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岛市部分正常人群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本地的骨质疏松症(OP)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青岛市20~79岁健康体检人群中4434人的腰椎(L2-4)、股骨上端(Neck、Ward、Troch)的骨密度,按年龄段分组,5岁为1年龄组,将其分为12组。计算骨量丢失率及患病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青岛市男女性骨峰值均见于25~29岁年龄组,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女性45岁、男性65岁以后骨密度值下降明显,骨量丢失率增加。结论 40岁以后应检测骨密度的变化,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最敏感;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尤其是绝经期妇女。老年男性,尤其是60岁以上的男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双能X线吸收比色法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骨密度测量,并以精确度高、低放射性、省时而优于其它方法。直接对髋部等部位骨胳进行骨密度测量,使利用骨密度测量骨折、研究骨质疏松更为可靠。该方法还可用于骨再生过程的定量观察及骨改建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3例2型糖尿病人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腰椎及髋部骨矿物密度的变化。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型糖尿病病人共83例(年龄40—79岁),其中男性43例,女性40例;健康对照组71例(年龄40—79岁),男性38例,女性33例。对比分析糖尿病组与同性别同龄正常组的测量结果,另根据病程将糖尿病组分为大于5年及小于5年组,并对2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差异无显性;②病程大于5年与小于5年的2型糖尿病患间骨密度差异无显性。结论 2型糖尿病是否引起骨矿物密度降低或增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骨密度测量是明确骨质疏松的诊断、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评价骨质疏松的疗效[1 ] 的必要手段。随着骨密度测量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越来越高的骨密度测量方法问世。双能X线吸收法 (DXA)以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辐射剂量低、扫描时间短、调节稳定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临床[2 ] 。本文就DXA测定方法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DXA的工作原理DXA用X线管代替同位素产生独立的双能量光子 ,通过单独测量这两种能量光子的吸收情况 ,计算出骨…  相似文献   

5.
定量超声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同一个人的跟骨超声强度(STI)测量与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腰2-4、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临床对比,评价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QUS)跟骨STI的测量,对诊断骨质疏松(OP)的敏感性和与DEXA测量BMD的相关性.方法对3266名20~89岁健康人群同时采用DEXA测量L2-4、右股骨近端(Neck、Ward、Troch)BMD和QUS测量右跟骨STI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峰值骨量男性STI与BMD均出现在20~29岁,女性STI出现在20~29岁,BMD则出现在30~39岁;随年龄的增加腰椎、股骨近端BMD及超声强度均下降,女性在50岁后,男性在70岁后有个显著下降过程;OP检出率两种仪器无明显差异.在健康人中BMD与STI的相关系数(R=0.21-0.26),骨质疏松患者BMD与STI的相关系数(R=0.14-0.24).结论DEXA测量的BMD与QUS测量的STI无相关关系.这表明QUS主要测量骨的结构,而DEXA则是测量骨量的变化,两者相辅相承,共同测量能更好地监测骨质疏松、预测OP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110例糖尿病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并与对照组配对比较。结果糖尿病的患者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配对设计,2型糖尿病患者多部位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地区一般人群随机抽样2300例,应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受试的L2-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BMD值。结果 各检测组的BMD峰值均出现于20-29岁组,且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进入50-5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60-69岁年龄组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27%,女性为46.8%。结论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双能X线吸收法腰椎侧位骨密度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骨密度时侧位的临床价值。方法178例女性患者(按年龄分组)接受腰椎后前位和侧位骨密度测定,以BMD表示骨密度值,以T值为标准判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评价腰椎后前位与侧位T值对骨量减少程度的判断和骨质疏松诊断的差别。结果①各年龄组患者腰椎后前位BMD值均高于侧位值;②各年龄组患者腰椎后前位及侧位T值对骨量减少程度的判断有显著性差别;③当大于50岁时,腰椎后前位及侧位T值对骨质疏松诊断有显著性差别。结论腰椎侧位对女性患者骨量减少程度的判断和骨质疏松的诊断(>50岁)都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重和身长对大白鼠骨量影响的双能X线吸收法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体重、体组成指数和其它因子对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音量(BMC)的影响巳经在人体上被广泛研究。然而它们对大白鼠骨量的影响仍未见报道.为此.秘们应用DXA仪测量了雌性Wistar大鼠全身骨密度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以及腰椎骨密度和腰椎骨矿物质音量.61其大鼠(体重范围220g~300g)的测定结果表明:体重明显相关于全身骨矿物质含量(r=0.835,P=0.0001)、全身骨密度(r=0.561,P=0.0001)、腰椎骨矿物质含量(r=0.681,P=0.0001)和腰椎骨密度(r=0.531,P=0.0001);身长也相关于上述指标,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545,P=0.0001;r=0.371,P=0.0032;r=0.496,P=0.0001和r=0.289,P=0.024。为进一步调查体重对骨量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动物接体重分成3组,当二组之间的体重差在20g以上时,两组的骨量就显示了差异,在等身长条件下,体重明显相关于骨量;然而在等体重条件下,身长和骨量不相关。结果表明,体重和身长也影响大鼠骨量.也许前者施加的影响更明显。大鼠体重和身长明显相关于BMD,BMC的结果与人体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成都市城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该型骨密度仪成都地区骨密度正常值,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 LUNAR公司生产)测定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者771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471例,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和髋部;②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x-±s表示。结果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男性在70岁后腰椎骨密度有反弹,而女性在50~59岁间骨密度下降迅速。结论本组健康人群骨密度数据将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男性腰椎骨密度时应结合股骨近端骨密度;女性50岁后应注意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男性骨质疏松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试图通过对跟骨超声骨质测量仪与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的临床对比,来评价跟骨超声骨质测量仪的敏感性。本文对56名健康女性同时接受了超声骨质测量仪和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仪的检测。37例(年龄26~76岁)进行了跟骨超声和腰椎骨密度测量,19例(年龄26~70岁)进行了跟骨超声和股骨颈骨密度测量。结果用SYSTAT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及跟骨强度(Stiffness)均显著下降(P<0.05),两种仪器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腰椎和股骨颈BMD与跟骨强度(Stiffness)的相关性适中r=0.465~0.513左右。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强度(Stiffness)与BMD无关。这表明超声波测量仪主要测量骨的结构变化,而骨密度测量仪则是测量骨量的变化。两种方法相辅相承,共同测量,将更好地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超声波具有无放射线损害、价格低廉及良好的敏感性,将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大连地区1112名正常人群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目的:为了了解大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水平和特点,以便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a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大连地区1112名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男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女性Ward氏区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其他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女性腰椎前后位、骨股近端峰值骨量大于男性相应部位的峰值骨量,腰椎各部位BMD与股骨近端BMD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女性Ward氏区骨峰值年龄在20-29岁,其他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女性腰椎前后位、股骨近端峰值骨量大于男性相应部位的峰值骨量,有显差异(P<0.05)。采椎各部位BMD与股骨近端BMD存在相关性(P<0.05)。但r值在0.1-0.3之间,两个部位的测量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MD),确定本地区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岁以上的汉族健康人2268例(男性865人,女性1403人)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的BMD进行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及累计丢失百分率。结果①乌鲁木齐地区男性腰椎前后位骨峰值在35~39岁年龄组,女性在40—44岁年龄组;男性股骨近端的骨峰值在20—24岁年龄组,女性的在35—39岁年龄组;此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倾向。②乌鲁木齐地区男性腰椎前后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为0.678g/cm^2,女性的为0.579g/cm^2。男性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为0.463g/cm^2,女性的为0.495g/cm^2。结论骨骼不同部位、不同性别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量峰值水平也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地区汉族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与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成都地区城乡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解成都地区城乡正常人群腰椎 ,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成都地区≥ 2 0岁健康人群共抽取 14 6 0人 ,城市 6 6 2人 ,农村 79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量腰椎 2~ 4正位 ,左股骨近段 (Neck ,Ward’s ,Troch)BMD值 ,按城乡、男女分别每 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骨量峰值 (PBM)均出现在 2 0~ 39岁 ,男性L2 - 4PBM为 (1 12 0± 0 114 )g cm2 ,女性为 (1 113± 0 113)g cm2 。 4 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城乡男女BMD逐渐下降 ,女性各部位BMD值下降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 ,其中女性 5 0岁和 6 0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 ,骨量累积丢失率L2 - 4农村男性 17 9%、女性 35 3%均明显高于城市男性12 5 % ,女性 2 5 0 % ,而且股骨上端骨量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成都地区城乡男女骨峰值形成年龄段在 2 0~ 39岁 ,城市、农村不同性别年龄的BMD值4 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女性BMD明显低于男性 ,骨量累积丢失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农村高于城市 ,各部位累积丢失率Ward’s>Neck  相似文献   

15.
Precision in femoral neck scans with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is affected by variability in positioning and subsequent repositioning of the femur for repeated scans. To study the in vitro effect of femoral rotation on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four fresh-frozen cadaveric femurs were fixed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jig which allows for rotation of the femurs. BMD measurements of the femurs were done in neutral position (0°) i.e., with the femoral neck axis parallel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uch and at 15°, 30°, and 45°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otation. In vivo precision of the femoral neck scan was determined in five normal male subjects. The scans were first done with the legs positioned using the manufacturer's foot block. Five scans were performed, with repositioning, on the left hip of each subject. The procedure was then repeated with the legs positioned using a custom-designed positioning jig to minimize the rotation of the hips during a scan. In the in vitro study, the femoral neck BMD value was minimum at neutral position (0°) and increased when the femur was rotated internally or externally. In vivo precision error of the femoral neck scan was reduced by almost 50% with the use of the positioning jig when compared with the manufacturer's foot block. Femoral rotation was shown t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BMD measurements, and proper positioning of the femur during a scan can improve precision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6.
成都地区1835例女性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索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作者对20~90岁的1835例女性,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其中腰椎1805人,髋部115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7组。结果腰椎L2-4和髋部的BMD最高值均见于30~39岁组,40岁以后BMD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BMD明显降低。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髋部BMD累积丢失率高于腰椎,腰椎BMD累积丢失率在50岁以后达20%~35%,髋部三个部位中BMD累积丢失率最高的是Ward’s三角,在50岁以后达40%~60%:分别以低于峰值BMD减低2s和2.5s为诊断OP的标准,前者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50岁以后O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髋部OP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70岁以后达90%以上。结论以峰值BMD-2s为女性OP的诊断标准更适合中国女性。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在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腰椎BMD正常而有症状者,应参考髋部BMD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上海市健康女性骨密度 (BMD)参考值数据库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女性 2 111例 ,为上海市区的居民 ,汉族 ,年龄 2 0~ 84岁 ,分为13组。研究对象均详细填写健康调查表格 ,排除因继发性骨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以及一些特殊职业者。用双能X线吸收仪 (HologicQDR - 2 0 0 0型 )测定所有对象的腰椎 (L1 - 4)、股骨颈 (Neck)、大转子 (Troch)、粗隆间 (Inter)及Ward’s三角区部位的BMD值。结果 峰值骨量 (PBM)出现的年龄段如下 :腰椎为 30~ 34岁 ,股骨近端为 2 0~ 2 4岁。此后 ,随年龄增长而BMD值下降 ,但在 4 0~ 4 4岁时BMD值均有较明显回升 (但低于各部位峰值 ) ,呈“沟壑状”。绝经后妇女在绝经后头 10年及 2 6~30年时有两个骨量快速丢失期 ,前者见于腰椎和股骨上端 ,年丢失率为 1 4 %~ 3 2 % ,后者仅见于股骨上端 ,年丢失率为 1 1%~ 1 4 %。腰椎部位BMD值在 75~ 79岁组略有回升。各部位骨量累积丢失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 80岁时 ,各部位的骨量累积丢失为 2 8%~ 5 8% (比PBM)。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在腰椎和Ward’s两部位最高 ,在 6 0~ 6 4岁组分别达 4 8%和 4 3% (以WHO诊断标准 ,T score<2 5SD)。 75岁以后 ,Ward’s部位检出率达 83%。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放射吸收法(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RA),获得乌鲁木齐地区人群指骨正常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的BMD参考值,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受检者4828例均剔出骨代谢相关疾病及服用激素类药物史者,用美国Compu Med Osteo Gram-2000骨密度仪测定受检者非优势手的第2、3、4指中节指骨骨密度,按10岁一个年龄组男女各分7组。测试先用岛津XHD-150G 60 X线机对患者非优势手指进行摄片,使用相同摄影条件先后曝光两次。将数据通过美国柯达CR850系统以及Easywork影像工作站(mini PACS)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传输。最后采用美国Osteo Gram2000骨密度仪进行检测、分析(无片式诊断系统)。结果根据骨密度仪所提供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本组4828例受检者中,提示骨质量减少(T值介于-1~-2.5之间)者1587例。其中男性548例,占34.5%(548/1587),女性1039例,占65.5%(1039/1587)。诊断骨质疏松症(T值低于-2.5)者1452例。其中,男性384例占26.4%(384/1452)。女性1068例,占73.6%(1068/1452)。本地区受检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0.0%。男女性骨质丢失率在40岁开始上升,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丢失率不断上升。女性44岁(平均44.2±2.6岁)以上开始绝经,绝经后骨量开始快速丢失,当绝经后16~20年时丢失率迅速加快,20年以后缓慢上升。男性骨量减少发生例数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女性骨质疏松发生例数与男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年龄与骨量丢失率成正比关系(r=0.9643,P0.01),绝经0~15年内骨量丢失率平稳上升,16~20年时骨量丢失明显加快,绝经21年以后骨量丢失率变缓,但仍处于上升趋势。结论通过运用放射吸收法对乌鲁木齐地区4828例受检者非优势手指骨骨密度的统计与分析,有效的反映了本地区人群骨矿含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与乌鲁木齐地区DXA与QCT的检测结果相似。但该检查技术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价格低廉,更适合基层医院用于临床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9.
New developments in 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allow the performance of high precision anteroposterior (AP) and lateral scans of spinal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units: g/cm2) without the patient moving from the supine position. Data from both projections may be combined to give an estimate of the tru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 (VBMD, units: g/cm3) of the lumbar vertebral bodies. This report presents a cadaver study designed to validate DXA measurements of volumetric bone density. Sections of whole lumbar spine were scanned in AP and lateral projections in a water tank to simulate soft tissue. Individual vertebrae were then divided to separate the vertebral body from the neural arch, and vertebral body volume was measured using the displacement of sand. The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of vertebral bodies and neural arches was measured by ashing at 250°C for 60 hours followed by 500°C for a further 24 hou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XA scanning systematically underestimated ashing data by 14% for AP BMC, 33% for vertebral body BMC, 23% for vertebral body volume, and 12% for VBMD. Despite these significant systematic errors, the DXA measurements and ashing value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r=0.979-0.992).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fter allowing for the systematic errors, lateral DXA parameters related closely to true BMC, volume, and VBM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中国北方人群在腰椎和股骨部位峰值骨大小和体密度的性别差异 ,并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子。方法 年龄 15至 4 0岁 2 5 6例健康男性和 30 9例健康女性 ,他们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大小和体积骨密度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椎体和股骨颈近似为圆柱体 ,骨体积V =π× (宽度 2 ) 2 ×高度 ,vBMD =BMC 体积。结果 椎体峰值BMC ,体积和vBMD女性在 30~ 4 0岁达到峰值 ,而男性 15~ 17岁达到峰值。椎体和股骨颈的BMC男性比女性高 18 1%~ 2 6 7% ,而骨体积相应高 2 8 5 %~ 32 0 % ,这样vBMD男性比女性低 4 0 %~ 8 3% (P <0 0 1)。初潮较晚 (≥ 15岁 )绝经前妇女比来潮较早者 (≤ 12岁 ) ,BMC低 10 % (P <0 0 5 )。男性抽烟者与非抽烟者骨大小和vBMD没有统计学差异。饮酒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效应。结论 中国男性比女性有较低的vBMD ,这可能部分地解释中国男性有较高骨折发生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