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入Gim轮胎模型建立了四轮转向半拦汽车列车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零侧偏角为控制目标确定半挂汽车列车牵引车后轮转角.以建立的四轮转向半挂汽车列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采用数值不同的两种前轮转角输入,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对其运动规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高速时基于牵引车后轮转角的半挂汽车列车明显改善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且能在大前轮转角的情况下保证半拦汽车列车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四轮转向半挂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的优化及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响应面方法和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根据某跑车各系统的特性参数,采用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客观定量综合评价指标为目标函数,汽车悬架刚度和阻尼为设计变量,对整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合响应面方法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优化,通过对比分析侧向位移、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等数据,表明此方法显著改善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与汽车性能的协调是其装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电动助力转向及汽车动力学模型,提出兼顾转向轻便性和汽车侧向行驶稳定性的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EPS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解。最后,进行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EPS参数全局优化后,转向盘操纵力矩峰值降低32.2%,侧向加速度峰值降低29.1%,最大超调量降低41.5%,汽车转向轻便性和侧向行驶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车辆追尾事故仿真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车辆追尾事故的仿真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反映了从感知信息到反应动作的时间延迟,跟驰车辆可以根据前车车速变化、自身的期望车距对自身车速和车距进行调整,利用前后两车车速比、实际车距与安全车距比计算追尾事故发生风险.最后以驾驶员感知反应时间为例,对不同感知反应时间下的追尾事故风险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模型提供了一种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的机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车辙是引起雨天车辆发生水漂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车辆在积水路面上的横向稳定性和操纵性机理,提出了一种在积水条件下考虑行车安全的车辙安全性评价方法,应用Car Sim软件模拟不同车速条件下汽车的侧向加速度和横向偏移量,建立了车辙严重程度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当汽车行驶速度超过80 km/h时,汽车侧向加速度和横向偏移量增长较快,且极易超过安全阈值;在积水路段,汽车的横向偏移量一般会首先超过安全阈值,而当车辙长度达到失稳的安全阈值时,汽车操纵稳定性将变为0。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自动车道保持控制中汽车侧向干扰信息难以直接获取,提出把汽车动力学模型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理论相结合进行汽车前后轴干扰力估计.在线性二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中考虑前后轴的侧向力干扰,以辅助变量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方向盘转角为量测信息,通过改进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了前后轴干扰力的最小方差估计,并对量测信号进行了滤波降噪.基于ADAMS/Car的虚拟试验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可以为汽车侧向控制系统中估计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驾驶员行为的Kuipers定性仿真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定性推理的目标就是寻求一种计算理论来模拟人处理定性知识的方法。驾驶过程就是驾驶员把通过其五官和其它渠道获得的道路信息和汽车的有关运动状态等定性信息传递到大脑加工后反馈给手脚执行操纵的过程。由于传统的数字仿真是建立在精确系统数学模型基础上的仿真,因此,使用传统的数字仿真技术模拟驾驶员的驾驶过程是困难的。本文依据Kuipers的定性仿真方法对熟练驾驶员和刚学会开车的驾驶员,在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和路面情况的一段道路上所做出的车速选择做了定性推理,给出了两类不同驾驶员驾车行为的定性状态描绘图和相应的车速曲线变化图。  相似文献   

8.
车辆电子稳定系统的最优控制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针对车辆电子稳定系统的最优控制器,分析了其能控性与能观性.以车辆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变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的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能有效防止车辆侧滑,提高了车辆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使驾驶员能够对车辆进行正常地操纵.  相似文献   

9.
虚拟自主汽车的动态几何视觉模型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娄燕  何汉武  卢永明  杨南粤  郑德涛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9):2676-2680,2683
虚拟自主汽车是驾驶员和汽车封装起来的“人-机系统”的几何、感知、行为等特性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化表示,研究虚拟自主汽车视觉感知模型对建立真实的自主汽车智能行为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分析驾驶员的视觉特点和传统几何视觉模型不足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分层的、动态的虚拟自主汽车双眼立体几何视觉模型:引用车速过滤机制和注意力过滤机制对自主汽车的视觉局限性进行分层,引用注意熵对虚拟自主汽车的注意力进行自主定量分配,利用假记忆库模拟短时记忆信息沉淀到长时记忆信息中的学习记忆过程.然后利用假视野缩小视觉模型感知环境的范围。最后用EONStudio虚拟现实软件将此模型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混合动力汽车操纵稳定性模糊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混合动力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对电机回馈制动系统的要求及对相关工作状态进行分析,针对混合动力汽车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电机回馈制动与液压制动复合混合动力汽车操纵稳定性模糊控制系统,并讨论了前馈补偿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电机回馈制动协同控制器的设计与协同控制策略.以变道工况、高速转向工况及紧急制动工况为例,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操纵稳定性控制系统使车辆在以上工况运行时能够迅速、准确、安全地按照驾驶员的意图行驶,制动性能良好,而且在道路条件和行驶条件改变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