毒相互胶结为标,主要治法为化痰逐瘀、滋阴清热、甘温除热等。  相似文献   

16.
益气温阳方治疗癌性发热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反复发作。一般中医治疗癌性发热多从阴虚、毒热入手,认为其病机属阴虚内热、毒热内蕴,加之临床上多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等发汗退热药物,使阳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认为癌证发热多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生致热原而引起。与单纯感染性发热不同,病人常无恶寒及寒战,热型多呈驰张型或不规则型,但肿瘤患者的发热又常常合并感染性发热。由于发热只是病人的一个症状,因此必须根据患者其他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甘温除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高萍  杭明富  李新华 《河南中医》2005,25(12):56-56
骨折术后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其原因有术后吸收热、术后切口感染等,通过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疗效。过了血肿吸收期、切口无感染的发热患者,多属于“气阴两虚发热”的类型,采用“甘温除热”的方法可取得良效。近年来,我们采用“甘温除热”的方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患者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疏肝角度探讨"甘温除热"法在癌性发热治疗中的应用。"甘温除热"是治疗癌性发热的常用方法,其作用机理多被概括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是其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癌性发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气虚发热的本质与内涵、中医对癌性发热的认识,探索癌性发热与气虚发热的相通性。结果:癌性发热多以气虚为基本病机,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针对气虚发热病机而设的以温补脾胃、升阳散火为主的治疗方法,癌性发热在辨治上与其有相通之处。结论:李东垣针对气虚发热的相关论述为癌性发热的辨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