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甲基二甲胺盐酸盐淀粉醚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为母体,羟甲基二甲胺盐酸盐(HMMAHC)为醚化剂,通过干法工艺合成出不同取代度(DS)的叔胺型阳离子淀粉——亚甲基二甲胺盐酸盐淀粉醚(SMMAHC),并考察了其吸湿、保湿性能。结果表明,该阳离子淀粉的吸湿、保湿性能均随着阳离子基团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强。在相对湿度(RH)为81%的条件下,当阳离子取代度分别为0.36和0.70时,其吸湿性分别与透明质酸(HA)和丙三醇相当。而取代度为0.70的SMMAHC保湿性在相对湿度43%和15%下均与透明质酸相当,优于丙三醇。探讨了SMMAHC吸湿动力学,可应用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方程很好地描述吸湿性能,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  相似文献   

2.
王香爱 《化工科技》2007,15(5):25-27
采用以异丙醇为溶剂,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水溶性壳聚糖季铵盐。对其进行了吸湿、保湿性能的测试。壳聚糖季铵盐在相对湿度为43%的干燥器中放置48h吸湿率可达28.6%,水分残存率可达170.5%;在相对湿度为81%的干燥器中放置48h吸湿率可达54.2%,水分残存率可达615.2%;在硅胶干燥器中放置48h水分残存率可达82.4%。壳聚糖季铵盐的吸湿、保湿性能均优于同等条件下透明质酸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化妆品常用保湿剂甘油、聚乙二醇和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试样,分别在高湿度环境和低湿度环境比较玉竹多糖和对照试样的吸湿、保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玉竹多糖和透明质酸钠的吸湿性能优于甘油和聚乙二醇10000,在低湿度的环境下,玉竹多糖的吸湿能力优于透明质酸钠。同时,玉竹多糖的保湿性能优于甘油和聚乙二醇10000,和透明质酸钠的保湿性能相当。玉竹多糖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保湿剂,将其自制成面膜,检测面膜的保湿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4.
生物制品与壳聚糖及其在膏霜中的保湿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油和山梨醇为参照物,在一定相对湿度下考察了灵芝发酵制品,生物多和壳聚糖等几种含多糖的保湿剂以及含上述保湿剂的膏霜的保湿性能。相对湿度对43%时,水溶性壳聚糖的吸湿率较高,所选灵芝制品与壳聚聚糖的保湿率相近;将几种保湿剂有于基本膏霜配方时,生物多糖的保湿性与壳聚糖相近,灵芝发酵液,水溶性壳聚糖与甘油的保湿性相近。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等化妆品用生物活性多糖吸湿保湿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瑞英  张秀宇  慕丹  傅中 《广东化工》2009,36(10):230-232
目的:研究单一生物活性多糖及复配物的吸湿保湿性能。方法: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透明质酸、鲨鱼软骨素、海藻酸钠、水溶性壳聚糖、卡拉胶寡糖等天然保湿材料与常用保湿剂甘油进行吸湿和保瀑性能测试。结果:在RH81%条件下,各试样吸湿能力顺序为:卡拉胶寡糖,甘油,海藻酸钠,水溶性壳聚糖,透明质酸〉鲨鱼软骨素;在RH43%条件下,各试样吸湿能力顺序为:甘油,海藻酸钠,水溶性壳聚糖,透明质酸,卡拉胶寡糖,鲨鱼软骨素。硅胶环境下,各试样的保湿能力顺序为:透明质酸〉水溶性壳聚糖〉卡拉胶寡糖〉鲨鱼软骨素〉海藻酸钠〉甘油。遥过对5种聚糖的两两复配实验,筛选出卡拉胶寡糖、水溶性壳聚糖、透明质酸3种生物活性多糖与其它多糖复配效果较好。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吸湿、保湿性能评价方法准确、简单、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保湿剂,可作为一种化妆品用保瀑剂的性能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海藻酸钠等多糖与常用保湿剂甘油进行了吸湿和保湿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高相对湿度条件下,各试样的吸湿能力依次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海藻酸钠>魔芋萄甘聚糖>壳聚糖;在低相对湿度条件下,各试样的吸湿能力依次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各试样的保湿能力依次为: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此外,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各试样的失重率进行了测试,其失重曲线与保湿曲线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单一保湿剂体外保湿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试神经酰胺、透明质酸、海藻糖、芦荟凝胶汁、生物因子等5种单一保湿剂在不同环境湿度(85%和62%)下的保湿率和相对保湿率,并对单一保湿剂在相对湿度为62%时放置4 h后的相对保湿率差异性的显著与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湿剂在高湿度(85%)环境中的保湿性能高于低湿度(62%),不同单一保湿剂在两个相对湿度下保湿性能的变化有差别。对5种单一保湿剂的体外保湿功能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体外保湿功能的评价方法可对保湿剂进行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8.
N -琥珀酰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黏均分子质量(M0)和不同脱乙酰度(DD)的壳聚糖制备出一系列N-琥珀酰壳聚糖(NSC),研究了NSC的吸湿保湿性、稳定性和与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并以透明质酸为对照,测定了NSC在化妆品配方中的保湿性.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81%和32%时,NSC的吸湿保湿性随M0(1.04×106~1.00×105)的降低和DD(44%~100%)的增加而增强;在硅胶中,其吸湿保湿性能随M0的降低和DD的增加而减弱;在不同pH溶液中的特性黏度变化率小于6.5%,能与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在化妆品配方中,其保湿性能好于透明质酸.  相似文献   

9.
白芨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及其吸湿保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取白芨粗多糖,采用Sephadex G-200和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纯化,通过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HPSEC-MALLS)法对纯化后多糖进行结构分析和分子量测定。考察了白芨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并将其添加到化妆品面霜配方中进行皮肤水分测试。结果表明:红外图谱显示白芨多糖是吡喃型多糖,且含有甘露糖;白芨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9.545×104g/mol,数均分子量Mn=7.297×104g/mol;该分子量下的白芨多糖在相对湿度(RH)为43%时最大吸湿率为6.0%,保湿率为88.8%,在RH为81%时最大吸湿率为99.0%,保湿率为105.5%;皮肤水分测试结果表明含白芨多糖液的面霜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凌  孙利芹  赵小惠 《精细化工》2012,29(1):20-24,29
采用超声辅助H2O2-Vc体系降解Sarcinochrysis marina Geitler多糖(SMP-0),经Sepherose 6B分级纯化得到3种相对均一的多糖组分(SMP-1、SMP-2、SMP-3)。分析各组分多糖的理化性质,并通过总还原力、自由基清除及吸湿、保湿率的测定研究其抗氧化和保湿活性。结果表明:SMP-0、SMP-1、SMP-2和SMP-3是硫酸酯多糖,均由阿拉伯糖、D-果糖和葡萄糖组成,但其组成的摩尔比有差异;抗氧化能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大小成反比,且呈剂量依赖。SMP-3的总还原力与Vc相近,对O2-.和.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4.89%和88.98%;高分子量多糖的吸湿和保湿活性优于低分子量多糖,SMP-0最大吸湿率为49.18%,比甘油小10.5%,比透明质酸和壳聚糖分别大27.4%和35.2%;SMP-0的保湿率为77.23%,明显好于甘油(30.02%),但略弱于透明质酸和壳聚糖。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保湿吸湿性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物化性质。以甘油、山梨醇和透明质酸为参照物,在一定相对湿度下考察了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N—羧丁基壳聚糖等几种保湿剂的保湿吸湿性能。结果显示,羧甲基壳聚糖和N—羧丁基壳聚糖的保湿吸湿性能最优,完全可以替代透明质酸,作为多种化妆品的保湿剂。  相似文献   

12.
酶解褐藻胶寡糖的吸湿及保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藻酸钠为底物,在实验室自制的褐藻胶裂解酶的催化下,通过控制酶解时间,得到平均聚合度(DP)分别为3,4,6的3种褐藻胶寡糖DP3,DP4,DP6。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产物进行吸湿和保湿性能测试,并和化妆品常用保湿剂丙三醇、聚乙二醇600(PEG600)及原料海藻酸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0~64 h内,在相对湿度(RH)为43%的环境中的吸湿率大小为:DP3>丙三醇>DP4>DP6>PEG600>海藻酸钠;在RH为81%的环境中的吸湿率大小为:丙三醇>DP3>DP4>DP6>PEG600>海藻酸钠;在硅胶环境中保湿能力大小为:DP3>DP4>DP6>丙三醇>PEG600>海藻酸钠。64 h时DP3在RH为43%和81%环境下的吸湿率分别为66.4%和108.9%,在硅胶环境中的保湿率为46.1%。DP3表现出优良的吸湿和保湿性能,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天然保湿剂。  相似文献   

13.
以鲑鱼皮为原料,采用酸浸-水提法得到鲑鱼皮明胶,并通过酶解制备了鲑鱼皮胶原蛋白肽,其中超过91.5%的鲑鱼皮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小于1 000 Da。通过葡聚糖凝胶G-15层析柱分离出5种组分,按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为:S1S2S3S4S5。体外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湿度81%的环境下,吸湿性顺序为:S5S4甘油鲑鱼皮胶原蛋白肽S3S2S1≈透明质酸鲑鱼皮明胶;保湿性顺序为:S5≈S4S3S2甘油鲑鱼皮胶原蛋白肽S1透明质酸鲑鱼皮明胶。相对湿度43%的环境下,吸湿性顺序为:S5甘油S4鲑鱼皮胶原蛋白肽≈S3透明质酸S2S1鲑鱼皮明胶;保湿性顺序为:S5S4甘油S3≈鲑鱼皮胶原蛋白肽透明质酸≈S2S1鲑鱼皮明胶。皮肤测试结果表明,涂抹含鲑鱼皮胶原蛋白肽的护肤品能够显著提高皮肤水分含量和降低经表皮失水率(TEWL),小分子鲑鱼皮胶原蛋白肽的保湿效果优于鲑鱼皮明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挖掘大别山艾草的应用潜力,开发出更多艾草相关产品,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酶法提取大别山艾叶多糖工艺,并对艾叶多糖的吸湿保湿和抗氧化性能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艾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1%、超声时间25 min,在该条件下,艾叶多糖提取率为1.72%。在相对湿度为43%的环境下,大别山艾叶多糖的吸湿率为35.7%;在相对湿度为81%的环境下,吸湿率为40.3%;在干燥环境下,保湿率为66.9%。大别山艾叶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都有清除作用,在浓度为1.2 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8.5%,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0.4%。大别山艾叶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和保湿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开发其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以甘油和山梨醇为参照物,分别在两种相对湿度下考察了褐藻糖胶粗品和较纯品的吸湿、保湿率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且探讨了保湿剂的选择原则.结果表明,褐藻糖胶具有一定程度的吸湿性和较持久的保湿性,尤其在较干燥环境下,保湿性优于甘油和山梨醇.因此,其作为保湿剂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甘油和山梨醇为参照物,分别在两种相对湿度下考察了褐藻糖胶粗品和较纯品的吸湿、保湿率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且探讨了保湿剂的选择原则.结果表明,褐藻糖胶具有一定程度的吸湿性和较持久的保湿性,尤其在较干燥环境下,保湿性优于甘油和山梨醇.因此,其作为保湿剂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芦荟保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测量失水率方法评价芦荟保湿性。实验表明,芦荟具有较好的保湿性,芦荟原汁的最佳保湿浓度为40%-605,芦荟保湿性随其复配体系的不同而不同。在乳化体系中,其最佳保湿浓度为40%-50%,其只湿性优于透明质酸及5%甘油,在相对较干燥环境(RH=43.3%)下,其保湿性甚至优于10%甘油,在水基体系中,其最佳保湿浓度为40%-60%,其保湿性与透明质酸相当,虽不及甘油,但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8.
两性淀粉的取代度与吸湿保湿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为母体,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氯乙酸为改性剂,通过清洁的半干法工艺合成出不同羧甲基取代度高的水溶性两性淀粉,并对其吸湿、保湿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性淀粉的吸湿、保湿性能均随着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强。当RH为81%,阴离子取代度大于0.08时,两性淀粉的吸湿性与甘油相当,而保湿性在RH81%和RH38%下均优于甘油;两性淀粉的吸湿速率随着羧甲基阴离子含量增加而提高。初步探讨了两性淀粉的吸湿动力学,水分子在两性淀粉中的扩散属于non-Fickian类型。  相似文献   

19.
根据保湿机理,甘油葡糖苷、聚甘油-10和木糖醇葡糖苷保湿剂复配,通过体外称重法对复配保湿剂的吸湿和保湿性能进行评价,优选复配保湿剂的较佳配比。在此基础上将较优配比的复配保湿剂应用在乳液配方中,采用皮肤水分含量和经表皮水分流失人体测试综合评估其保湿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甘油葡糖苷、聚甘油-10和木糖醇葡糖苷保湿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皮肤水分含量,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保湿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20.
《广东化工》2021,48(8)
目的:探究天然多糖以及与多元醇的复配后保湿性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CK公司的CM825型皮肤水分对测试仪,对天然高分子多糖(寡聚透明质酸钠、低分子透明质酸钠、高分子透明质酸钠、β-葡聚糖和聚谷氨酸钠)和多元醇(甘油、丁二醇)复配前后皮肤水分含量值(MMV)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单一依靠天然多糖如透明质酸钠、β-葡聚糖或聚谷氨酸钠添量在0.1%~1%(w/w)之间是不能提供理想的保湿作用,但0.5%天然多糖与5%甘油复配后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显著增加其皮肤含水量,与5%丁二醇复配后没有显著提高其保湿效果。同时人体测试结果表明在化妆品润肤霜基质中添加0.5%寡聚透明质酸钠与5%甘油复配组合物和0.5%低分子透明质酸钠与5%甘油复配组合物时,连续使用28 d,滋润程度、保湿程度皮肤改善程度三个指标,协同增效达到33.33%以上。结论:甘油搭配搭透明质酸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化妆品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