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管源性肝周围炎系指化脓性胆管炎引起的肝内化脓性病变波及肝周围组织,并以肝膈间出现脓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膈下脓肿或肝膈粘连为特点。它常是肝内严重化脓性病变和肝内胆管梗阻的重要标志。我院1959~1978年间收治化脓性胆管炎122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併发胆管源性肝周围炎者38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局灶化脓性胆管炎,我院1991~2003年共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92例,发现本病41例,发病率为45%,应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局灶性化脓性胆管炎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道感染、胆石病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症、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等。各种胆道疾病临床体征有所差异,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油腻饮食常为胆绞痛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绪言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不常见的肝外胆管弥漫性炎症,可导致慢性胆道梗阻、随之继发胆汁性肝硬化、最后引起肝功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常没有任何明显的关联疾病同时存在,但曾有人报告此病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门静脉周围化脓或炎症、慢性侵袭性甲状腺炎和腹膜后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期硬化性胆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以肝内或肝外胆管炎症导致局灶性胆管扩张、狭窄或消失伴周围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肝胆疾病,可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评价较大胆管结构异常的最好方法是胆管造影,为确立诊断所必需。对肝实质和较小胆管的细致的组织学检查也可提示诊断。随着胆管造影技术应用的增多,报道的儿童硬化性胆管炎病例也在增加。同成人的大多数硬化性胆管炎被归于“原发性”不同,儿科病例可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在新生儿期起病的新生儿硬化性胆管炎(Neonatal sclerosing cholangitis.NSC),具有强烈的自身免疫特征并且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的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Autoimmune sclerosing cholangitis,ASC),或伴有各种疾病包括免疫缺陷、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银屑病、囊性纤维化、网状细胞肉瘤和镰状细胞贫血等的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特指无上述任何特征的硬化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6.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疾患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患引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主要原因为胆管急性梗阻和严重的感染。最常见的梗阻因素是胆管结石,其次为蛔虫与狭窄,后二者常伴有胆管结石。不论是原发性胆管结石,还是继发性胆管结石均可引起胆管梗阻,以原发者为最多见。由于胆管阻塞致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而淤积于胆管内造成细菌生长繁殖,引起胆管内急性化脓性改变。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细菌种类与一  相似文献   

7.
胆管良性肿瘤十分少见,文献报告以乳头状瘤、腺瘤较多见。临床常并发胆管炎及胆管梗阻症状,手术前不易作出诊断。我们曾遇总胆管囊脉瘤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科常见的肝内感染是脓性胆管炎和肝脓肿。急症病人常伴休克、败血症和/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进步,它仍然是腰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疗效尚未明显改善。急性梗阻性脓性胆管炎重症的治疗主要依靠胆道减压和引流。“切开引流”是治疗脓肿的原则,多年来奉行不悖。一般认为:胆管高压必须解除后,肝细胞恢复分泌功能,药物才能进入胆管胆汁发挥疗效。我院  相似文献   

9.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嵌顿性胆管结石常伴发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嵌顿性结石由于位置的原因难以清除或清除不尽而成为手术的难题. 2012年5月—2016年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仪对62例嵌顿性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SSC) 以肝内外胆管的慢性纤维化性狭窄和闭塞为其特征,可由胆管结石、肿瘤或胆管损伤后继发的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上较少见.本病特征是见于有一次或多次胆道手术史,并伴有长期的、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淤胆性综合征,表现为慢性淤胆、整个胆管系统弥漫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肝内、外胆管梗阻,胆管数目逐渐减少,并逐渐发展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而死亡.目前,对SSC的研究与描述较少.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比,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十分相似,只是原发性胆管硬化症患者无手术、外伤等诱发因素.约7%~36%的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可同时发生胆管细胞癌(CCC)[1],其中大部分通过尸检或在肝移植时被发现.临床上,CCC表现为持续性黄疸、瘙痒、体重减轻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但国内报道极少.  相似文献   

11.
<正> 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弥漫性进行性胆管炎症,常累及肝内和肝外胆道,引起胆管广泛的炎性纤维化、梗阻、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肝昏迷。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病毒和细菌感染(门静脉菌血症)等综合因素有关。分为原发  相似文献   

12.
肝外胆道梗阻的最迷惑人的原因之一是硬化性胆管炎(SC).这是一种累及自肝内小叶间胆管至乏特氏壶腹的任何一部或全部的胆道系统疾病.当局限于肝内胆道系统时,本病被某些作者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或毛细胆管型肝炎.手术中发现肝外胆管受累时,则称之为硬化性胆管炎.很多作者分析了不少这种病例而且随访多年,认为本病早期被发现时虽仅损害胆管的一部分,但它常是进行性的并将侵及整个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所致硬化性胆管炎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胆管造影表现类似,但是仅前者对于皮质类固醇治疗有较好的反应。因此,对于两种疾病的鉴别是必要的。胆管造影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的参考指标。本研究比较了这两型硬化性胆管炎的特征表现。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n=29)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所致硬化性胆管炎(n=26)的胆管造影影像所见的狭窄结构的长度和区域及其他的特殊表现进行研究。带状狭窄、念珠状或减枝树状表现及憩室样结构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显著更常见。相反,节段性狭窄、有狭窄前扩张的长狭窄及胆总管远端的狭窄在自…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1].胆管结石病人常伴有非异性消化道症状,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导致典型胆管炎症状:如腹痛、寒颤、高热、黄疸等,统称为Charot三联征.其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适用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上下端通畅、无狭窄或其它病变.胆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胆道出血、胆管损伤、胆管炎性狭窄、胆源性肝脓肿等,术后并发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因素、机体抵抗力降低、伤口局部因素等.现将胆总管多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并发感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敏  肖丽达  谭瑞婉  王丽珍  何泳欣 《吉林医学》2012,33(21):4494-449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末梢胆道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急性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高频超声下肝末梢胆管图像特征。结果:293例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患者,按食生鱼史5年以内、5~10年、11~15年、16~20年、超过20年以上分组,肝包膜下小囊样改变出现率分别为8.7%(2/23)、10.9%(5/46)、20.9%(9/43)、35.0%(20/57)、58.0%(72/124)。结论:肝包膜下末梢胆管局灶性小囊样扩张是华支睾吸虫性胆管炎特征表现,并与其感染程度相关,运用高频探头检测,能更好地显示末梢胆管声像改变,有助于华支睾吸虫胆管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休克型胆管炎”即并发休克的一类相当严重的胆管炎。根据并发休克的病理过程可以分成两类:①由于严重的胆管感染、中毒,或造成全身性感染而并发休克,这一类发病过程较缓慢,我们称之为迟发型休克型胆管炎;②第二类又称速发性休克型胆管炎或胰源性胆管休克,临床上通常所称的“休克型胆管炎”实际上就是指的这一类。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外科治疗的争议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斌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1):1176-1178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是一类以胆管囊性扩张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常合并胆管结石、胆管炎,其癌变率是正常人群的20-30倍。胆胰管合流异常是其主要致病原因。Todani分型是当前广为应用的分型方法,而其分类复杂,包含宽泛,有待改进。治疗上应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而囊肿分布决定手术方式的不同。其中有关肝外囊肿上下切缘的范围、肝切除治疗双叶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是当前外科治疗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胆肠内引流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常见的胆管病、胆管炎和胆管结石,每因多次手术不能治愈而对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为恼人的是肝内残余结石和再生结石,慢性脓性胆管炎。当前,比较普遍地采用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胆管空肠吻合术。胆肠内引流术的发展已近一个世纪,虽在全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8例中,高位狭窄4例,低位狭窄3例,肝门部狭窄1例。均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有1例出现短暂的胆漏,经腹腔引流后治愈。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至5年。1例偶有胆管炎症状,但无黄疸及肝胆管结石,经抗炎、利胆治疗后,胆管炎症状能较快控制,其余7例无胆管炎表现。结论: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在出现了狭窄段以上胆管扩张后,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胆肠Roux-en-y吻合术最为常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改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易行的胆肠吻合术。它适用于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胆管炎和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患者,而肝内胆管结石或近端胆管狭窄,则不易采用此手术,以避免术后反复发作性胆管炎。对32例患者行改良术,总有效率达87.3%,此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