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Ⅲ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年龄24~70岁,随机分为2组,即单纯应用丙泊酚组(A组)50例、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组(B组)50例,观察并记录检查前和给药后1、3、5 min患者平均血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和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意识恢复时间、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麻醉效果及氧饱和度(Spo2)无显著差异,各组给药后平均血压(MBP)、心率(HR)与给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恢复时间A组与B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用量A组比B组增加(P<0.05).结论: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不仅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抑制副反应,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需要吸氧的早产儿分为A组(78例)、B组(50例)和C组(36例),A组、B组和C组的氧浓度分别为≤29%、30%~39%和≥40%。统计在各种氧浓度、吸氧时间(包括吸氧<10 d和吸氧≥10 d)和血氧饱和度(包括低血氧饱和度与高血氧饱和度)中的ROP发病情况,利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C组的Ⅱ期病变构成比、C组和B组的ROP发病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10 d ROP患儿相比,吸氧≥10 d ROP患儿的I期病变构成比明显低,而Ⅲ期~Ⅳ期病变构成比则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氧饱和度ROP患儿的Ⅲ期~Ⅳ期病变构成比明显高于低血氧饱和度RO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氧浓度、减少吸氧时间和保持较低的血氧饱和度有利于降低ROP的发病率和减轻ROP病情,但早产儿医疗用氧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注高氧液体对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高氧液体在预防全麻术后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探索静脉液体给氧新途径.方法:选择正颌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输注普通平衡盐液)和预防组(输注高氧平衡盐液),每组均在全麻术后拔出气管导管5 min后输入液体,在输入前,输入后15、30、45、60 min监测动脉血气,同时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血压(BP)等指标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注液体后不同时间,氧分压(PaO2)、SaO2均较输注前显著降低(P<0.05);而预防组患者输注液体后,PaO2、SaO2逐渐增加,至60 min时与输注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患者输注液体后,PaO2始终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在输注后45、60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HR、BP在输注前后及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寒战、气栓、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高氧液对全麻术后低氧血症有显著的预防作用,液体给氧为人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氧供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术后监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心脏手术的患者40例,术后30 min为A组,术后6~8 h为B组,分别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分压(PvO2)并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比较两组的差异;根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进行分组,≤65%的为Ⅰ组,>65%的为Ⅱ组,比较两组的SvO2值、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的PaO2、O2ER值均高于术前,PvO2、SvO2值均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O2、SvO2值均高于B组,O2ER值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SvO2,ICU停留时间,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O2在心脏术后监护中极具价值,其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自身也可作为组织氧平衡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气胸病人肺复张后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与评价乌司他丁对气胸病人肺复张后动脉血氧合的影响.方法:准备手术治疗的气胸病人57例,根据病程和是否使用乌司他丁随机分为A组(乌司他丁治疗,病程<72h)、B组(乌司他丁治疗,病程>72h)、C组(对照组,病程<72 h)和D组(对照组,病程>72h),在自主呼吸恢复、脱离麻醉机10 min后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结果:D组病人的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A组、C组和B组的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程>72 h的气胸病人,肺复张后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围术期使用鸟司他丁,有利于改善其术后动脉血的氧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50例PPHN患儿分为HFOV组(A组,n=16)、HFOV联合低剂量西地那非组(B组,n=16)和HFOV联合高剂量西地那非组(C组,n=18),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肺动脉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各组PAP、PaO2、S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AP降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PaO2和SaO2升高的幅度及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aO2升高的幅度和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PPH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49-51
目的:探讨高龄慢阻肺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时应用多功能内窥镜面罩给氧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慢阻肺稳定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组(A组)和鼻导管组(B组),每组33例。两组均进行胃镜检查,A组使用多功能内窥镜面罩给氧,B组使用双孔鼻导管给氧。观察比较两组给氧前(T0)、麻醉后进镜前(T1)、胃镜取活检时(T2)及检查结束退镜后(T3)4个不同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胃镜总检查时间,Sp O2<90%、Sp O2<80%的次数及中断检查情况。结果:两组各时段心率及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T3时Sp O2均高于B组,A组出现Sp O2<90%及Sp O2<80%次数均少于B组,A组中断检查情况优于B组,A组总检查时间短于B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内窥镜面罩在高龄慢阻肺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缩短检查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辅助用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 19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被随机平均分为氧驱动雾化吸入(A)组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B)组.A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沙丁胺醇0.2 mg+4 mL生理盐水.B组药量与A组相同.观察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和缓解时间.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95.79%vs 75.79%),失效率低于B组(4.21%vs 2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雾化治疗后,两组SaO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A:(95.4±0.4)%vs(80.6±0.8)%,B:(92.1±1.1)%vs(79.3±0.7)%](P<0.05),且A组治疗后SaO2水平高于B组[(95.4±0.4)%vs(92.1±1.1)%](P<0.05).A组有效缓解和完全缓解时间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能有效缓解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但氧驱动雾化吸入效果更好,SaO2水平提高更显著,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云英 《海南医学》2007,18(10):93-94
目的 观察丙泊酚伍用小剂量麻黄素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和质量.方法 选择100名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用丙泊酚2.5mg/kg行静脉诱导.A组在每200mg丙泊酚中加入15mg麻黄素.监测2min、5min、10min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变化与清醒恢复时间及质量.结果 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平稳,清醒恢复时间与B组比较显著缩短,且清醒质量好.B组患者的2min、5min时血压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诱导前比较显著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低于95例,需面罩辅助呼吸2例.结论 小剂量麻黄素能防治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循环波动,并能提高清醒恢复时间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病)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影响。方法: 66例妊高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肌肉注射(肌注)镇痛组(B组)。结果: A组患者术后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01),而血氧饱和度除术后48 h(P>0.05)外,其余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重度妊高病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有利于血压心率平稳下降,控制血压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急性低压低氧对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g CM  Chen Y  Mao GP  Ma LN  Wang Z  Zhang Y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391-2394
目的观察低压低氧对胃排空和小肠运动的作用,为阐明飞行因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同位素~(99)Tc~m-SC 测定胃排空,炭末法测定小肠推进率。8组大鼠(每组10只)分别在低压舱海平面、模拟升至3000 m 和5000 m 高空停留30 min,测定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运动,并给予促动力药物莫沙比利观察对高空状态胃肠动力的影响。各组分别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和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在模拟5000 m 高度状态,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分别为41%±10%和37%±8%,明显低于地面组(分别为62%±12%和6l%±13%,均 P<0.01);模拟3000 m 高度对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影响;口服莫沙比利组在5000 m 高度的胃排空率明显高于5000 m 对照组(55%±12% vs 40%±10%,P<0.05),而对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影响;模拟5000 m 高度时大鼠血浆胃动素浓度明显低于地面组(88 pg/ml±19 pg/ml vs 123 pg/ml±28 pg/ml,P<0.01),而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则明显高于地面组(106 μmol/L±24 μmol/L vs 80 μmol/L±18 μmol/L,P<0.01)。结论急性低压低氧抑制了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促动力药物莫沙比利可以减轻低压低氧抑制胃排空的作用。血浆胃动素浓度降低而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可能是低压低氧条件下胃肠动力减弱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模拟新生儿在高原环境下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过程,制备不同海拔高度下高原脑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10日龄的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A组(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B组(2 000 m组)、C组(4 000 m组)、D组(6 000 m组)。对照组大鼠在屏障环境中饲养,实验组大鼠置于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的方法制作新生儿高原脑缺氧缺血模型,运动方式为在舱内游泳槽进行60 min/d的游泳运动,且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内生活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0 h。每组大鼠分别在第3、7、11、15天用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行为学评分并且于第15天采集静脉血,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每组处死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TTC染色。结果 (1)神经病学评分:实验组B组、C组、D组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行为学评分差异显著(P0.05),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均有炎症细胞浸润,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3)TTC染色表明:在高原环境下大鼠的大脑皮质缺血明显。(4)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显示:实验组B组呈帽状结构;C组呈不规则形;D组呈锯齿状。结论本研究采用高原低压环境模拟仓结合运动模拟高原环境制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比其他方法更符合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与临床贴近,可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波生坦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右心室重构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波生坦治疗组、安慰剂组、HPH组.正常组常压常氧下饲养6周;其他3组大鼠置于低压低氧仓内8h/d,共6周,从第4周开始波生坦治疗组每天给予波生坦100mg/kg灌胃,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所有大鼠6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收缩压/舒张压最大速率(±dP/dtmax)以及右心室肥厚度如右心室质量/(左心室加室间隔质量)[RV/(LV+S)]、右心室质量/体质量(RW/BW);收集动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脑钠尿肽(BNP)水平;行丽春红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容积百分比变化,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右心室心肌病理变化.结果 波生坦治疗组大鼠mPAP、RVSP、dP/dtmax 、RV/(LV+S)、RW/BW、心肌胶原纤维容积百分比、BNP水平较HPH组显著降低(P<0.05),但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HE染色显示波生坦治疗组心肌细胞较HPH组肥大降低.结论 波生坦在治疗HPH同时,抑制了右心室肥厚和纤维化,改善了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吸氧和局部增压对高原缺氧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3992 m海拔高度选取健康男性45名(非高原世居,高原居住时间1~2年),随机分为吸氧组、单兵增氧呼吸器组、无创通气组三组.吸氧组采用常规经鼻吸氧,流量2 L/min;单兵增氧呼吸器组采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辅助呼吸;无创通气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辅助呼吸,吸气压力(IPAP)10 cm H2O、呼气压力(EPAP)4 cm H2O;干预时间均为30 min,单兵增氧呼吸器组和无创通气组在受试前30 min及受试期间均不吸氧.分别测定各组静息状态下和干预30 min时的PaO2、PaCO2、SpO2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 吸氧组PaO2从治疗前的(54.43±3.01)mm Hg增高到治疗后的(91.36±10.99)mm Hg(P<0.01),PaCO2从(30.41±1.51)mm Hg提高到(32.56±2.98)mm Hg(P<0.05);无创通气组PaO2从治疗前的(53.30±4.88)mm Hg增高到治疗后的(58.58±5.05)mm Hg(P<0.01),PaCO2从(28.74±2.91)mm Hg降低到(25.82±4.35)mm Hg(P<0.05);单兵增氧呼吸器组PaO2从治疗前的(56.00±5.75)mm Hg降低到治疗后的(50.82±5.40)mm Hg(P<0.05),PaCO2无显著变化[(28.65±2.78)mm Hg到(29.75±3.89)mmHg,P>0.05].结论 在3992 m海拔高度,吸氧及BiPAP均能显著提高受试者的PaO2及SpO2,单兵增氧呼吸器对PaO2及SpO2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含量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低氧训练方案分为慢性组11只、急性组12只、对照组9只。慢性组行慢性间歇低氧训练, 首先置于低压氧舱, 模拟海拔3 km, 每日持续4 h, 训练2周;再模拟海拔5 km, 每日持续4 h, 训练2周;最后模拟海拔8 km, 放置4 h。急性组立即置于模拟海拔8 km, 放置4 h。对照组则不行低氧训练。低氧期满后, 断头处死大鼠, 分离心肌线粒体, 测定ATP酶活性。结果: 慢性组ATP酶含量(9.04±4.71)μmol·mg-1·h-1, 均较急性组(4.96±1.17)μmol·mg-1·h-1和对照组(4.38±0.95)μmol·mg-1·h-1明显升高(P< 0.01)。慢性组Na+、K+-ATP酶活性(2.55±1.41)μmol·mg-1·h-1, 与急性组(2.66±1.07)μmol·mg-1·h-1和对照组(3.08±1.37)μmol·mg-1·h-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Ca2+、Mg2+-ATP酶活性(1.17±0.34)μmol·mg-11·h-1与对照组(1.28±0.42)μmol·mg-1·h-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较急性组(0.58±0.14)μmol·mg-1·h-1明显升高(P< 0.01)。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可增强Ca2+、Mg2+-ATP酶活性, 同时能够显著增加ATP酶含量, 有助于提高心肌运动功能, 使大鼠适应低氧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胎羊体外循环方式对胎盘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10头胎羊(妊娠120~140 d)随机分为胎盘组(n=5)和人工肺组(n=5)。胎盘组运用离心泵和胎盘建立体外循环;人工肺组运用离心泵和人工膜肺建立体外循环,转流中旷置胎盘。两组胎羊体外转流30 min。分别于转流前(T0),转流30 min(T1)、转流后1 h(T2)、转流后2 h(T3)记录胎羊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气值。结果实验过程中两组胎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和T2期两组胎羊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饱和度均在生理范围内。T3期两组胎羊pH值、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与T0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总体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胎羊碱剩余结果显示进行性偏酸,人工肺组在T2,T3期较胎盘组更加偏酸,两组之间总体差异无有显著性(P<0.05)。结论胎羊体外循环过程中胎盘作为氧合器,胎盘功能良好,但是体外循环对胎盘长期功能存在影响。旷置胎盘、使用人工氧合器并不能减轻体外循环对胎盘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腊梅  邹冬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8):1036-1037,1049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急性心功能不全时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2例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支持,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22例,经BiPAP呼吸机30min、2h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HR、RR、N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2h后PH值、SaO2、PaO2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急性心功能不全伴低氧血症的患者,早期应用BiPAP能迅速纠治并改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模拟低氧条件对舌鳞癌SCC-15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及SOX2和OCT4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舌鳞癌SCC-15细胞,加入模拟低氧物去铁胺(desferrioxamine,DFO)模拟低氧环境,为模拟低氧组,同时设置不加DFO的常氧组为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SCC-15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CC-15细胞的周期和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常氧组和模拟低氧组SCC-15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OX2及OCT4蛋白的表达;qPCR检测常氧组和模拟低氧组SCC-15细胞中HIF-1α、SOX2及OCT4mRNA的表达.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模拟低氧组SCC-15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P<0.05),G1期细胞所占比例上升、S+G2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未见明显变化(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常氧组比较,模拟低氧组SCC-15细胞中HIF-1α、SOX2、OCT4蛋白的表达均升高,且HIF-1α、OCT4蛋白的升高幅度大于SOX2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01);qPCR结果显示,两组SCC-15细胞中HIF-1α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拟低氧组SCC-15细胞中SOX2、OCT4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 DFO可以有效模拟低氧环境,促进SOX2和OCT4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压、心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阻断1h组(A组),阻断1.5h组(B组)。检测阻断前后和撤钳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术后1周的生存情况。结果:(1)A、B两组心率和血压在阻断前后3min及撤钳前后3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均表明阻断后血压上升,心率减慢,撤钳后血压下降、心律增快;(2)兔麻醉死亡3只(A组2只,B组1只)。术后阻断1h组8只兔子均健康成活。阻断1.5h组术中死亡1只,3只在实验后1~2周内因食欲减少、腹泻、流涎等衰竭死亡,有5只兔子成活。结论: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时间以1h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腔入路手术CO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CO2排除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腹膜后腔(A组)和经腹腔(B组)入路手术患者各35例,监测气腹前、气腹后30min、60min和气腹结束后30min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以及不同时段机体对CO2的排除量。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气腹后30min、60min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均较气腹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气腹后30 min、60min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CO2排除量较气腹前明显增加,pH明显下降(P<0.05)。且A组在60min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经腹膜后腔入路手术CO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更大,后腹腔镜手术更容易引起高碳酸血症,术中需加强呼吸管理和内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