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木珠尔在再生生物技术修复头皮缺损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戈木珠尔在应用再生生物学技术对头皮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对10只兔全层头皮撕脱伤口采用暴露疗法,应用自体颅骨膜或帽状腱膜贴于颅骨面上,同时采用戈木珠尔液喷洒,观察疗效。结果:10只兔均治愈,再生头皮均长出毛发。结论:戈木珠尔具有活血化瘀,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诱导组织再生等多种作用,在用再生生物学技术进物自体组织重建治疗中可修复头皮缺损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蒙药创溃宁用于再生生物学技术进行皮肤感染创面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对10只兔全层头皮撕脱伤口动物模型采用暴露疗法,应用自体颅骨膜或帽状腱膜贴于颅骨面上,同时采用创溃宁液喷洒,观察其修复疗效。结果:10只兔均治愈,再生头皮均长出毛发。结论:创溃宁具有活血、化瘀、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诱导组织再生等多种作用,在应用再生生物学技术进行自体组织重建治疗中可修复头皮缺损区。  相似文献   

3.
双黄连在全层头皮缺损并感染自体组织重建修复中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双黄连液喷雾地全导为皮缺损并感染自体组织重建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对8全乐同面积全层头皮撕脱并伤口感染患者采用暴露地,应用本颅有膜主腱膜粘贴于颅骨面上,同时采用双黄连液喷雾,观察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治愈,修复头皮不同程度伥出头发。结论:双黄连液个有活血化瘀、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诱导啼生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作用,在自体组织重建治疗中修复头皮缺损区。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颅骨缺损修复目前常采用人工材料、新鲜自体骨、自体颅骨瓣进行修复,应用骨多肽在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目的:探讨骨多肽生长素在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6-06/2002-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颅脑损伤需手术去骨瓣减压病例,共45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颅骨缺损48处,实验组26处,对照组22处,年龄5~63岁。干预措施:采用离体颅骨瓣二期原位修复颅骨缺损45例,共48处,其中实验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骨多肽生长素修复,对照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修复。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并发症,骨瓣骨质吸收及骨再生情况。结果:骨瓣部位无松动感,外观完美,影像学检查示接合处对合良好,缝隙渐消失,可见骨痂形成,实验组骨瓣密度均正常。对照组5处骨瓣可见中央部密度降低,有部分骨质吸收现象,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结论:骨多肽生长素局部应用能防止骨瓣吸收,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自体骨膜移植修复糖尿病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特性和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将36只兔随机分为糖尿病兔骨膜移植组,健康家兔骨膜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对照组单纯制造缺损不作任何修复。于术后4,8,12周处死取材,分别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观察,并对观察指标进行量化,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糖尿病兔和健康兔骨膜移植组在第12周时均能以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而对照组为纤维肉芽组织。光镜观察指标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以软骨的方式修复缺损。甲苯胺蓝染色提示软骨细胞有活性,可分泌正常软骨基质,同源软骨细胞在软骨陷窝中存活,但糖尿病兔组基质染色较健康兔组浅。电镜观察表明,修复两组均有软骨细胞生成,有正常软骨陷窝,细胞器发达并能行使正常功能。对照组修复组织符合纤维肉芽组织的特征。结论:骨膜移植也能以类透明软骨修复糖尿病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类似于正常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HA—bBMP仿生骨做为替代骨对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MHA-bBMP仿生骨+钛网管)和对照组(自体髂骨移植+钛网管)各24只。于股骨干中段截除10mm,建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将MHA-bBMP仿生骨/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处加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修复骨缺损。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电镜等观察。结果钛网管固定稳定,两组动物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血清碱性磷酸酶、X线片、病理组织和电镜检查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HA—bBMP仿生骨是一种高效生物活性替代骨,用其修复兔股骨干缺损的效果与自体髂骨相近。  相似文献   

7.
国内自体颅骨瓣体外保存修复颅骨缺损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国内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的体外保存方法。 方法:主要选择近十余年来国内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献,按贮存颅骨瓣所须温度条件、保存方法、优越性进行归纳及总结。 结果: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体外保存方法多样,组织相容性好,愈后满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结论:自体颅骨瓣体外保存简便、安全,可依据自身贮存设备条件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颅骨缺损修复目前常采用人工材料、新鲜自体骨、自体颅骨瓣进行修复,应用骨多肽在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目的探讨骨多肽生长素在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6-06/2002-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颅脑损伤需手术去骨瓣减压病例,共45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颅骨缺损48处,实验组26处,对照组22处,年龄5~63岁.干预措施采用离体颅骨瓣二期原位修复颅骨缺损45例,共48处,其中实验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骨多肽生长素修复,对照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修复.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并发症,骨瓣骨质吸收及骨再生情况.结果骨瓣部位无松动感,外观完美,影像学检查示接合处对合良好,缝隙渐消失,可见骨痂形成,实验组骨瓣密度均正常,对照组5处骨瓣可见中央部密度降低,有部分骨质吸收现象,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骨多肽生长素局部应用能防止骨瓣吸收,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9.
背景:应用干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骨缺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设计:左右侧对照实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材料:10-个月新西兰大白兔1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2.5k。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将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传代扩增。取兔12只行桡骨中段截取1.5cm骨质,造成完全骨缺损。于左侧缺损处植入载有骨髓基质细胞的胶原海绵,右侧植入单纯胶原海绵对照。12周后麻醉状态处死动物,比较基质细胞和胶原海绵复合物移植与单纯胶原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x射线片评价标准按骨缺损修复分期方法(分为0-5级,5级为骨缺损全部被新骨替代,0级为无新骨修复)。主要观察指标:兔桡骨缺损处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组织化学观察及电镜观察结果。结果:纳入1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侧兔桡骨缺损处大体观察:第12周实验组骨缺损处骨痂坚实突出于骨缺损处,与断端连续性好。对照侧无连续骨痂通过骨缺损处,断端间有纤维组织连接。②两侧兔桡骨缺损处X射线观察:在第12周实验侧有连续骨痂通过骨缺损处,髓腔通畅,塑形不完全。对照侧无连续骨痂通过断端。③两侧兔桡骨缺损处组织学观察:第12周实验侧骨缺损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及新生基质。对照侧仅在断端间见少量骨细胞,断端处为纤维组织充填。④兔桡骨缺损电镜观察:实验侧成骨细胞接近正常骨细胞可见大量丰富扩张内质网,蛋白合成旺盛,细胞器含量丰富。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作为一种骨源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经过扩增可以用作种子细胞,通过组织工程的方法可以修复骨缺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背景: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目的:观察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对照方法在大耳白兔颅骨中缝两侧利用磨骨术各制备标准一致的骨缺损,即刻于一侧骨缺损处回填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物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只填充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软X射线摄片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骨愈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骨小梁密度、形态、新生骨质的量及结构、成骨细胞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较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更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软骨缺损组织工程修复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宁  卢世璧  王继芳  王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430-1432,T001
目的:了解采用自体软骨细胞和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的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后,修复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细胞分布的区域。方法:以自体软骨细胞和异体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聚乳酸(PLA)载体构建工程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进行细胞凋亡原位观察(TUNEL法)。结果:采用自体软骨细胞和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的工程软骨均可以较好地修复关节软骨的缺损,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组织与受区软骨的交界区以及修复组织的深层均可见细胞凋亡,异体软骨细胞组织工程修复组的修复组织表层也可见细胞凋亡现象。结论:修复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可能与组织的退行性变及钙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鲜异体和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差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压配技术进行移植修复,并评价新鲜异体和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采用2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每组10只。制备髌股关节面的股骨槽沟内直径4mm的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①自体移植组在手术过程中取兔右侧关节的骨软骨块植入左侧的股骨槽沟缺损骨洞内,并与股骨槽沟软骨面平齐,闭合切口。②异体移植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组内配对将配对兔右侧膝关节取出的骨软骨块经乳酸林格氏液冲洗后,植入同组配对兔左膝的缺损内,同样将同组配对兔右膝取出的备用软骨植入配对兔左膝的缺损内。③于手术后12周观察移植后兔的关节活动度、关节腔积液情况,关节挛缩、粘连及血管翳形成情况。修复组织的质地以及周围组织和基底部的结合程度。髌骨面的退变情况。观察软骨基质分泌情况应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番红O染色。缺损处修复组织的超微结构行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缺损的组织学评分以半定量的改良Wakitani score法评估,内容包括:细胞种类,髓质染色(易染性),表面完整性,软骨的厚度,移植软骨在受体周围组织的完整性6个方面19项内容,采用0,1,2,3,4评分,最大总分14分。结果:所有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全部成活,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软骨情况的大体观察:异体移植组移植后局部高度及颜色已与正常软骨一致,平滑且结合紧密,与周围及基底部界限模糊且质地坚硬。关节囊正常。自体移植组移植块无陷落,无倾斜,仍然完整,厚度不变。②移植后软骨的微观结构:光镜观察可见两组移植软骨均已覆盖缺损,与正常软骨高度相当,缝隙已接近连接,细胞成熟,有大量软骨基质分泌,细胞排列规则,番红O着色深。周围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自体移植组移植软骨与正常软骨的边缘之间形成锐利边缘的微裂,软骨基质没有能融合一体。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异体移植组见软骨细胞位于陷窝内,清晰,呈扁平状。细胞表面有多个突起,核呈椭圆形,染色质分布均匀,粗面内质网呈扩张状态,腔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分泌物,可见高尔基复合体。基质中可见胶原纤维存在。在成熟软骨细胞中可见细胞分裂象,并可见许多电子密度高的颗粒。自体移植组所见与异体移植组相同。③移植软骨的组织学评分结果:于12周观察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在组织学方面评分,细胞种类,髓质染色(易染性),表面完整性,软骨的厚度,移植软骨在受体周围组织的完整性评分相似,总评分相近(3.9,4.3,P=2.295)。结论:①同种关节软骨移植后可完全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软骨细胞存活,可分泌软骨基质,其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类似于正常软骨细胞。(爹异体骨软骨移植后近期存活良好,并与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新西兰兔的全软骨缺损在组织学上相近,未见免疫排斥反应,故说明新鲜异体骨软骨也可以作为移植的供体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魏海刚  李蜀光  邱雅  张佩华  陈玉婷  陈蕾 《新医学》2010,41(5):307-309,F000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和以甲壳素涂层的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制作兔双侧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以右侧面神经为实验组,用甲壳素涂层后PGLA制成神经导管桥接缺损神经,并向神经导管的管腔注入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 30 μl;以左侧面神经为对照组,行翻转自体神经修复。术后观察实验动物双侧面部的运动情况,行双侧面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于术后5、10、14周处死8只动物,观察神经再生室的解剖形态,取再生神经近、远段制作环氧树脂包埋半超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生长情况。结果:术后5周,实验组17%静止时有下唇口轮匝肌轻微运动,神经电位未引出,切断导管可见有明显的再生神经纤维沿导管内壁生长;对照组83%有轻微的口轮匝肌运动,移植段神经干表面水肿,有纤维样组织形成。术后10周,两组均可见明显口轮匝肌运动,神经断端间均有神经纤维连接,其中对照组纤维较韧,外有瘢痕组织包裹。术后14周,实验组可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粗大,分布均匀,面肌联带运动较少,而对照组同期再生神经有髓纤维较多,但近段部分神经纤维髓鞘呈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束较少,且面肌联带运动较多。两组术后5、10周的面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有髓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及以甲壳素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再生神经质量优于自体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自体骨膜移植修复糖尿病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特性和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将36只兔随机分为糖尿病兔骨膜移植组,健康家兔骨膜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对照组单纯制造缺损不作任何修复。于术后4,8,12周处死取材,分别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观察,并对观察指标进行量化,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糖尿病兔和健康兔骨膜移植组在第12周时均能以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而对照组为纤维肉芽组织。光镜观察指标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以软骨的方式修复缺损。甲苯胺蓝染色提示软骨细胞有活性,可分泌正常软骨基质,同源软骨细胞在软骨陷窝中存活,但糖尿病兔组基质染色较健康兔组浅。电镜观察表明,修复两组均有软骨细胞生成,有正常软骨陷窝,细胞器发达并能行使正常功能。对照组修复组织符合纤维肉芽组织的特征。结论:骨膜移植也能以类透明软骨修复糖尿病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类似于正常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5.
背景: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新型复合物具备与天然骨相同的机械强度,但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与成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探索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在兔颅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兔颅顶骨洞型骨缺损模型,缺损区植入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复合物,空白缺损设为阴性对照,自体颅骨设为阳性对照。于植入后4,8,12周通过X射线片与CT观察分析骨缺损修复状况。结果与结论:X 射线片观察显示,植入后8周,大鼠自体颅骨修复区与周围正常的骨组织形态类似;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修复区中央位置骨质致密,形态接近正常骨组织,边缘略显模糊,植入后12周,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与骨缺损边缘更加模糊,复合物中心呈不连贯状态,空白缺损组可观察到明显的规则的透射阴影。植入后12周 CT 检测显示,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复合物缺损边缘部分紧密融合,与周围的正常骨组织结合为一体。结果说明,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仿生复合物在兔颅骨缺损中可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体非神经组织材料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予鲁  高志强  王辉  刘稳  全仕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38-140,i0006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非神经组织材料翻转静脉-骨骼肌移植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1在北京协和医院动物实验室、耳鼻喉科电生理实验室和神经科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5只/组。分别用自体内外面翻转的静脉内填充骨骼肌的复合移植体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右侧面神经上颊支10mm缺损。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通过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来观察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以组织形态观察和有髓轴突计数分析再生神经的组织形态恢复,根据两侧上唇、触须和鼻尖形态及活动的对称性从外观上判断面神经麻痹的出现及其恢复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共1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每组各5只。①两组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形态恢复: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分别为103%,93%,80%,59%和50%;正常侧/实验侧潜伏期比分别为67%,75%,115%,62%和50%;有髓纤维恢复率分别为63%,68%,96%,39%和30%。自体神经移植组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分别为99%,95%,78%,64%和53%;实验侧/正常便0潜伏期比分别为78%,100%,80%,75%和67%;有髓纤维恢复率分别为71%,62%,47%,53%和51%。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振幅比、潜伏期比)、有髓纤维恢复率基本相似(t=0.05,P=0.961;t=0.509,P=0.624;t=-0.22.P=0.832),表明两组再生神经有等同的功能和形态恢复程度。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程度与再生有髓轴突数量的多少不完全一致,不能单纯以有髓轴突数的多少来评价神经再生的效果。再生有髓轴突数量多,形态与正常神经相似,并且形成多个较大、排列相对集中的神经束时,功能恢复往往较好。②面神经麻痹恢复和神经愈合情况:从外观上观察,两组动物的面神经麻痹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半数以上恢复明显,每组各有两只恢复正常。两组移植体均与神经缺损两断端愈合,恢复了神经的连续性。结论: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可获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同的效果,是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短距离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预制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术后12周,分别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再生轴突神经电生理测定,再生轴突生长和成熟情况的组织学观察及其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结构完整,组织相容性良好: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相对动作电位幅值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再生轴突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体内生长良好,并可见较好的髓鞘结构形成。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再生轴突密度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可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  相似文献   

18.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将各种凝胶系统作为支架材料对骨缺损进行修复日益受到重视,在骨修复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对准确、方便的检测方式,以明确体内成骨过程。目的:利用螺旋CT和三维重建监测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成骨细胞凝胶修复兔颅骨缺损的愈合过程。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体内动物实验,于2007-10/2008—03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材料:清洁级2月龄新西兰纯种大白兔15只,由北京海淀区兴隆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海藻酸钠干粉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明胶干粉为河北绿岛公司产品,螺旋CT为德国SIEMENS公司产品。方法:将15只兔编号后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加入成骨细胞诱导液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经传代增殖为10^7数量级。制备海藻酸钠与明胶质量比为2:3的透明粉红色胶状液体,引入兔成骨细胞,细胞终密度为5×10^9L^-1,与CaCl2溶液混合,形成果冻样海藻酸钠一明胶共混体系/成骨细胞凝胶。15只兔颅骨均制备直径1.5cm的极限缺损,1周后植入凝胶复合体0.5mL进行修复。主要观察指标:缺损修复后4,8,12周利用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llory三色染色观察骨组织愈合情况。结果:修复后4周,冠状位CT显示颅骨缺损区可见骨痂形成,三维重建仍显示有缺损;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缺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软骨样组织形成,Mallory三色染色标本呈淡蓝色。修复后8周,冠状位CT显示缺损边缘圆钝,与凝胶材料有骨性突起连接,缺损处密度增高明显,三维重建显示缺损范围较之前有所减小;标本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缺损部可见大量含血管成分的纤维结缔组织,有骨样组织结构形成,Mallory三色染色显示有褐红色成熟骨组织形成,其旁边有淡蓝色软骨样组织。修复后12周,冠状位CT显示缺损区基本被骨痂填满,三维重建示缺损基本修复;缺损区域和周围骨组织形成骨性结合,骨小梁粗大,哈弗氏系统成熟。结论: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成骨细胞凝胶以软骨化骨的形式成功修复了兔颅骨极限缺损。在修复过程中,CT冠状位扫描可准确反映出各阶段成骨的过程,但三维重建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成骨的判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在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引入到颅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观察其修复效果。 方法:选择2005-01/2006-1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外科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患者56例,对治疗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例经过CT扫描收集数据、缺损重建、钛网成型、模拟装配和手术修复等步骤完成修复过程;术后给以止血、抗炎、对症治疗;以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头皮下积血、积液,钛网无松动,外形美观为出院标准,出院随访6~18个月。 结果:56例颅骨缺损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除1例术后并发短时脑脊液切口漏、1例发生硬膜外血肿外,无切口感染和头皮坏死,无颅内出血与术后癫痫,无修补材料外露、塌陷、松动等常见颅骨修补并发症发生;钛网与骨缺损区吻合良好,颅腔塑形满意,效果良好。 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简单易行,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钛金属板Ⅰ期修补开放性颅脑伤所致颅骨缺损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钛金属板对开放性颅脑伤所致颅骨缺损Ⅰ修复的应用情况。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近2年来利用钛金属板对开放性颅脑伤及其手术致颅骨缺损在初期清创同时Ⅰ期颅骨修补的病例。结果24例Ⅰ期颅骨修补术后无一例头皮下积液、头皮感染,均达Ⅰ期愈合。结论对创口条件好,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颅脑伤或手术所致颅骨缺损,在初期彻底清创同时应用钛金属板Ⅰ期颅骨修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