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组分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DM/IGT)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华山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90例,其中代谢综合征(MS)伴DM/IGT组28例,MS不伴DM/IGT组30例,非MS组32例.入选对象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脑血流显像.结果 MS组大部分脑区脑区血流灌注明显低于非MS组,MS伴DM/IGT组在左基底节、右顶叶、右颞叶、扣带回血流灌注低于MS不伴DM/IGT组.MS伴DM/IGT组,不伴DM/IGT组,非MS组nQ依次降低.MS组HO-MA-IR高于非MS组,但伴或不伴DM/IGT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S增加老年性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MS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加及动脉硬化是两大重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与前循环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ACI组271例,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对照组147例,均为门诊健康体检者.观察MS在ACI组和对照组的患病率、MS各组分水平以及MS对ACI的危险度.MS诊断采用修订后的中国人MS诊断标准.结果 ACI组和对照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43.17%和19.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MS各组分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使ACI发病的危险增加3.7倍(P<0.01).结论 MS与ACI关系密切,MS是A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治疗中减肥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主要包括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危险因素.MS患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常是正常人群的数倍,Hanefeld等称之为"死亡四重奏".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MS已累及了24%的成人(20~70岁),并预测MS的发病率会不断上升.可见MS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迄今我们对MS的认识却很有限.目前初步的研究证实在众多病因中,肥胖与MS的关系尤为密切,是MS发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4.
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谢综合征(MS)是目前受到普遍重视的一种疾病.研究证实在众多病因中,超重和肥胖与MS的关系尤为密切.首先,流行病学资料证明超重和肥胖在M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次,超重和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MS的各个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再次,肥大的脂肪组织细胞会分泌各类细胞因子,后者的分泌紊乱通过不同机制引起或加重MS的病情,这在中心性肥胖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拜承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48-3650
目的 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ACI老年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特点,并分析MS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MS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均较非MS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MS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S组患者的病情明显重于非MS组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综合征(MS)患者是具有多重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风险病人.MS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是独立于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子之外的脑卒中危险因子.MS患者脑卒中风险和死亡率分别是无MS的3倍和5~6倍.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联系MS与脑卒中的共同桥梁.控制体质量、调整情绪是预防MS的重要措施,综合治疗是防治MS脑卒中的基本原则,包括降糖、调脂、降压、减肥、抗血小板等.  相似文献   

7.
腰围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危险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代谢综合征(MS)多种成分中,试图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验证腰围预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63例研究对象,以CDS建议的MS为标准,MS患者80例,非MS患者83例,比较MS及非MS患者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腰围对MS的危险性,分别建立男性及女性腰围对MS的ROC曲线评价系统,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腰围最佳诊断界定值,得出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MS患者的年龄、腰围、BMI、SBP、DBP、FBG、TG、1/HDL-C均大于非MS患者;控制年龄、吸烟、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示腰围是MS最主要危险因素;男性ROC曲线下面积0.92,腰围界定值为89.5 cm时,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93.女性ROC曲线下面积0.93,腰围界定值为80.8 cm时,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81;研究发现,吸烟也是MS的危险成分,现仍吸烟者MS的风险是从未吸烟者的6.88倍,曾吸烟者是从未吸烟者的3.96倍.结论 证实高腰围是MS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预测CDS建议MS标准的可靠指标.吸烟也是MS的危险成分.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中的状态,NAFLD常与MS相伴,其发病与MS的各组分密切相关.很多研究表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高血压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在NAFLD人群中MS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因此NAFLD与MS关系密切,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二者的预后、治疗原则相似.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与微炎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以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由世界卫生组织在1998年正式命名.随着对MS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普遍认为MS患者体内存在微炎性反应(microinflammation),并且这种微炎性反应还在进一步加重MS,并促进一些临床并发症的出现,具体表现在胰岛素抵抗的加重、高血压的恶化、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血管疾病的出现以及慢性肾脏病的进展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MS和微炎性反应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S)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许多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MS患者缓解期的自我管理和神经康复治疗被认为是MS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这两方面探讨目前MS治疗的新进展,以提高M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代谢综合征(MS)及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情况,分析MS及其各组分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方法选取参加甲状腺疾病和碘营养状况中国调查(Tide)和糖尿病患病率中国调查项目甘肃地区2 719名志愿者,收集其基本信息、相关病史、甲状腺B超及相关指标。统计甘肃省MS及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比较MS组与非MS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研究MS及各个组分与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甘肃省MS患病率为9. 9%,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7.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和腰围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OR=1. 667,P0. 000 1;OR=1. 054,P0. 000 1;OR=1. 015,P=0. 016 0)。结论甘肃省MS患病率较中国其他省市相对偏低,MS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非MS者高,MS各组分中腰围可能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2DM合并MS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 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540例,根据T2DM和MS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和MS 1~3亚组,检测各组SBP、DBP、FPG、2 hPG、HDL-C、LDL-C、TG、TC水平及baPWV. 结果 各组年龄、BMI、糖尿病病程、2 hPG、HbA1 c、HDL-C水平及吸烟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 1~3组baPWV较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5),且baPWV水平依次为:MS3组>MS2组>MS1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BP、FPG、TG、LDL-C与baPWV相关. 结论 MS患者baPWV升高,且随着MS组分增加呈上升趋势.MS可能会增加T2DM患者动脉僵硬程度及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baPWV检测有助于评估MS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13项肥胖相关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对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MS)的识别能力.方法 选取北京万寿路社区居住且资料完整的汉族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2329例,男性940例,女性1389例.按是否诊断MS,各自分为男性MS组165例和非MS组775例;女性MS组545例和非MS组844例.入选者均测定和计算A型...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MS)作为一组以糖代谢异常或胰岛素抵抗(IR)、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征候群.西方人群MS患病率约为20%,中国MS患病率也高达16.5%,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其发生的主要基础为IR及肥胖,它是一种低滴度全身性炎症.目前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MS关系的研究多在普通人群中进行,而本研究是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探讨炎症标志物hsCRP及游离脂肪酸(FFA)与MS的关系,以期为M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多发生于青年人,常反复发病,最终造成残疾,是中青年神经性疾病致残的最常见原因.焦虑和抑郁是MS常见的神经心理异常.MS的病情常常因为焦虑和抑郁而加重,如加重患者的疲劳、肢体瘫痪等,增加MS的病死率.现就MS的焦虑与抑郁诊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关单位人群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3~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体检的9338例对象纳入本研究,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其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将人群按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和非MS组,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与ALT异常的相关性,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ALT水平与MS构成组分聚集程度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MS和ALT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9. 14%和4. 68%。ALT异常组MS各组分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LT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异常是影响MS的相关危险因素(P0. 001)。此外,研究发现,随着ALT水平的增高,MS的危险性逐渐增加,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与调整混杂因素后的结果相一致。结论人群中血清ALT与MS及其各组分关系密切,能够较好地预测MS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MS)已被认为是一个影响人类社会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估计,全球约1/4的人口罹患MS.我国近30年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丰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多种原因导致MS患病人数明显增加,我国糖代谢异常高危人群调查分析显示MS患病率为28.4%,而美国第3次健康营养调查(NHANESⅢ)报告MS患病率为23.9%.目前MS成为医学多专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MS诊断标准,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MS组及非MS组;根据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多少将MS组进一步分为三危险因素MS组和四危险因素及以上MS组.检测各组血浆脂联素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并行多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MS组脂联素水平较非MS组明显降低,同时伴有TG明显升高;四危险因素及以上MS组脂联素水平较三危险因素MS组明显降低,同时伴有TG水平升高及HDL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与TG水平呈负相关(b=-1.089,b’=-O.317,P=0.002).结论 脑梗死合并MS患者脂联素水平低;脂联素与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提出已有20余年,人们逐渐认识到MS对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的广泛威胁.尽管MS的定义、发生机制等还存在争议,但对代谢综合征的深入认识将会在健康保健、临床诊疗和疾病预防中发挥重大意义.由于国内缺乏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基础数据,目前,MS相关研究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MS)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长期居住在北京市房山区农村256名绝经后女性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和BMD检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的诊断标准对MS进行诊断,将受检者分为MS组89名,单纯高血压组34名,单纯糖尿病组2名,单纯肥胖或超重组19名,单纯血脂紊乱组13名,非MS组83名,代谢正常组16名,观察MS对BMD的影响,并用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以及MS中的血压,TG,血糖,BMI指数与BMD之间的关系.按年龄分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骨量的变化.结果 MS组与代谢正常组相比,骨量升高,但两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BMI与骨量呈正相关.血压对不同部位产生的作用不同,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糖,TG对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 MS患者BMD升高,构成MS相关因素与BMD之间的关系复杂,仅BMI与BMD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