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具有与发达城市不同的热环境特征,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热岛形成的过程阶段。以2009年、2014年的Landsat影像,通过单窗算法反演快速发展的滨城区的地表温度并提取NDVI、NDBI、MNDWI指数,对城市热岛、冷岛效应及其与下垫面关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滨城区夏季热岛效应明显,地表温度建筑用地耕地林地水体,冬季呈现冷岛效应,地表温度耕地林地建筑用地水体;作为下垫面重要表征组分的植被、水体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有积极作用,不透水面增加会加剧热岛效应,且温度影响效果建筑用地植被水体。城市环境中的气候因素、人为因素和下垫面特性都是热岛、冷岛形成的重要原因,随城市发展,热岛增强,冷岛减弱。  相似文献   

2.
提高城市下垫面生态域等级在城市环境增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凸显,生态风险隐患加剧。传统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思路以"减法"为核心,即控制城市开发建设强度、强化控源减污,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很难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通过改变城市下垫面和生态域等级,实现城市环境增容("加法")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环境管理手段。本文在城市环境增容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微低冲击开发、城市呼吸道构建、雨水花园建设、绿色屋顶和墙体构建、绿色停车场建设、绿色道路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城市下垫面生态域等级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航空红外遥感北京下垫面温度资料分析,得到冬季静稳天气下城郊与城市内部不同地表的温度特征,提供一些对城市温度环境研究用常规观测难以得到的资料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美国Tiros-N卫星资料对上海地区下垫面温度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晴天城市下垫面温度均高于郊区。城市内部下垫面温度差异则与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工厂密集区以及黄浦江、苏州河水域温度特征有关。 通过对接近同步的卫星下垫面温度资料与实测气温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白天城市下垫面增温速率比郊区快,而气温的增温率相差不大。因此白天当下垫面温度热岛十分显著时,气温热岛并不一定显著,甚至完全不存在。但与此同时,白天城市下垫面的增温引起的能量下传和储存却为夜间城市热岛的形成奠定了能量基础。这部分能量在日落以后,以长波辐射湍流热交换等形式提供给城市大气,部分地补偿了由于大气长波辐射而损失的能量,使城市气温下降缓慢,相对于降温较快的郊区来说,便形成了城市热岛。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物和人类都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生命系统,所谓生命系统,就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如动物、植物、微生物。通常把生命系统分为七个层次,即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复合系统。生命系统具有一般工程系统的功能特性,但其系统行为在空间、时间、物质  相似文献   

6.
城市复杂下垫面供暖前后CO_2通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利用涡度相关法测量的沈阳城市中心CO2浓度和通量资料,分析了2008年10~11月供暖期前后CO2浓度和通量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供暖期前后CO2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第1个峰值出现在04:45,与日出时间一致,第2个次峰出现受机动车高峰和供暖影响;CO2通量研究表明,城市二氧化碳为净排放,供暖期前二氧化碳排放为52.69g.(m2.d)-1,供暖期后为82.50g.(m2.d)-1,植被光合作用起到了消减交通高峰时释放的CO2的作用,供暖期由于燃料燃烧在17:15~18:15出现明显CO2通量峰值,CO2排放比供暖期前增加29.37g.(m2.d)-1;CO2通量与温度的峰值和感热通量转为正值的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也指出,CO2浓度与通量的变化受风向与源区的协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典型城市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雨水径流污染影响受纳水体水质,为掌握宁波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于2009~2019年开展了8场降雨调查,采用频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心城区的屋面、广场、绿地、小区道路、商业街道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污染水平,径流污染来源,以及中小雨型径流水质的冲刷规律.结果表明,宁波市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和总悬浮固体(TSS)等污染指标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介于23.88~102.31、 0.40~1.69、 3.41~8.71、 0.09~0.50及37.6~323.4mg·L~(-1)之间.除广场外,其它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COD和总氮污染严重,屋面、商业街和小区雨水径流氨氮显著高于广场、绿地和主干道(P0.05),商业街、主干道和绿地雨水径流总磷浓度显著高于(P0.05)其它下垫面;屋面、广场、主干道及商业街雨水径流中的TSS与COD、氨氮、总磷具有同源性质,绿地和小区雨水径流的氨氮和总氮具有同源性质;在中小雨情景下屋面和绿地等下垫面的氨氮较易形成初始冲刷效应,而广场、小区和城市主干道等下垫面的总氮和总磷初始冲刷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山地城市典型硬化下垫面暴雨径流初期冲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山地城市典型硬化下垫面暴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对山城重庆的8场暴雨进行了径流全过程监测,并与平原城市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SS(总悬浮物)、COD和TP来自城市交通干道的贡献较混凝土屋面大,而TN、NH3-N两者相当;对于重金属,除Cd外,城市交通干道重金属的EMC(Event Mean Concentration)值均高于混凝土屋面.城市交通干道,初期40%的暴雨径流携带了53%±16%TSS,66%±10%COD,59%±2%TN,58%±2%NH3-N,51%±5%TP;而混凝土屋面,初期40%的暴雨径流携带了64%±20%TSS,66%±17%COD,55%±14%TN,52%±14%NH3-N,56%±3%TP,建议两类硬化下垫面至少以初期40%的暴雨径流作为控制量.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交通干道初期40%的暴雨径流携带污染负荷TSS与COD的比例比平原城市分别高出16%和22%,初期冲刷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与屋顶花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生存于绚丽多姿的自然环境之中 ,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鱼水相依。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市政建设日新月异 ,高层建筑林立 ,道路大量增加 ,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土地硬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可用作绿化的土地正日趋减少 ,原有绿地也不断遭到侵蚀 ,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使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人类渴望有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更希望在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之余能分享一方绿地 ,欣赏到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但拥挤的人口 ,有限的绿化覆盖率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屋顶绿化或建造屋顶花园这一特有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与环境UrbanDevelopment&Environment¥SirWilliamfrancisAbstract:Theregenerationofurbanareaspresentsmanychallengesspecifictothea...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现状和特点 城市能源是城市所消费能源的简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城市所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工业用能(实际上,工业用能仍然是不同规模城市的主要能耗)。后者是指居民生活消耗的能源,包括衣食住行、炊事燃具以及建筑物的采暖制冷等所耗能源。本文主要讨论与城市环境有关的、居民消耗的能源,必要时延伸到广义的城市能源。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温度     
<正>我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GDP扶摇直上,带领中国走出数据上的贫困。我们都知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发展才能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缺少了精神文明,便如同人丢了魂灵。公交车上,被老太呵斥的满身泥污的男子,也许是从工地上回家的工人,他也许浑身疲惫,正憧憬着与妻儿一起吃晚饭,不料却被投身的城市狠狠刺痛。以其为代表的最底层工人与弱势群体一次又又一次被如此对待,一次又一次被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铜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7-2008年探测获得的水泥地面温度资料与日常地温场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模拟高速公路和城市的水泥地表面与自然状态下的裸土地表面两者之间,在相同太阳辐射条件下不同的季节存在着不同的温度变化和散热差异,并分析了产生温度和热力差异的原因,对比分析发现,水泥地面在夏、春季节增温效果最明显,对城市"热岛效应"的贡献较大,同时找出了水泥地面和裸土地面两者的地表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在高温、降水和凝冻天气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规律,掌握不同下垫面温度变化规律,有助于台站开展交通路面温度预报、道路结冰预警信息发布以及城市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典型不透水下垫面径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雨童  李田  彭航宇 《环境科学》2018,39(11):5007-5014
在我国属于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应用依然广泛,径流中的PAEs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值得高度关注.对上海典型的城市不透水下垫面路面及屋面降雨径流中6种优先控制PAEs的质量浓度进行监测,评价城市不透水下垫面径流中PAEs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路面及屋面径流中Σ_6PAEs的EMC平均值分别为170. 64μg·L~(-1)和40. 92μg·L~(-1),与国外城市相比污染严重,DEHP为主要PAEs污染物.对不同类型水样中PAEs含量差异的显著性分析发现,不同下垫面径流中低分子量(LMW) PAEs浓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路面径流中高分子量(HMW) PAEs浓度显著高于屋面径流及雨水(P 0. 01),道路交通是造成下垫面径流PAEs污染的重要因素.路面径流中PAEs、TSS及COD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特征表明,PAEs的变化趋势与TSS及COD相同,初期径流浓度较高,存在初期冲刷效应.不透水下垫面径流中PAEs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屋面径流中Σ_6PAEs浓度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与TSS呈正相关.路面径流中Σ_6PAEs浓度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负相关,与前期晴天数、TSS、COD呈正相关.下垫面径流中Σ_6PAEs浓度与表面累积的颗粒物含量有关. DEHP、DBP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污染物,路面及屋面径流中DEHP的浓度超过8μg·L~(-1)的标准值分别达到32、7倍,路面径流中DBP浓度在多数降雨事件中超过标准值3μg·L~(-1),屋面径流中DBP浓度在多数降雨事件中低于标准值,下垫面径流直接排放对受纳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城市中 ,灯光艺术在环境与建设中的美化作用日益突出。这是由于好的灯光环境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通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 ,而且利用灯具造型及光色协调 ,使建筑的轮廓、环境达到某种气氛和意境 ,体现一定的风格 ,增加环境与建筑艺术美感 ,使环境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上的要求 ,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因此 ,灯光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同时也给人们营造了一个多彩的夜晚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人们在使用灯光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 ,缺乏规划与整体的协调 ,造成了光的过度与滥用 ,自觉不自觉地损坏了…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在考虑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方面,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要重新考虑人类健康的机理,这是很重要的。把人的健康仅仅理解为身体在生理方面正常地发挥机能,那是不够的一即使在这一点上,目前不充分的理由也有很多。健全的精神以及产生创造性的精神状态也是所具备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由于为了明确和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系统,在掌握和解释的方法中具有客观性,因而目前还没有能概括地说明整体的方法。第三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建设与地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就城市环境发展建设中由地下水所引起的水资源缺少.水灾害加剧.水环境恶化以及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进行讨论.并根据城市环境规划发展建设中对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     
<正> 通常我们提及的城市环境绝非仅指的是城市的自然环境,而其中尚包括:城市经济环境与城市社会环境。那么什么是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社会环境?下面分别作些简单地解释:城市自然环境是指城市的地形、气候,植物生态等与自然有关的环境。城市经济环境是指道路、交通、通讯、电气、煤气、水道等,企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所必须的设施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污染特征及源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温州典型不透水地面类型小区路面、停车场、汇流口、小区屋面及交通干道,采集径流样品,研究了夏季常见雨型条件下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并对其中的PAH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期有较大雨强的雨型对交通干道及停车场径流中PAHs冲刷更加明显;径流中PAHs在颗粒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随着颗粒物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跟径流中颗粒物组成有关;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可以看出,不同下垫面径流中PAHs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煤、石油等的不完全燃烧\石油类泄漏\炼焦等因素,各源在径流中贡献率存在差异;BaA/CHR比值大部分>0.6,显示径流中PAHs主要来源于本地污染源,但初期径流中比值较低,说明大气沉降对本地PAHs污染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城市硬化地表的迅速增加使得降雨径流量增加,屋面和路面等下垫面上污染物的大量累积并随径流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水环境造成威胁.为了解径流污染过程和给径流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04~2006年选取典型屋面和路面对径流污染过程进行了监测和分析,计算了两种径流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水平,发现两类径流的COD和TN污染较为严重;屋面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分别超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V类)3.64和4.80倍;路面径流的COD、TN分别超标3.73和1.07倍.利用M(V)曲线,判断径流量同径流污染负荷的关系,发现屋面径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S)、COD、TN和总磷(TP)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初始冲刷现象;路面初始冲刷现象主要表现为TSS和TP,总体上初始冲刷效应不明显.汇水面性质、降雨强度、污染物累积状况等都是影响屋面和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