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所谈泻心汤指《伤寒论》以泻心汤命名的五张方剂,即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五泻心汤方剂组成应以何药为君,历代医家方论著作及伤寒注疏一类书籍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一是以方剂命名药为君药,如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大黄,黄连为主药;半夏泻心汤以半夏为君药等。如柯韵伯、吴谦,南京中医学院编《伤寒译释》,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1979年8月版)。二是从泻心汤方剂组成及作用的共性提出五泻心汤应以黄连为君药,  相似文献   

2.
三泻心汤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床案例形式,介绍了甘草泻心汤、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治疗乳头瘙痒、妊娠恶阻等妇科疾病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3.
周勇  魏盼  周小康 《中医学报》2019,34(2):248-251
《伤寒论》所称"心下痞"即患者自觉心下痞满不舒,按之濡或硬,无疼痛症状。痞证之根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和。《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的"泻心汤"有五种,分别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五方均主治痞证,然各方所治主证之病机有所差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胃虚不化水热痞;甘草泻心汤主治少阳阳明并病之胃虚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之证。五证虽均以痞为患,但病机不同,立法处方也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配伍应用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医案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试验,以发现半夏泻心汤配伍及应用规律.方法:采用频数统计、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半夏泻心汤医案资料进行挖掘试验,从药味加减和主治病证方面探讨半夏泻心汤方剂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统计和对应分析,发现了药物在半夏泻心汤医案中的分布特点和药物与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结论:半夏泻心汤除治疗寒热错杂证外,还能治疗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在湿热证的治疗过程中建议增加枳实,去掉人参、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  相似文献   

5.
三黄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的泻心汤类方,两者临床均用于治疗“痞满”证。与其他复方相比,《伤寒论》中记载的制备方法独特,大黄、黄芩、黄连用麻沸水浸渍而非现代常规的煎煮;而三黄泻心汤中到底有无黄芩,这一问题也被争论至今;此外,泻心汤在制备过程中所产生沉淀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一直也是关于泻心汤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三黄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致人胃上皮细胞GES-1调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正常组、感染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感染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按50∶1的细菌∶细胞比例感染GES-1细胞,正常组和感染组均以正常鼠血清进行培养,半夏泻心汤组以含药鼠血清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DA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组的细胞增殖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明显提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10%、15%的含药血清能促进细胞增殖(P〈0.05),半夏泻心汤组能降低细胞凋亡(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具有改变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以加减半夏泻心汤为主方,通过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胃炎89例,并与《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治疗的60例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73.3%。结论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优于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五泻心汤主治心下痞满,按之自濡等证,但其证治与组方各有所异。本文试将自己对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五方的证治组方规律、临床运用谈几点意见。五泻心汤证治组方规律五泻心汤所治皆以心下痞满,按之自濡为主证。如论中第156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但因其病因病机的不同,各方证治及组  相似文献   

9.
三黄泻心汤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三黄泻心汤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三黄泻心汤及口服三黄泻心汤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比较三黄泻心汤、单味生药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口服三黄泻心汤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口服三黄泻心汤后从血中发现了20个入血成分,其中3个为代谢产物;17个为原型成分。结论三黄泻心汤入血成分主要来自大黄和黄芩,其血清药物化学表征可以为阐明三黄泻心汤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GES-1细胞后Ki67抗原量的变化,探讨半夏泻心汤对Ki67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和半夏泻心汤组,以1∶50的细胞∶细菌比例感染GES-1细胞,用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培养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检测Ki67抗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MTT A值和Ki67抗原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组MTT A值和Ki67抗原阳性细胞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Hp可抑制GES-1细胞增殖,半夏泻心汤能降低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等条文,揭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利用药物气味之偏救补人体五脏阴阳气血之偏的治疗大法。后代医家缘此以为经,创制出了生脉散,清营汤等千古名方,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在食疗养生方面,药食物的性味理论也是指导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法则。笔者试以五脏体系中的心脏系统为例,就心苦欲理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Since 1993, the authors have successfully treated 47 cases of the localized neurodermatitis by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and with the modified Yangxue Dingfeng Tang, with quite good therapeutic results reported as follows. Clinical Data The 141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临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诊断标准选择14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运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85例,并与思密达治疗62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51例.显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4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8%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加味研制而成的益元止泻颗粒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能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论 益元止泻颗粒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水热互结”方证述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观点中,“水热互结”之证似乎仅限于大陷胸汤(丸)证和猪苓汤证,但笔者认为此说尚不全面。故而多方考察、仔细论证,认为小陷胸汤、茵陈蒿汤、大小柴胡汤及三泻心汤等俱为“水热互结”之证而设,所异者病位不同,病情不一,病性有别而已,故而处方用药有所区别,在此一一论述之。  相似文献   

16.
活血汤对阿霉素肾硬化大鼠病理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汤对阿霉素(ADR)肾硬化大鼠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复制阿霉素肾硬化模型并用活血汤来治疗。观测药物干预前后蛋白尿、尿糖、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 r)、血脂(TG、CHO)的变化。观察肾脏组织中肾小球硬化和其他病理损伤程度。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蛋白尿、肾功能和病理改变较肾硬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活血汤能改善大鼠的临床症状、肾功能,并且活血汤能明显减轻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损伤,最终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通冲剂的抗冠心病和抗心绞痛的作用。方法:应用整体动物(犬、大鼠、猫)实验法测定冠脉流量、心肌耗氧量、心脏功能和血栓形成,用血流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冠心通冲剂可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全面改善心脏功能。结论:冠心通冲剂具有很强的抗冠心病和抗心绞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熹的《东归乱稿》表现了理学家的旅途体验及确证自身的努力。该诗集的整体综合意蕴可归纳为“归心”与“道心”。作为朱熹个性化体验的“归心”包容了道德伦理的内涵 ,客子的羁旅愁思表现了天伦中的深情 ;其以理学心性为主体的“道心”把心性体察和审美观照参融在一起 ,纯然是一派温润宁静的气象。朱熹诗歌语言的日常化是以理学为诗 ,以诗为讲学的结果。朱熹的理学诗在当时葆有着它的生命活力 ,它们不仅折射出朱熹的视境、朱熹的情思 ,显示了理学话语的形象特征 ,拓宽了宋诗的审美空间 ,强化了诗歌的致用功能 ,而且反映了朱熹日常生活的哲学化和哲学化的人生。朱熹在东归之行中 ,通过他的吟咏 ,为理学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一个理性思维、道德情感和人生趣味相和谐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唐代甄权<明堂人形图>与官修<明堂针灸图>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新解读《千金翼方》卷二十六所记唐初甄权修明堂及其后官修明堂的经过,参以两《唐书》进行考证,得知甄权《明堂人形图》完成于武德四年(621)以前,而官修明堂则完成于贞观二年(628)或四年(630)。官修明堂的主持人既非甄权,也非孙思邈,而是时任少府监的李袭誉,甄权则在学术上起了主导作用。官修明堂图的名称当为《明堂针灸图》,它是在《明堂人形图》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细辛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用法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其用法用量问题一直是中医学术界聚焦的热点,长期困惑着中医药临床工作者。该研究从《伤寒杂病论》着手,对其用法用量作初步研究。研究认为,配伍用药得当,煎药次数宜少,煎煮时间宜长,少量多次分服,区分年龄体质,是临床大量使用细辛,且确保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