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首次提出“消渴肾病”“消渴肾衰”中医新病名,认为消渴肾衰的核心病机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关键一是毒邪,二为内生风邪,临证当审毒治风,以解毒通络,护肝益肾为治疗大法。依据南征教授基于风毒治疗消渴肾衰长期的临床实践,其治疗法则及用药经验,可总结为“凉肝息风解毒法”“镇肝息风解毒法”“养血息风解毒法”“搜风通络解毒法”“破血祛风解毒法”“益肾息风解毒法”“泄浊息风解毒法”“活血祛风解毒法”“滋阴息风解毒法”“导邪搜风解毒法”等十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符为民教授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证经验。符老认为,面瘫之病始于正气亏虚、风毒外袭,久则脉络痹阻、瘀毒内蕴;治疗上抓住"毒邪"这一特征,法以疏风解毒、清热解毒、祛瘀解毒,铲剔毒邪,脉络通畅,使邪去则病自安。  相似文献   

3.
周耀庭教授临证擅于治疗各种紫癜性疾病,尤其是对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辨证治疗用药有独特的经验及见解.认为斑疹可分为疫疹、一般温病斑疹、杂病斑疹和皮肤病斑疹4类,提出湿热毒内蕴、外感风邪、挟有血瘀的多病因致病机理,临证采用散风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综合治疗方法,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洪  熊维建  熊燕影  邓星  郑新 《中医杂志》2018,(10):825-828
郑新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风",以肾(精髓)、脾(气血)、肝(阴血)亏虚为本,邪气亢盛(如浮阳、毒、瘀、痰、浊等)致风邪扰动为标,提出从"风"论治。临证时根据致"风"成因进行分证论治,以养肝健脾益肾治其本,化瘀解毒搜风通络治其标,灵活运用平肝熄风、培土宁风、化瘀解毒搜风法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脓毒症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瘀、虚交互为患,温毒内蕴为基础,正气亏虚为根本,瘀血内结贯穿疾病始终;临证以解毒、化瘀、扶正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周祥  王斌  吴深涛 《中医杂志》2014,(23):2055-2056
介绍分期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的临证思路和体会,认为浊毒贯穿2型糖尿病始终,治疗糖尿病必须重视浊毒的病机。将糖尿病分为脾瘅期、消渴病期、消瘅病期3个阶段分别论述其病机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志英教授在岭南地区睑皮肤炎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用药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多与当地气候特点、饮食习惯及人群体质特征等密切相关,主要致病因素为风、湿、热、毒、瘀,故治疗应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并重,同时要认识到活血化瘀的重要性,方用除湿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罗银星  蔡小平 《河南中医》2021,41(2):211-215
蔡小平教授根据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为本、瘀毒内结为标的基本病机,临证时以疏肝健脾化瘀解毒为治疗大法,创立了调肝散结方,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随证加减.蔡教授提出,肝癌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瘀毒内结证、湿热内蕴证和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常用调肝散结基础方、逍遥散、六君子汤交替使用;瘀毒内结证属瘀阳毒者药用调肝散结...  相似文献   

9.
王辉 《北京中医药》2011,30(9):664-665
孙桂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孙教授认为,成人原发性脑瘤是本虚标实的疾病,脾肾亏虚,髓海不足,虚邪贼风,痰湿瘀毒,人颅为瘤,肝阴虚损,阳亢化风,入脑合毒为害.治疗采用补益脾肾、平肝熄风、化痰祛湿、搜风通络、化瘀解毒等法,配合多年临床摸索出的临证经验,辨病辨证相结合,方证对应,巧妙加减,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癌毒常与痰、瘀、热、湿、风、寒等病邪兼夹,毒因邪而异性,邪因毒而鸱张,共同构成肿瘤的复合病机病证。按癌毒兼夹的病邪不同可将其分为痰毒、瘀毒、热毒、湿毒、风毒、寒毒,具体论治在抗癌解毒、扶正祛邪的基础上,痰毒证治以化痰散结,常用二陈汤、消瘰丸加减;瘀毒证治以活血化瘀,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热毒证治以清热凉血,常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湿毒证治以祛湿泄浊,常用胃苓汤、四妙丸加减;风毒证治以平肝熄风,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寒毒证治以温阳散寒,常用五积散、阳和汤加减。同时不同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因素及具体癌毒的类型各有区别,临证可根据不同病位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抗癌解毒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唐亚平  戴芳 《山西中医》2003,19(6):47-4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 (PTH)的关系 ,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 6 0名 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组、气阴两虚型组、阴阳两虚型组 ,并另设一个健康对照组 ,测定各组的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各证型组之间 ,阴阳两虚型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低于气阴两虚型组及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P<0 .0 1) ,甲状旁腺素显著高于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 ,气阴两虚型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低于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结论 :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的水平可能反映了 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肾虚”的程度 ,有可能成为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药学的历史看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文贤 《山西中医》2003,19(6):41-43
分析了中医药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各个时期共存的发展模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临床实践中研究、深化、发展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以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建立新学说;引进其他国家、民族医药学治疗方法,补充归化为中医药学理论内涵;引进各种有疗效的药物,补充、增加为中药的新品种。论述了现代中医药学研究和发展应遵循的方向: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中医药学现代研究的误区在于脱离中医药学理论指导,脱离临床实际;中医药现代研究必须引进现代一切有关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新认识、新方法、新技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科研设计和科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医药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罗雄 《河南中医》2010,30(7):637-639
现代中医发展迅猛,但已失去了中医的真正内涵。传统的中医已濒临灭绝。造成传统中医衰败的原因有:①中医的西化;②传统文化的断代;③政策、法规的扼杀。  相似文献   

14.
生药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药学为一门传统而又充满生机的学科,本文围绕着生药学科的三大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及可持续利用”、“中药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中药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当前生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特别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中药物质基础的快速、高效研究方法,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药物学研究,中药复杂体系多组分、多靶点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现代生药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现代化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现代化研究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观点和方法 ,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整体观辨证施治 ,合理地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体系 ,才能发展中医学的优势 ,使中医走向世界。而不可一味地用西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去研究中医学 ,违背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而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6.
吴滨江 《天津中医药》2012,29(2):189-192
国际化已成为本世纪中医药发展的大趋势。各国对中医、针灸陆续立法是大趋势的显著标志,而其他趋势和思考为:中医药理论、剂型、临床等方面的改革;中医药针灸标准化的进程;重视保护中医药针灸原创性的知识产权;中医海外兵团的崛起与优势整合;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的改革及与大陆中医院校的互补和交流;作为中医针灸发源地及正在崛起的中国,应担负起历史的负责,顺应发展的趋势,主动引领历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7.
中药现代化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产权等4个方面概述了中药产业的现状。作者认为:中药材生产在建立GAP基地,保证药材的质量的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开辟中药材生产的新模式;中药工业应引入先进制剂技术中药,以生产出“三效”、“三小”、“五方便”的现代中药;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管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商业应实行代理制模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应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方位着于,构建中药知识产权的立体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创新发展中医中药,实现中医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方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医药创新,有利于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正确对待继承与创新,促进中医药科学发展等进行了论述。结果: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外延非常复杂,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主题,不能简单化、急功近利化、局部化、个体化、单一化。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的统一,二者只能并重并提。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创新中医药理论、技术、管理、法规、文化、标准、品牌,"六位一体"创新发展,实现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结论:只有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振兴中医药学。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必备技术工具。本文在对多元统计、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神经元计算、模糊信息处理和信息智能集成处理等主要相关技术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概述了信息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从建立中药新药创制体系、构建中药数据分析与规律发现平台等方面,探讨了中药信息技术的若干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医英译中的“简”与“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中医英文教材中存在的“简”与“繁”的问题,举例指出中医英文编译要符合国际中医英文教学要求,通俗明,持简驭繁,提倡使用拼音,图文并茂,同时也要忠实中医的内涵,符合中医的医学特点,不可过于凡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