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机械制造和长度计量器具的修理中,经常采用手工研磨方法来获得较高精度的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我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无论采用湿研法还是干研法,研磨加工高精度平面时,用平板或研磨器加工出的平面均为凸形,很难达到理想平面度要求,具体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研磨平尺的关键是要对作为修理工具的平板提出一定的要求,即要求它的凸度最好在1μm以内,同时,还应注意操作方式及温度影响。具体做法如下。 1.假设是300mm平尺,则可用300mm×300mm以上的研磨平板,以二块一组或三块一组组成。平板先由300mm以上零级刀口平尺,按米字线位置检查平板的平面度。将凹形平板作为下平板,凸形平板作为上平板,用W1.5或W1金刚砂进行互研。运动轨迹以S形和画圆圈变换,直至平板的平面度用刀口尺检查见不到光隙。然后以W1.5或W1金刚砂压砂,待平板表面呈灰白光亮,色泽一致,嵌砂均匀即可。  相似文献   

3.
环氧树脂研孔工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磨具,它把磨料掺在环氧树脂中,经固化加工而成的。使用前按要求在磨床上磨成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它的切削性质和磨削一样,属于多刃切削。其加工方式与普通手工研磨孔相似,不同的是研孔时不加磨料,不像普通研磨那样靠游离状态的磨料来切削,因而不会造成加工表面的嵌砂现象,可以获得很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用环氧树脂研具精化孔的加工,是一种高精度的加工方法,在研磨铸铁材料的油缸孔、阀体孔等可得到很理想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精度的大平板只能用小平板来进行研刮,共平面应依靠测量来保证。因此测量方法直接影响大平板的精度和生产效率。我厂最近在刮制一块1.05×5m的曲轴检验平板中(以下简称5m平板),我们采用的研刮测量工艺,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提高生产效率约2—3倍。5m平板精度要求:全工作面平面度允差 0.02 mm,每平方米平面度允差 0.01 mm,光洁度 8。刮后经计量室检定:全工作面平面度误差为 0.018 mm,每平方米平面度误差小于 0.01 mm,光洁度和接触斑点办合乎要求。下面介绍本研刮工艺及其特点。一、工艺方法 1.调整大平板的安装水平,使…  相似文献   

5.
卧式钢球研磨机用大循环方式成批(150~200kg)研磨钢球,是利用精度低于工件精度要求的机床。借助“压沟”手段精化机床,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研磨机有两块研磨盘,一块旋转.称为转动盘,另一块不转,称为固定盘。转动盘上事先车出若干同心的V形沟槽,固定盘则为光滑平面。所谓“压沟”即在研磨钢球之前,用  相似文献   

6.
行星式研磨是在传统研磨机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行星结构获得理想研磨轨迹,从而来提高研磨精度和效率的一种研磨方式。以实现多工件双平面同时研磨为需求.设计了对其运动轨迹做了具体分析,根据加工要求设计出具体的行星式研磨盘结构,并进一步对该研磨盘进行了运动几何学仿真以验证其可用性。这种研磨机在保证研磨加工精度和加工品质的同时,还可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实现不同截面、多个工件的同时研磨,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高光洁度孔的最后加工往往仍需进行人工研磨。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研磨效率,改善加工质量,我们试验用人工超声振动研磨方法对孔进行最后精密加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超声振动研孔机构图1示出了超声振动研孔基本结构简图。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超声振动源超声振动源即为通常的超声发生器。它可产生具有一定振动频率(如20千赫)和一定输出功率(如250W)的高频正弦波电振动。为了满足研磨孔的实际需  相似文献   

8.
行星研磨机研磨盘的设计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宜国 《机械》1990,17(2):27-31
为了实现研磨盘工作面各点等速磨损,提高被研磨表面的精度,试验分析了使用平面研磨盘和等距槽研磨盘的磨损及工件质量问题,从而寻求出新型研磨盘的设计方法,并经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量块研磨平板校正技术,阐明研磨高精度工件时,选择合适的研磨平板显得尤为重要.研磨平板板形为均匀的凸形时,研磨后量块平面度最好,产品合格率最高.而平板为凹形时,量块平面度最差,此时量块被研磨后表面成凸形,且凸出程度最大.平板比较平直时,量块平面度较差,此时量块被研磨后表面也成凸形.  相似文献   

10.
研磨高精度工件时,选择合适的研磨平板尤为重要。研磨平板板形为均匀的凸形时,研磨后量块平面度最好,产品合格率最高。而平板为凹形时,量块平面度最差,此时量块被研磨后表面成凸形,且凸出程度最大。平板比较平直时,量块平面度较差,此时量块被研磨后表面也成凸形。  相似文献   

11.
张霞峰  刘强  姚建华  刘浩 《机械》2016,(10):55-58
气浮测量装置属于二自由度龙门式测量装置。运动滑块装配在花岗岩大理石导轨上,滑块内装有多孔质气浮轴承,气体通过空气过滤器和精密减压阀提供给气浮轴承保证滑块在导轨上基本无摩擦运行。气浮测量装置安装在精密花岗岩大理石平台上。研磨过的大理石平台平面度和光洁度达不到测量和装配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理石平面的精度,对大理石平面进行再次研磨。研磨前要进行研磨平板、磨料、研磨液和电子水平仪的选型,实验中用电子水平仪进行平面度的反复测量和用研磨平板进行反复研磨。测量结果显示的大理石平面度的精度较研磨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保玉 《工具技术》1998,32(9):29-31
卡尺外量面的平面度在国家标准中有严格的规定,如分度值为0.02mm的卡尺,外量面的平面度为0.002mm。工艺上如何保证此要求是卡尺制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工艺上主要是靠机械研磨来保证平面度的。机研后,还需少量的手研。机研质量高了,手研的劳动量就可以大...  相似文献   

13.
王丽丽 《轴承》1993,(11):28-30
我厂生产的¢26mm以上钢球的生产量日益增多,初研工序采用AE05(日)、H021和3MG4730等立式研球机单盘封闭式加工。两个研磨盘平行研磨,上研球盘为平面,工作时不转动。在下研球盘工作面上车成多条对称的90°V形沟槽,将钢球装入沟槽中,钢球之间用木球或塑料球隔开,并添加一定量的研磨膏。下研球盘转动,带动沟槽中的钢球旋转。并借助上研球盘施加压力实现研磨。多年以来一直沿用此种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石英砂研棒     
随着液压控制的普遍应用,各种液压缸体零件不断增多,其内孔要求的精度及光洁度均较高。由于我科没有珩磨设备,几年来,液压缸内孔均采用精镗后精研的工艺,研磨棒分别采用铸铁或巴氏合金。去年开始,我们试制了石英砂研棒,取得了效率高、质量好的效果。石英砂研棒由芯子1,砂套2组成。其结构如附图。芯子1由45钢制成。在芯子两端制有中心孔;砂套2由石英砂、环氧树脂混合制成。环氧  相似文献   

15.
量块的干研磨,也称嵌砂研磨,是通过两块平板的互研,将磨料镶嵌在铸铁平板组织内部。加工时,平板不动,工件在卡带(盘)的带动下,按一定的运行轨迹运动,以实现余量去除,从而提高精度。一般应用于加工余量在0.6μm以内,表面粗糙度Rao.025μm以下,尺寸、位置精度达到1级以上的半精、精加工。影响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因素很多,例如,平板,研磨剂,工件运行轨迹,工作环境,温度变化,机床运转情况,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其中,比较重要的客观要素,是通常被人们称为研磨三要素的平板、研磨剂和工件运行轨迹。解决好以上三要素,就…  相似文献   

16.
杨来侠 《机械强度》2001,23(3):350-352
简介Hauseman研磨研具的特点、制造要求和制造方法;对研具配方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获得研具制造的最佳配方,并进行了研磨实验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17.
卧式钢球研磨机用大循环方式成批(150~200kg)研磨钢球,是利用精度低于工件精度要求的机床,借助“压沟”手段精化机床,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研磨机有两块研磨盘,一块旋转,称为转动盘,另一块不转,称为固定盘。转动盘上事先车出若干同心的V形构槽,固定盘则为光滑平面。所谓“压沟”即在研磨钢球之前,用数十个成品钢球从固定盘上供进球用的缺口进入转动盘的沟槽,并在两盘之间加上一定压力,钢球由转动盘带动在沟槽中滚动,同时在固定  相似文献   

18.
齿轮动力互研法是利用齿面动态力达到齿轮精加工目的的方法。为了避免出现齿面“中凸”及齿根部研磨较严重的现象,采用了变中心距研齿工艺。通过对齿面诱导法曲率和齿面滑动系数的分析,说明采用变中心距研齿比定中心距研齿,其齿面研磨的一致性有很大的改善,这对提高研齿精度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首次提出了圆柱齿轮自适应啮合动态互研的研磨加工方法,与传统研齿相比,自适应互研是一种动态、自适应啮合的过程,具有易于操作、效率高的优点。对自适应互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最后用MATLAB编程对动态研磨力进行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20.
燕子花纹的刮削是在高精度刮削和快速分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精度刮削的要求很高,主要取决于刮刀与操作方法。高精度刮削对刮刀的要求如下:刮刀头部见图1。刮刀的宽度要比普通粗刮刀要窄,材料用GCr15等轴承钢锻件,头部淬火至HRC58~60,毛坯经过粗精磨削,四角倒棱去毛刺,然后,用细油石(油石牌号TLM10—M12ZR_1~ZR_2ASc)或铸铁平板上加M10研磨砂、机油、煤油适量,将刃口精研磨至8以上;刮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