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确保高血压联合用药降压达标、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方法采用军字1号微机系统工程,将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高血压伴并发症患者归纳为8种病情,对所用药物归纳总结成8种方案并进行疗效分析和评价。结果8种类型的高血压伴并发症,分别个体化用8种降压药治疗方案控制血压,出院时血压达标率为85%~95%,缓解率为100%,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个体化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基本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2.
已知5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控制现状调查(CHINASTATUS)显示,即使是在三甲医院接受降压治疗的门诊患者中,其血压平均达标率仅为30.6%。如何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压,实现降压达标,已经成为当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任务。现有数据表明,至少75%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药物治疗才能使血压达标。因此,联合药物治疗是提高血压达标率的重要手段。联合用药的原则是,药物的作用机制互补、降压作用相加、不良反应抵消。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压药物联合多达十多种方案,但不同联合用药方案的降压效果、靶器官保护作  相似文献   

3.
杜柏荣  刘静 《中国药师》2012,15(8):1176-1177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规范治疗,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对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联合用药导致患者血压下降的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及药学监护,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铄 《中国医药指南》2012,(32):353-354
目的合理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病死率和病残率。方法根据高血压联合用药原则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选用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案。结果合理联合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增加药物间协同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靶器官损害,降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通过合理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达标,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病死率和病残率,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用药更加有效、合理、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降压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选择降压和降糖方案,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血糖水平时的降压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开始与结束时的空腹血糖(FPG)、血浆内皮素(ET-1)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结果随着治疗过程中血糖水平的逐渐改善,血压达标人数明显增加。经过4~6周的降糖治疗,血糖接近达标(6.1~6.9mmol/L)和达标(<6.1mmol/L)时,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2.35%和95.59%,和血糖≥7.0mmol/L(血压达标率51.47%)及≥7.8mmol/L(血压达标率27.94%)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前后患者FPG、血浆ET-1及UAER均明显下降。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降压疗效关系密切,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血压的治疗,从而改善内皮功能,更好地预防靶器官损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荀丽颖 《首都医药》2014,(24):77-78
老年性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症、并发症多,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死亡率高。特点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脉压差较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治疗要平稳地进行降压治疗,通过降压控制危险因素及逆转靶器官损害,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提倡个体化。要采取非药物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指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的改变。药物治疗降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降压反应及达标与否逐渐加量,常需≥2种降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五大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起始和维持用药。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选择联合用药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急症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小平  郑晓华  姚小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74-174,17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高血压合并急性靶器官损害患者42例,依据不同脏器功能不全分组,分别使用静脉降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和不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部分患者静脉用药和口服药同时应用,不用降压药的患者对症治疗。结果:使用降压药的总有效率为83%。结论:不同的靶器官损害,可能有不同的血压控制标准,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依从性与血压控制率、靶器官损伤、并存临床情况的关系。方法 526高血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一般情况、用药依从性、分析用药依从性与血压控制和靶器官损伤、并存临床情况的关系。结果常用降压药物的单药应用以钙拮抗剂为最多(60.27%),联合用药中以利尿剂为最多。用一种降压药物者依从性显著高于联合用药者(P<0.05),依从性好的患者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5),依从性差的患者靶器官损伤及相关临床情况显著高于依从性好的患者(P<0.05)。结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率,延缓或减轻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高血压病进行时间治疗,以提高患者降压达标率和恢复患者正常血压模式.方法 对40例常规降压方案血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用ABPM了解血压水平、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模式,对其进行时间治疗,6~8周后复查ABPM重新评估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昼夜节律变化和血压模式.结果 40例患者血压全部达标,36例异常血压模式30例恢复正常模式.结论 应用ABPM指导临床常规降压方案血压未能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时间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降压达标率和恢复患者正常血压模式.  相似文献   

10.
荀丽颖 《首都医药》2014,(20):23-24
老年性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症、并发症多,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死亡率高。特点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脉压差较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治疗要平稳地进行降压治疗,通过降压控制危险因素及逆转靶器官损害,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提倡个体化。要采取非药物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指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的改变。药物治疗主要指降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降压反应及达标与否逐渐加量,常需≥2种降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五大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起始和维持用药。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选择联合用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华国栋  郑飞  顾媛媛  巩颖  何婷 《中国药房》2014,(22):2108-2110
目的:探讨以药物治疗为重点的临床思维,总结药学服务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用药分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评估抗感染治疗方案,即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左氧氟沙星覆盖常见病原体,病情好转后将左氧氟沙星改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考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停用静脉抗菌药物,给予甲硝唑0.4 g、tid口服治疗,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并口服氟康唑200 mg、qd抗真菌治疗;中药以调理脾胃、渗湿止泻为主。结果:患者感染得以控制,腹泻明显好转,出院继续相关治疗。结论:在西医辨病的同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从而控制感染、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项露  张兰华 《中国药房》2014,(10):955-95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的个体化药学监护。方法:在未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前,主管医师与临床药师根据病例特点、细菌耐药监测以及相关指南对患者进行评估,药师建议选择美罗培南1 g、q12h联合克林霉素0.6 g、q12h抗感染治疗;患者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克林霉素,口服甲硝唑200 mg、tid,加用肠道菌群调节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结果:患者糖尿病足伴发感染的药物治疗有效、合理,临床药师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意见。结论:临床药师在对糖尿病足伴发感染的老年患者监护中,不仅要关注降糖、降压、调脂、抗感染等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评价,也要了解低血糖的防治、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康复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的病因、临床特点,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感染疾病科诊治的12例儿童艾滋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和营养不良、发热、腹泻、咳嗽、贫血、肝脾大等。6例给予抗生素,1例给予抗生素和抗结核治疗后均有好转;3例患儿给予抗真菌治疗,1例好转,2例死亡;2例混合感染者给予抗生素和艾滋病抗病毒药物(HARRT)治疗,1例应用HARRT1年后,复查半年内未再出现明显发热及感染征象,但病毒载量检测仍然可检出,1例好转,自行停用抗病毒药物,半年后又因混合感染死亡。结论:儿童艾滋病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应提高对其特点的认识,以利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通过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RAB)致颅内感染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颅内抗感染治疗中作用。方法:以1例颌面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为例,在脑脊液培养结果提示前将头孢吡肟替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后,评估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PRAB致颅内感染的有效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患者的感染症状明显好转,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颌面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凌琳  王丽丽  史天陆  苏丹 《安徽医药》2017,21(11):2107-211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胆道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血培养及病原菌特点等病情变化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先后提出经验性胆道感染的药物选择、针对合并胆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换用左氧氟沙星、根据血培养及胆汁培养结果 分析污染菌及致病菌、抗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药物选择等,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通过解读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复杂性胆道感染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34a女性患者,因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肺部感染入院,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等综合治疗。患者应用丙泊酚后出现肝损害,建议加用保肝药并逐渐停用丙泊酚,之后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由于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建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使用磷霉素并延长抗生素输注时间,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出现腹泻,根据化验结果排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既控制了腹泻症状,又保证了能量供给;患者病程后期出现精神症状,临床药师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患者精神症状好转,且未出现癫痫发作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的常发疾病及其临床应用中药的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妇产科医师针对妊娠疾病所开中药处方,结合相关文献,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统计软件对疾病与孕期的关系、常见疾病类别、常用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中、晚期孕妇疾病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阴道炎、上呼吸道感染、贫血为孕妇常发疾病;临床上使用中成药的比例明显高于煎剂处方,常用药物有益血生胶囊、青香妇科洗剂和除湿止痒洗剂等。结论:医师所开处方相对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应用煎剂治疗,以扩大用药范围,并增加相关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刘春河  赵瑛 《中国药房》2014,(46):4408-4410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全程药物治疗监护,查阅相关文献,分析1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超剂量替加环素的治疗情况。替加环素的正常给药剂量为首剂100 mg,然后50 mg、q12h,但在此例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控制不佳。医师和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特性,考虑抗菌药物浓度不足控制目前感染状态,为达到控制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浓度,需超说明书剂量使用替加环素100 mg、q12h。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及症状较前好转。结论:药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对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水平。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可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获得优良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稳定有效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小鼠模型,为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机制及药物的研究提供支持。方法 各抗生素按约临床剂量的8倍,每日灌胃2次,连续5d;停止抗生素后,再观察8d;观察小鼠的腹泻情况;根据单用抗生素的结果,选取致腹泻较明显的进行组合:头孢拉定(1.00g/kg)+庆大霉素(0.16g/kg),头孢呋辛(0.26g/kg) +左氧氟沙星(0.20g/kg),头孢克肟(0.10g/kg)+罗红霉素(0.08g/kg),每日灌胃给药2次,连续5d,观察小鼠腹泻情况、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结肠组织等。结果 各抗生素单用,剂量达到约临床的8倍,小鼠腹泻率低,恢复快,不适于作为AAD模型继续研究。抗生素联用,小鼠腹泻出现时间提早、腹泻率高,其中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于第3天出现明显腹泻症状,到第5天腹泻率达到100%,腹泻评分最高。停止抗生素6d后,即实验的第11天,该组小鼠全部可见腹泻症状,且无小鼠死亡。结肠组织观察发现,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组小鼠结肠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进一步发现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肠道菌群分析发现,该组小鼠与正常组比,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多样性显著降低,有益菌群显著降低。结论 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灌胃小鼠,每日2次,可复制稳定的抗生素相关腹泻模型,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对肠黏膜的直接损坏及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了腹泻。  相似文献   

20.
联合用药治疗老年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均以1疗程10d,用药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