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圆针和鍉针是古代九针中的两种针具;其共同特点是球形针尖不入皮肤,不同点在于大小。据此,我们自制了一种新型针具圆鍉针;一端为鍉针,一端为圆针。用来治疗腰扭伤和落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腰扭伤61例,多为男性,年龄为18~79岁。发病1~4天者53例,5天以上8例。治疗,循经取穴或取阿是穴,以迎随补泻法揩摩点压,得气后持续2分钟;每次2~3穴,每日1次。结果全部治愈:1次治愈者38例:2次治愈者19例;3次治愈者3例;4次治愈者1例。  相似文献   

2.
新九针鍉针疗法是指用缇针在体表穴位进行点压、揉按、刮磨或烧灼后烙刺病变部位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针法。此针系古九针之一,后世医家对该针应用甚为稀少,改制后的鍉针应用非常广泛,亦被众多医家所掌握。  相似文献   

3.
前言新九针包括新(?)针、新磁圆梅针、新鍉针、新锋钩针、新铍针、新火针、新梅花针、新三棱针、新圆利针,是笔者在《内经》有关“九针”记载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明研制的。加上作者对传统毫针针刺手法的改进,共10种疗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这些针具和疗法不仅安全、易行,而且对内、外、妇、儿各科约160余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大大地开拓了针灸的治疗范围。现将新九针和毫针新刺法分10讲进行简单介绍。第一讲新(?)针新(?)针针法是通过划割人休某些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经临床应用证明:对多种疾病确有独特疗效。特别是对胃肠疾患、皮肤病、  相似文献   

4.
鍉针疗法是古代九针之一,其针形为“针大其身而圆其未”,作用是“按脉取气令其邪出”。本人于六十年代初有幸与天津名老中医陈辑五医师学得此针法,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在鍉针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气功中内气外放的原理,在临床上采用了“鍉针导引法”治疗了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鍉针属于古代九针之一,其针身大针尖圆,操作时主要用于体表不破入皮下,有疏通筋脉、益气养血、祛邪而不伤正之效,对妇人妊娠期疾病尤为适用。本文主要报道了鍉针治疗妇人妊娠期疾病验案3则。案1为孕中期女性,西医诊断:妊娠呕吐;中医诊断为妊娠恶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以鍉针结合穴内注射、耳穴压贴治疗。案2为孕后期女性,西医诊断:便秘;中医诊断为便秘,辨证为气血两虚证,以鍉针联合揿针、温针灸、穴位贴敷治疗。案3为孕中期女性,西医诊断:Meige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胞轮振跳,辨证为阴血亏虚证,以鍉针配合张力平衡法穴位埋线治疗。各医案根据辩证思维,使用鍉针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因人、因证进行选穴论治,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6.
谢祥锟  刘瑶  郝建 《西部中医药》2010,23(12):48-49
肛瘘的治疗受到肛肠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其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古九针"中的"镝(鍉)、铍针"运用到低位肛瘘的治疗是对古九针治疗作用和治疗范围的发挥,在此探讨,以利临床。  相似文献   

7.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热熨法”、“灸法”和“砭石”;“砭石”的出现是我国针术的萌芽。 到了商代,随着青铜器的发展,出现了《内经》中记载的九针: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金属针刺工具的应用,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鍉针系古代九针之一。1959年上海有人研究鍉针的补泻手法。我们从1975年以来采用电鍉针进行了循经感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鍉针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包括脉冲电鍉针、声电鍉针、电热鍉针和微波鍉针等。用脉冲电鍉针测查病人群体感传阳性率,达61.2%,较其它方法测得的阳性率明显偏高。用来短程接力激发感传,可使74.4%聋哑学生变隐性感传为显性感传。其抗炎有效率为95.3%,抗痛有效率为95.%。声电鍉针检测循经感传效果又明显优于脉冲电鍉  相似文献   

9.
古代九针传承至今,唯毫针为各代针灸医家所独爱,但论针灸疗效今非昔比,究其缘由"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陈振虎教授认为临床疗效与针具关系紧密,在对古代九针的潜心研究和现代各类针具不断尝试后,取法于古代九针,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研发了"岐黄针",以经筋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黄帝内经》"五刺法"的灵活运用,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岐黄针疗法体系。本文将从针具变迁的角度探讨针具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并介绍岐黄针疗法。  相似文献   

10.
新九针磁圆梅针疗法,是指用特制的具有强磁性的圆梅针叩刺经络腧穴以达到治病健身的一种针刺疗法。其针具磁圆梅针具有圆针、梅花针、磁疗3种针具的治疗作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1.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在中风后1~3个月内发生,其病因尚不明确。肩手综合征影响患者的主动康复训练,不利于偏瘫侧肩功能的恢复。“新九针”中磁圆梅针具有圆针、梅花针、磁疗3种针具的治疗作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近年来,我们以磁圆梅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九针”最早记载于 2 0 0 0多年前的《内经》,是中医最古老的九种不同的治疗工具。令人遗憾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除毫针外 ,九针中的其他针具鲜为人所应用 ,渐至失传。80年代初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在“古九针”的基础上经过挖掘、整理、改制、提高 ,从而创制了“新九针”。新九针针具由针 ,磁圆梅针、针、锋勾针 (含三棱针 )、铍针、圆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组成 ,其中火针又包括细火针、中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新九针”的出现 ,既大大丰富了针刺工具的种类 ,又拓宽了针灸治病的范围 ,提高了疗效。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新九针针具…  相似文献   

13.
怀堂针具又称为师氏新九针,是由山西针灸研究所师怀堂研制创立的,包括师氏馋针、磁圆梅针、缇针、锋句针、铍针、圆利针、三棱针、梅花针、火针等,已于1983年通过国家鉴定.其疗法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运用单一针具施治的局限性,发挥了不同针具特异性、整体性的治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样性的治疗方法[1].其中,磁圆梅针、缇针和梅花针三种针具可在推拿临床中运用,而又以磁圆梅针运用最广.  相似文献   

14.
正九针之名,《内经》中早有记载,后世医者,虽有继承,但渐流失。直到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阅古籍,参新论,将中国古代九针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创立了一套独特的针灸疗法,即"新九针疗法",九针才重归大众视野。新九针虽源于古九针,但是在针具、针法以及临床应用上都与古九针有很大区别。1新九针针具的创新古有九针(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今有新九针(镵针、磁圆梅  相似文献   

15.
《内经》有多篇关于九针的详细论述,对后世针具针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的应用。员针为九针之一,因其针尖如“卵形”的钝头设计,后世临床多用以体外揩摩之用,未能发挥其作为针具的真正用途。本文介绍基于《内经》对员针针具的挖掘复原,探讨员针当为刺入肌肉“分间”以治疗肌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九针溯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阐述古九针的名称、形状、功用、刺法及来源,并对建国后在继承古九针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成果新九针进行了系统介绍.新九针的改制和创新丰富了九针针具,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新九针的科研与临床发展过程中新九针理论得到了不断丰富,多种针具结合,既重视每种针具的特点又强调发挥整体功能,使新九针形成了自身特点及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鍉圆针定量痧疗术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胃动力剂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治疗,14 d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65.00%(P0.05);2组治疗后14 d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大便干结、脘腹胀满、排便困难、四肢不温及腹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鍉圆针定量痧疗术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改善患者证候积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锋钩针是山西师氏新九针重要针具之一,施治时可同时产生两种功能和作用:一是有刺激肌肉、放瘀血的功能,具有刺血的治疗作用;二是可割断皮下肌纤维及脂肪,具有割治的作用。师氏新九针传人王文德老师应用锋钩针治疗杂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尤其锋钩针钩割腰骶部阳性反应点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痛经、慢性前列腺炎及痔疮等多种疾病,具有其他针具不可比拟的优势。锋钩针只是新九针针具的一种,其应用范围广泛而不限于此,新九针多种针具的配合使用则更加如虎添翼,收集整理九针名家治疗经验,将针具操作规范化,将治疗经验理论化,将临床和理论紧密化、系统化,是所有临床针灸医生应该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九针疗法系我国著名针灸临床专家、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原所长师怀堂教授所创。该疗法及专用特制针具自问世以来 ,深受海内外针灸界人士欢迎。经过数十年的不断研究与创新 ,尤其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与山西中医学院实现合并以后 ,九针疗法日臻完善 ,已形成医、教、研一体化的医学发展模式。新九针是由针、磁圆梅针、针、锋勾针、铍针、圆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组成。其中火针系列又创新出细火针、中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多头火针、可调式火针等不同类型 ,其它九针针具也有各种变化。由于新九针针具外形各异 ,作用分明、协同配伍、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鍉圆针系统痧疗联合中频电疗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鍉圆针系统痧疗联合中频电疗治疗KOA患者55例。男12例,女43例。年龄41~79岁,中位数61岁。病程1~72个月,中位数18个月。中频电疗后即进行鍉圆针系统痧疗,中频电疗每次20 min,鍉圆针系统痧疗每个部位刮拭20次(时长为5~8 min),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评分、骨关节炎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积分、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水平。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1.53±5.43)分,(25.55±5.38)分,t=31.998,P=0.000],治疗后的骨关节炎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积分较治疗前降低[(11,1.5)分,(5,1)分,Z=-6.520,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