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勇生 《四川中医》2006,24(4):85-86
目的:了解自拟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以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为治疗组,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后于黄体期第7天测量乳增散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和催乳素(PRL)水平以探讨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结果: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P<0.01);乳增散组患者E2、P和PRL水平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其中E2、PRL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P则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体内E2、P和PRL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汤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汤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应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同时应用药物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心脏采血,放免法检测血清中E2、P、PRL的含量。同时取乳腺作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模型组乳腺增生明显,E2、PRL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灌服复方丹参汤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乳腺组织增生,和模型组相比,E2、PRL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复方丹参汤有降低乳腺增生病大鼠E2、PRL水平,抑制乳腺增生,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7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7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丹仙汤口服,对照组给予乳增宁口服,疗程3个月,每组随机抽取30例患者检测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清E2降低;P,PRL值回升;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E2、PRL降低;P,值无明显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对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失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乳腺Ⅰ号口服,对照组给予托瑞米芬口服,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P、LH、FSH、PRL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乳腺Ⅰ号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托瑞米芬组)为7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RL、E2水平明显降低,P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FSH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E2、LH、FSH水平有所升高,P、PRL水平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调节性激素水平的紊乱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勇生 《中医杂志》2006,47(10):761-762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以乳增散(治疗组)、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分别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分别在治疗前后于黄体期第7天测量治疗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和催乳素(PRL)的水平,以探讨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结果: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E2、PR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P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体内E2、P和PRL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针药结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及乳腺VEGF、bFGF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彦苍  杜惠兰  靳亚慈 《中成药》2010,32(7):1217-121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并分析血清和乳腺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的变化,揭示乳腺增生病从微血管生成方面的部分发病机理.方法:通过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采用针药结合与中药、针灸以及西药三苯氧胺(TAM)相比较的方法观察疗效.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VEGF、bF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和PRL含量明显升高,P含量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的各组E2和PRL含量均降低,P含量升高,针药组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VEGF和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经治疗后的各组含量都降低,针药组最明显(P<0.01).结论:针药结合通过调整某些生殖激素水平,下调血清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改善内分泌,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乳腺增生之目的.针药结合的方法与单纯服用中药、单纯应用针灸以及TAM相比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皮内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皮内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乳散结汤与西医疗法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运用康乳散结汤(鹿角霜、柴胡、青皮、郁金、白术等),同时服用三苯氧胺。对照组运用三苯氧胺治疗。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和症状体征、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钼靶X线扫描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E2、PR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P有明显提高(P<0.01)。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乳散结汤与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络刮痧和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通络刮痧和中药)和对照组(乳癖消片)各40例。观察2组综合疗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乳腺钼靶摄片检查。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疗效、症状与体征和钼靶变化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疗效(P<0.05),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清中泌乳素(PRL)、雌二醇(E2)水平(P<0.01或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孕酮(P)水平出现升高(P<0.05)。结论:通络刮痧和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乳散结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用康乳散结汤,对照组用乳癖散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和症状体征、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钼靶X线扫描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血清雌激素(E2)和催乳素(PR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孕激素(P)明显提高(P<0.01)。结论:康乳散结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柴青消痛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方柴青消痛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乳癖消颗粒口服。两组均30d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PRL和E2水平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但对PRL、E2的降低作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采用疏肝理气,散结止痛的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助阳通络方不同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的激素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结果:在助阳通络方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中,助阳通络方高剂量组(E组)与正常对照组(A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疾病模型组(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助阳通络方中剂量组(F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助阳通络方低剂量组(G组)与A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助阳通络方对乳腺增生病大鼠ER、PR的影响实验中,E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ER、PR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G组与A组比较,ER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PR阳性表达升高(P0.05);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助阳通络方可降低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升高的E2、PRL的含量,升高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降低的P含量,与三苯氧胺作用类似。可使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受抑制,且作用与三苯氧胺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耳穴贴压调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加耳穴贴压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评分、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腹针加耳穴贴压组为93.8%,西药对照组为69.2%,腹针加耳穴贴压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Kupperman指数评分腹针加耳穴贴压组为24.21±8.46,较西药对照组(38.65±9.95)明显降低(P<0.05);腹针加耳穴贴压组血清E2、FSH、LH含量明显改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腹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对血清E2、FSH、LH有良性调节作用,对Kupperman指数评分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乳结平胶囊对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病雌激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楣  陈凤仪 《中药材》2008,31(10):1554-1556
目的:探讨乳结平胶囊对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病雌激素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乳结平高、低剂量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治疗组用乳结平高、低剂量治疗30d后,对比各组大鼠乳头高度、体内雌激素水平。结果:乳结平高、低剂量组大鼠乳头红肿或增生均有所减轻;用放射免疫法(R IA)分析测量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的水平,泌乳素、雌二醇和孕酮大鼠性激素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病理组织变化减轻,导管上皮细胞层数、腺泡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乳结平胶囊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雌激素水平,改善增生乳腺的病理形态变化,有效地对抗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15.
乳腺1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1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乳腺增生患者黄体期血清性激素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选择自2002年3月-2004年9月治疗的167倒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设立治疗组85例。治疗组给予乳腺1号方口服,对照组82例,给予乳癖消口服,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E2、P、T、LH、FSH、PRL6项性激素水平,分析治疗疗效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性激素发生改变。E2、PRL降低,P、T则回升,其中PRL、T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性激素E2、PRL降低,P、T回升,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1号方通过调理性激素水平,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志艳 《河北中医》2016,(8):1195-1197
目的观察归肾丸加减联合耳穴贴压对月经过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1例月经过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归肾丸加减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41例予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及催乳激素(PR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SH、LH、PRL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E_2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FSH、LH、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E_2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归肾丸加减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月经过少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调肾疏肝针法对乳腺增生患者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较佳配穴和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调肾疏肝针法组(简称调肾疏肝组)、常规针刺组和中药组。调肾疏肝组穴取肾俞、命门、风府、灵墟、神封、步廊、期门等,每日针刺1次;常规针刺组穴取足三里、膻中、肝俞、乳根、内关、期门,治疗方法同调肾疏肝组;中药组口服乳癖消片,每次6片,每日3次。3组患者皆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及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变化情况。结果:调肾疏肝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94.0%,常规针刺组分别为86.0%和88.0%,中药组分别为78.0%和84.0%,3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肾疏肝组疗效优于另2组;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血清PRL、P、P/E2均有显著改善(P<0.05),调肾疏肝组降低PRL和升高P、P/E2作用优于另2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调肾疏肝组和常规针刺组E2、CD8 、CD4 /CD8 有显著改善,调肾疏肝组降低E2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调肾疏肝针法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对乳腺增生患者的内分泌、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肾调周法中药,对照组予乳癖消;观察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肿块及高频乳腺摄影X线、B超及红外线检查的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黄体中期E2、P、PRL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黄体中期血中PRL水平均降低、P水平均升高,治疗组E2水平降低更为明显。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较显著疗效,并能调节机体性激素代谢水平,从而改善乳腺增生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疗法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法:将85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并对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PGF2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血清PGE2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仍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PGF2α/PGE2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仍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PGF2α和PGE2水平,降低PGF2α/PGE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及孕酮(P)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6%,对照组6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降低E2、PRL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孕酮的影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