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按摩治疗,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7次,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5.0%(30/4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1周和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1周和2周后,2组患者的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对ROM评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桂枝加葛根汤基础上联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不适等症状和提高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78-81
目的观察中医脊柱调衡推拿手法治疗脊柱侧凸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脊柱侧凸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松解手法组(34例)和调衡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和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西医治疗,松解手法组以松解结合拔伸推拿法辅助治疗,调衡手法组给予脊柱调衡推拿手法辅助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脊柱ODI评分、侧凸Cobb角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调衡手法组的脊柱疼痛VAS评分低于松解手法组(P0.05)。调衡手法组的脊柱Cobb角小于松解手法组(P0.05)。调衡手法组的脊柱ODI评分低于松解手法组(P0.05)。松解手法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调衡手法组(P0.05)。结论与传统中医松解结合拔伸推拿手法比较,中医脊柱调衡推拿手法在脊柱侧凸症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矫正患者脊柱冠状面失衡,恢复患者脊柱正常曲度,减轻患者脊柱侧凸症带来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脊柱侧凸症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中医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正骨理筋手法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SI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正骨理筋手法配合聚乙二醇小檗碱关节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理筋手法配合聚乙二醇小檗碱关节腔注射。两组均治疗2周,并随访3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疗效,同时检测血清TNF-α和NO。结果两组治疗后1月和3月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血清TNF-α、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组治疗前血清TNF-α、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组治疗后1月和3月TNF-α、NO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42/45),对照组为82. 2%(3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骨理筋手法配合药物注射可明显改善SI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致炎因TNF-α水平和NO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和不同病因分型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2月- 2014年6月110例脊柱侧凸患者,按病因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凸(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6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11例)4组.分别行自然站立位全脊柱骨盆侧位X线和平卧位低剂量三维CT重建检查,分别测量脊柱侧凸患者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后凸角(Cobb T5-T12,TK)、胸腰段后凸角(Cobb T11-L2,TLK)、腰前凸角(Cobb L1-S1,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各组站立位与平卧位参数差异.结果 从站立位到平卧位,4组TK和PT均减小(P<0.05),SS均增大(P<0.05).退行性脊柱侧凸组SVA、LL、PI和PT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从站立位变换为平卧位时,退行性脊柱侧凸组LL增大(P<0.05),而特发性脊柱侧凸组和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组LL均减小(P<0.05);先天性脊柱侧凸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侧凸患者的站立位与平卧位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存在差异.无论站立位还是平卧位,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与特发性、先天性和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用。方法: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40例。胸右腰左侧凸25例,胸左腰右侧凸15例,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14±3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先行侧方体表电刺激治疗,应用仪器为电脑中频治疗仪;其次进行牵引治疗,T9以上侧凸显著者行枕颌牵引,T9以下侧凸显著者行骨盆牵引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的姿势训练;指导患者自行完成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手法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对胸段及腰段凸侧肌群的手法治疗。评定对照组及手法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胸段及腰段Cobb角的变化。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组间治疗前后对比,显著性水平P<0.05。结果:治疗前手法组与对照组胸段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t=0.89 t=0.81 P>0.05;腰段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t=0.87 t=0.88 P>0.05;治疗后手法组与对照组胸段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变化t=5.54 t=4.07 P<0.01;治疗后手法组与对照组腰段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变化t=5.98 t=4.14 P<0.01;治疗后手法组与对照组胸腰段Cobb角比较有显著性改善t=2.89 t=3.07 P<0.01。结论:手法治疗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功能锻炼治疗基础上结合理筋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理筋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操作简单,无明显禁忌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与骨密度检测的结果。方法:选择收治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99例,给予X线摄片测量侧凸Cobb角和侧方稳定性,观察腰椎曲度变化,统计骨密度检测结果。结果:141例患者侧凸在10°以下,50例患者侧凸在10°~20°,8例患者侧凸在20°以上。侧凸角10°以下、10°~20°、20°以上三组中,骨密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49±1.14)、(-2.56±0.24)和(-2.89±0.50)。结论: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中,大多侧凸角度小于10°,患者侧凸角度越大,可能越严重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法配合补肾壮腰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法联合补肾壮腰方治疗,疗程均为9周.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松解理筋手法联合微波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寒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理疗+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松解理筋手法+微波理治疗。两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疗效评定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积分、疼痛程度、身体损害指数评定量表(PⅡ)和寒湿瘀阻证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为72.59%,对照组为54.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6,P0.05);观察组JOA量表主观症状、运动障碍、日常功能活动受限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腰前屈、腰后伸、腰侧屈、单腿直腿抬高、脊柱触痛、双侧主动直腿抬高、仰卧起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和寒湿瘀阻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松解理筋手法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寒湿瘀阻型非特异性下腰痛,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韦克鲁  黄承军 《广东医学》2012,33(18):2758-2760
目的 观察三步调衡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别以三步调衡手法(观察组)和飞燕、拱桥法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治疗.两组均采用VAS评分及改良的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随访2个月观察,分别记录治疗后2、4、6、8周VAS评分及治疗后4、8周的CODI,并于8周后复查X线片观察腰椎滑脱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CO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2、4周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CODI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8周后复查X线比较,腰椎滑脱分度的改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步调衡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理筋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缝匠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缝匠肌损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理筋疗法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依据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压痛程度和髋关节内旋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压痛程度、髋关节内旋活动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理筋疗法联合功能锻炼可缓解缝匠肌损伤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疗法,治疗组给予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2组均1次/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值、临床症状评分及2组股四头肌积分肌电值(i EMG)。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压痛值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除肿胀程度外其他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0 s被动牵伸与20 s主动运动i E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可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退行性脊柱侧凸和骨质疏松的患者都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且两者均可导致严重的脊柱病变.早期研究发现骨质疏松可能在椎体不对称性退变和躯干肌力下降等方面参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发病,但也有少数研究表明两者在致病机制上无明显联系.本文就此对骨质疏松如何参与退行性脊柱侧凸发病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明确骨质疏松是否会对患者脊柱产生影响,从而为预防和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柴桂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阻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痰阻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柴桂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临床疗效、X线片特征及改变. 方法将11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予腰椎牵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 w,应用自拟症状体征评分量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观察治疗前后X线片变化.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7.96%,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1).两组治疗对X线片的腰椎前弯度、前移度、前凸指数、滑脱度数均无明显作用,试验组手法能明显改善X线片的腰椎旋转角度. 结论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能部分改善患者X线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并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接骨续筋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肿胀情况,治疗4、8周后骨折愈合X线评分,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采用Garland-Werley评分对腕关节的活动功能进行评价;治疗90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及患侧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和患侧肿胀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均较治疗4周后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Garland-Werley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90 d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基础上服用接骨续筋汤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骨折后疼痛、肿胀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劳损性疾病,也是现代人高发病之一,笔者探讨理筋手法配合腰背部肌肉锻炼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骨伤三科门诊确诊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理筋手法配合腰背部肌肉锻炼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对照组为单纯理筋手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治疗观察半个月,运用SPSS 22.0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都能改善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其中理筋手法配合腰背部肌肉锻炼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理筋手法,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为保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膝骨关节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里筋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组患者在采用理筋手法的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直接关节腔注射2m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11例,良5例,总优良率为80.0%(16/20)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55.0%(11/20)。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病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给予中药芒硝外敷并结合运动疗法和理筋手法干预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58例行初次、单侧TKA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29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即采用芒硝外敷结合理筋手法和运动疗法干预,对照组只教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对比2组术前、术后1、2周及术后1月行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2周及术后1月行小腿周径测量,并进行记录,对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SS评分:2组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周、术后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周径测量:2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2周、术后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早期给予芒硝外敷结合运动疗法和理筋手法干预对减轻患肢水肿,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手术疗效有积极意义,并可减少术后残留症状,达到早期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督脉活血汤联合理筋手法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4例DL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和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用药的基础上采用内服督脉活血汤、外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的腰椎功能、腰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增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文版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活血汤联合理筋手法治疗DLSS疗效较好,能显著地改善腰椎功能,降低腰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