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挖掘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外用处方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Ⅴ2.5)软件,分析自1980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已发表文献中有效的中药外用处方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45个有效处方,包含188味中草药,使用频次总和为1582次,其中红花出现频次最高。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两味药组合有14组;频次在15次以上的三味药有56组,四味药有8组。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演化得出三味药的核心组合16个,四味药的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个。[结论]临床中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外用药物以祛风湿类药物为主,兼配以活血化瘀类、补虚类、清热类、解表类、理气类、温里类等药物,共凑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2.
刘明明  熊墨年  丁舸  孙有智 《河南中医》2020,40(8):1182-1189
目的:总结熊墨年教授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熊教授门诊治疗25例卵巢癌患者的210首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其组方用药特点及配伍新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常用处方的药物特点。结果:210首处方中,药性多为寒、热、甘、苦、辛,主归肝、脾、胃经。使用频次在23次以上的药物有48味;按功效分类,共计使用35类中药,其中清热解毒药和补气药使用频次最高;得到药物配伍新组合34个。结论:熊教授治疗卵巢癌以"益气清毒"法为治疗总则,用药以清热解毒类和补气类药物为主,在补气的同时注重脾胃之气的调护,又酌情配伍清利下焦湿热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钟以泽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钟以泽教授银屑病的门诊处方104张,构建处方数据库,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关联性。结果:统计出钟以泽教授治疗银屑病用药中单味药用药≥10次的排名,2味药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排名,3味药联合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排名,以及补阴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及联用情况。结论:2味药及3味药的联用对于组方中加减用药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处方均以清热凉血、清热解毒作为君药的治则,而以补阴、活血祛瘀为臣药的治则,其余为加减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频次统计、用药模式及组方规则分析,并在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演化出新处方。结果:筛选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方剂169首,涉及中药265味,得出药物出现频次以补益药最高,在此基础上统计常用药对及组合规律,并得到新处方4个。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扶正为本,同时以清热解毒类、化痰软坚类、活血化瘀类中药祛除诱因,体现了乳腺癌治疗中“病证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相关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处方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共筛选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文献共193篇,纳入处方148首,使用中药137味。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用药频次≥21次的高频药物有30味,排在前5位的为当归、牛膝、杜仲、甘草、续断;频次≥35次的高频药对有25个,排在前5位的药对为牛膝-当归、牛膝-杜仲、杜仲-当归、杜仲-续断、甘草-当归。药性温性药偏多,占59.4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5.99%,归经以肝肾脾居多。最终挖掘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首。结论: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用药以补肾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为主,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收集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处方进行整理并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检索出145篇文献,收录131首处方,涉及中药144味,频次≥20以上的药物有19味,高频药对17个,获得核心药物组合8个,挖掘出新处方4个。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以活血化瘀、平肝止痛、祛风通络类药物为主,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黄永生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确定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治疗冠心病初诊处方659则,总用药频次为13673次,共使用190味药,39味核心药物,占总用药频次的88.94%。对39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三类核心处方。结论:黄永生教授治疗冠心病组方特色鲜明,多采用滋肾疏肝、温阳益气、利湿化痰法治疗及预防冠心病,其用药规律体现其临床治疗冠心病是基于"先天伏寒"与"瘀能化水"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有化橘红的组方,从而分析化橘红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查阅中药部颁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含有中药化橘红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模块,采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化橘红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对筛选出的45首含有化橘红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候选新处方6个。结论:对中药部颁标准含有化橘红的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与化橘红关联较为密切的有甘草、茯苓、苦杏仁等,而且含有化橘红的处方当中化橘红的主要作用是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近5年来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内服方剂,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TCMISS)对筛选出的101个方剂中的154味中药进行分析,确定治疗颈性眩晕的药物使用频次,分析核心用药特点、配伍规律以及高频用药剂量,挖掘出了14个核心药物组合和7个新方组合。其组方用药规律阐明了治疗颈性眩晕以平肝潜阳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气活血药、滋补肝肾药为主,治则为滋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窍、化痰祛湿、平肝潜阳通络、益气活血养血。旨在总结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频单味中药、高频药物组合和疗效显著的高频用药剂量,探讨目前治疗颈性眩晕组方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在收集含翼首草处方的基础上,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分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成方制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常用藏成药诠释》等含翼首草组方中翼首草用药规律。分析含翼首草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通过处方收集最终纳入方剂215首,共涉及376味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出含翼首草的处方主要治疗感冒发热,瘟毒及各种温热病与关节炎疾病等。高频药物(频次≥15)包括矮紫堇、藏黄连、麻花秦艽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翼首草、矮紫堇"、"翼首草、藏黄连"、"翼首草、麻花秦艽"等。含翼首草处方主治疾病主要为外感湿热秽毒类病证、发热类、关节炎等疾病,如瘟毒、肺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类风湿关节炎等,所用药物多具清热解毒、消炎、祛风除湿等功效,亦常与清热类药物配伍运用,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2012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检索出其中含虫类药的复方354首,建立数据库,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54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含虫类药复方中,涉及中药211味,累计使用4767次;其中虫类药33味,累计使用844次,使用最多的虫类药为全蝎、乌梢蛇、蜈蚣、地龙等;祛风湿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等6类药物累计使用90.59%;所用中药四气为温、平者占68.98%,五味为辛、甘、苦者占87.67%,归肝、脾、肾经者占57.94%。结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运用虫类药搜风剔邪、化瘀通络,扶正祛邪兼顾,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多归肝脾肾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医案数据的分析,探讨明清医家及张鸣鹤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规律。方法:运用《中华医典》电子丛书检索明清时期与RA相关的医案,对其中的病名、病因病机、证型、治则治法等进行分析;收集并整理张鸣鹤教授治疗的RA有效病例,运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检索出明清时期与RA相关的医案103则,每则含患者1例、处方1首;病案中出现较多的病名有痹病(62.14%)、痛痹(15.53%)、历节病(5.83%)等;病因病机以外邪侵袭、正气亏虚、经络痹阻为主;证候分布实证居多;治法包括祛除外邪法(37.86%)、扶正祛邪法(24.27%)、化痰行瘀法(14.56%)、清热解毒法(13.59%)、温经通络法(9.71%)。张鸣鹤教授治疗RA高频用药的药味以苦、辛、甘味为主,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药类以清热药(351次)、祛风湿药(325次)、活血化瘀药(257次)为主。统计明清医案及张老验案遣方用药的特点,古今常用药物的主要药性、药味、归经及药物类别基本一致。结论:明清医家及张鸣鹤教授治疗RA的共性为均重视清热除痹法,但前者是在祛除外邪、补肾扶正基础上兼顾清热解毒,后者则结合现代患者的具体情况,更加重视清热解毒法;前者多以虫类药通络除痹,后者从用药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多采用藤类药疏通经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强直性脊柱炎名医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中收录的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名医医案,构建数据库并应用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名医医案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医案100篇,合计149首处方,包含210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狗脊、白芍、当归、杜仲、威灵仙等,出现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多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寒除湿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桑寄生、狗脊"杜仲、狗脊"白芍、狗脊"桂枝、白芍"甘草、当归"等.结论 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补益肝肾的药物为主,辅以温补肾阳、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祛风散寒等药物,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求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中医药方法,为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开放式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对中医药领域DN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挖掘隐藏在糖尿病肾病非相关文献间的隐秘联系,形成有价值的科学假设,对所获得的假设进行专家论证,从而引导并实现知识发现.结果 运用基...  相似文献   

16.
张吉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庆勇  张吉 《中国针灸》2006,26(12):890-892
张吉教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顽固性面瘫治疗方法有独特的经验。①针灸方面:采用督脉与病因辨证、局部针刺三步取穴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补益肝肾、壮督兴阳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祛风豁痰、疏经活络为治则治疗顽固性面瘫。②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关节Ⅰ号方和关节Ⅱ号方。关节Ⅰ号方加减主要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Ⅱ号方加减主要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牵正散配清热解毒之品治疗顽固性面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研究张素芳教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特点.方法:收集整理张教授2014年至2016年门诊治疗的小儿泄泻病案,运用Excel软件建立病案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Liquorice软件制作复杂网络图,分别对该病的症状、治疗处方以及五个证型的核心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分析病案61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文献中名老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获得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药物的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1个中药处方,228味药物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8组常用药对,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治疗原则,湿、热、毒、瘀为关键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主要探索邓悦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用药规律,并初步总结其临床论治CHF 的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和整理邓悦教授治疗CHF所用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归纳其治疗CHF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邓悦教授治疗CHF处方132条,总用药频次2276次,包含128味药和42味核心药物,核心药物用药频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9.92%。对42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类功效不同的药物组合。结论:邓悦教授治疗CHF以益气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行气导滞药的使用频率最高;体现了其以“气、血、水”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气虚、血瘀、水停病机关键立法谴的治疗特点,并兼顾“双心并治”、调补阴阳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刘祖贻研究员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认为本病以湿热毒邪痹阻为关键病机,治疗宜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法,采用自拟五藤蠲痹饮加减。并附验案3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