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应用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5例。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手部外形美观,皮肤色泽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胸腹带蒂皮瓣与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84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术可提高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3.
创伤致手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单纯植皮无法修复者,临床上常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恢复手的功能。术后皮瓣是否成活,除与医生的操作技术和患者自身条件有关外,合理的护理方法是腹部皮瓣修复手外伤成功的关键。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科对21例手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带蒂皮瓣修复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相关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改良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后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报道一种V-Y推进轴型皮瓣修复足跟后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将足外侧皮瓣设计成梭形或三角形,带蒂向后、内侧推进覆盖创面,供区直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伤口Ⅰ期愈合。结论 V-Y推进足外侧皮瓣既保留了传统足外侧皮瓣的优点,又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术后供区并发症,是足跟后侧区创面修复的一种较为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35例前臂、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急诊或限期应用吻合血管皮瓣移植57例、腹部带蒂皮瓣78例修复。结果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57例中静脉回流障碍坏死1例、轻度感染3例,清创短期换药后愈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78例中,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感染2例,皮瓣下血肿6例,皮瓣部分撕脱2例,完全撕脱1例。随访113例,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9个月,移植皮瓣无色素沉着和挛缩现象,手指屈伸、拇指对掌功能无明显影响,感觉功能恢复欠佳。结论前臂、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急诊或限期应用吻合血管皮瓣移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均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5例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31例、对照组(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血清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IL-6、IL-8、TNF-α)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各项指标较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结论 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相比,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采用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15例,均伴有跟腱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2.5 cm×3.0 cm~4.0 cm×5.0 cm,皮瓣切取面积:3.0 cm×6.0 cm~4.5 cm×10.0 cm。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及皮瓣成活情况。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弹性好,局部无隆起,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按踝关节功能AOFAS评价标准评分93~97分,平均95.1分。结论 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血供可靠,创伤较小,术后皮瓣外形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应用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共治疗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腹部带蒂皮瓣(18例)、锁骨下带蒂皮瓣(12例)、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8例)、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手指掌侧推进皮瓣(6例)、V-Y皮瓣(5例)、双三角皮瓣(3例)、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4例)、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Ⅰ例)和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进行修复治疗。结果6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最少2个月,最长1年以上,其中46例外形和功能恢复较满意,16例皮瓣轻度臃肿。结论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具有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和手部外形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各种原因所致手部严重损伤常导致皮肤缺损,如何选择理想的皮瓣修复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技术难度大,皮瓣易坏死,而轴形带蒂皮瓣不切断血管,操作简便,成活率高。1997年~2000年我们应用带蒂轴形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24例,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的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后区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9例儿童足跟后区较小软组织缺损,采用近创面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大小为8.0 cm×4.0 cm ~9.0 cm×4.5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好,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外形无臃肿,踝关节活动无障碍.所有患儿父母对术后患肢的功能和外形均满意.结论 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程短,是修复儿童跟后区较小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术中设计腹部双叶长蒂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缺损。结果1例术后3周断蒂,断蒂术后5 d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7例术后25d断蒂,皮瓣均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腹部供区Ⅰ期愈合。6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皮瓣颜色、外形恢复基本满意,手功能按ATM标准评分:优3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75.0%。结论腹部双叶长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便于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或带蒂)修复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皮瓣手术方式分为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组(14例)和股前外侧穿支带蒂皮瓣组(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长、皮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指端缺损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施行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与对照组(施行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每组3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定、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MHQ)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MHQ评分,观察组在全手功能、日常活动、工作能力、疼痛、外观、手功能满意程度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手指活动度TAM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指感染、末端骨外露、残端神经痛,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修复指端缺损,皮瓣切取简单,并发症少,明显改善手部功能和手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在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适应证。方法2002年4月~2005年8月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移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用于修复腹部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移位至手部后遗留的供区创面5例,均为男性,年龄16~44岁,损伤部位:左手1例,右手4例,其中机器绞伤2例、烧伤3例、外伤为伤后6 h急诊手术;烧伤为伤后4~7 d行切痂、皮瓣移位修复术。手部皮肤缺损范围为12~19 cm×18~22 cm,切取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为7~12 cm×16~24 cm;切取腹部皮瓣或髂腹沟皮瓣:13~20 cm×19~23 cm。修复手部的皮瓣术后3周断蒂。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创面Ⅰ期愈合。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血运好,其中3例分别在术后4~7个月行分指去脂术。手部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及腹部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遗留的供区创面具有供皮量大,不吻合血管,手术风险小,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为修复手部创面提供一种较好的皮瓣选择。  相似文献   

15.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部组织缺损的部位及损伤情况,应用双侧神经血管蒂推进瓣,指固有动脉蒂岛状瓣,掌背动脉蒂岛状瓣等手部带感觉的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18例。结果除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耐磨,两点辨别觉3~10mm。结论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着重再建手的感觉和外形。  相似文献   

16.
姜理文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1):163-168
目的 分析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术用于手部外伤患者皮肤缺损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 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 术方案,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分组,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手部外伤患者皮肤缺损治疗 中,治疗效果理想占比89.00%,高于治疗效果较差的11.00%(P<0.05);治疗效果理想与治疗效果较差患 者手部外伤受损原因、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理想与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外伤 患肢、存在并发症、手部外伤受损面积、受伤到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部外伤 患肢、存在并发症、手部外伤受损面积、受伤到就诊时间是影响手部外伤患者皮肤缺损治疗效果主要危险 因素(P<0.05)。结论 手部外伤临床较为常见,选择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术对皮肤缺损治疗效果较为 理想,但外伤患肢为右侧、术后存在并发症、手部外伤受损面积过大、受伤到就诊时间过长可降低治疗效 果,需提高重视度,做好相关干预策略进而达到提升疗效目的。  相似文献   

17.
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总结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7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277例1398块皮瓣。其中带蒂腹部皮瓣655例726块,腹部埋藏皮瓣115例,皮管180例,带蒂小皮瓣327例377块,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0 cm~15.0cm×20.0cm。修复急诊创面954例,择期手术瘢痕松解后创面323例。结果1398块皮瓣中,术后47块(47/1 398,占3.4%)发生感染;51块(51/1398,占3.6%)发生坏死,其中腹部皮瓣坏死31块(31/726,占4.3%),皮管坏死20块(20/180,占11.1%)。67块(67/726,占9.2%)腹部皮瓣、48块(48/115,占41.7%)腹部埋藏皮瓣和34块(34/180,占18.9%)腹部皮管术后,因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修整。6块腹部皮管再造拇指者出现皮瓣破溃,需二次手术扩创缝合。1例交臂皮瓣术后撕脱。所有带蒂小皮瓣均成活,患者对修复后的手部外形满意,暂时性的指间关节僵直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练习后,均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带蒂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如果适应证选择适当,仍不失为覆盖手部创面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3种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73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皮瓣修复技术不同分为A组(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26例,32指)、B组(采用邻指皮瓣修复,25例,25指)、C组(采用皮穿支链皮瓣修复,22例,27指)。比较3组手术情况、手功能评价、手部皮瓣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5±0.5)年。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C组短(少)于A、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采用手指总自主活动度测定法评价手功能优良率,C组高于A、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术后1年手部皮瓣评价优良率,C组高于A、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腹部带蒂皮瓣、邻指皮瓣、皮穿支链皮瓣3种方法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比较,皮穿支链皮瓣修复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手功能恢复好、手部皮瓣评价优良率高,其次为邻指皮瓣,手功能优良率和手部皮瓣评价优良率均高于腹部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8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骨科共收治58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均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 1皮瓣组织来源:腹部带蒂皮瓣16例,占27.6%、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12例,占20.7%、锁骨下带蒂皮瓣9例,占15.5%、V-Y皮瓣7例,占12.1%、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占10.3%、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5例,占8.6%、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3例,占5.2%;2修复效果及术后随访结果:58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中57例皮瓣全部成活,均属于创面Ⅰ期愈合,1例出现皮瓣小面积坏死,行换药处理后愈合;3术后随访(7.45±1.13)个月,行手部皮瓣后期功能评估,优49例(84.5%),良7例(12.1%),差2例(3.4%)。结论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外科皮瓣在手外伤急诊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总结应用外科皮瓣在急诊手外伤皮肤缺损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外科带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120例。其中,前臂逆行岛状皮瓣22例,指动脉岛状皮瓣10例,髂腹股沟皮瓣17例,胸部带蒂皮瓣40例,腹部带蒂皮瓣31例。结果 12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腹部皮瓣和髂腹股沟皮瓣因脂肪较厚,稍显得臃肿,全部做了去脂修整。随访6~18个月,手部功能、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带蒂皮瓣急诊修复手指外伤创面,具有操作简单:窄易掌孥、外形质地良好、皮瓣成活好等优点,可根据手的皮肤缺损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