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肝癌作用。方法 :运用小鼠肝癌H22 癌模型、MTT法和集落形成法 ,观察青蒿琥酯对荷瘤鼠和人肝癌SMMC-772 1细胞株的作用。结果 :口服青蒿琥酯 30 0mg·kg-1·d-1,肿瘤受到明显抑制 ,抑瘤率在 3次实验中分别为 49.1% ,48.7% ,46.6% ;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青蒿琥酯与 5-氟尿嘧啶有协同抗肿瘤作用。青蒿琥酯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 ,其IC50为 2.07μg·ml-1,同时抑制人肝癌SMMC-7721克隆原细胞形成集落 ,其IC50为2.48μg·ml-1。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有抗肝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燕丽 《中医药信息》2009,26(6):133-135
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衍生物之一,具有水溶性好、抗疟活性高等特点。临床上用来治疗疟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青蒿琥酯除了具有较好的抗疟活性之外,还具有抗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还具有毒性低,不存在交叉耐药,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耐药性等优势。故综述了近年来青蒿琥酯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肝癌细胞、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等细胞的活性作用,以期对其抗癌活性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青蒿琥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Art,与铁剂联用,以及与5-FU联用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Art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并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103.1,75.3,65.7 μg/m.当Art(10μg/ml)与5-氟尿嘧啶(5-Fu)(5μg/ml)联合使用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 Art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可能开发为临床抗癌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4.
青蒿琥酯抗肿瘤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抗疟药青蒿琥酯进行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体内抗肿瘤实验方法,观察青蒿琥酯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青蒿琥酯能明显的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的生长,延长艾氏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青蒿琥酯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及动物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MDA水平。结果:青蒿琥酯组能减轻假小叶形成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升高,并能使GPT下降。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蒿琥酯抗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及动物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MDA水平。结果:青蒿琥酯组能减轻假小叶形成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升高,并能使GPT下降。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葡萄膜炎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是其显著标志。青蒿琥酯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起治疗作用。本文对青蒿琥酯治疗葡萄膜炎的可能机制以及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发现青蒿琥酯可能在眼科疾病尤其是葡萄膜炎疾病中具有治疗潜力,以期为青蒿琥酯在葡萄膜炎中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拓宽青蒿琥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青蒿琥酯抑癌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军  姚丽  靳秋月  谢红  呼文亮 《中草药》2008,39(9):1359-1364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检测青蒿琥酯作用于K562细胞后的基因表达情况,从基因水平上探讨青蒿琥酯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K562细胞经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处理24h,倒置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提取总RNA,逆转录生成cDNA,cDNA与基因芯片杂交,扫描仪检测杂交结果。结果倒置光显微镜观察到青蒿琥酯处理的K562: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核分裂相减少,细胞密度下降,漂浮细胞增多。荧光显微镜观察到青蒿琥酯处理的K562:细胞染色质高度浓缩、边缘化,凝聚成明亮的团块,即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青蒿琥酯处理K562细胞G2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扫描信号,分析数据显示10条基因表达有差异,p21、chk1表达上调,cyclinB1、cyclinE1、E2F1、DNA-PK、hTERT、bcl-2、jnk、VEGF表达下调。结论青蒿琥酯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作用机制与改变细胞周期某些调控物质的基因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接种S180肉瘤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20mg/kg)、Art组(20mg/kg),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10天后,各组称体质量,计算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结果:Art组的瘤质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抑瘤率达到43%。Art可提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对S180肉瘤所致的免疫器官功能低下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Art具备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青蒿琥酯治疗肝癌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肝癌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拓扑异构酶活性,甲基绿-派络宁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ax、Bcl-2的表达。结果:经青蒿琥酯处理的SMMC-7721细胞拓扑异构酶活性增强,青蒿琥酯处理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青蒿琥酯组肿瘤标本Bax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多,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机理可能为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 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影响拓扑异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青蒿琥纳米脂质体的干预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HepG2中的表达,为肝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制成3×105/mL单细胞悬液,接种于35 cm2培养皿中培养24 h后给药,分别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原料药组、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浓度均为μmol·L-1),药物作用24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 mRNA及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及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及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2±0.02,0.09±0.02;对照组为0.55±0.03,0.53±0.02;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3±0.06,0.25±0.06,对照组为0.95±0.03,0.78±0.03,(P<0.05)。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与原料药组的VEGF及VEGFR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纳米脂质体组表达量低于原料药组。 结论: 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达到抗肿瘤作用,且作用强于青蒿琥酯原料药,有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脏作为机体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病毒感染、药物滥用、过度饮酒等都会给肝脏带来负担导致肝脏损害,肝脏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国民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大多数肝损伤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深入研究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临床肝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中药用于肝损伤的治疗研究逐渐增多,相比西药,中药具有...  相似文献   

13.
青蒿酯钠抗人肝癌(BEL-7402)与诱导凋亡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张星  杨小平  潘启超 《中草药》1998,29(7):467-469
应用体内外抑瘤实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Westernblot实验进行检测和观察,探讨青蒿酯钠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青蒿酯钠对人肝癌有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诱导体外人肝癌细胞凋亡通过P53非依赖性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香挥发油体外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乳香挥发油对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SMMC-7721的形态学变化;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乳香挥发油对细胞DNA降解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乳香挥发油诱导SMMC-7721凋亡的凋亡率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乳香挥发油浓度为0.7、0.07、0.007、0.0007、0.00007mg.mL-1作用24h时,能抑制SMMC-7721的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0.07mg.mL-1时,作用48h或72h,电泳结果显示了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且细胞被阻滞于G1期。间接免疫荧光法的结果表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乳香挥发油能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内bax/bcl-2的表达比例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而且其诱导的凋亡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韩彦琪  姚鹏飞  卜睿臻  许浚  王磊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23,54(23):7662-7672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模型,并进行痹祺胶囊给药干预,取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大鼠血清,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uman metabolomics database,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database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相关代谢通路并分析痹祺胶囊对生物标记物的干预作用,进而解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到1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及苯丙氨酸代谢、醚脂代谢、组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等11条代谢通路;痹祺胶囊可改善模型大鼠代谢轨迹的偏离。结论 痹祺胶囊主要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改善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在机体供能、抗炎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在生理条件下与宿主细胞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复杂的人体生态系统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失衡的微生态系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疾病的发生,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多样化也会随之改变。肠道细菌及其代谢物一方面通过影响肠上皮功能障碍以及胆汁酸代谢影响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引发肝癌,另一方面通过肠-肝轴循环进入肝脏激活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的进展。目前,针对肠道菌群治疗肝癌的策略主要包括益生菌、粪便移植以及中医药治疗。现对肠道菌群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未来早期诊断、治疗肝癌患者,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逍遥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郁脾虚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逍遥丸对该病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逍遥丸组(3.24 g·kg~(-1)·d-1),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饥饱失常、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夹尾法,共10周复制NAFLD模型,逍遥丸组给予逍遥丸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组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脑组织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模型大鼠尿液进行核磁数据采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逍遥丸的治疗作用机制。结果:逍遥丸组能使NAFLD肝郁脾虚证大鼠尿液中乙酸,肌酐,甘氨酸,异亮氨酸,α-酮戊二酸,乳酸,亮氨酸,琥珀酸,牛磺酸,二甲胺,α-D-葡萄糖,甘油共12个标志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途径的调节。结论:逍遥丸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等来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经肉豆蔻-8散给药后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讨MIRI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 L·kg-1),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 L·kg-1)和肉豆蔻-8散组(5.4 mg·kg-1)。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技术表征3组大鼠尿液代谢物,使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肉豆蔻8-散组明显分离,肉豆蔻-8散组与假手术组部分区域重叠。共筛选出8个与MIR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相关。结论:肉豆蔻-8散能有效调节与MIRI模型大鼠尿液代谢有关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失衡,通过多通路、多途径对MIRI起到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病程较长且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至中晚期,预后不良,因此探索非侵袭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物是胃癌诊疗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出现及迅猛发展,在代谢层面寻找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胃癌诊断与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物,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本文从检测技术、样本数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获得的差异代谢物及其调节的代谢通路等方面对近10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用于胃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