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增强CT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SPN患者68例,并行动态增强CT扫描。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测量SPN增强前后CT值,记录增强峰值(PH)、SPN与主动脉PH的比值(SPH/PPH)。结果cT强化值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良性结节与炎性结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结节增强值在20HU以下提示良胜,结节增强值≥20HU,可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一个参考指标。CT动态增强扫描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的优化可进一步客观反映SPN的动态增强情况,有利于其形态学的比较及CT值的测量,有望提高其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胸部螺旋CT检查的广泛应用,肺部孤立性结节(SP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部分早期周围型肺癌多表现为无明显特征的SPN[1],提高对SPN的鉴别诊断能力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胸部CT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STM)检查对SPN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肺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omputerTomographyHRCT)已广泛应用于肺部病变的CT扫描。本文对影响HRCT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和参数选择作了探讨,经实践证明,适当的选择扫描参数和控制与图像质量相关的因素,能极大地发挥各类型CT机的优点,提高肺部CT扫描的成像质量,从而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1材料与方法1.三本文共收集36例肺部病变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42~64岁、均由X钱胸片或透视发现肺内小结节或小片状影,19例肺内小结节,直径≥2~5mm;17例肺内小片状影,直径≤2mm。1.2所有病例均由常规胸部平扫确定HRCT扫描…  相似文献   

4.
PET/CT和MSCT联合应用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18F-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和多排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联合应用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7例SPN患者均行PET/CT及肺部病灶MSCT检查,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SPN中,MSCT诊断正确64例,误诊23例,误诊率26.4%。PET/CT诊断正确70例,误诊17例,误诊率19.5%。MSCT和PET/CT联合诊断,80例诊断正确,7例误诊,误诊率8.0%。MSCT、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2%、68.1%、79.8%;89.5%、61.3%、81.4%和97.7%、74.2%、91.5%。MSCT和PET/C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MSCT、PET/CT与两者联合应用诊断SPN的准确性均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SPN的MSCT和PET/C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MSCT或PET/CT诊断肺结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CT和PET-C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MSCT或PET/C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HR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平扫,并选择同一层面行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计算并分析结节强化的CT值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描绘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恶性SPN平均强化CT值为(32±4)Hu,良性SPN乏血供组平均强化值为(14±3)Hu,良性SPN血供丰富组平均强化值为(47±6)Hu,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3组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特征。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行全肺平扫,平扫层厚5mm;随后将最大的结节病灶选定,行HRCT扫描,层厚1~2mm,并同时开始扫描以及灌注。结果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患者的灌注成像结果并不一致,其中PS、BF以及BV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TT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进行诊断鉴别的过程中,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独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肺内直径≤4m、的类圆形病灶,且无肺不张、卫星灶及淋巴结肿大^[1]。SPN的定性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现就SPN的动态增强CT扫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临床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进行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6例,对其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并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分析方法选用双盲法。结果恶性SPN组与良性SPN1组患者的强化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良性SPN2组患者的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强化值>20 HU为恶性病变,以强化值≤20 HU为良性病变,则动态CT增强扫描的结果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4.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SPN临床检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为解决疑难病例提供诊断意见。  相似文献   

9.
牛治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98-2199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ce,SPN)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单个肺内类圆形病灶。S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不仅因为其病变种类众多.而且其X线、CT表现有部分交叉重叠。我院放射科在2003年度开展用常规X线、CT筛选病例发现SPN24例.并经2mm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经本院及外院手术后病理及影像复查证实20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徐艳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67-346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定性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孤立性肺结节( SP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SPN 17例,炎性SPN 12例,恶性SPN 36例,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SPN行平扫和增强后15s、30s、60s、120s、180s、240s、300s等7个序列扫描,计算结节增强参数,统计各个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CT净增值的差异,观察结节形态学征象,计算多期动态扫描的△CT值对诊断恶性与非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炎性、恶性组SPN增强后30 s、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 t=3.914、8.624、8.593、9.553、9.852、9.771和3.705、7.842、7.739、8.863、9.025、8.992,均P<0.05);炎性组SPN增强后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明显高于恶性组(t=6.047、5.743、7.538、6.366、7.156,均P<0.05);炎性组中仅15s、30s期相CT净增值与最大净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7、3.711,均P<0.05);恶性组仅15s、30s、60s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净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1、3.954、3.677,均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SPN诊断效能最高的是CT最大净增值15~60 Hu,其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6.21%,准确度为89.23%。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能够为恶性、良性、炎性SPN鉴别提供有利证据,可以同时观察结节的形态和强化特征,以CT最大净增值15~60 Hu作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阈值具有较高准确性,以增强后15s、30s、60s为扫描时间点。  相似文献   

11.
刘跃元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288-1289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SPN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5岁-81岁,平均年龄(53.8±6.2)岁。其中肺癌30例(腺癌16例,鳞癌8例,肺泡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炎性结节31例,良性结节19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定性鉴别的应用价值,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SPN行平扫和增强后序列扫描,计算结节增强参数,统计各个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CT净增值的差异,观察结节形态学征象,计算多期动态扫描的△CT值对诊断恶性与非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炎性、恶性SPN增强后30s、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SPN,炎性SPN增强后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明显高于恶性SPN,因而,炎性SPN强化最明显,恶性次之,良性强化最不明显,三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能够为恶性、良性、炎性SPN鉴别提供有利证据,可以同时观察结节的形态和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开始回升,脊柱结核是外科常见病之一.X线平片结合临床多可明确诊断,但尚难直接显示椎管内结构受侵犯的程度,对推旁软组织显示也常不满意,CT临床应用可弥补以上不足,我院1992-1999年对1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高分辨率扫描诊断,现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8例脊柱结核病人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4-70岁,病史2~周1.5年,主要临床表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后突,双下肢无力致运动障碍等.我科使用SOMATOMARC型CT扫描机,患者仰卧位,常规行病变段脊柱的椎体及间盘层面横扫描.扫描参数:130KV,100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肺癌、结核高发(云南)地区18F-FDG PET/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就诊于本院胸心血管外科的83例SPN病例,入选病例均行18F-FDG PET-CT扫描并行手术切除后获得病理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PET/CT扫描检查诊断敏感度为87.09%(27/31);特异度为86.53%(45/52);准确性为86.74%(72/83)。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SPN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对于直径小于1cm的SPN诊断准确性较直径大于1cm的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血管征的出现及其分型以及血管直径测量,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作肺部CT常规容积扫描8mm重建,局部动态增强扫描0.2mm.重建,观察病灶及周围血管形态并作分类和测量。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性结节186例,血管征的总出现率为80.9%(149/186),其中恶性孤立性为结节87.3%(89/102),良性孤立性结节为71.5%(60/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征可分为4种类型,在良、恶性孤立性结节中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孤立性结节的平均血管总直径为(4.9±1.3)mm,明显大于良性孤立性结节(2.3±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SPN的单根血管最粗为(3.61±1.21)mm,而良性为(1.70±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薄层扫描能很好显示孤立性结节的血管,血管征分型及血管的直径大小对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比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林栋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6):541-543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HR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SPN进行HRCT平扫,并选择同一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及其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影像鉴别。结果恶性结节平均强化CT值为(39.8土10.5)HU,良性结节平均强化CT值为(13.8±6.7)HU,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结节以均匀、不均匀强化为主,结核球以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为主,炎性结节强化方式多种多样;HR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恶性SPN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82.5%,90.0%、82.6%,90.5%、82.1%,84.0%、87.5%,94.7%、71.4%,良、恶性SPN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CT动态增强扫描对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院61例有病理诊断、未经治疗的鼻咽癌CT扫描所见,分析该病发展规律。一、临床资料连续抽取本院1996年1月~1997年6月未经治疗、有病理诊断的鼻咽癌CT扫描61例。其中男40例,女ZI例;年龄22~70岁,平均45岁。CT扫描用GESYTEC3000iCT机.全部病例扫描从口咽水平向上,层间距smm连续扫描到海绵窦,部分病例加颈部或头颅扫描。二、结果鼻咽腔内改变,以突出腔内,软组织增厚为主。病变部位以侧壁多见,49.18%(30/61),顶后壁次之,34.43%(21/61)。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占63.93%(39/61),其中发生在侧壁病变,同时…  相似文献   

18.
赵宝忠 《江苏医药》1999,25(7):523-523
为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我们选择了1989年~1996年间12例经CT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结合文献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材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岁1例,2岁2例,3岁《例,4岁3例,5岁1例,6岁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方法:全部病例均使用我院PHILIPS.350或PHILIPS-LX型CT机,在自然熟睡或采用水合氯醛灌肠后检查,层厚3mm,间距3mm自眶上缘扫描至眶下缘,其中1例加行增强扫描。结果12例共累及14个眼球,其中2例为双侧眼球发病。肿瘤均发生于眼球后半部,呈较高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高分辨CT(HR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结节27例,良性结节21例。所用CT为西门子Esprit螺旋CT机。结果 结节内脂肪、钙化密度,边缘光滑或浅分叶以良性常见;结节可见毛刺、锯齿征、深分叶及血管集束征以恶性常见。恶性结节多呈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炎性假瘤多呈中度均匀强化,肺错构瘤和结核瘤多无强化或仅且边缘强化。结论 HRCT有助于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应常规用于肺小结节的CT扫描。  相似文献   

20.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CT动态增强扫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学者认为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