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人,男,70岁。因“反复乏力、茶色尿3年半,皮肤瘀斑7个月,发热伴腹胀半月”入院。病人3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浓茶色尿。血常规:Hb 30 g/L,PLT 110×109/L,WBC 7.2×109/L,网织红细胞0.1,直接COOMB试验( )。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给予泼尼松60 mg/d治疗,血常规渐恢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1岁,因发现全身瘀斑、血细胞减少5d,发热1d于2010年8月25日入院.入院前5d因“突发头晕、呕吐、右上肢乏力”就诊当地医院,查头颅MRI示:多发腔隙性梗死;予丹参酮Ⅱa改善循环处理,头晕、呕吐等症状缓解,但出现皮肤粘膜多处瘀斑,查血常规:WBC 8.6×109/L,HGB 112 g/L,PLT 76×109/L;凝血全套:Fib 0.67 g/L,PT和APTT等指标正常;继续丹参酮Ⅱa治疗,皮肤瘀斑范围扩大,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5℃,无畏冷,复查血常规:WBC 9.3×109/L,Hb 77 g/L,PLT 87×109/L;遂转诊我院.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牙龈出血、全身皮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4年,关节疼痛半个月,腹痛、发热1 d,于2004年5月18日入院.患者症状初起时多次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1×109/L,血红蛋白83~103g/L.骨髓象示:符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2 7岁。因反复皮肤瘀点 ,瘀斑 1+年 ,复发伴发热 ,右下腹痛 2d于 2 0 0 1年 5月 3日入院。 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皮肤瘀点、瘀斑 ,伴鼻衄 ,月经量多 ,无咳嗽、咯痰、咯血、腹痛、腹泻、呕血、黑便 ,亦无血尿、发热、黄疸、消瘦等不适 ,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 ,轻度贫血Hb 97g/L ,PLT仅 10× 10 9/L ,多次复查PLT均在 (10~ 30 )× 10 9/L之间。经骨髓检查发现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达 30 0 +个 ,产板明显减少。支持ITP诊断。予口服强的松 6 0mgqd治疗明显有效 ,血小板恢复正常 ,但在激素维持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 ,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5.
骨髓坏死(BMN)是指造血细胞发生原位死亡,均为继发性,预后不良。本院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护士。突发腰部剧痛,头晕乏力10余日,加重并间断意识丧失、便血、尿血5d为主诉,于1998年12月5日入院,疼痛进行加剧。查体:体质消瘦,慢性重病面容,贫血外观,鼻尖皮下瘀斑,齿龈出血,四肢针刺部位见皮下瘀斑,睑结膜、口唇苍白。体温38·2℃,心率140次/min。血象:WBC:7·9×109/L,RBC:2·4×1012/L,Hb:75g/L,PLT:40·0×109/L,晚幼粒:0·05,杆状核:0·24,分叶:0·49,淋巴:0·16,单核:0·01,浆细胞:0·01,晚幼红:0·04。尿…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牙龈出血、全身皮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4年,关节疼痛半个月,腹痛、发热1d,于2004年5月18日入院。患者症状初起时多次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1×109/L,血红蛋白83~103g/L。骨髓象示:符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谱(-),血中未找到狼疮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予口服强的松50mg/d,治疗1个月,症状缓解而减量,半年后停药。此后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等反复出现,症状出现时即口服强的松治疗,缓解后自行停药。半个月…  相似文献   

7.
林挺  李洪文 《广东医学》2004,25(9):1052-1052
患者 ,女 ,35岁。因反复关节疼痛、面部蝶型红斑 4年 ,伴发热、头痛、呕吐1周 ,于 2 0 0 3年 7月 12日入院。患者 4年前因反复高热、乏力、光敏、关节疼痛并经血常规检查 :WBC 2 34× 10 9/L ,RBC 3 1× 10 12 /L ,Plt 82× 10 9/L ;肝肾功能 :ALT 10 5U/L ,γ -GT 2 0 2U/L ,  相似文献   

8.
<正>患男,65岁,农民,于2013年7月11日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发冷,伴头痛,测体温38℃,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仍发热,5d后出现牙龈出血,腰痛不适,精神食欲差,查血小板8×109/L明显降低,7月17日以"发热待查,肾综合征出血热待排?"收住感染科。查体:注射部位可见瘀斑,腰部及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球结膜无充血水肿,咽部充血,软腭可见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血常规:WBC 3.3×109/L,N 65.49%,L 26.24%,RBC 3.18×1012/L,Hb 116g/L,PLT 7×109/L;尿常规:蛋白(),隐血();PT 12.1s;肾功:尿素氮8.5mmmol/L,肌酐128.25umol/L;ESR 23mm/h;肝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有上腹痛,多数伴恶心呕吐、发热,均有上腹部压痛,血淀粉酶大于500u/dl及/或尿淀粉酶大于300u/24小时(均为苏氏法)。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血压正常,无季肋部或脐周皮下瘀斑,无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体温38.5℃以下,血钙>2mmol/L,白细胞总数低于20×10~9/L,血糖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无心、肺、肾等脏器并发症,无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1岁,因面色苍白2年,稀便6d入院。体查:T:36.6℃,慢性病容,重度贫血貌。未见皮下出血点及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无特殊,脾于肋下8cm处扪及,质硬,无压痛、结节,肝肋下未及。血常规:册C85.6×10^9/L。单核细胞计数11.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9.0×10^9/L,RBC 1.88×10^10/L,血红蛋白58g/L,血小板126×10^9/L。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5岁,主因"反复发热2个月"于2009年12月13日收入我院血液科.2009年10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 ℃,午后明显,伴畏寒,无寒战,偶有咳嗽,无痰,盗汗,无鼻衄及牙龈出血,无皮肤出血点及淤斑等,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0.81×109/L,中性粒细胞0.63×109/L;血红蛋白59 g/L,血小板45×109/L.血乳酸脱氢酶(LDH)389.6 U/L.腹部B超提示肝脾增大.胸部CT:左肺门处病变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2.
<正>1病历摘要患儿,男,12岁,因"间断发热10 d"为主诉入院。患儿入院前10 d始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达40℃,退热处理后热可退,但易反复,3~4次/d,于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喜炎平2 d,克林霉素2 d,病情略好转,2 d未发热。入院前4 d患儿再次发热,当地医院行血常规检查示WBC 2.4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94×109/L,RBC 4.05×1012/L,家属为求系统  相似文献   

13.
例1.李某,女,33岁,已婚,职业药剂士,住院号86553。因双下肢反复出现瘀斑1月,咽痛发热3天于1988年8月3日入院。体检:全身皮肤见散在瘀点及小瘀斑,以双下肢为甚,双颈侧、腋窝可触及黄豆至蚕豆大的淋巴结,胸骨下段有压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 g/L,白细则7.2×10~9/L,分类原始粒细胞占0.65,血小板47×10~9/L,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占0.68,早幼粒占  相似文献   

14.
异型麻疹1例     
1病例介绍患儿,女,8.5个月,因发热2d,于2007年3月15日入院。2d来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6℃,有时流涕。无寒战、抽搐、咳喘、呕吐及腹泻症状。在院外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病情无好转。7d前接种过麻疹疫苗。体检:T39.2℃,R36次/min,P110次/min,精神差,全身皮肤无瘀斑及出血点。前囟1.2cm×1.0cm,无张力。双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咽充血,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WBC7.8×109/L,N29.6%,L67.2%;Hb122g/L;血小板128×10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第2天患儿仍发热,T40.2℃,四肢…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患儿,女,2.5岁,因手足肿胀20天,皮疹4~5天入院。20天前感冒后双手指关节、足背肿胀伴疼痛,4~5天前双手、双足出现针尖大小红色皮疹及大片瘀斑,无发热。查体:神清,轻度贫血貌。躯干、四肢散布针尖大小暗红色皮疹,不突出皮面,压之不裉色,以双足背为多,双足背可见片状瘀斑。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5cm,Ⅱ度硬,脾肋下3.5cm,Ⅱ度硬,双足背肿胀。外周血:WBC38.61×109/L,分叶核粒细胞0.6,杆状核粒细胞0.06,淋巴细胞0.11,单核细胞0.02,原始细胞0.21,RBC4.10×1012/L,Hb106g/L,PLT49×109/L,Rc8.7%。入院…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0岁.因反复鼻衄,月经过多3年,症状加重10天于1989年1月30日入院.患者17岁月经初潮,经量过多,常有皮肤瘀斑与鼻衄,在某院住院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PL升至110×10~9/L出院.出院后停服强的松,月经一直过多,经期8~12天.偶有皮肤瘀斑及齿龈出血.体检: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性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未及.血Hb04g/L,WBC10×10~9/L,P82%,L14%,M4%,Plt8×10~9/L,BT2',CT2',PT正常.IgG8.84g/L,IgA3.63g/L,IgM1.05g/L,C_31.09g/L.骨髓增生活跃,粒:幼红=1.15:1;粒系增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86~1990年对23例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儿,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岁,全部病例有畏寒,发热,头痛,耳痛,酒醉貌,球结膜充血,水肿,腋下或背部皮肤散在针点大小出血点,颊粘膜,软腭处瘀斑,瘀点,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1.5×3.4×10~9/L)均发现变异淋巴细胞,血小板都有不同程度下降(34~56×10~9/L),5例小便中出现膜状物,其余小便常规均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改变。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摘要 曹××,女性,25岁,未婚。患者自1993年起月经量增多,间歇性鼻衄,牙龈出血及皮肤瘀斑。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改善,遂转我院血液专科诊治。既往无出血表现,亦无家族史。体查: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小瘀斑,约0.5×1cm大小,余未见特殊。 实验室检查:WBC 4.8×10~9/L,N 0.58,L0.42,Hb 95 g/L,BPC 100×10~9/L,BT 0.5分,CT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7岁,离休干部,因反复皮肤紫应、瘀斑、牙龈出血15年,加重伴乏力3月,黑便、发热5d于1991年4月4日入院。15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四肢皮肤策究、瘀斑、牙出血,门诊多次检查:血小板(3~7)X109/L,出血时间延长,无贫血及位细胞系统异常。2次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20.
王红霞  谢强 《广东医学》2005,26(10):1360-1360
患者,女,36岁,因反复全身皮肤瘙痒1年余,发现右锁骨上肿物2个月入住本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当地按皮肤病给予抗过敏, 止痒治疗后,症状曾有好转,但反复发作。入院前2个月发现右锁骨上肿物, 进行性增大,就诊时约核桃大小。患者1年来除皮肤瘙痒外无发热、盗汗、乏力,无消瘦等相关症状。在本院门诊行病理活检,考虑霍奇金淋巴瘤。入院体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无皮疹、出血点、瘀斑等,右锁骨上可见一3.5 cm手术瘢痕,心、腹部无明显异常,左肺正常,右肺呼吸音弱,右中上肺叩诊浊音。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6.70×109/L,N 0.190. EO 0.706,Hb 122g/L,Plt 200×109/L,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生化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