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法研究和修辞研究都把叠字视为重要课题之一。古代韵文叠字运用极为广泛,而且形成了有别于散文的特点。从一般叠字、三字相叠和特殊叠字这三个方面对古代韵文的叠字运用进行分析,这对修辞研究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叠字是汉语修辞的一种方法,运用叠字艺术进行诗词创作是古代诗词作家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本文论述了汉语叠字艺术的重要作用,并对古诗词中叠字的英译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叠字是汉语传统的语言艺术形式之一。本文考察了古今汉语中大量的叠字实例,从语法形式、语义内容到语用价值、语体特点等方面探讨叠字这种传统手法的运用规律及其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4.
方梅 《科技信息》2010,(27):34-34,203
叠字音调和谐能更好地摹声绘形,表达意境,情感,因而在旅游诗词中被广泛使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尽量展现叠字的音美,意美,形美,本文通过例子探讨旅游诗词中叠字的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重叠(主要包括叠音或叠字)的恰当运用,不仅使语意鲜明突出,而且表情细致生动。人们在行文中如果注意运用叠音词语,语流就会显得和谐悦耳,流畅动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本色生动的俗词口语”、“整中寓变的长短句式”、“拟声状物的叠字叠句”、“酣畅淋漓的排比手法”、“丰富多样的对偶格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散曲在语言运用上的独创性,指出散曲的语言艺术有可供今天诗歌创作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杨忠 《长春大学学报》2001,11(4):52-55,61
豪放词是苏词中的精华,但是他的豪放词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基于其人生豪气的积聚以致勃发而形成的,苏轼的人生豪气经过了初生与初步形成期,发展与挫折期和回转与勃发期三个阶段的漫长积聚之后,才勃发为豪放词。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中国人的姓名出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政治色彩与传统人文色彩逐渐淡化,向生活化自然回归,凸显了人们打破束缚、渴望自由的心理镜像与时代图景。同时,一向处于清晰定位的"性别意识"在姓名的意义建构中也逐渐被淡化,"男性"与"女性"的"角色"边界趋于模糊与消融,消解了传统语言文本的意义;糅合了文化意义的"单字"与"叠字"在姓名中的频频出现,同时注重姓与名意义的融合,显示出现代人起名心理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语言文字运用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叠字与叠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区分《诗经》中的叠字与叠音词?一般来说,结合造词法中重叠造词与重叠用词的不同,即属于附合重叠造词要求的可以认为是叠音词,而只是重叠用词的则不是叠音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艺术语言中的豪放风格进行了分析,并从从物质材料因素的角度出发,对豪放风格呈现出的艺术形象美、格调昂扬美、气势雄壮美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着眼,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中寻找毛泽东诗词语言风格的轨迹,探讨其博大、精深、雄壮、豪放的语言艺术特征,展示一代伟人在古典诗歌这一创作领域中给我们留下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2.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放涵义复杂,东坡词风旷迭,非豪放。  相似文献   

13.
明代山东是北方散曲流行的一个重镇。据统计明代有24位山东籍曲家,存曲数量达1664首(套)。其散曲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南北曲体式兼用;二是豪放、清雅、俗朴之风兼具;三是多种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在诗、文、词方面均卓有建树。他开一代豪放词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豪放词,但也有不少委婉深切的婉约词。本文就苏词中的婉约名篇《江城子》作具体赏析。  相似文献   

15.
郑玄、朱熹解释经义常借修辞观点加以分析,重言修辞也是其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毛诗注疏》《诗集传》中重言的研究,可以看出重言除了指叠字外,还指双音节词重叠及句子的重复等。  相似文献   

16.
豪放 作品才气豪迈,感情激荡,气魄宏大,诗人往往以大胆的想象来表达高昂激荡的思想感情,表现豪迈的气概。这类的诗,便可以称为具有豪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对大家皆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作词的探讨。因为他的词另辟蹊径,以诗为 词,扭转了在他之前的"温柔香软之态"与"婉约绸缪之情"的词风,而取词的躯壳并赋以诗的神韵,首创豪放词 风。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和诗的淳朴,刚健与柔婉并存,对词的发展不只是理论上的倡导,更突出表 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上。  相似文献   

18.
赵娥 《科技信息》2011,(18):166-166
柳永作为宋代一名专业词人,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发展和创新,为辛、苏一派的豪放词打开了一条山路。研究和评价柳永的这类作品,既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柳永其人,亦可以弄清豪放词的渊源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9.
阮蓓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42-143
宋代杰出学家苏轼,以其特有的性格和人生阅历,形成了“大江东去”的豪放风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千古绝唱。本作参阅了名家关于苏轼其人事其的评价,以自己的和视角,对东坡的身世,诗、人生哲理,作了充满感情色彩的评述,并将东坡与同属豪放型的稼轩、李白的学风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前人将词分为豪放与婉约两大派。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士祯曾指出:"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正宗,豪放唯幼安为首。"(《花草蒙拾》)。他认为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虽有失偏颇,但很有一定的道理。李清照确实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她的词以靖康之变前后划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期作品风格迥然不同。由于个人生活和国事的变迁,她的词较同时期的其他婉约词人在内容上更为丰富,感情也更为深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