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带阻式高隔离度场效应管开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场效应管开关电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场效应管开关.此开关利用外加的RC网络和场效应管的分布电容构成带阻滤波器,在工作频率上得到了较高的隔离度,且对插入损耗没有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设计的场效应管开关有着较优的开关性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结构,其中2个平行连接的λ/4开路线采用阶梯阻抗谐振器结构,来实现双波段带阻特性,耦合横截面采用城墙式的形状,使得整体结构变得紧凑、尺寸变小;仿真设计了阻带中心频率分别为0.9 GHz和2.4 GHz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具有通带内插入损耗小、阻带特...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的螺旋型缺陷地结构,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分析了该缺陷地结构单元的结构参数变化对带阻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该缺陷地结构单元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提取了相关电路参数。根据所提取的电路参数设计了一个带阻滤波器。该带阻滤波器由三个螺旋型缺陷地结构单元级联构成,仿真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带阻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偶复合左右手单元小型化带阻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基于对偶复合左右手(Double 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 Cell,DCRLH)单元的小型化带阻滤波器设计方案。通过对DCRLH单元等效电路模型的理论分析证明该结构在平衡状态下左右手通带无法合并,具有天然的带阻特性。对DCRLH微带形式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扫描分析,发现在准平衡状态下,阻带特性非常优良。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设计实现了带阻滤波器。该带阻滤波器性能优良,并且仅使用了一个DCRLH单元,尺寸紧凑。仿真测试结果证明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ispPAC10)的基本组成和主要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spPAC10带阻滤波器电路的设计方法,使用芯片在开发软件PAC-Designer中进行了设计、仿真,并测试了带阻滤波器的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导出了一种具有镜像对称形式特性的带通、带阻滤波器对,与具有同样指标的普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组相比较,可节省乘法器一半以上,并且结构简单,时延小.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单独带通或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根据电磁阻带结构的设计公式,设计了2个阻带中心频率分别为4 GHz和6 GHz的带阻滤波器,调整刻蚀单元的尺寸可以改变带阻滤波器的阻带衰减值.通过全波分析软件Ansoft Ensemble模拟分析了带阻滤波器的特性,用试验验证了模拟分析的结果.本文还应用电磁阻带结构设计了一个双工器,它采用2个电磁阻带滤波器和1个T分支级联形成三端口元件,实验表明其具有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改进型多输出端差动差分电流传送器(MDDCC)及其CMOS实现电路,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比较了MDDCC和第二代电流传送器(CCⅡ)的特性;以MDDCC构成了全差分式连续时间电流模式低通及带通滤波器,分析并模拟了所提出的滤波器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MDDCC电路兼有差动差分放大器(DDA)和CCⅡ两者的优点,适于实现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层结构的基于村底打孔的PBG结构带阻滤波器,采用了周期结构与微带电路分离的设计。解决了传统的打孔结构的导带加工问题,并且有利于电路的加工和修改。最后给出了利用HFSS理论仿真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论证了这种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双模环形谐振器实现的带阻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个对称的双模环形谐振器以及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平行耦合线组成.借助于在普通环形谐振器的两个相对边上添加一对小贴片,环形谐振器的两个简并谐振模式可以被可控的分离,从而可以构成带阻滤波器的工作频带.平行耦合线的作用是为了对双模谐振器进行馈电,同时也被用做两端口间的阻抗变换器.在理论分析之后,利用平面PCB工艺设计制作了滤波器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测量,进一步证明这种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片集成波导的高通传输特性以及蝶型光子带隙结构的阻带特性,构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为了验证该想法,设计了1个中心频率为4.65GHz,分数带宽为40%的滤波器,电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频率为3.71~5.6GHz范围内具有明显的通带特性,带内最大插入损耗约为0.4dB.利用PCB工艺制作了该滤波器的实物,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通带为3.78~5.76GHz,分数带宽约为41%,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0.72dB,最大插入损耗为1.65dB.电磁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用OTA宏模型模拟LC梯形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地研究了用IOTA器件模拟接地电感、浮地电感、接地D元件和浮地D元件所实现的各种低通、高通及带通滤波器的特性。对大量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接地D元件的特性较差,浮地D元件和电压型运放实现一样,在高频时性能有所下降,而采用模拟电感,效果非常好,有着很好的高频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片集成波导的高通传输特性以及光子带隙结构的阻带特性,构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为了验证该想法,设计了1个中心频率为5.0GHz,分数带宽为60%的滤波器,电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频率为3.5~6.5GHz频率范围内具有明显的通带特性,带内最大插入损耗约为0.64dB.利用PCB工艺制作了该滤波器的实物,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通带为3.8~6.8GHz,分数带宽约为56%,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1.6dB。电磁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LC梯形网络运算模拟的对数域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新颖的差分CMOS对数域积分器,给出了其系统传递函数,并以其作为一基本的对数域构建框,采用基于LC梯形无源滤波网络运算仿真的方法,设计了一三阶切比雪夫对数域滤波器,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集成滤波器优化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集成滤波器设计中灵敏度高,波动大的问题,以LC梯形滤波器为设计原型,利用滤波器设计阶数上取整后带来的设计余量优化传递函数.通过对低通滤波器设计解析公式的优化,得到了滤波器设计的最佳解析公式.借助Bruton变换,可使模拟LC梯形滤波器转化成低灵敏度集成有源滤波器.仿真实验表明,利用该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集成滤波器,不仅具有LC梯形滤波器元件变化灵敏度低的优点,又在不增加滤波器阶数的情况下,改善了滤波器通带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全集成连续时间有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实对称相似矩阵理论的跨导运算放大器(OTA)有源滤波器设计方法、由于该方法基于双端接载的LC梯形原型和一般网络理论,所设计的电路主要由OTA和接地电容组成,不易受分布电容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低及集成度高等特点.给出的设计实例显示该方法可用于实现片上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7.
利用模拟电感实现混沌及控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运算跨导放大器构成的模拟电感,实现了蔡氏混沌电路.利用模拟电感设计了一个易于调节的带阻滤波器,并将它应用于控制蔡氏电路中,得到了不同的周期轨道.实验观测结果表明:用模拟电感构成的电路,元件参数易于调节;电路容易起振;电路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8.
无电容R有源滤波电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际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频率特性,给出了仅由电阻R和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无电容R有源滤波电路及其理论分析,并就R有源滤波电路参数对滤波特性和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影响作了详细讨论,给出了R有源滤波电路参数的取值条件。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中心加权中值滤波方案较常规中值滤波方案对图像的降噪或噪声衰减能力较强,同时对图像的边缘保持较好;而最优全方位结构元约束层叠滤波适于消除加性白噪声和脉冲噪声,但对图像高频部分的微波细节的保持能力较差,于是在最优全方位结构元约束层叠滤波设计中引入改进的中心加权中值滤波的主要思想,得到了一种新的滤波改进算法,从理论分析和图像处理仿真实验表明,该类滤波器既有有效地滤除噪声,又可充分保留原图像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多功能有源滤波器。该电路由2个CCCⅡ±,1个OTA和2个接地电容组成,只需1个输入端,选择不同的输出端口,能够实现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全通5个滤波功能。调整CCCⅡ±以及OTA的偏置电流和电容值,能够改变特征参数,设计的电路频率可调谐并且具有很低的灵敏度。最后对实际电路,进行了PSpice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路方案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