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分光光度法、微波密封消解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并把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与国标回流法相比较,结果证明:分光光度法、微波消解法是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快捷方法,具有省时、省试剂、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快速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法、微波密封消解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并把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与国标回流法相比较,结果证明:分光光度法、微波消解法是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快捷方法,具有省时、省试剂、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亚麻籽中的木脂素是一种生理活性物质,为了探究快速、简便而可靠的测定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亚麻籽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条件下,用甲醇萃取亚麻籽中的木脂素(SDG),并在280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测得的木脂素(SDG)含量为1.51%,且紫外分光光度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提取物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1%.  相似文献   

4.
提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质量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GB11894-89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的总氮时,测定结果的质量受消解温度与时间、玻璃器皿的洁净度、分析仪器的精密度以及试剂质量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质量保证措施研究,在实际测定中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考星溶液含量的方法。以0.01mol/L的盐酸为溶剂,测定波长为291nm,通过专属性试验、准确度试验、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试验等方法学研究,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考星的方法。替米考星测定的线性方程为A=0.0267ρ+0.0059,r=0.9999,线性范围为8~48μg/mL。准确度试验(n=9)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值为0.5%。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考星溶液的含量,方法准确、简单易行,是适合快速测定替米考星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测定奥拉西坦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定奥拉西坦葡萄糖注射液中的5-羟甲基糠醛含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奥拉西坦葡萄糖注射液中的5-羟甲基糠醛含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互相替代(无相关文献,属于本实验研究结果).结论:选择简单、快速和稳定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奥拉西坦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简单实用,非常适合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正己烷为萃取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磷泥中的黄磷进行了测定,探讨了萃取时间、萃取剂用量及磷泥取样方法等因素对磷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 m L正己烷、振摇10 min萃取2 g磷泥,一次萃取率可达到99%;在泥饼平面上,磷含量最大值15.7%,最小值9.7%;在深度上,磷含量最大值15.7%,最小值10.2%;采取棋盘式全层取样可很好地解决黄磷在泥饼中二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采用"正己烷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磷泥中的黄磷含量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时遇到的标准油选择和测定结果与红外光度法不一致的问题,研究了用红外光谱法中使用的混合烃作为标准物质、用硅酸镁吸附柱去除动植物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混合烃作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标准物质是可行的;用硅酸镁吸附柱可有效去除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动植物油对测定的干扰。石油醚萃取液经硅酸镁吸附柱吸附动植物油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与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薄层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一种银杏茶中银杏酸快速检测的方法.采用正己烷索氏提取银杏茶中的银杏酸;以硅胶G为固定相,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18:1:1)为展开剂对银杏酸进行分离纯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307nm.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银杏酸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009-0.093mg/mL(R^2=0.9997),精密度RSD为2.15%,平均回收率为100.90%,测定结果同HPLC法结果对照无明显差异,适用于银杏茶中银杏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醇-水溶液从大豆废料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初步纯化后,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纯度较高的金雀异黄素样液.样品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方法测定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法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绘制了标准曲线,可计算样品浓度.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加标回收率实验的相对平均偏差RSD为1.04%,精密度实验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24%,重复性实验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09%;高效液相色谱法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测得样品纯度为90.1%.  相似文献   

11.
氧化剂在低浓度难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生物法处理的基础上,利用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氧化剂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所取渗滤波的CODcr约为600mg/L,色度为200倍。加入25ml/L次氯酸钠后,渗滤波的COD。降为230mg/l,色度降为1倍。加入16ml/L次氯酸钠,渗滤液的CODcr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低,加入500mg/L的高锰酸钾,渗滤波的CODcr降为460mg/L,色度降为25倍。另外,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氧化剂深度处理低浓度难降解垃圾渗滤波产生的污泥量均很小。  相似文献   

12.
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混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混凝沉淀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混交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综合分析了实验条件对混凝沉淀处理效果的影响.所考察的因素对CODCr去除率影响的次序是:PAC投加量〉搅拌时间〉PAM投加量;优化后的实验条件:PAC投加量1200 mg/L,PAM投加量5 mg/L,搅拌时间为5 min.在优化后的混凝沉淀条件下,混凝出水CODCr去除率为60.72%,水质接近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渗滤液排放限值二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铝、聚铝铁、聚硅氯化铝和聚硅酸铝铁等4种絮凝剂对垃圾渗滤液混凝处理的特性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铝系聚合絮凝剂中,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远好于聚铝、聚铝铁和聚硅氯化铝,对浊度、色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7%、96%和42.5%。  相似文献   

14.
针对垃圾渗滤液难降解、高氨氮和高CODCr的特点,提出了微电极与MBR联合工艺对其进行降解。实验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氯离子质量浓度和停留时间等4个主要参数对CODCr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V8.0.6.1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电流密度13 mA.cm-2、极板间距10 cm、氯离子质量浓度4 200 mg.L-1、停留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89.56%,氨氮去除率92.29%,且出水氨氮和CODCr都达到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铁酸钾氧化-沸石吸附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沸石吸附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筛选了氧化和吸附工段最佳的运行方式和参数:氧化阶段,高铁酸钾的用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195 min,pH为10;吸附阶段,pH值为7,沸石投加量为100 g/L,吸附时间为7 h。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氧化条件下,高铁酸钾对CODCr去除率达到80%,对氨氮去除率达到95%;氧化处理出水经沸石吸附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到98%,对氨氮的去除率则在99%,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达到了CODCr和氨氮的排放标准(GB 16889—2008)。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CODCr浓度高、可生化性差、NH3-N含量高等特点,采用氨氮吹脱/UASB/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Cr和NH3-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76%和90%.  相似文献   

17.
确定了试样以盐酸分解,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金属铁和亚铁合量,再减去金属铁含量,通过换算得到氧化亚铁含量。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试验优化,建立了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金属化球团中氧化亚铁含量试验方法,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94%,回收率大于96.0%。  相似文献   

18.
COD快速测定新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方法以测定COD值的重铬酸钾标准法为基础,在复合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具有确定COD理论值的系列邻苯二钾酸氢钾标准溶液,进行恒温密封消解--分光光度法比色定量溶液的COD值,以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不同适用范围的标准曲线.以此标准曲线法测定实际水样的COD值,与重铬酸钾标准法测定得到的水样COD值相比较,相对误差≤±5%,且消解时间仅为10 min,从而形成具有快捷、简便而高效的测定水样COD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成都长安填埋场渗滤液反渗透处理工艺日产260 t浓缩液,拟在填埋场进行回灌处理,回灌工程实施前需评估回灌工程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在该填埋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结果的基础上,利用GMS软件开展了垃圾填埋体非饱和一饱和三维渗流分析,模拟和预测了浓缩液回灌前后填埋体内渗滤液水位变化.基于渗流分析结果,利用Slope/W软件分析了浓缩液回灌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回灌工程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分析表明,现状水位条件下垃圾填埋体恰能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现状水位线即为安全控制水位;若直接实施浓缩液回灌,全场渗滤液水位明显上升,垃圾填埋体稳定安全系数明显降低,不能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如果预先将全场水位降低3 m后再实施回灌,回灌后水位低于现状水位,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在该填埋场布设45口抽排竖井,预计实施渗滤液抽排3个月后可将全场水位降低3 m,满足浓缩液回灌工程稳定安全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超声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氨氮,直接生化脱氮是水处理领域的一个难点.因此,在垃圾渗滤液进行生化处理之前,应进行脱氮处理.采用超声吹脱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脱氮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NH3-N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与传统的曝气吹脱技术相比,NH3-N的去除率明显提高.针对单独超声时间较长的问题,进行了超声辐射和曝气吹脱联用技术来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氨氮,联用吹脱NH3-N的去除率就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