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保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监控主站的可靠性,文章提出将中央处理器的负载水平作为衡量其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并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监控主站的信息资源平衡方法。文章还在介绍现场总线所具有的全数字化通信、分散控制、开放互连等优点的基础上,从现场工程实践出发,提出了电力市场环境对厂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要求,分析了现有厂站自动化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面向电力市场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方案,期望能妥善解决好目前厂站自动化系统相对封闭、功能重复、资金浪费、难于扩充和信息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主站软件的可靠性对变电站运行至关重要;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但却极易被忽视。结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SC2000的新一代监控主站的研制工作,介绍了开发中对软件测试的应用体会: 良好的组织模式、科学的测试方法、有效的测试保障, 才能取得满意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线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主站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多的数据通信需求,在对监控主站的任务进行详细分析的 基础上,采用了Windows NT的基于线程的并行处理机制,着重分析了采用多线程机制实现监 控主站规约转换器的关键技术,并对该监控主站进行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能够满 足较高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4.
蒋文辉  梁博  席禹 《电工技术》2022,(20):140-143
变电站与调控主站的通信采用主站双前置、调度数据网双平面、变电站双远动等冗余机制来提升通信可靠性.但主站通常只连接一台远动机,另一台未连接远动机若处于故障状态则难以被主站感知,双远动冗余机制处于失效状态,存在极大的通信中断风险.通过站控层状态监测数据总线,故障远动机的状态信息能够及时被正常远动机和监控后台获取.状态信息包括装置的 CPU 使用率、磁盘剩余空间、关键进程退出、设备死机等.变电站双远动机进 行状态互监测并将信息上送主站,主站获知告警后,可及时安排对故障运动机进行检修.该方案在试点变电站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远动机远程状态监测,提高了冗余通信可靠性,且实施成本低,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必将获得广泛应用的发展趋势,在建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合理选用电力监控仪,平衡监控主站系统资源、变电站功能配置及通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进一步强调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设备按照间隔分布,功能配置合理,以及该系统模块化的网络结构和通信特点,并提出了设计中应采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焦峰  秦立军  郝祎 《电气时代》2011,(10):62-64
随着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智能箱式变电站作为高压受电低压配电的载体越来越多的被业内所关注。箱式变电站由于具有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其中,如何实现箱式变智能化,确保箱式变与主站之间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关键问题。智能箱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的智能化就是指对其所有功能单元提供足够的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7.
介绍唐山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过程中变电站、通信通道和地县一体化主站三个环节的改造内容,分析影响改造调试效率的问题,重点基于变电站改造现状,设计了一种二次设备调试方法和辅助调试平台,确立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过程中主站改造流程并进行优化、合并,最后进行实例分析与效果检查。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方式对安全监控和防盗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淄博变电站的新需求,针对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分别从视频监控系统主站和分站的建设两方面着手,建立了以视频为中心集消防、防盗、远程控制为一体的应用平台,最终实现了变电站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了内蒙古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设备配置分散、信息共享程度差、网络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内蒙古电网的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平台建设方案,实现网络结构优化、站内设备完整监控、设备合理配置,以及与主站端进行信息交互并可接受主站端下发的各种调度控制指令等功能,整合了系统资源,提升了设备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C的变电站自动化监控主站软件的设计思想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分析了传统的变电站监控主站软件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 OPC技术的监控主站软件的设计思想。利用该方法把整个监控主站软件设计成 OPC的一个客户端的方式独立运行 ,从而使整个监控主站软件的设计和应用可以完全脱离下层接口硬件 ,并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开放性。文中给出了其实现和主要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徐立子 《电网技术》2002,26(8):68-7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电网安全经济调度极为重要的因素。文中阐述了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SAS可靠性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通信网络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谷米  贺仁睦 《电网技术》2000,24(6):70-74
变电站通信网络性能是影响变电站自动化功能的重要因素,变电站自动化对通信网络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可靠性,二是速度。章以竞争性网络LonWorks为例,对变电站通信网络的随机性行为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通信网络的仿真模型。在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之后,利用仿真模型对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从而为选择合适的网络参数,更好地发挥通信网络的舆能力,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价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高压开关柜内触头温度监测极为重要,其中若采用有线方式传输温度数据,则在安全性、可靠性及柜内布线等方面存在困难。本文介绍了利用射频与CAN总线技术实现开关柜内触头温度监测的系统,无线温度传感器实现高压柜内触头在线温度检测,无线温度采集器无线接收各温度传感器数据,实现本地显示及报警,并且通过CAN总线远传数据到监控室上位机。详细介绍了无线温度采集器的硬件电路及相关软件设计方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温度采集器可靠性高、满足变电站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4.
500 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旭虹 《电网技术》2001,25(4):66-69
根据浙江省500kV变电所自动化调研和双龙变的工程试点,探讨了500kV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结构,通过对比,明确了分散式变电所自动化系统较集中式系统有更多的优越性。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和性能都有较在提高,为简化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根据双龙变的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实施情况,提出了简化所极计算机系统、站级计算机网络采有单以太网、取消(减少)保护管理机、采用网络新技术、在低压系统采用一体化装置等优化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中心配电网中日益增多的接入需求与有限的变电站间隔资源之间所形成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模型的间隔资源优化方法。外层规划以变电站容量利用率均衡为目标对负荷归属的变电站进行优选;内层规划以空闲间隔数量最多为目标对负荷与各间隔的关联关系进行决策,并以变电站间隔资源利用率最大的优化方案作为最终的间隔资源配置方案。实际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可为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供电可靠性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综合考虑一次电气设备故障和备用设备影响以及继电保护配置和动作正确性影响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变电站供电可靠性评估问题,并研究了设备故障对整个变电站可靠性影响的灵敏度计算问题。其中,继电保护配置及动作正确性的影响主要包括变压器开关失灵保护是否投入、母线差动保护和线路保护误动等。由于变电站故障事件的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障隔离时间和备用设备投入时间,因此为便于研究,把备用设备分为备用隔离开关型和非隔离开关型备用设备两个层次加以考虑。研究结果已形成软件包,已用于上海220kV变电站供电可靠性评估工程中。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蒋年德  魏育成 《电网技术》2003,27(10):48-51
在分析了常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特点以及常用系统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4层结构模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它实际采用的是一种分层的功能模块化设计思想,硬软件可做到模块化、通用化,能根据不同类型变电站的一次接线方式实现不同的系统配置。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较高,可维护性和开放性较好。文中较详细地阐述了该系统的构成和原理。  相似文献   

18.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studies usually involve a detailed model of the substation feeder and all of its sub-feeder elements. Load point indices are gathered at each of the customer locations and composite system wide indices are found based on all of the load point indices. In most of these reliability studies there is little detail given for the substation. Often times the substation is either represented by a transformer and a breaker or just a breaker. Typical substation outage events can contribute up to 20% of customer interruptions [Brown, RE.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New York: Marcel Dekker; 2002].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detailed model of the substation included in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studies to get accurate results. Including a detailed substation model in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studies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size and complexity of the entire system model. One possibl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separate the subst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from the distribution feeder reliability analysis. This would allow the use of specialized tools on the subst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while keeping the size and complexity down. It would also allow the use of existing software available for the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In many companies the same substation arrangement is used multiple times throughout their system, so they would only need to model the substations o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