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标准原位肝移植、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组11例,经典背驮式组9例,改良背驮式组15例。结果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肝功能恢复快。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操作简便,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两种术式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06年8月,对37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病人施行了肝移植术,男30例,女7例;年龄18~62岁,平均41.7岁.原发病分别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5例,急性重症肝炎2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手术方式采用经典背驮式A组11例,改良背驮式B组26例,37例手术全部成功.结果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医疗费用少.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背驮式肝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仿真手术技术在背驮式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肝脏64排CT扫描数据,对CT图像进行分割,三维重建.重建出的肝脏及其管道模型分别以STL格式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修饰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进行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仿真研究.结果 重建的肝脏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手术模拟过程真实、形象,且有"力"的感受.结论 可视化的肝脏重建模型立体、逼真,有利于肝移植手术方案的合理设计,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手术并发症;虚拟肝移植手术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及有关问题探讨(附32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外科新技术。方法  1995年 9月至 1999年9月 ,对 30例患者施行了 32次背驮式肝移植术。其中包括 1例减体积肝移植 ,1例肝肾联合移植 ,1例辅助肝肾联合移植 ,1例原旁位心房架桥肝移植 ,2例原位肝后下腔静脉心房架桥肝移植。结果 32次肝移植术均获成功 ,未发生手术技术相关并发症。有 2例良性终末期肝病已分别存活 2年 10个月~ 4年 ,1998年以来施行背驮式肝移植术的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 1年存活率达 70 % (14/2 0 ) ,肝肾联合移植及辅助肝肾联合移植的 2例已存活近 1年。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作为八十年代末兴起的新技术具有无需转流 ,血流动力学稳定 ,内环境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91例肝移植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实施的91例肝移植术式进行总结,其中经典原位肝移植术24例(A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43例和改良背驮加术中门鄄腔静脉端侧吻合转流8例(B组),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16例(C组);91例肝移植手术均未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结果: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最短(P<0.05),且术中输血量较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少(P<0.05)。3组术后ICU留置天数无显著差异(P=0.542)。结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是肝移植的基本术式;从趋势上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将成为主流术式;对某一个具体病例选择何种术式需根据病情及术中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十年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1)在手术临床探索期行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28例,患者术后1个月重度和极重度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10.7%;(2)3例极重度感染患者同时并发肝脓肿、脑脓肿和脾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3)在手术临床探索期行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17.9%比3.4%,P=0.022;35.7%比8.6%,P=O.002).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同步脾切除可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肝移植时应严格控制脾切除指征,延迟免疫抑制剂应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前应用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研究肝静脉合干及其在下腔静脉注入的解剖与分布情况,按肝静脉解剖特征拟定肝移植的技术类型。方法统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期间共施行的248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数据,并根据该248例患者的肝静脉解剖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数据对肝静脉类型进行分型并命名。另外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实施的40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分析每例患者的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合干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并分析肝短静脉在第三肝门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最后按笔者肝静脉分型标准在术前对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进行分型并拟定肝移植技术类型。结果 248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中按肝静脉合干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将肝静脉分为5型:Ⅰ型(左中肝静脉合干型)142例(57.25%)、Ⅱ型(右中肝静脉合干型)54例(21.77%)、Ⅲ型(左、中、右肝静脉共干型)14例(5.64%)、Ⅳ型(分别汇入型)34例(13.71%)〔其中ⅣA型16例(6.45%),为同轴水平汇入;ⅣB型18例(7.25%),为非同轴水平汇入〕、Ⅴ型(肝段型)4例(1.61%)。40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显示:Ⅰ型24例(60.00%),Ⅱ型9例(22.50%),Ⅲ型2例(5.00%),Ⅳ型4例(10.00%),Ⅴ型1例(2.50%),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得出的肝静脉各型所占比例与笔者肝静脉分型标准中各型所占比例基本吻合。结论根据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确定肝静脉合干与非合干汇入肝后下腔静脉的解剖状况,从而按肝静脉分型标准归类后术前确定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方式(Ⅰ、Ⅱ、Ⅲ型和ⅣA型可常规行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ⅣB型和Ⅴ型仅能进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或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亦可结扎或缝扎各肝静脉分支,在供、受体下腔静脉后、前正中行梭形切口或三角形开孔吻合),为临床术前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98例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98例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15~62岁,平均40.8岁.其中良性终末期肝病60例;恶性肿瘤38例.经典原位肝移植96例,背驮式肝移植2例.除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行Roux-en-Y胆肠吻合外,其余病例均采用胆总管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多囊肝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9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例接受肝移植术的多囊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对急性排斥反应、并发症、移植物功能、患者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5±2.8)h(4~11 h);平均无肝期时间为(42±14)min(25~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50±1850)ml(2000~6500ml).围手术期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于肝移植术后第39天死于肺部感染和MODS,另1例于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第59天死于MODS.1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第45天因肝动脉狭窄行再次肝移植术.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37 ~93个月),生存3年以上6例、5年以上4例、7年以上2例.截至随访终点,未发现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多囊肝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七例八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例Wilson病及3例晚期肝病患者施行了8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例为减体积性背驮式原位肝移植。3例已分别存活2年、9个月、6个月,4例死于术后并发症。认为代谢性疾病是原位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其次是肝硬变;术后感染、急性和慢性排斥、肺部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同种原位背驮式减体肝移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中国首例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在同济医院施行成功近1年后,作者又于196年采用背驮式减体积同种原位肝移植技术为1例9岁,体重仅20.5kg的男性Wison氏患儿成功施行了手术,该手术与经典的同种原位肝移植(SOLT)相比下半躯体静脉回流影响小,内环境干扰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此例PBRSOLT施行成功,填补了中国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的空白,为儿童各种良性终末期肝脏疾病开创了新的外科治疗手段,兹就手  相似文献   

12.
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4年10月以来与武警总医院合作共同完成肝移植手术1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27~61岁。原发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例,酒精后肝硬化1例。并发肝肾综合征7例,肝性脑病5例。肝功能Child分级:B级10例,C级2例。1.2供者选择及手术方法供受者配型原则为ABO血型相容。供肝均取健康男性严重颅脑外伤死亡者,快速切取保存,热缺血时间10~20min,冷缺血时间4~16h,10例行标准原位肝移植术,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3.
改良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肝修整与手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原位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中14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并发症的发生与供肝修整中的关系。14例中行动脉血管变异整形2例,门静脉搭桥吻合1例;14例各韧带修剪后缝合10例,未缝合4例。结果 全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1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成功100%。术后腹腔内出血3例,与供肝修整有关2例。手术后无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并发症,无胆道并发症,无肝脏流出道梗阻。结论 修肝是肝移植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修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术中植肝时手术操作的难度及术后供肝存活的质量;关系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肝修整中,肝后下腔静脉的成形至关重要,成形口与供肝静脉出口必相对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涡流的产生,确保流出道通畅,并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手术时机和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标准原位肝移植(SOLT)、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MPOLT)]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接受6次肝移植手术(每种术式各2次,包括1例再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和1例肝肾联合移植)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中3例已分别存活19个月、5个月和5个月.1例因门静脉血栓复发再次行背驮式肝移植,于再次术后第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于术后第67天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术中各术式出血量分别为3500 ml(SOLT)、4250 ml(POLT)和1000 ml(MPOLT).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是肝移植适应证.相对于SOLT和POLT,MPOLT术式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术的经验,力求进一步完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方法: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中,17例次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SPBLT),24例次采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APBLT,供受者的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其它肝移植式的改良9例次。结果:17例次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均存在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供肝放置棘手,血管重建后肝静脉回流道易扭曲及压迫重建的回流血管等问题,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中,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缺陷,而侧侧吻合术式则可完全改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并发症,结论: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存在的技术缺陷,减少了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意义.方法: 2例患者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手术成功,2例存活至今(分别为术后22个月和11个月),且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一种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结合病例和综合文献探讨内脏反位的成年人肝移植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 1例45岁内脏反位的男性患者,因肝内多发结石、梗阻性黄疸、门脉高压、肝硬化所致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于2004年7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前行CT三维重建和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解剖学定位.手术采用改良背驮式移植方式,供肝顺时针旋转45度,使供肝左叶朝向受者左结肠旁沟,右叶正好位于受者的左上腹,供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的肝下下腔静脉连续缝合后关闭.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75个月,移植肝脏的血流和功能均正常.结论 内脏反位成年人进行肝移植是安全和可行的.精确的解剖、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手术时机、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应用背驮式肝移植术式的注意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再次掀起了肝移植的热潮,各种肝移植术式相继开展。本文就背驮式肝移植的若干问题结合作者的体会作一简单叙述。1背驮式肝移植(piggybacklivertransplantation)的由来标准的原位肝移植技术包括肝脏及肝后段下腔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推荐和总结在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采用腔静脉成型术,以期减少术后肝脏流出道梗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3年4月所实施的23例背驮式肝移植病人,术中实施受体肝静脉成型后,在腔静脉前壁做等腰三角形成型,与供体肝后腔静脉后壁的等腰三角形成型后对口吻合,以减少肝脏流出道梗阻的经验。结果22例病人术中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肝脏流出道梗阻。1例由于术中切肝时误将受体肝后腔静脉横断而改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流出道梗阻。结论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采用腔静脉成型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肝脏流出道梗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具有简化切肝过程,降低吻合难度,强化移植肝的稳定性,无肝期短的优点。当供受体之间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时,或实施儿童的减体积性肝移植时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强调用此法切肝时切忌误伤受体肝后腔静脉。  相似文献   

20.
肝胆管结石病肝移植(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终末期病变肝移植的适应证及术中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施行的肝胆管结石终末期病变肝移植4例。结果 3例均为肝胆管结石继发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1行先转流后游离肝脏的原位肝移植,病例2、3行不转流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病例4行不转流的原位肝移植。平均手术时间7.9h,失血800ml。4例手术均成功。病例1术后第6天出现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病例2术后第44天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胆肠吻合口漏,经治疗痊愈;病例4术后第8天和第10天并发肝动脉吻合口出血,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结果为胆汁性肝硬化。所有病例均随访,健康存活。结论 肝胆管结石继发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移植适应证。先转流后游离肝脏及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