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学忠  周特红 《眼科》2009,18(2):101-103
目的回顾基层医院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防范措施。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房山区第一医院初期开展的184例(18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方法行上方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观察记录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随访3-6个月。主要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8眼(4.3%),虹膜损伤2眼(1.1%)。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角膜内皮水肿23眼(12.2%),葡萄膜炎16眼(8.5%),高眼压4眼(2.1%)。术后晚期并发症有视网膜脱离2眼(1.1%),后发障2级以L21眼(11.2%)。最后随访时视力0.5以上149眼(79.3%)。结论基层医院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时可出现较多手术并发症,应在有相应手术经验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眼科,2009,18:101—103)  相似文献   

2.
郑丹莹  刘奕志 《眼科学报》1998,14(2):105-10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观察了采用原位碎核和虹膜平面碎核法分别对212例(233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术中玻璃体脱出20眼(8.6%),虹膜损伤13眼(5.6%),前房出血1眼(0.4%)。术后角膜持续水肿3眼(1.3%),后囊膜混浊7眼(3.0%),炎症反应2眼(0.9%),人工晶体偏位1眼(0.4%),切口渗漏2眼(0.9%),术后前房出血1眼(0.4%)。结论:玻璃体脱出及虹膜损伤是初期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较常见的并发症。采用原位碎核法出现的玻璃体脱出及虹膜损伤少于虹膜平面碎核法。眼科学报1998;14:105—10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初期的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总结我院2011-02/2012-02白内障患者200例250眼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短期并发症。

结果:患者250眼手术后囊膜破裂6眼(2.4%),前囊膜撕裂15眼(6%),悬韧带断裂3眼(1.2%),虹膜损伤5眼(2%),切口损伤5眼(2%)。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但在基层医院开展初期,因对手术不够熟悉,会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超  贾丽  王晓鲁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279-128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965例1024眼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总结分析术后低视力原因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998眼(97.46%),26眼改为ECCE+IOL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mo):视力<0.3者141眼(13.77%),视力0.3~0.8者730眼(71.29%),视力≥1.0者153眼(14.94%);术中后囊膜破裂41眼(4.00%),撕囊失败16眼(1.56%)。虹膜损伤5眼(0.49%),核坠入玻璃体腔者2眼(0.20%)。术后角膜水肿98眼(9.57%),一过性高眼压31眼(3.03%),人工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者1眼(0.10%),眼内炎4眼(0.39%),眼球萎缩2眼(0.2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视力满意等优点,但是了解手术并发症原因,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林孝诚  余文达  陈瑾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504-2506
目的:为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方法:对2008-01/2011-01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500眼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共500例500眼,全部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手术发生后囊膜破裂45眼(9.0%),其中前250眼后囊膜破裂33眼(6.6%),后250眼后囊膜破裂12眼(2.4%)。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可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处理,选择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可以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350眼老年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总结分析术中及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术后随访3~24mo。结果: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4345眼(99.89%),5眼术中改为ECCE+IOL术。术后3mo时,矫正视力≥0.5者4050眼(93.10%),0.1~0.4者290眼(6.67%),<0.1者10眼(0.23%)。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26眼(0.60%),撕囊失败16眼(0.37%)。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350眼(8.05%),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16眼(2.67%),一过性高眼压31眼,眼内炎3眼。术中、术后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视力满意等优点,但是了解手术并发症原因,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术中并发症主要是后囊膜破裂,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和后发性白内障。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的经验、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周纯  施明光 《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252-1254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的并发症原因,总结防治经验。 方法:对485例(549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18眼,虹膜根部离断2眼,前房出血6眼术后角膜水肿37眼,前房积血4眼,切口虹膜嵌顿9眼。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安全,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术者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206例(20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临床观察其并发症。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显著比对照组多。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前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47例5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虹膜损伤4眼(7.1%),晶体后囊膜破裂8眼(14.2%),角膜水肿10眼(17.8%),术后前房出血1眼(1.8%),术后晶体前膜形成2眼(3.6%)。结论良好的白内障手术基础和熟练的手术技术,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方法 96例(125眼)白内障,表面麻醉下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中:虹膜脱出13眼,晶状体后囊破裂9眼。术后:角膜内皮条样浑浊29眼,片状浑浊10眼,前房纤维素样渗出7眼。结论 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避免了球周、球后麻醉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对晶状体核的处理较关键,亦是易产生并发症的步骤。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白内障病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卫红  张新媛  云波  许桂花  宋琦 《眼科》2004,13(5):288-290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因素,提醒儿科医生重视眼科检查,以求尽早发现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从而减少弱视和盲的发生。方法:以116名1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102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18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母亲孕期存在贫血或缺钙、孕早期宫内病毒感染、自然分娩、异常分娩、家族史、早产双胎、窒息史、缺氧缺血性脑病、吸氧持续时间等9种危险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吸氧持续时间、孕早期宫内病毒感染、家族遗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研究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提示儿科医生在儿童各阶段体检时应注意不要遗漏眼部检查,注意询问患儿吸氧情况,对那些开始吸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建议请眼科医生详细检查患儿眼部情况,防止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乡限定人群白内障手术负荷量及术后视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北京限定区域城市及农村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低视力及手术负荷量,分析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及术后视力情况。方法:晶状体图像资料完整的40岁以上受试者4364人(农村1909人,城市2455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及眼部检查。眼部检查包括裸眼及矫正视力、电脑验光、眼压、散瞳后裂隙灯检查,数码照相采集晶状体图象及眼底照相。白内障手术负荷量入选标准:(1)符合白内障诊断;(2)除外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严重沙眼性角膜混浊等影响视力的疾病;(3)标准一:单眼矫正视力≤0.3;标准二:双眼矫正视力≤0.3。结果:本次调查白内障患病率为16.3%,其中双眼矫正视力≤0.3者14例,手术负荷量为0.32%(农村0.52%,城市0.16%);单眼矫正视力≤0.3者67例,手术负荷量为1.54%(农村1.89%,城市1.26%)。对白内障手术需求女性大于男性,随年龄增加,需求上升,农村高龄女性需求最大。已行白内障手术者共55例(72只眼),总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为7.03%,其中农村为4.71%,城市为9.03%,女性6.69%,男性为7.33%,农村女性的手术覆盖率最低,为3.77%。白内障手术后矫正视力≤0.3者占18.06%。术后视力不佳的原因为后发性白内障、眼底病变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等。结论:白内障手术需求农村高于城市,农村高龄女性需求最大;白内障手术后总体视力提高欠佳;白内障手术需求远远超过现有的手术能力。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改玲  张薇  高立新  杨硕 《眼科》2002,11(6):339-341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生青光眼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21例22只眼行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9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7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2只眼),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20只眼,结果:术后21只眼眼压正常,占85.45%,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占40.91%,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根据发生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是预防老年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青  王传富  赵桂秋 《眼科》2003,12(5):269-271
目的 :评价颞侧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行颞侧巩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 3 0例 ,并与 3 3例相同术式的上方切口患者相对照 ,比较其术后 1天、1周、1、3个月的手术源性散光 (surgeryinducedastigmatism ,SIA)、视力和并发症 ,从而评价颞侧切口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种切口产生相似量的逆切口散光 (P >0 0 5) ;术后各个时间比较 ,两种切口视力无明显的差异 (P >0 0 5) ;术后除上方切口组有两例虹膜脱出者外 ,两组均没有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颞侧切口可以产生与上方切口同样的手术效果 ,并且具有方便手术操作 ,保留上方结膜完整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悬韧带脆弱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旭东  王宁利  董喆  张红言 《眼科》2005,14(1):38-41
目的 :探讨晶状体悬韧带脆弱甚至离断条件下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比较超声乳化技术和囊外摘除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中发现悬韧带脆弱甚至离断的白内障患者 97例 (10 2只眼 )的手术效果 ,囊外摘除手术组 (ECCE组 ) 5 1例 (5 3只眼 )、超声乳化手术组 (Phaco组 ) 4 6例 (49只眼 )。结果 :(1)后囊破裂 悬韧带断裂者 :ECCE组为 14只眼(2 6 4 2 % ) ,Phaco组为 5只眼 (10 2 0 %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后囊混浊需要YAG激光治疗者 :ECCE组为9只眼 (16 98% ) ,Phaco组为 2只眼 (4 0 8%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术后矫正视力提高≥ 2行者 :ECCE组为 4 4只眼 (83 0 1% ) ,Phaco组为 4 7只眼 (95 92 %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存在晶状体悬韧带脆弱甚至离断的白内障患者 ,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优于囊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中 ,始终保持前房的稳定 ,选择高分子量的粘弹剂 ,采用劈核技术原位乳化晶状体核 ,在乳化核或吸皮质时利用劈核钩支撑囊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姜世怀  王晓莉等 《眼科》2001,10(2):83-84,88
目的:分析白内障合并眼底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88年11月-2000年3月收治的28例(37只眼)白内障合并眼底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合并高度近视18例25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2例4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例4只眼,玻璃体增殖2例2只眼,葡萄膜炎1例1只眼,视网膜脱离1例1只眼。术后中心视力0.3以下,占45.9%,0.5以下占83.7%,结论:白内障合并眼底病的患者术前应详细访问病史,并利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眼部A、B超,眼电生理等检查提高术前眼底病的检出率,为治疗及术后视力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何式钩超声乳化684只白内障眼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军 《眼科》2002,11(3):153-154
目的;使用何式钩及劈核技术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劈核技术对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共672例(684只眼),观察术后的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5者364只眼(53.22%),术后第三天视力>0.5者529只眼(77.34%),术后三个月视力>0.5者607只眼(88.71%),其中视力>0.8者401只眼(58.64%),术后出现轻度角膜水肿141只眼(20.65%),中度角膜水肿58只眼(8.47%),均在术后第3天到1周内恢复。结论:劈核技术利用机械力与超声能量相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超声能量的副作用。相对简化了超声乳化的难度,而何式钩设计的优点使得在术中更利于保护囊膜和清除皮质。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及临床表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通过连锁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直接测序法筛选致病基因是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目的对2个先天性珊瑚状白内障家系(CCl和CC2)进行致病基因研究。方法收集确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2个先天性珊瑚状白内障家系17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各5ml,包括ll例患者、4名正常成员和2名配偶,提取基因组DNA。选取与已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位点进行基因组扫描,利用微卫星标记物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两点法计算LOD值对致病基因进行连锁分析。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候选致病基因以及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305429,rs2305430,rs2242074)进行序列分析。利用SNP对2个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CCl和CC2家系中的先证者裂隙灯下均可见双眼晶状体核中央混浊区呈珊瑚状,经两点法计算LOD值,家系CCl在微卫星位点D2S325获得的最大LOD值为3.28,而CC2家系在D2S325获得的最大LOD值为1.50,连锁分析结果支持2个家系均与位于2q的候选致病基因CRYGC和CRYGD连锁。基因序列分析发现2个珊瑚状白内障家系均携带CRYGD基因c.C70A.(P.P23T)突变体,而2个家系中的正常人及100名正常对照则无此基因突变。2个家系先证者携带不同类型的单体型结构。结论CRYGD基因C.C70A.(P.P23T)突变是导致2个不同祖先来源的先天性珊瑚状白内障家系CCl和CC2致病的丰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白内障术后青光眼是一种迟发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患病率依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其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有:患儿接受白内障手术时的年龄、小角膜、中央角膜厚度、持续性胎儿血管化、白内障手术过程以及遗传因素等.一期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可能是保护性因素.多数治疗方式效果欠佳,目前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仍是治疗该病的较有效方式.为减少本病患儿视功能损害,应加强白内障患儿手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0.
超声乳化术中前囊膜抛光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伊  史建生  罗维彬 《眼科》2001,10(4):207-209
目的探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前囊膜抛光处理减少后发障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78例(235只眼)白内障患者在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进行前囊膜抛光,术后对其视力、眼前节反应及后囊膜情况进行临床观察,随访1个月~1年,选择同期未行前囊膜抛光者220例(230只眼),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术中无并发症发生;(2)术后视力恢复快而良好;(3)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8只眼(3.5%),均为轻度纤维型混浊,对视力无显著影响,而对照组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23只眼(10.2%).对照组显著高于抛光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前囊膜抛光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是前囊膜抛光可大幅度地减少残留于前囊下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数量,阻止了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化生的来源,从而起到防止后囊膜混浊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