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庆惠 《职业与健康》2014,(10):1363-1365
目的分析沈阳市和平区近年来猩红热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猩红热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2004—2012年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20/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男女性别比为1.52∶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0.11/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33/10万,男女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5、6月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28.21%、21.34%;发病年龄以3-8岁年龄组为主,占74.5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0.38%、34.52%、21.24%。结论男性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发病高峰,呈春末夏初和冬季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水平;开展疫情监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戴孟阳 《职业与健康》2014,(10):1361-1362
目的分析沈阳市近年来猩红热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猩红热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4—2012年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沈阳市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98/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52∶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37/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48/10万,男女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26.20%、24.02%;发病年龄以3~8岁年龄组为主,占76.2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8.77%、36.66%、21.56%。结论男性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发病高峰,呈春末夏初和冬季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水平;开展疫情监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5—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上海市普陀区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猩红热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病例在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5—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共报告猩红热病例58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39/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6.2±1.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6∶1。2020年猩红热发病率出现明显的下降,比2015—2020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低5.44/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11—次年1月,呈春、冬两季高发特点;病例的年龄集中分布在4~9岁,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万里街道、长征镇、桃浦镇和长风新村街道。【结论】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11—次年1月,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在猩红热高发季节前,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应疫情监测和防控指导,以有效预防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9 年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 年上海市金山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30 例,年均发病率为6.25/10 万;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春夏交接期的 4—6 月和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36.98%和40.70%;人群分布特征为男女比例1.43∶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22/10万,女性为5.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全部病例中学生282例( 65.58% )、幼托儿童136例( 31.63% )、散居儿童12例( 2.79% );以4~9 岁年龄为主,占92.09%( 396/430 );病例高峰在6~7岁年龄组,占 44.19%( 190/430 )。结论 近年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小学生、幼托儿童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小学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猩红热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杨雪梅  白杉 《职业与健康》2011,27(4):439-441
目的掌握沈阳市猩红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猩红热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09年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22.66/10万;城区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31.86/10万,农村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14.12/10万(P〈0.01);5—7月和11—12月发病数分别占全年的34.27%和23.68%;男性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27.14/10万,女性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18.07/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54∶1;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3项职业报告猩红热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96.26%,职业高峰明显;3~14岁年龄组占90.90%,年龄高峰明显。结论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渭南市猩红热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渭南市2005 - 2016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渭南市2005 - 2016年共报告猩红热839例,年均发病率为1.310/10万;发病整体为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呈冬春季高发的季节特征,于4 - 6月出现大高峰,10月 - 次年1月出现小高峰;各县区均有发病,以临渭(179例)、澄城(155例)、蒲城(116例)累计报告发病数最高;男性病例498例,女性341例,男女之比1.46∶1;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90.46%;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9.26%。结论 近年来,渭南市猩红热发病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在冬春季加强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疫情监测,重点培养幼托儿童和中小学生的卫生习惯,加强校舍的通风和公共设施的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郑州市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3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75∶1;5-6月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4.15%、34.97%;发病年龄以0~10岁年龄组为主,占98.3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6.95%、39.36%、22.76%。结论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猩红热高发场所,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1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4/10万,各年度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发病率为556.97/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52∶1;职业以学生、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的55.42%、23.24%、12.12%。结论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腮高发场所,春末夏初和冬季呈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掌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和空间自相关性,为制定猩红热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模块获取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疫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2 0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67/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双峰表现,4—6月的春季高峰(785例,37.70%)和11—次年1月(847例,40.68%)的冬季高峰;男性报告病例1 239例(59.1%),女性843例(40.49%),男女性别比1.47∶1;发病年龄中位数6岁,最大39岁,最小10个月,集中在3~<10岁儿童(占91.45%);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99.81%)。2016—2020年松江区猩红热病例数全局Moran’s I指数依次为0.538、0.546、0.540、0.416和0.597(均P<0.05),提示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九亭镇,与累计报告病例分布一致;“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新浜镇、泖港镇和石湖荡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苏州市2011—2015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苏州市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累计报告1 832例猩红热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81/10万;各市(区)均有发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吴江区、太仓市、张家港市、虎丘区、工业园区;发病高峰为5-6月;男性发病率(3.41/10万)高于女性(2.17/10万),3~9岁组报告病例最多,为1 630例(占88.97%);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45.91%、34.33%。结论苏州市猩红热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的猩红热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水痘流行现状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水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0—2014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水痘病例12 259例,年均发病率78.81/10万,各年度水痘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5至6月和10月—次年1月;发病年龄以0~15岁为主,占77.15%;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报告发病数之比为1.2∶1;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水痘报告发病数的50.38%、24.78%和13.71%。结论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水痘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水痘高发场所,春末夏初和冬季呈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掌握水痘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探讨锦州市1998-2015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锦州市1998-2015年猩红热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x2检验对不同年份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1998-2015年锦州市猩红热年平均发病率为2.86/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42,P=0.00).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每年出现2个流行高峰,4-7月为春夏季高峰期,占全部病例数的46.86%;1-12月份为冬季高峰期,占全部病例数的22.40%.3~14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2.41%,其中4~7岁占59.93%.发病人群主要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82.45%.男女发病数比为1.44∶1.结论 幼托儿童及小学生是猩红热的主要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及儿童密集的游乐场所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徐汇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徐汇区2005-2013年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流行控制图法对2014年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3年徐汇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811例,年均发病率为7.45/10万;高发期集中在4~6月份和12~1月份;男女比例为1.85∶1;811例病例中,学生占55.61%,幼托儿童占38.10%,散居儿童占6.17%,工人占0.12%;5~8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69.54%;流行控制图法预测2014年猩红热发病呈现散发.结论 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有效控制猩红热疫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预防猩红热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5-2018年张家港市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流行控制图法预测2019年2-6月份猩红热发病趋势。结果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累积报告猩红热病例为584例,年均发病率为2.64/10万,无死亡病例。2005-2010年报告发病率处在慢速平稳期,年均发病率为1.04/10万;2011-2018年报告发病率处在震荡上升期,年均发病率为3.85/10万,报告病例明显增多。男女发病率比为1.58:1。其中3~12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占95.21%(556/584)。猩红热诊断报告单位以三级医疗机构为主,占85.96%(502/584)。猩红热疫情季节分布明显,每年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发时间段,预测2019年2-6月猩红热发病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张家港市猩红热发病率在2011-2018年有上升趋势,其中以3~12岁年龄组病例为主。根据2011-2018年发病趋势,预测2019年2-6月是张家港市猩红热的流行高峰阶段,该阶段应加强幼托机构、学校及人群密集场所的猩红热防控措施,提高医疗机构诊断的灵敏性,预防猩红热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了解常州市2004-2012年猩红热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常州市共报告猩红热657例,年均发病率1.820/10万,每4年常州市会出现1个猩红热发病高峰,每年4-6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儿童发病病例占发病总人数的97.26%,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09∶1;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各辖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结论 该市应依据猩红热发病周期性特征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加强幼托机构和小学的防治工作是策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省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防控与疾病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四川省2016—2020年的猩红热病例资料,使用SPSS 24.0软件对猩红热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6—2020年四川省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数共10 146例。2016—2020年四川省猩红热整体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0.94/10万~3.17/10万之间波动;男性发病率(2.88/10万)高于女性(2.00/10万)(χ2=331.31,P<0.001)。以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中以幼托儿童与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60.48%;报告发病数最高为成都市(占总病例数的39.91%),最低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占总病例数的0.07%)。结论 2016—2019年四川省猩红热发病率较稳定,2020年四川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采取较严格的防控措施,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提示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猩红热发病存在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和临床症状与体征特点,为猩红热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季节指数法分析猩红热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年均发病率18.59/10万,2017年发病率最高为34.83/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为4.46/10万;2017—2021年猩红热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季节指数分析显示猩红热在每年4—6月、11月至次年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3~10岁,占94.77%;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94.83%。猩红热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发热及全身弥漫性红疹症状最多见,分别占73.44%、82.67%。结论 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猩红热的防控应在流行季节重点关注人口密集的街道/镇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集体单位,做好传染病监测与宣教,同时提高学校保健人员对猩红热常见症状的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庄华  颜晓今 《中国校医》2023,(2):100-102+107
目的 了解灌云县猩红热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2021年灌云县猩红热报告病例进行趋势和特征分析。结果 2019—2021年,灌云县共计报告猩红热178例,发病率分别为6.59/10万、4.19/10万、6.57/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8/10万,三年猩红热报告发病情况经卡方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P=0.0534)。病例报告呈双峰型分布,集中在10—12月和4—6月,占比分别为33.71%(60例)、29.78%(55例)。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33/10万、5.17/10万,男女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7,P=0.181)。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人群,4~6岁年龄组为高发年龄组(56.74%)。职业构成以幼托儿童(46.07%)和学生(34.83%)为主。13个镇街除燕尾港镇外,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其中在城关镇(伊山镇)及周边2个镇街(东王集镇、侍庄街道),占比达77.53%。结论 灌云县猩红热报告发病率总体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承德市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承德市2010—2014年猩红热的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承德市2010—2014年共计报告猩红热病例2 0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44/10万,其各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77/10万、19.25/10万、11.07/10万、7.72/10万和11.04/10万。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是5—7月和10—12月;承德市11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但是各县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明显,以双桥区、双滦区、营子区、承德县、兴隆县、宽城县和围场县报告发病率较高,市区发病高于县郊(P0.01)。3~9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占全部报告病例85.67%;发病人群主要为小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共报告病例1 986例,占全部病例的98.86%。结论承德市猩红热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应密切关注猩红热发病趋势,加强县区医疗机构猩红热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托幼机构、小学校是猩红热防控工作的重点部门,采取以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猩红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济南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并对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为猩红热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济南市2014—2018年猩红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病学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4—2018年济南市累计报告猩红热7 297例,年均发病率20.46/10万。全年出现冬季和春季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9岁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及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9.70%,男女性别比1.70∶1。市中区、历城区、槐荫区、天桥区、历下区是主要高发地区,占病例总数的83.50%。按年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每年均探测到3个时空聚集区,具有显著时空聚集性。结论 2014—2018年济南市猩红热处于上升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发病的高危场所,应根据时空分布及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