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趾腓侧皮瓣与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设计切取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46例手部不同部位、形态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分别采用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25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1例,皮肤缺损范围为1.5 cm×2.5 cm~3.0 cm×6.5 cm,根据受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和切取皮瓣。结果本组46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小切口放血后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手部整体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感觉部分恢复,供区无并发症。结论应用游离趾腓侧皮瓣或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恢复手部良好的外观与功能。趾腓侧皮瓣皮肤质地、外观更接近正常手部掌侧皮肤;腓动脉穿支皮瓣可根据手部创面大小灵活切取,二者均可作为理想的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PIAP)、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DAP)、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RCAP)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5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1.5 cm~ 10.0 cm×24.0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0 cm~ 11.0 cm×25.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观察皮瓣成活与创面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及皮瓣供区外形及功能。结果 1例DIEP移植术后第3天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其余5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 18个月随访,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 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疗效可靠,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游离上臂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5例;以尺侧上副动脉恒定穿支为蒂的游离上臂内侧穿支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 本组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臃肿者行Ⅱ期修剪,经随访2~5年,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器官功能和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上臂皮瓣质地薄而柔软,色泽与颌面部相近,供区无重要血管损伤,多可直接缝合,并发症少,外观效果较佳,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股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应用游离股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大小为5.5 cm×3.0 cm~9.0 cm×6.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18例游离股内侧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股内侧皮瓣具有质地、外形佳,色质好,供区隐蔽,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8例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分别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股外侧穿支皮瓣、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8例(游离移植98例,带蒂转移10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4 cm×2 cm,最大44 cm×9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5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1例松解包扎后危象解除,4例再次手术探查,2例成活,2例坏死,其余103例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121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遗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 结论穿支皮瓣不携带肌肉、深筋膜及运动神经,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还具有血供可靠、质地薄、不需二期去脂整形的优点,是修复四肢浅表创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对14例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行Ⅰ期清创,Ⅱ期行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4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明显臃肿,部分感觉恢复可,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尤其是跨关节损伤,外形美观,对小腿功能影响小,是临床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应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cm×6cm~16cm×9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存活,其余皮瓣全部顺利存活.经4~12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外形优良,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可以一期修复创面,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踇甲瓣供区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3月,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7例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男3例,女4例;年龄7~44岁,中位年龄20岁。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2 cm~9 cm×6 cm;均合并大小为1.5 cm×1.0 cm~3.0 cm×1.0 cm的骨缺损。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2.5 cm~10.0 cm×5.0 cm;均携带肱骨瓣修复骨缺损、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上臂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4个月。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足背部皮肤接近;肱骨瓣均愈合。末次随访时,6例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7.5 mm;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可同时携带骨瓣及皮神经,修复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踇甲瓣供区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3月,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7例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男3例,女4例;年龄7~44岁,中位年龄20岁。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2 cm~9 cm×6 cm;均合并大小为1.5 cm×1.0 cm~3.0 cm×1.0 cm的骨缺损。采用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2.5 cm~10.0 cm×5.0 cm;均携带肱骨瓣修复骨缺损、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上臂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4个月。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足背部皮肤接近;肱骨瓣均愈合。末次随访时,6例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7.5 mm;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可同时携带骨瓣及皮神经,修复踇甲瓣切取后遗留的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对8例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以前臂后侧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7.5 cm×3.0 cm,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及手部功能均良好,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以骨间背侧动脉为轴心血管的穿支皮瓣具有血供可靠、切取方便、质地优良、供区损伤小等特点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胸脐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对9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游离胸脐穿支皮瓣(6例)或隐动脉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5 cm×3 cm~8 cm×5 cm。所有患者均行两期手术:一期清创及VSD覆盖;2~4周行二期皮瓣转移修复术。切取皮瓣面积为6 cm×4 cm~10 cm×6 cm。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受区不臃肿,质地柔软,部分感觉恢复,供区无继发功能障碍。结论采用游离胸脐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不牺牲主要血管,术后对外形及功能较满意,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锦平  张惠忠 《中国科学美容》2011,(13):176-176,183
目的探讨利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48例手部缺损患者行切取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全部成活,外形良好;其中1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予拆线后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8例经6~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供区功能满意,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利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和手指掌侧推进皮瓣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桡侧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VSD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桡侧半缺损6例。急诊清创后,创面用VSD材料覆盖,二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12cm×10cm.最小为10cm×8cm。结果6例6块皮瓣全部成活,无截肢病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愈合良好。结论应用VSD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桡侧半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4月,对14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修复.以桡侧副血管为蒂重建皮瓣血供,以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9.0 cm×5.5cm.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8个月,3例皮瓣略臃肿(2例手背皮瓣3个月后行整形手术),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 以桡侧副血管为蒂的上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肤穿支丰富,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方法。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3月,应用尺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1.5 cm×2.0 cm~3.0 cm×5.5 cm。结果临床应用8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9.50±4.11)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痛觉恢复。结论尺动脉穿支游离皮瓣,解剖位置恒定,皮瓣质地良好易切取,手指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不影响手部外观,是修复指背皮肤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18 cm×8 cm、最小为5 cm×6 cm.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发生边缘坏死,经换药2周后治愈.术后随诊3个月~3年,皮瓣外观好,质地、颜色与受区接近,不臃肿,感觉及活动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皮瓣薄、创伤小、供区相对隐蔽.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桡动脉远侧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桡动脉远侧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修复15例.创面大小6 cm×3 cm~10 cm×6 cm.切取皮瓣面积7 cm×4cm~11 cm×7 cm,皮瓣蒂长5~13 cm,实际皮瓣最长轴达20 cm.创面游离植皮.结果 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15例获随访,平均随访6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患手无缺血表现.结论 桡动脉远侧穿支蒂网状供血皮瓣可修复手部桡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取皮瓣面积小于5.0 cm×5.0 cm的微型削薄穿支皮瓣修复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7月,应用微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削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骨间背动脉穿支削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3例,均在深筋膜浅层切取穿支皮瓣,并进行削薄处理。修复创面面积1.5 cm×2.0 cm~3.0 cm×4.5 cm。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的成活情况及修复手、足部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区均直接缝合,无需植皮处理。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柔软,无需Ⅱ期整形,修复的跟腱区域皮肤无磨损性水疱形成,踝关节提踵跖屈45°~60°,背伸活动恢复正常,修复的手部皮肤质地柔软,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时局部皮肤无瘢痕或牵拉不适。结论应用削薄的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临床效果良好,是治疗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采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2~58(36.45±12.36)岁。切取皮瓣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2.0 cm。术前先用便携式多普勒探测仪探测股前外侧区穿支血管位置,标记。对于创面缺损宽度<8 cm,11例采用单一皮瓣修复;对于创面宽度>8 cm无法直接缝合,9例采用分叶皮瓣技术,化宽度为长度,供区直接闭合者。所有皮瓣显微镜下以蒂部为中心向周边呈阶梯式修薄。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及外形、质地、感觉功能恢复,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20例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皮下血肿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缝合,清除血肿后危象解除,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20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3~26个月,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质地优良,游离皮瓣两点辨别觉为9.0~16.0 mm,恢复保护性感觉,踝部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8月,对8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以挠动脉走行为轴线,以梭动脉皮穿支为轴心设计皮瓣,其中对4例面积为2.0 cm×3.5 cm~2.5 cm×4.0 cm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单一的桡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对4例面积为2.5 cm×5.0 cm~3.5 cm×7.0 cm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因单一穿支供血范围有限,采用联体桡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因肿胀卡压血管吻合口,发生静脉危象,经拆线换药后,皮瓣顺利成活。术后全部获得随访5~8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色泽正常,与受区相似。供区愈合良好,仅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桡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解剖恒定,切取方便,供区损伤小,质地与受区接近,可重建皮瓣感觉,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