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静  祖旭宇 《中国药房》2011,(41):3909-3911
目的:了解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依据文献,对分别以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磷脂酰肌醇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血管新生过程为靶点的4类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前沿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特点。结果与结论:以HER-2为靶点的药物主要有赫赛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以及帕妥珠单克隆抗体;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主要有驮瑞塞尔、依维莫司;以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为靶点的药物主要有黄酮吡多;以血管新生过程为靶点的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多靶点乳腺癌治疗药物的设计已成为乳腺癌靶向药物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相似文献   

2.
赵霜 《药品评价》2012,9(15):24-2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女性肿瘤疾病首位,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4种手段。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病的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致癌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技术被应用于医学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中特有的基因片段为治疗位点,通过调节或阻断这些基  相似文献   

3.
菅若男  朱佳林 《肿瘤药学》2022,12(2):167-172
三阴性乳腺癌(TNBC)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具有较高的组织学级别,较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更具侵袭性,且易发生内脏转移。目前,临床对TNBC多采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常规化疗,但极易产生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耐受。使用铂类药物治疗转移性TNBC,药效持续时间短、毒性大,中位总生存期仅9~12个月。鉴于TNBC的化疗效果欠佳,临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从而根据患者的肿瘤分子亚型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TNBC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以2017年9月纳入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的国家谈判靶向抗乳腺癌药物为例,分析我国靶向抗乳腺癌药物纳入医保政策对不同患者群体的惠及情况,及乳腺癌相关诊疗费用患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该政策更加公平地惠及广大患者提供证据。方法:对目标药物纳入医保前后,采用目标药物治疗的患者人口和社会学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对首次采用目标药物治疗的月度患者人数进行纵向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采用目标药物治疗一个标准疗程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 2)阳性乳腺癌相关诊疗费用中患者实际自付比例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医保后,各类患者采用目标药物治疗的人数都显著增加。纳入医保首月,首次采用目标药物治疗的患者人数显著增加了24例[95%CI(12,36),P<0.01];纳入医保后,首次采用目标药物治疗的患者人数持续显著增加(P=0.02)。在控制其他变量条件下,相比享受公务员补助的机关事业单位患者,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患者采用目标药物治疗一个标准疗程的HER 2阳性乳腺癌相关诊疗费用患者实际自付比例高106.2%[95%CI(88.6%,123.7%),P<0.001]。结论:国家谈判靶向抗乳腺癌药物纳入医保政策整体上显著提高了患者对创新抗癌药物的利用,该政策使广大患者普遍获益,减轻了其医药费用负担,但低收入患者的个人经济负担显著高于高收入患者,农村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整体仍然十分沉重。为贯彻中央深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公平、逐步缩小待遇差距"的原则,应进一步加强基本医保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癌症患者的保障,并夯实对经济困难患者超过个人支付能力的恶性肿瘤相关医药费用的兜底性保障。  相似文献   

5.
易培强  陈佳艺 《药学进展》2018,74(7):506-511

随着肿瘤诊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得以延长。但是抗肿瘤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抵消了一部分的生存获益,因此应重视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脏不良反应。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学科治疗理念的指导下,某些类型的肿瘤(如部分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靶向药物和放射治疗的联合治疗。目前已知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和胸部放射治疗会分别引起不同类型的心脏损伤,但是靶向药物联合放射治疗对心脏的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以上2种抗肿瘤治疗联合模式下的心脏安全性相关研究进展加以讨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宏 《中国药师》2010,13(3):340-345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tar geted therapy)是指在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的一类疗法。近年来,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发病率为10%~15%,并以每年0.2%~8%的幅度上升。药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现将乳腺癌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文献复习探讨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和进展。方法:查询近几年国内外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的关键性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的分子靶向药物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抗靶点药物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一DMl;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靶向治疗的药物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其他的靶点药物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等。结论:目前不少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明显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延长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其中抗HER2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是乳腺癌治疗最成功的靶向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中新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等存在严重的全身副作用,为此,开展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乳腺癌靶向治疗的3个研究领域:抗体介导的靶向、微载体介导的靶向、乳腺癌干细胞靶向,并阐述这些治疗策略的基本研究思路,分析这些新的治疗策略面临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叙述靶向药物及抑制血管生成中药治疗乳腺癌的近年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收集大量关于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及抑制血管生成中药治疗乳腺癌相关文献。结果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肿瘤血管生成和乳腺癌演进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药物对乳腺癌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其他新疗法类似,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疗效的评价尚需设计严谨的前瞻性临床随机试验来加以证实。结论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和转移已成为肿瘤生物靶向治疗研究的主要方向。中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及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发挥其优势为预防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其田  程晶 《药品评价》2012,9(21):23-27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模式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的治疗。分子靶向药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形成与多种致癌突变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扩增、PD-1/PD-L1通路持续激活等.由于EGFR、ALK的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及PD-1/PD-L1抑制剂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特点,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批准上市的NSCLC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药学部门的发展路径,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变革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使用数据,通过比较实施改革前后我院药占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及处方合理率等情况,评价我院药剂科在改革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我院药剂科通过多措并举,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院药占比由实施改革前的约50%降至实施改革后的约30%;门诊次均药品费用由实施改革前的184元降至实施改革后的147元,降低了20.11%;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由实施改革前的4600元降至实施改革后的3489元,降低了24.15%。结论:我院药学服务转型激发了药师工作积极性,实现了药剂科职能转变和价值提升,有效降低了医院医保药品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4.
贾臻  胡夕春 《药品评价》2012,9(6):4-6,9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也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近几年乳腺癌的诊疗取得了巨大进展,随着早期诊断的普及,综合治疗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赫赛汀作为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晚期乳腺癌患者,赫赛汀相关心脏毒性虽然发生率低,但对患者生命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无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是最常见的心脏毒性事件,通常情况下是可控制和可逆的。赫赛汀相关心脏毒性发生与患者年龄、既往高血压病史和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有关。赫赛汀治疗期间需要进行严密的心脏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手术方案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182例,根据病史记录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7例,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客观的肿瘤分期评价及位置定位后选择针对性手术并加以新辅助化疗;对照组85例,只依照肿瘤分期及定位给予针对性手术,不给予新辅助化疗。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后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3、5年生存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甲类愈合优于对照组,随访表明试验组1、3、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佳欣  王涛 《肿瘤药学》2024,14(4):429-435
随着治疗的进步,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明显延长,但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概率也随之升高。尽管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方法仍是脑转移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药物治疗脑转移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药物,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已经在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疗效。此外,一些研究也显示,作用于其他靶点的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对脑转移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江苏省宿迁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简称医保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利用宿迁地区药物分析系统,对该地区2008-2010年二级以上医院医保药物使用品种、金额、用药频次(DDDs)及日均费用(DDDc)等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为临床药物合理使用与政府对药物监管提供决策依据.结果 该地区医保甲类药物的品规数、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但其占总药物的比例却逐年下降;按DDDc比较,费用由低到高依次为医保甲类、非医保类和医保乙类,且甲类的DDDc远低于后两者,例如2010年医保甲类品种DDDc为3.32 元/d,非医保和乙类分别为15.04元/d和15.97元/d.结论 按DDDs分析,江苏省宿迁地区甲类药物使用率较高,乙类较低;但按品种和金额分析,都是乙类较高,甲类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