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是近年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 ,但由于复发率较高以及出现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 ,对其方法学有很大争议。近来我们对 1例局灶性房颤通过射频消融左肺静脉口成功的造成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的电隔离 ,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患者男性 ,6 3岁 ,有阵发性心悸病史 10年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 (房早 ) ,可见“P在T上”房早诱发短阵房颤 ,持续数分钟和数小时。平时房颤发作频繁 ,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此次因发作房颤入院。入院诊断 :阵发性房颤 ,冠心病、陈…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进行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方法学@杨延宗!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刘少稳!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高连君!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林治湖!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大静脉电隔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和腔静脉的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36例,年龄(42.5±13.2)岁。经1次房间隔穿刺放置环状标测电极导管(Lasso导管)和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Lasso导管的指导下,采用全肺静脉或上腔静脉与靶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相结合的方法对肺静脉和腔静脉行标测和电隔离治疗。窦性心律时最早激动的肺静脉和腔静脉电位处和/或心房起搏时最短的心房和静脉电位间期处为靶点行消融。结果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接受一次电隔离治疗,共电隔离大静脉115根,其中左上肺静脉34根,左下肺静脉22根,右上肺静脉30根,右下肺静脉17根,上腔静脉12根,即刻电隔离成功率为95.6%,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78%。随访3~22个月,成功率(无房颤发作或房颤发作明显减少)为75.0%。结论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或腔静脉与心房间的电活动连接,可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治疗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标测和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现阶段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最常采用的两种导管消融策略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连续完成的第51~100例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组)和第51~100例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组)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为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和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PVA组的平均X线透视时间较长(P〈0.01),平均放电时间较短(P〈0.01)。术后3个月内CPVA组和SPVA组症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的复发率分别为30%和48%(P=0.10)。术后随访6个月时,CPVA组有41例(82%)患者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已经至少连续3个月未再发作症状性ATa,而SPVA组仅有30例(60%)达此标准(P〈0.05)。两组术中各出现1例无症状性右上肺静脉狭窄,无其他重要并发症。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的CPVA策略在临床效果方面显著优于SPVA策略,且二者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并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采用经改良的节段性电隔离方法隔离肺静脉进行治疗,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1例阵发房颤患者采用一次房间隔穿刺技术,分别送入标测及消融电极导管。应用猪尾造影导管用高压注射器非选择性左心房造影显示肺静脉开口及左心耳位置,指导导管行进方向以减少心脏压塞风险。标测中常规探查、标测右下肺静脉,避免遗漏可能触发房颤的肺静脉电位。在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肺静脉电位优势传导部位用温控导管或冷盐水灌注导管做多点消融形成节段性隔离。结果 单个节段或多个节段消融可使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形成完全性电隔离,使肺静脉电位消失。节段性隔离靶肺静脉173根,即刻成功168根,成功率97.1%。术中2例发生心脏压塞,1例左上肺静脉狭窄60%。结论 节段性电隔离肺静脉法可有效隔离肺静脉,可替代点状隔离和环状隔离方法。与其他传统方法比较,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可明显减少肺静脉的损伤和避免肺静脉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对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且初次行CPVI治疗的患者26例,CPVI前、后分别测量肺静脉和左心房的有效不应期(ERP)、相对不应期(RRP),比较CPVI前、后肺静脉和左心房ERP、RRP的变化。结果 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共隔离104根肺静脉,术后即刻均为窦性心律。CPVI前、后肺静脉舒张期起搏阈值分别为(3.2±0.6)V vs.(3.3±0.5)V,P0.05。CPVI前肺静脉的ERP(n=82)、RRP(n=35)时间短于左心房,分别为(187±60)ms vs.(229±31)ms(P0.001);(223±45)ms vs.(261±34)ms(P0.05)。CPVI后肺静脉ERP(n=47)、RRP(n=26)时间和左心房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245±38)ms vs.(234±43)ms(P0.05),(268±44)ms vs.(245±41)ms(P0.05)。CPVI后肺静脉ERP(n=47)、RRP(n=21)较CPVI前显著延长,分别是(245±38)ms vs.(187±76)ms(P0.05);(259±44)ms vs.(230±47)ms(P0.05)。结论 CPVI隔离肺静脉和左心房之间的电传导,同时也改变了肺静脉的电生理特性,降低了其致心律失常特性。  相似文献   

7.
蒋晨阳  刘强 《心电学杂志》2010,29(2):175-177
基于心房颤动的肺静脉起源理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目前已成为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下称消融)的主要术式。在完成电隔离的肺静脉中,常可以记录到与心房电活动无关的自发电位,其通常也被认为是肺静脉与心房间达到电隔离的标志。本文报道1例未完成肺静脉隔离即出现自发电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刘传木 《山东医药》2006,46(28):29-30
对5例持续心房颤动(AF)患者在Lasso电极标测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首次治愈3例,随访1~10个月未复发;1例复发后结合心律平治疗成功;1例多次复发,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单因素分析示AF首次术后复发与左心房扩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共对连续100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系统(76例)或EnSite-NavX系统(24例)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的彻底电学隔离。结果100例患者共完成200个环形消融环,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95.0%。操作时间150~365(240±65)min,X线时间为23~61(37±12)min。其中8例(8.0%)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随访5.5~12(10.2±5.7)个月,累计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为85.0%。术后1、2、3、4、5、6个月时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分别为66.0%、82.0%、87.0%、85.0%、85.0%、88.6%。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经保守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结论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4 9例术后复发患者均首先接受为期 3个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之后是否行再次房颤消融术取决于以下 2个条件 :①房颤的发作频度和持续时间较术前无变化或减少程度 <5 0 % ;②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果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个月后 ,12例 (2 4 .5 % )无房颤发作 ,其中 5例在停药后亦无发作 ;17例 (34.7% )房颤虽仍有发作 ,但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减少 (>5 0 % ) ;2 0例 (4 0 .8% )具有再次消融术指征 ,其中 5例接受手术 ,术后 2例复发 ,均可通过药物治疗得以控制。结论 :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再次消融术为辅的治疗方案对于多数肺静脉电学隔离术后复发的阵发性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于瓣膜置换术中同时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结果 50例术后即刻转为窦性心律,8例仍为心房颤动,术后1周6例由窦性心律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52例出院后随访3~24个月,40例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77%.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有较好疗效,且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电学隔离心脏大静脉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疗效。方法83例患者,男性58例、女性25例,年龄15~76平均(605±185)岁,有阵发性房颤病史2~15年,曾服数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41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改变。常规行心脏大静脉造影,测量靶静脉直径,将10极肺静脉环状标测导管(Lasso导管)放置在靶静脉开口内05cm处,以Lasso导管为指导,把温控大头电极导管放置于靶静脉开口处行电学隔离。结果83例患者共电学隔离大静脉343条。包括左上肺静脉(LSPV)83条,右上肺静脉(RSPV)83条,左下肺静脉(LIPV)82条,右下肺静脉(RIPV)42条,上腔静脉(SVC)53条,其中2例LSPV与LIPV共同开口。每条肺静脉行1~4段消融(平均每条消融25段),即刻电学隔离成功大静脉337条。随访2~31个月,其中50例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无房颤发生,13例患者房颤发作明显减少,20例患者房颤发作消融前后无明显变化。并发症有2例术中出现左侧大量胸腔积血,1例心肺复苏5天后出现脑死亡。发现肺静脉狭窄21例,其中轻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6例,无肺静脉闭塞。结论(1)成功的心脏大静脉电学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总有效率达到75%左右;(2)由于很难确定靶肺静脉,成功电学隔离各心脏大静脉有可能提高治愈率;(3)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对肺静脉-心房(PV-LA)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26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31~69(52±11)岁,均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患者分为2组,第1组15例应用普通4 mm电极温控导管消融,第2组11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所有患者均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3根或4根肺静脉(PV)消融.结果第1组15例患者第1次消融了50根PV,即刻PV-LA电隔离成功率92%,手术时间平均3.5 h.其中在2例因房颤复发行第2次消融的患者中,第1次消融的7根PV中有6根(86%)恢复了与LA间的传导.第1组随访平均13个月,无房颤发作者8例(53%,含2例经再次消融患者),有效3例(20%).第2组11例患者第1次消融了44根PV,即刻PV-LA电隔离成功44根,成功率100%,11例手术时间平均2.8 h,1例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消融时发生心脏压塞.第2组随访平均4个月,无房颤发作者7例(64%),有效2例(18%).结论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PV-LA电隔离可能(1)缩短PV-LA电隔离所需的时间和提高成功率;(2)减少术后PV-LA电传导恢复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复发率;(3)初步结果表明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较安全,但是否增加PV狭窄和心脏压塞等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electroanatomic pulmonary vein (PV) antra encircling for the PV isolation will improve the outcome in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compared with segmental PV isolation.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segmental PV isolation (group 1) and 56 patients circumferential PV isolation (group 2) for symptomatic PAF in a randomized study. RESULTS: Following single ablation procedure, at the 48 +/- 8 month follow-up, 30 (56%) and 32 (57%) patients in groups 1 and 2 remained free of arrhythmia (P = 0.41). After repeat ablation, 43 (80%) and 45 (80%) patients in groups 1 and 2 were free of arrhythmia without antiarrhythmic drugs (AADs); 48 (89%) and 51 (91%) patients in groups 1 and 2 did not have arrhythmia recurrences without or with AADs.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no advantage in long-term arrhythmia-free clinical outcome after circumferential PV isolation in patients with frequent PA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射频导管消融行心房 肺和 /或上腔静脉 (大静脉 )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作频繁、症状明显 ,药物治疗无效的 10 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性 72例、女性 2 8例 ,年龄 2 7~ 75(54± 10 )岁 ,均无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依据。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 (Lasso导管 )指导下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和心房 靶大静脉 (指术中标测证实为房颤相关的肺静脉或上腔静脉 )电隔离和 /或经验性大静脉电隔离 (指术中无心律失常发作而不能明确房颤相关大静脉 ,主要对双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进行电隔离 )。结果  10 0例患者共接受电隔离治疗 12 0次。行单纯心房 靶大静脉电隔离 2 2例 ,经验性大静脉电隔离 78例 ,共电隔离大静脉 2 68根 ,其中肺静脉 2 44根 ,上腔静脉 2 4根。即刻电隔离成功 2 57根 (96% )。平均随访 (2 2 9± 177)d ,随访期内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 (部分患者服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 ,无房颤发作 65例 (65% )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 12例 (2例服用胺碘酮后 ,12 % ) ,总有效率 77%。并发症包括脑卒中 2例 ;肺静脉狭窄 9例 ,其中单支轻度狭窄 7例 ,2支重度狭窄 1例(均为 2次消融 ) ,左上肺静脉完全闭塞 1例 ;术后心包积液 2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3 %。结论 (1)使用Lasso导管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大小和机械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肺静脉口节段性电隔离(SPVI)和环肺静脉消融(CPVA)两种术式在此方面的异同。方法6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应用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天、1个月和3个月时的左房前后径、左房面积、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A峰)和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A’峰)。结果66例患者中,30例接受SPVI术,36例接受CPVA术。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术前超声参数相似。术后随访(315±153)d,SPVI组和CPVA组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相似(70%与75%,P=0.650)。两组在手术后左房面积均较术前缩小,SPVI组发生于术后1个月,而CPVA组于术后3个月。SPVI组左房直径也显示出明显缩小(P〈0.05),而CPVA组术前和术后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房机械功能方面,CPVA组于术后1天A峰和A’峰明显降低(P〈0.05),两者均于3个月后较术后1天明显回升,A峰恢复至术前水平,A’峰较术前有明显升高。SPVI组术后1天没有出现A峰和A’峰明显降低;其A峰于术后1个月升高,并保持至3个月;A’峰于术后3个月时升高。结论阵发性房颤经导管SPVI术和CPVA术治疗后3个月,可以出现左房面积缩小和收缩功能改善。CPVA术比SPVI术造成了更多的左房损伤,表现为术后1天左房功能的下降以及术后左房大小、功能参数改善的延迟。  相似文献   

17.
经球囊超声消融肺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对经球囊超声消融肺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4 7例 ,症状明显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经球囊超声消融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的开口 ,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学隔离。结果 总计消融了 137支肺静脉 ,肺静脉电学隔离 95支 (6 9 3% )。 4 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 3~ 19(11 7± 5 1)个月 ,其中 18例(4 0 9% )患者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并发症包括 2例右侧膈神经麻痹、4例一过性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抬高和 2例严重迷走神经反射 ,无肺静脉狭窄。结论 现阶段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超声球囊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以接受。进一步改进球囊设计和以高温度 (6 0~ 6 5℃ )在肺静脉开口部消融 ,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左房环状线性(线)消融、肺静脉口节段性(段)电隔离术加局灶性(点)消融法(简称线-段-点法)治疗心房纤颤(房颤),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8mm温控消融导管分别在左房环状线性消融左右侧上下肺静脉口周围,肺静脉口壶腹部节段性消融丛状电位,最后标测和点状消融提前的单相电位(在肺静脉内或心房内)。结果26例患者均行肺静脉开口外环状线性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共89条。行点状消融共25例。26例中20例所有异常电位消失,6例肺静脉内仍有高耸的异常电位,但已达到传出阻滞。手术即刻成功率100%。随访4~8个月,24例(92%)未发作房颤;术后仍有房颤发作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房颤发作明显减少者2例(8%)。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线-段-点联合消融法治疗房颤,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 ,评估心脏起搏和导管射频消融进行心房 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结果。 方法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年龄 (6 0 7± 6 8)岁 ,5例有黑、 1例有晕厥发作史 ,病史 1~ 2 0 (7 6±6 0 )年。全部病例完成各项临床常规检查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作心房 肺 (或上腔 )静脉电隔离治疗。 结果  8例患者中 ,房颤每天均有发作的 5例 ,每周发作数次的 3例 ,有 4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不能控制发作。动态心电图示房颤终止后的平均窦性停搏时间为 (5 0± 1 9)s。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与房颤相关的靶静脉为上腔静脉 2例 ,左上肺静脉 3例 ,有 3例未能确定起源点。作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共 2 2根 ,平均随访 (2 78±15 9)d ,无房颤发作 6例 (75 % ) ,2例复发病例行第 2次电隔离后分别随访 2个月和 2 5个月 ,均再无房颤发生。其中未植入起搏器的 4例多次动态心电图复查无窦性停搏发生 ,2 4h总心率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部分阵发性房颤伴病窦综合征的患者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能够完全消除房颤的发作 ,窦房结功能可以恢复 ,这一现象说明部分慢 快综合征患者的病窦综合征表现可能是继发性和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