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方崇波 《海峡药学》2011,23(3):207-207
目的 为了建立一种方便查找和管理处方签名留样的工具;方法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处方签名留样进行管理,并通过WEB技术在局域网上实现资料共事;结果该技术能快速查找到相关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实时管理;结论该技术便捷、迅速、实时,有利于医疗机构对处方签名留样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它以敏感、特异、快速的核酸技术而著称,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项突破,这种方法在医学、生物工程、法医学、考古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是一种快速筛查早期乳癌及各种乳腺疾病的新型诊断设备,目前已在国内部分地区投入使用。乳腺血氧检查技术是目前国内可以检查、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功能性的影像检查技术,通过提  相似文献   

4.
<正>近红外光谱技术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光谱分析技术,是光谱测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学科的有机结合,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绿色分析技术,已经在农业、食品、石化、医药等领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在中药质量分析中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应用,主要应用于药物的生产过程,包括合成、混合、加工、制剂及包装过程的在线监控。在借鉴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成熟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痛静脉输液技术在3岁以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需要静脉穿刺患儿,按不同的穿刺技术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用传统穿刺技术,观察组用无痛静脉输液技术。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配合度、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静脉输液技术在3岁以上患儿输液中效果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配合度及满意度,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4):112-112
本院因业务拓展急聘以下贤能 :1.妇产科二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2 .儿科 (含新生儿 )二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3.B超二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4 .男性生殖一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5 .病理一名 (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 ,学科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 ) ;6 .麻醉一名 (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 ,学科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 ) ;7.小儿外科一名 (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 ,学科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 ) ;8.放射科一名 (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 ,学科技术带头人优先考虑 )。要求 :本科以上学历 ,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在地、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妇儿科专科医院工作。…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影像探针的设计与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影像学在无创伤性研究受体、抗原、酶和基因表达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 ,生物技术已经加速了包括分子影像学在内的许多学科的发展。最近发展起来的报告基因显像就是生物技术在分子影像学中应用的一个典范。因此 ,生物技术的新进展对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生物技术的新进展方面包括 :①组合多肽文库技术 ;②抗体结合位和免疫表位 ;③生物膜系统 ;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⑤基因表达剖面。生物法和合成法组合多肽文库技术报道于 2 0世纪 90年代 ,该技术被认为是新药开发的一次技术革命。利用这一技术 ,在组合多肽放射化…  相似文献   

8.
<正> 经皮穿刺肺活检是一项明确肺部疾病诊断的介入技术。随着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穿刺工具的不断改进、完善及细胞学检查的发展,使得此项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本文报告了笔者等在X线透视下经皮细针穿刺肺活检65例总结。  相似文献   

9.
由高文远教授编写的《现代中药质量控制及技术》已于2010年3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叙述了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中药的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新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超高压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等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勇 《安徽医药》2006,10(4):298-299
近年来,现浇混凝土空心楼(屋)盖技术在国内建筑业的应用日趋广泛,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数量也与日俱增,设计规程日趋完善.然而这种技术大多应用于民用建筑,如商场、车库、住宅等,在工业厂房尤其是医药厂房的应用上尚属罕见.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一、这种技术是率先从民用建筑中推广开来的,在工业建筑中的推广力度尚需加强;二、由于工业厂房多为一至四层普通框架结构,总高度不象民用建筑那样过于受限制;三、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相对于传统混凝土楼盖而言尚属新型产品,一方面很多企业对其建筑成本无法把握,另一方面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也缺乏施工经验;四、许多设计人员经验不丰,对该技术的推广有很大的制约.然而就空心楼盖技术的结构受力体系而言,该技术更适合于大跨度、大开间、大平板需求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型式更多见于医药工业厂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