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清透法是历代医家治疗温病的重要方法。清即清热之意,为中医八法之一;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清透法用药主要有以下特点: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的发热性疾患越来越多,如各类感染、传染及一些原因不明之发热,由此引起机体功能失调到器官损害乃至衰竭。如何运用中医药辨治,使邪挫热清,疗程缩短,疗效提高,一直是中医界治疗热病中思考和探索的内容。除传统的卫气营血阶段疗法及后来医家倡导之截断疗法被广泛应用外,笔者认为“清透法”因其所针对温热病病机而贯穿于温病的全过程中,尤当引起重视,本文就此略做探讨。 1 清透法之概念 “清”为八法之一,乃清热之意;“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历代医家治温病都很注意热邪之清与透,如叶天士之“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  相似文献   

4.
“清透法”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求"清透法"下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及温病学教材中有清透作用的医案、方剂,用excel将其分别按治疗温病温热证方、治疗温病湿热证方建立数据库,运用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药物类别上治温热方以清热药、解表药、补益药为主,治湿热方以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及芳香化湿药为主;药性以寒性药物占多数,其次为微寒药和平性药;药味以苦、甘、辛味药物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药味的药物;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治疗温热类温病的高频药物包括连翘、甘草、金银花、生地、玄参、石膏、麦冬、薄荷、牛蒡子、知母、芦根、丹皮、犀角、黄芩、桑叶、竹叶、豆豉;治疗湿热类温病的高频药物包括杏仁、连翘、藿香、滑石、半夏、薏苡仁、金银花、石膏、黄芩、蔻仁、知母、青蒿、通草、竹叶、茯苓皮、厚朴、桔梗、玄参、芦根.结论: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浅析透法的历史源流及运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扈晓宇  杨芳  潘勇  刘小虎 《中医杂志》2012,53(7):558-559
浅析透法在伤寒、温病及内伤杂病中的应用,认为透法分为清透法和温透法.透法具有因势利导、分消病邪及用药多轻灵辛散等特点,深入研究透法为临床疑难杂病、顽症、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清透法"组方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透法”系外感热病常用治法之一,其基本法则即“热者寒之”。组方配伍法则为邪犯卫表,清解宣透;邪入气分,轻清宣散;热入营血,散瘀透热。应用时应注意兼挟并顺应脏腑。  相似文献   

7.
论清透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乐平  张燕青 《中国中医急症》2001,10(3):147-147,162
当今,临床上发热性疾患越来越多,包括各类感染、传染及一些原因不明之发热,由此引起机体由功能失调到器官损害乃至衰竭。如何运用中医中药辨治而使邪挫热清,病情减轻或治愈,疗程缩短,疗效提高,这一直是中医界治疗热病中思考探索的内容,除传统的卫气营血阶段疗法及后来医家倡导之截断疗法被广泛应用外,笔者认为清透法因其所针对温热病病机及贯穿存在于温病的全过程和诸法中,尤当引起重视。就此,略作探讨。1 清透法之概念清即清热之意,为中医八法之一;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历代医家治疗温病都很注意热邪之清与透,如叶…  相似文献   

8.
清透法在热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玉  杨豪 《河北中医》2000,22(12):924-925
吾师杨安巨擅长温病 ,治疗高热疗效颇佳。多年来 ,我们临证效仿 ,也每获良效 ,兹总结如下。1 方药及加减《素问·热论》中曰 :“未满三日者 ,可汗而已 ;已满三日者 ,可泄而已。”杨师对此体会颇深 ,并遵循叶天士的温邪入气分 ,“邪未伤津 ,犹可清热透表”的原则组成清透汤 ,用之临床 ,屡获效验。1.1 方药组成 金银花 9g ,连翘 9g ,甘草 6g ,黄芩 9g ,炒栀子 9g ,青蒿 9g ,地骨皮 12g ,白薇 12g。1.2 适应症 凡外感热病 3日以上 ,体温仍在 38℃以上的高热患儿 ,症见 :高热 ,无汗 ,口渴烦躁 ,面赤唇红 ,尿黄短少 ,大便干结 ,舌红…  相似文献   

9.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甲型流感严重威胁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我国曾根据具体国情制定了相应的诊疗规范和指南等,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中医药治疗是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具体应用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如见效快、不良反应少、费用低等[1]。2009年全国甲型H1N1流感暴发期间,笔者在青岛地区采用和解清透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根据发病特点,立足于辨病论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甲型流感具有发病快、  相似文献   

11.
12.
浅析温病清透法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运用清透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笔者因有感于透穴刺法的简便,针感强,特考其源流,浅析其应用,并尽量遍阅有此记载的典籍,细溯各书中记载次数,将其中明确提及"透"的穴位,去其重复,汇聚整理,"意在举一反三,实非穷搜而罗列也".希望能供各位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透刺法是将一定针具刺入穴位后按一定方向透达另一穴(或几穴)或另一部位的一种刺法,是影响针刺效应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透刺法的名称很多,而只有"透刺法"这一名称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临床实际。透刺法中蕴含了直达病所、拓展腧穴作用、调节刺激量等刺法学思想。依据透刺时针刺角度、所选穴位、涉及的经脉以及采用针具等的不同,透刺法有多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温病治疗学中的透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法是温病治疗学的方法之一,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优势,温邪致病应以透邪之法为纲,邪在于卫分,应宣通气机,透邪于外;邪在气分,当调畅气机,寓清于透,透热于外;邪在营分则当"透热转气"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邪入血分则应以清营凉血,使邪热随斑出而向外透解。只有理解和应用好透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温热病。。  相似文献   

16.
清透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之法.温热病发展过程中,采用清透之法对于清除热邪,防邪内传,预防机体功能损伤有重要的意义.温邪所致皮肤病,势必引起卫气营血的功能失常,故从卫气营血来进行论治,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疗效.根据皮肤病发展变化、温邪侵入的程度的不同,可将治疗方法分为邪犯卫表,疏卫透表;邪入气分,清热透表;热伤营阴,透热转气;热盛入血,凉血透斑.其用药特点也多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又根据兼证不同,佐以养阴生津、通下泻俯、攻毒杀虫止痒.总之临床上治疗温热性皮肤病当以清透法作为总的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王玲 《四川中医》1999,17(7):51-52
透穴刺法,通常又称为透针刺法。本法多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以增强针刺的强度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剂方法。透穴刺法有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直透”,有各部上下方或前后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斜透”,以及一次透刺多穴的“多向透”等法。大量实践表明,透穴刺法临床应用甚广,其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下面就“透穴刺法”的源流、作用、操作及临床应用谈谈个人认识。1透穴刺法的源流“透穴刺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各种针法,其中“输刺者,直入…  相似文献   

18.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中医疏解清透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疗法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病例来源流感患者按中心分层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24例,给予西医抗病毒治疗,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同时服感冒康宁颗粒模拟剂;试验组26例,给予中医疏解清透法治疗,服感冒康宁颗粒,同时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模拟剂。试验周期5 d。以填写日记卡的形式观察体温、症状,评价流感痊愈时间、单项症状缓解率、退热率、退热时间、应急药对乙酰氨基酚片、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的使用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流感痊愈时间分别为(96.32±30.44)h和(105.55±37.31)h,中位流感痊愈时间分别为88.25 h和124.44 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第3天畏寒发冷、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疲劳、流涕、鼻塞症状缓解率分别为59.09%、68.00%、53.85%、35.00%、22.22%,用药第5天肌肉关节酸痛、畏寒发冷、头痛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6.00%、81.82%、90.91%,数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3 d退热率分别为58.33%和85.71%(P=0.0432),用药第5天2组的退热率均达到100%。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54.37±31.53)h和(35.39±20.11)h(P=0.0441)。试验期间2组对乙酰氨基酚片、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的使用率及平均用药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疏解清透法治疗流感有效,在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方面,表现出好于西医抗病毒疗法的趋势,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透法治疗外感热病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